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三周的金工实习即将进入尾声。或许在开始之前也就是我对这个课程,或者说短期工作还不了解的时候我还真的希望这个传说中又苦又累的时期赶快过去;但是现在我却有些不舍。金工实习带给我的真的很多。
发自内心地讲,从技能上说,我并没有学到很多,只是在每项基本技能中体验了一点点皮毛,是的,不能用“掌握”,只能用“体验”;而且我能预想一段时间之后,缺乏长期的巩固锻炼我也会忘记的吧。因此我所说的收获应该更着重于心灵上的。
讲一讲我感触最深的吧。由于整体上工作难度不大,因此我很少觉得力不从心,甚至还曾经觉得这个小学期可以很轻松地水过去,然而焊接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
看老师演示的时候,我觉得焊工除了有点小危险,并且保护措施比较严格之外并没有什么难的。但是真正轮到我做的时候问题接踵而至。
首先,由于各种焊接方法氩弧焊、气焊、锯条电弧焊,都是需要将金属加到较高温度,并且还会伴着耀眼的光,所以我们要戴墨镜面罩这种护具,于是想要看清楚工件上的情况真的很难。说实话,焊了这么多焊件,我从来没有真正完整地看清楚任何一个焊件,都是处于“半盲”状态摸索着焊的。
其次,每一种焊接方式,对于电弧高度、焊件表面熔池情况等都有要求,且对我这种初学者来讲还真的是很难掌握。只能是照着老师的要求,体会一下感觉,如果焊上得好就记住,如果焊不好就考虑下自己哪点做不好。一次次练习后才能在考试时“碰碰运气”。
另外,焊接时经常爆出我想象不到的情况,例如接触不良、电火花飞溅虽然我一再告诉自己,有护具没危险,但是总是处于一种自我保护的心态本能地向后面躲,这样就更看不清工件的情况,出现的失误更多,并且形成这样一个恶性循环。一次练习就这样被毁掉了。
焊接是我相当失败的一堂课,但是给我的感悟也最多。我真的明白到,看了,学了,和自己做了是完全不同的。尽管我多次看老师的示范和同学的操作,甚至在别人做的时候还能稍作指点,可是真的轮到自己的时候却像“睁眼瞎”一样,金工实习报告
完全摸不清状况。此时原本还成竹在胸的一套动作理论显得苍白无力,除了未知仅剩下慌乱。即使我告诉自己要放平心态,脑中努力回想示范动作,但是想要指导自己去摆出那样的姿势确实难上加难。那时候真的希望能有个人手把手地教我,帮我摆在一个正确的姿势上。
由这样的经历我又想到了今后的发展。作为一个工程力学系的学生,我相信我的理论知识将会很充分,并且我以后应该也不需要做金工实习中所接触的事情。但是实际的生产中我将会遇到更加复杂棘手的任务。那时候甚至连演示都没有,完全要从自己的认知、理解和想象出发。这是我这种从小只学习过理论的学生都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吧。曾经也朦胧中对这个问题有过一定的考虑,但是都自以为可以很轻松地解决之。实习给我敲响了警钟:如果我不能在最近的几年培养自己转知识为应用、转认知为动手的能力,那么我很可能变成“百无一用”的“书生”。改变自己吧,就从现在开始。
我相信,如果我以后在学习过程中,多从心出发,并且多与实际情况进行联系,上面的问题会有解决的一天,而我也将摆脱学无所用的尴尬境地。
感谢学校为我们安排了这样丰富而有意义的金工小学期。
关于老师:
金工实习的这些天,老师们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钳工的柏孝友老师和铸造的王春友老师。
不可否认,金工实习中每一位老师都是经验丰富相关知识渊博的,而且对学生也很耐心,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欢乐。但是这两位老师给我印象极深的原因是,首先他们对学生特别关心,每当同学遇到困难和疑惑,他们总是伸出热情的双手并且耐心地予以解答;其次,他们经验非常丰富,制作工件不墨守成规;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们有强烈的作为教师的责任感,这使我非常佩服和有感触。
因此我推荐这两位老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