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山东交通网络发展物流业论文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山东华宇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经济管理系毕业论文

如何利用山东高效的交通网络发展物流业

摘要:随着全球运输服务进入综合物流时代,交通运输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

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交通作为全球综合物流网络中的主要环节,其功能已由传统的运输货物向着综合物流中心的角色转变,加强交通物流服务已成为未来发展道路上的必然趋势。因此,目前世界上包括中国在内都加快了交通物流的发展,并将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可持续性的发展作为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和保持竞争力的最有效的方法。本文从山东交通运输的实际出发,分析了山东发展物流业的交通优势,通过调研对山东省交通运输的现状,实事求是地提出山东发展物流业的交通优势,并根据以上信息对山东省今后物流业的发展提出了发展展望。

关键词:交通;铁路;公路;水路;航空

Abstract:With the global transport services into the era of integrated logistics,

Transportation and sociop—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role and status of the profound changes have take place.Traffic as a global integrated logistics network of key functinos from the traditional transport of goods towards an integrated logistics hub for changes to strengthen the transport logistic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 on the road.As a result,the current world,including China,have accelerated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port logistics and transport industry’s rapid,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 the top priority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and remain competitive in the most effective way.This article from the Shangdong transportation reality,an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 in Shangdong advantage of the traffic through research on the transportation of Shangdong Province,the status quo,seeking truth facts and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 in Shangdong’s traffic advantage.Based on the above information and Shangdong Province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put forward a vision of development. Key words:Traffic;Railway;Road;Sea;Aviation

第1页 共12页

山东华宇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经济管理系毕业论文

一、山东省经济及交通发展现状 1、经济发展现状

据2010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布数据初步核算,全省实现生产总值(GDP)39416.2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88.3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21398.9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14429.0亿元,增长13.0%。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三次产业比例为9.1:54.3:36.6。 山东是工农业大省,对中国内地经济的贡献有九分之一多;著名的品牌包括海尔、青岛啤酒、海信、双星、澳柯玛等,这些企业的总部都设在青岛。 (1)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快速恢复,全年进出口总额1889.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9%。其中,出口1042.5亿美元,增长31.1%;进口847亿美元,增长42.2%。发达经济体市场仍占主导地位。其中,对欧盟出口额占全省出口额的17.7%,为第一大出口市场。对美国出口额占17.6%。新兴市场增势强劲,其中,对巴西出口增长1.2倍,对俄罗斯出口增长91.8%。 全省有1200多家企业在102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境外加工贸易、资源开发和承包工程;累计批准设立服务贸易领域的外贸投资企业6248家,实际使用65亿美元,占直接投资总额的14%。目前,已有8家境外金融机构在山东开设代表处或分支机构,外资设立的仓储物流企业达到400多家;对外贸易的企业已发展到2万多家,其中内资企业1.4万家,外贸依存度达到34.3%。利用外资兴办了一大批产业龙头项目,通用汽车、沃尔沃重卡、LG手机、富士康电子、三星电子等,与全省加快发展的装备制造业共同构筑起了山东现代制造业雏形。 (2)开发区建设

山东省的开发区发展势头强劲。2004年,全省经济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4242.6亿元;税收入163.1亿元;财政收入140.4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46.9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244.4亿元。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着力营造最佳投资环境,投资环境评价综合指数列国际级开发区第四位。其中,社会环境指数居第一位,综合经济实力居第五位。 2004年共吸收外商投资项目1394个,其中投资总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项目275个,实际使用外资40.2亿美元,占全省的40.9%。亚洲国家投资继续占据主导地位,实际使用外资居前三位的分别是韩国、香港、日本。

全年完成进出口额170.5亿美元。其中,出口98.5亿美元。出口超过1亿美元的开发区有31家。

青岛、烟台、威海三市开发区发展迅速。2004年,三市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28亿元美元,完成出口62.7亿美元,分别占全省经济开发区总额的59.9%、69.7%;实现工业

第2页 共12页

山东华宇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经济管理系毕业论文

总产值、税收、财政收入2154.5亿元、87.6亿元和90.4亿元,分别占全省经济开发区总额的50.8%、53.7%和64.4%。

全省开发区把引导产业集聚作为推进开发区发展的突破口,把提高配套能力作为增强开发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所在,注重引进大项目,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同时,强化配套招商,延伸产业链条,实现龙头企业拉动,配套企业跟进,产业集群发展。 (3)境外企业

截至2004年12月全省累计设立境外企业(机构)933家,中外方协议投资13.4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9.6亿美元。境外投资分布在39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境外投资遍布全球97个国家和地区。项目主要涉及纺织服装、印染、轮胎生产、汽车改装等行业。境外资源开发区项目主要集中在煤炭资源和森林资源开发两大领域。全省民营企业到境外投资兴办企业77家,投资额1.58亿美元。到2004年底,全省有10家企业在新加坡挂牌上市(全国有60家),融资6亿多美元。以“绿地”方式设立的外镜企业(机构)109家,以跨国并购方式设立的境外企业18家。

2004年全省16个市兴办了境外投资企业,3个市兴办境外企业10家以上,其中青岛市设立境外企业数61个,居各市之首,临沂、烟台分别兴办企业13家和11家。中方协议投资超过1000万美元的市有5个,分别是济宁、临沂、烟台、莱芜、青岛。 (4)口岸开放与管理

全省现有开放口岸30个,其中一类口岸15个,包括11个海港口岸和4个空港口岸;二类口岸15个,其中海港7个,陆港8个。开放口岸数位居全国第四位。截至2004年年底,空港口岸开通国际及地区航线24条;海港口岸客运国际航线新开26条,现已有79条。海上与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全省沿海港口拥有大中小泊位286个,其中万吨以上深水泊位87个,通过能力达1.9亿吨。全省空港24条国际及地区航线分别为:青岛空港15条,分别至东京、大阪、汉城、澳门、福冈、香港、釜山、大邱、曼谷、经上海至巴黎、经北京至欧洲七国、经深圳至新家坡和至东京、大阪、汉城货运;烟台空港4条,分别至汉城、香港、大邱、大阪;济南空港5条,分别至香港、汉城、曼谷、经深圳至新加坡和至俄罗斯货运。口岸实行信息化建设。推行电子口岸,整合信息资源,实施网上办公,推广“三电工程”,实施电子监控,实行关、检、港三家联网等。

2004年全省海港口岸外贸进出口货物运输量突破1.8亿吨。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2.85亿吨。外贸进出口货运量达到18011.16万吨,其中进口完成1.24亿吨;出口完成5596.14万吨。国际集装箱吞吐量完成571.82万个标准箱。经山东口岸入境旅客人数达到177.79万人次。外贸进出港船舶18075艘次;国际航线进出空港飞机11547架次。

第3页 共12页

山东华宇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经济管理系毕业论文

山东口岸外贸运输量在各大港口竞争激烈的形势下依然保持持续上升的态势,其中青岛港外贸运量完成12062.6万吨,仅次于上海口岸排全国第二位;烟台港完成1531.5万吨;日照港完成2548.29万吨;威海港完成520.1万吨;龙口港完成367.5万吨。 2、交通发展现状

山东铁路已形成比较完备的网络,京九、京沪铁路纵贯南北,胶济、#石铁路横跨东西。通过京九铁路山东可与香港直通列车。#石铁路最东端的港口城市日照,被国家批准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之一。到目前为止,山东地方铁路300余公里,占铁路总运营里程的百分之十一点五。在全国拥有地方铁路的25个省、市、自治区中列第六位。 山东公路以通车里程长,路面等级高闻名全国,通车里程、公路密度居全国前列。山东省现有公路5万余公里,国道4395公里,省道12787公里,县道17378公里,乡道19786公里。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36.5公里。有国道14条。2002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266公里,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山东航空近年来发展较快。已建成机场9个,其中济南、青岛为国际机场,烟台机场为国际航空货运口岸,从山东可直航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等地。山东航空公司目前拥有波音737、挑战者200、萨伯340、塞斯纳水陆两用机等各型飞机36架,航线200多条,每周出港500多个航班。

以青岛、烟台和日照港为主枢纽港,龙口、威海港为地区性重要港口,潍坊、蓬莱、莱州、东营、滨州港等中小港口为补充的现代港口群建设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各市为促进港口的发展,纷纷出台了相关的扶持政策。青岛市将港口产业作为拉动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积极推动青岛港前湾港区南岸集装箱码头的建设。烟台市成立了港口发展委员会,负责制定港口发展重大战略决策,并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支持烟台港西港区的开发及烟台市港口的发展。日照市成立了有市长挂帅的港口发展领导小组,通过多渠道融资,港口建设快速发展。威海市为支持威海港航道建设,在财政预算中专门增列了建设资金。潍坊市积极开展港口招商引资,实现了港口新的发展。滨州、东营紧紧围绕黄河三角洲开发,加大了港口规划建设力度。

二、依托基础设施发展物流业的交通优势 1、铁路方面

山东铁路已形成比较完备的网络,京九、京沪铁路纵贯南北,胶济、#石铁路横跨东西。通过京九铁路山东可与香港直通列车。#石铁路最东端的港口城市日照,被国家批准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之一。到目前为止,山东地方铁路300余公里,占铁路总运营里程

的百分之十一点五。在全国拥有地方铁路的25个省、市、自治区中列第六位。 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铁路建设的意见))规划,在“十一五”期间交通

第4页 共12页

山东华宇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经济管理系毕业论文

建设中心由高速公路向铁路转移,将新建、改造铁路约2770公里。到2010年,山东省铁路运营里程达4670公里,形成山东铁路“三纵三横”的运输大格局。

五年内,山东省将新建铁路1825公里(包括客运专线和城际铁路)1000公里,既有复线建设183公里,既有线电气化改造765公里。复线率达52%,电气率达到40%,新建铁路几乎等于山东省现有铁路的总和。

山东“十一五”期间铁路建设的重点是:济南至青岛客运专线、京沪客运专线山东段、青岛至荣成城际铁路、#济铁路复线、菏泽—#州—日照铁路电气化、#岚铁路复线及电气化、黄#至大家洼铁路、德州至大家洼铁路、龙口至烟台铁路、黄岛至日照铁路、青州至临沂铁路、枣庄至临沂铁路、聊城至肥城铁路、东都至平邑铁路、荣成至石岛铁路、青岛铁路集装箱站中心等项目。未来我省将形成“四纵四横”的铁路网。“四纵”即京九铁路,京沪铁路(京沪高速),蓝烟、胶新铁路,黄岛—日照—连云港铁路;“四横”即德龙烟铁路,#济、胶济铁路,台前—泰安—莱芜—日照铁路,荷#日铁路。 2、公路方面

截至2004年底,山东省公路通车里程已达7776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033公里,一级公路4576公里,二级公路21127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49.63公里。100%的乡镇和99.9%的行政村通了公路。1999年、2000年、2003年,山东高速公路先后在全国率先突破1000公里、2000公里和3000公里大关,2005年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3163公里,连续8年居全国第一位,全省有109个县(市、区)通达高速公路,通达率为78%。2003年,我省开始集中实施农村公路改造。2005年底,累计改造农村公路8万公里,通油率行政村比例可达到90%左右,基本实现行政村“通油路”目标。全省二级以上公路里程、沥青(水泥)路面里程、等级公路所占比例、国省干线沥青(水泥)路面铺装率、乡镇通达率均列全国第一位。全省基本形成以高速公路为主框架,以国省道为依托,以县乡公路及通村油路为基础,四通八达、高效畅通的公路网络,构筑起了以省会济南为中心的“半日生活圈”。山东公路系统创建成为山东省文明行业和全国交通系统文明行业,全系统共建成10个国家级文明单位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7个国家级青年文明号,16个全国交通系统先进集体,17个省级文明交通行业、子行业。

山东公路将根据山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遵循“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率管理、高水平服务”的原则,全力推进山东公路现代化发展步伐,到2007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4000公里,力争到2010年,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0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000公里,一级公路6000公里,二级公路27000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57.7公里,公路平均好路率达到80%,基本建成“五纵连四横、一环绕山东”的高速公路网和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畅安舒美的公路网络,为全

第5页 共12页

山东华宇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经济管理系毕业论文

面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做出积极贡献,同时也为我省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3、水路方面

山东沿海港口群和辽宁、津#港口群一起组成环渤海地区港口群,山东沿海港口群以青岛、烟台、日照港为主与威海等港口组成,主要服务于山东半岛及其西向延伸的部分地区。山东沿海以青岛、日照港为主布局专业化煤炭装船港,相应布局烟台等港口;以青岛、日照、烟台港为主布局大型、专业化的石油(特别是原油及其储备)、天然气、铁矿石和粮食等大宗散货的中转储运设施,相应布局威海等港口;以青岛港为主布局集装箱干线港,相应布局烟台、日照、威海等支线;以青岛、烟台、威海港为主布局陆岛滚装、旅客运输设施。

海港口岸客货运国际航线新开26条,现已有79条。海上与世界140多了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全省沿海港口拥有大中小泊位286个,其中万吨以上深水泊位87个,通过能力达1.9亿吨。

2005年、2006年两年期间,全省沿海港口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49.2亿元,新增生产泊位51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31个;新增港口通过能力6749万吨,一批专用、深水泊位建成投产。2005年、2006年,全省沿海港口分别完成吞吐量3.8亿吨、4.7亿吨,年均递增24%。2006年全省沿海港口吞吐量比上年增长22.4%,其中外贸吞吐量增长23.6%,集装箱吞吐量增长26.4%。2007年1-9月份,全省沿海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4.29亿吨,同比增长23.6%。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完成858TEU,外贸吞吐量完成2.55亿吨,同比分别增长23.5%和18.3%;青岛港货物吞吐量已完成2亿吨,日照港货物吞吐量完成1亿吨,烟台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达9500万吨。

山东各个港口腹地进一步得到巩固,不仅山东,包括河南、山西、陕西甚至新疆等省区的进出口货物都可以通过各个港对接国际市场。 4、航空方面

山东已建成机场9个,其中济南、青岛为国际机场,烟台机场为国际航空货运口岸,从山东可直航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等地。 5、综合方面

2006年,山东交通运输生产创历史最好水平。运力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高。全省中高级客车占线路班车比重达到53.3%,重型货车、集装箱车和厢式货车分别增长37.8%、26%、17.2%,占营运货车总量的34.3%。渤海湾4艘老旧客滚船提前3年下线,平均船龄由原来的23年下降为不足8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大型豪华客滚船“渤海金珠”、“新生1号”、“中铁渤海1号”投入渤海湾航线运营。京杭运河山东段

第6页 共12页

山东华宇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经济管理系毕业论文

钢质挂桨机船拆解改造任务全部完成,累计拆解改造船舶770艘,成为京杭运河沿线率先完成拆解改造任务的省份。道路运输客、货运量突破“双十三亿”,客运量达到13.7亿吨,同比分别增长11.1%和13.5%,货运量继续居全国第一。沿海港口吞吐量实现新的重大突破,2006年11月份27日突破4亿吨大关,年底达到4.7亿吨,同比增长22.4%。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完成950万标箱,外贸吞吐量完成2.87亿吨,同比分别增长26.3%和23.6%,三项指标增幅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青岛港吞吐量突破2亿吨,达到2.2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完成770万标箱,跻身世界大港前十名;日照港吞吐量突破1亿吨,达到1.1亿吨;烟台市港口吞吐量突破1亿吨。山东省成为长江以北唯一拥有两个亿吨大港的省份。内河运输生产创历史新高,完成货运量3204万吨、货物周转量215亿吨公里,分别增长62%和68%,内河港口吞吐量完成3764万吨,增长67%。青岛港以“我国重要的大宗散货进出口中转基地、华东地区重要的杂货进出口中转基地,亚欧大陆桥东端区域性集装箱转运中心”为发展定位,铁路集疏运体系在港口发展中至关重要。山东省沿海各港口将不仅仅是一个进出口岸,更将会是一个辐射内陆腹地、连通国际市场的区域性交通中心,山东省作为新亚欧大陆桥头堡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凸显。 三、依托政策发展物流业的交通优势

1、铁路方面

在连续多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领跑全国后,山东省正将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中心转向铁路。仅在铁路建设方面,自2008年到2015年,山东省将新建、改建铁路3800公里,这一里程将超过1949年以来山东省铁路建设里程的总和。

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铁路建设的意见))规划,在“十一五”期间交通建设中心由高速公路向铁路转移,将新建、改造铁路约2770公里。到2010年,山东省铁路运营里程达4670公里,形成山东铁路“三纵三横”的运输大格局。

五年内,山东省将新建铁路1825公里(包括客运专线和城际铁路)1000公里,既有复线建设183公里,既有线电气化改造765公里。复线率达52%,电气率达到40%,新建铁路几乎等于山东省现有铁路的总和。

山东“十一五”期间铁路建设的重点是:济南至青岛客运专线、京沪客运专线山东段、青岛至荣成城际铁路、#济铁路复线、菏泽—#州—日照铁路电气化、#岚铁路复线及电气化、黄#至大家洼铁路、德州至大家洼铁路、龙口至烟台铁路、黄岛至日照铁路、青州至临沂铁路、枣庄至临沂铁路、聊城至肥城铁路、东都至平邑铁路、荣成至石岛铁路、青岛铁路集装箱站中心等项目。未来我省将形成“四纵四横”的铁路网。“四纵”即京九铁路,京沪铁路(京沪高速),蓝烟、胶新铁路,黄岛—日照—连云港铁路;“四横”即德龙烟铁路,#济、胶济铁路,台前—泰安—莱芜—日照铁路,荷#日铁路。另外,黄岛到日

第7页 共12页

山东华宇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经济管理系毕业论文

照至江苏连云港、盐城铁路也已经列入规划,建成后将形成一条沿海南北大通道,这是对接长三角地区最便捷的一条铁路通道。

届时,山东省内主要繁忙的铁路干线全部实现电气化,并将形成京沪、胶济、荷#日三条超亿吨大能力货运铁路通道。根据初步预算,山东省此次铁路网大规模建设改造静态总投资将超过1500亿元。2007年4季度,黄大、枣临、东平铁路和蓝烟铁路电气化改造项目将开工建设。 2、公路方面

近年来,山东公路系统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省交通厅的正确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创建文明行业为总抓手,以加快公路发展为第一要务,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公路事业持续加快健康发展。按照交通部的部署要求,全面完成农村公路通达情况普查,建立了全省农村公路数据库,进一步摸清了农村公路现状及下一步建设的需求。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省政府出台了((山东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法)),并及时研究制定实施细则,多方筹措补助资金,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提供了政策和资金保障。各市县把养护管理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先后有5个市、50多个县(市、区)政府出台养护管理办法。济南市出台的农村公路管理条例,成为我国第一部门专门规范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德州市抓住改革试点机遇,制定政府规范性文件,落实责任、组织、机构、财政预算内资金,为全省创造了经验。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导向作用,探索农村客运市场管理的有效形式,农村客运网络化、规范化水平明显提高。全年新增通客车行政村850个,全省行政村通客车率达到99.1%,农民群众出行条件进一步改善。

近期出台的相关政策都是本着促进公路行业有序、健康发展的原则,通过政策规划,大力发展公路行业,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对我国公路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对山东省交通运输业及物流业的发展也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并逐步向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重方向发展。

3、水路方面

山东港航发展总的工作思路是:实施“一二三四五八”的工作计划,即:围绕一个根本目标,山东港航发展要与全省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实施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和京杭运河大通道建设两大战略;打造青岛、烟台、日照三个亿吨大港;完善集装箱、铁矿石、油化品、煤炭四大运输系统;建设青岛、烟台、日照、威海、济宁五个航运服务贸易中心;落实八项具体措施,推动我省向港航强省、大省跨越。

山东省为加快港口物流业的发展积极推进港口资源整合。紧紧围绕以青岛港为核心,烟台、日照港为两翼,半岛港口群为基础的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打破行政、地域、所有制

第8页 共12页

山东华宇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经济管理系毕业论文

对港口资源的垄断和限制,整合现有资源,引导、鼓励各类生产要素向重点港口集中,发挥港口群体集约效应。将重点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以市场手段为主导,继续扩大集装箱业务资源整合,提升以青岛港为龙头的山东港口群在东北亚地区港口中的地位;二是加强港口与保税区、物流园区、临港工业等港口相关资源的合作,拓展港口功能,增强服务能力。

4、航空方面

进入“十一五”以来,山东省航空业呈现高速增长的发展势头,原来编制的山东省“十一五”民航发展规划已经满足不了形势发展的需要。为此,山东省发改委会同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于6月5日在济南召开了山东机场“十一五”规划中期调整调研会议。威海市和济南、青岛、烟台、东营、临沂、潍坊、济宁等机场所在市地分别汇报了机场“十一五”期间的建设和运营情况,省发改委和民航华东管理局在听取了各市地的汇报后表示,将根据民航业的发展态势和各市地的实际情况抓紧修订和完善山东省“十一五”机场规划。 近年来,随着山东省人民政府对机场基础设施投入的不断加大,山东各机场的保障体系和功能日臻完善,运营能力不断增强,多功能、大流量、高集成、现代化的国际空港已具雏形。这为加快山东省航空物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5、综合方面

根据规划,交通方面,2010年前山东将新建、改建铁路3800公里,开工建设烟台港西港区疏港公路等多个项目,稳步推进一些机场的改扩建工程;电力项目上,目前海阳核电项目进展顺利,正与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共同努力尽快开工。据统计,仅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山东年内预计就可完成投资120多亿元。

为应对经济放缓的危机,经济大省山东将以启动投资和拉动内需为着力点,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据了解,目前山东省已经排出240个重点项目大力推进,涉及总投资近8000亿元,并将民间投资、战略投资机构作为重点吸引的对象,创新投资机制。

山东省表示,要努力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加大铁路、公路、能源、旅游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力度,不断增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据了解,此次投资将以产业升级为前提,有关部门排出的240个重点项目中,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项目达到79个、投资2500亿元;投资机制和主体将有所创新,不仅涉及到国家支持、省财政资金,民间投资、战略投机机构也成为重点吸引对象。

加快港口物流标准化进程,使之与国际接轨。要使国际间物流畅通,统一标准非常重要。尽快建立一整套的物流国家标准体系,使本国物流标准体系与国际物流标准体系相一致。港口在发展物流的过程中积极按照国际通用标准规范物流设施和有关技术设备,对每一个环节实行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技术管理标准。商品包装的规格化、系列化,物流信息

第9页 共12页

山东华宇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经济管理系毕业论文

的条码化,装卸、运输、储存作业的集装单元化,托盘、集装箱、卡车车厢尺寸的标准化等,均是实现物流系统高效、经济的前提。 四、发展展望

从世界经济发展来看,经济全球化使得国际分工已从产品发达国家与初级产品生产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垂直分工向该类分工不断深化以及水平分工不断扩大的方向发展。这种分工形态的演变主要由跨国公司为主导,通过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最有利的区位和要素投入组合,通过强大的交通物流系统选择最佳的原材料和最有效率的技术来进行运作。 从经济全球化的空间表现来看,交通运输在国际经济体系中更为明显和突出的作用,使之更为直接地参与全球经济的运行与竞争。整个世界经济更加依赖于国际贸易和发达的交通,贸易港口作为海运转为其他运输方式(陆运、空运或内河航运)的必经过渡点,作用逐渐延伸并被强化作为组织外贸、发展工业和相关产业的战略性作用,也成为区域经济的支柱。因此交通运输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要求被凸现出来。

因此,全球化趋势下的交通运输对城市经济的推动作用是:在新的经济体系结构下,交通战略的转移极其重要,甚至关键性地决定了城市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最终构架。 从总体上分析,现代交通不仅推动了城市经济量的增长,其交通区位优势也大大增强了城市经济的辐射能力和竞争能力,充分改善了城市的产业结构,城市的发展又促进了交通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

山东省交通运输业经过不同阶段的发展,无论在陆域空间还是功能空间上都为全省经济的互动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也为交通运输业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结束语

第10页 共12页

山东华宇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经济管理系毕业论文

在我国加入WTO后,而对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山东只有充分发挥交通优势,创新经济发展体制,提高物流业的服务质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善山东现代交通物流业发展的软环境,才能够以交通物流业为突破口,实现山东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从总体上分析,现代交通不仅推动了城市经计量的增长,其交通区位优势也大大增强了城市经济的辐射能力和竞争能力,充分改善了城市的产业结构,城市的发展又促进了交通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

山东省交通运输业经过不同阶段的发展,无论在陆域空间还是功能空间上都为全省经济的互动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也为交通运输业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11页 共12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