/*==============================================================*//* DBMS name: MySQL 5.0 *//* Created on: 2017/8/15 16:19:44 *//*==============================================================*/
drop table if exists bc_decidedzone;
drop table if exists bc_region;
drop table if exists bc_staff;
drop table if exists bc_subarea;
/*==============================================================*//* Table: bc_decidedzone *//*==============================================================*/create table bc_decidedzone( id varchar(32) not null, name varchar(30), staff_id varchar(32), primary key (id));
/*==============================================================*//* Table: bc_region *//*==============================================================*/create table bc_region( id varchar(32) not null, province varchar(50), city varchar(50), district varchar(50), postcode varchar(50), shortcode varchar(30), citycode varchar(30), primary key (id));
/*==============================================================*//* Table: bc_staff *//*==============================================================*/create table bc_staff( id varchar(32) not null, name varchar(20), telephone varchar(20), haspda char(1), deltag char(1), station varchar(40), standard varchar(100), primary key (id));
/*==============================================================*//* Table: bc_subarea *//*==============================================================*/create table bc_subarea( id varchar(32) not null, decidedzone_id varchar(32), region_id varchar(32), addresskey varchar(100), startnum varchar(30), endnum varchar(30), single char(1), position varchar(255), primary key (id));
alter table bc_decidedzone add constraint FK_decidedzone_staff foreign key (staff_id) references bc_staff (id) on delete restrict on update restrict;
alter table bc_subarea add constraint FK_area_decidedzone foreign key (decidedzone_id) references bc_decidedzone (id) on delete restrict on update restrict;
alter table bc_subarea add constraint FK_area_region foreign key (region_id) references bc_region (id) on delete restrict on update restrict;
010 数据库设计 - bos
标签:_id end code address post exists ons update and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数据库设计的步骤有哪些
数据库的设计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1. 需求分析阶段
需求收集和分析,结果得到数据字典描述的数据需求(和数据流图描述的处理需求)。
2. 概念结构设计阶段
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可以用E-R图表示。
3. 逻辑结构设计阶段
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例如关系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
4. 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
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
5. 数据库实施阶段
运用DBMS提供的数据语言(例如SQL)及其宿主语言(例如C),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建立数据库,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组织数据入库,并进行试运行。
6. 数据库运行和维护阶段
数据库应用系统经过试运行后即可投入正式运行。在数据库系统运行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对其进行评价、调整与修改。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1、需求分析阶段
进行数据库设计首先必须准确了解与分析用户需求(包括数据与处理)。需求分析是整个设计过程的基础,是最困难和最耗费时间的一步。作为“地基”的需求分析是否做得充分与准确,决定了在其上构建数据库“大厦”的速度与质量。需求分析做的不好,可能会导致整个数据库设计返工重做。
2、概念结构设计阶段
概念结构设计阶段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它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于具体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模型。
3、逻辑结构设计阶段
逻辑结构设计是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
4、物理设计阶段
物理结构设计师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方式)。
5、数据库实施阶段
在数据库实施阶段,设计人员运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数据库语言及其宿主语言,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建立数据库,编写与调试应用程序,组织数据入库,并进行测试运行。
6、数据库运行和维护阶段
数据库应用系统经过试运行后即可投入正式运行,在数据库系统运行过程中必须不断对其进行评估、调整与修改。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
1、一致性原则:对数据来源进行统一、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协调好各种数据源,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2、完整性原则:数据库的完整性是指数据的正确性和相容性。要防止合法用户使用数据库时向数据库加入不合语义的数据。对输入到数据库中的数据要有审核和约束机制。
3、安全性原则:数据库的安全性是指保护数据,防止非法用户使用数据库或合法用户非法使用数据库造成数据泄露、更改或破坏。要有认证和授权机制。
4、可伸缩性与可扩展性原则:数据库结构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发展的需要、移植的需要,具有良好的扩展性、伸缩性和适度冗余。
5、规范化原则:数据库的设计应遵循规范化理论。规范化的数据库设计,可以减少数据库插入、删除、修改等操作时的异常和错误,降低数据冗余度等。
简述数据库设计过程
数据库设计过程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1、需求分析阶段
准确理解和分析用户需求(包括数据和处理),它是整个设计过程的基础,也是最困难、最耗时的一步。
2、概念结构设计阶段
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通过对用户需求的集成、归纳和抽象,形成了一个于特定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模型。
3、逻辑结构设计阶段
将概念结构转换为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对其进行优化。
4、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
为逻辑数据模型选择最适合应用程序环境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
5、数据库实现阶段
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语言、工具和主机语言,建立数据库,编写调试应用程序,组织数据仓库,并进行试运行。
6、数据库运行维护阶段
数据库应用系统经试运行后可投入正式运行,在数据库系统运行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对其进行评估、调整和修改。
注:在设计过程中,将数据库的设计与数据库中数据处理的设计紧密结合起来,在每个阶段同时对这两个方面的要求进行分析、抽象、设计和实现,相互借鉴和补充,从而完善这两个方面的设计。
扩展资料:
数据库设计技术
1、清晰的用户需求:作为计算机软件开发的重要基础,数据库设计直接反映了用户的需求。数据库必须与用户紧密沟通,紧密结合用户需求。在定义了用户开发需求之后,设计人员还需要反映具体的业务关系和流程。
2、注意数据维护:设计面积过大、数据过于复杂是数据库设计中常见的问题,设计人员应注意数据维护。
3、增加命名规范化:命名数据库程序和文件非常重要,不仅要避免重复的名称,还要确保数据处于平衡状态。为了降低检索信息和资源的复杂度和难度,设计人员应了解数据库程序与文件之间的关系,并灵活使用大小写字母命名。
4、充分考虑数据库的优化和效率:考虑到数据库的优化和效率,设计人员需要对不同表的存储数据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在设计中,还应该使用最少的表和最弱的关系来实现海量数据的存储。
5、不断调整数据之间的关系:不断调整和简化数据之间的关系,可以有效减少设计与数据之间的联系,进而为维护数据之间的平衡和提高数据读取效率提供保障。
6、合理使用索引:数据库索引通常分为聚集索引和非聚集索引,这样可以提高数据搜索的效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数据库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