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类图书馆OA古籍数字化文献资源及其利用探讨
林 伟
珠海市图书馆,广东 珠海 519075
摘要:文章对国家图书馆领军的OA古籍数字化文献资源,公共图书馆联合共享的OA古籍数字化文献资源,高校图书馆“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的OA古籍数字化文献资源等三类图书馆馆藏的OA古籍数字化文献资源及其利用进行了探讨,目的是为全面了解我国OA古籍数字化文献资源及其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古籍;数字化文献;开放获取 中图分类号:G258.1;G253
1 国家图书馆领军的OA古籍数字化文献资源
1.1 国家图书馆的OA古籍数字化文献资源
中国国家图书馆作为我国OA古籍数字化文献资源收藏的领军单位,所收藏的古籍和善本文献资源不仅继承了历代皇家珍藏,更广泛地继承了各代众多私人藏书家的毕生收集。目前,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网站的“古籍”栏目中[1]
,共提供有36类OA古籍数字化文献资源。其中包括资源库系列的中国基本古籍库、中华古籍资源库、中华医药典籍资源库(测试版)、中国方志库、中国类书库、中国丛书库、敦煌文献库、中国谱牒库和全四库;民国系列的民国图书、民国期刊、民国法律;国外系列的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汉籍全文影像数据库、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善本特藏资源;系统系列的中华古籍善本国际联合书目系统、全宋诗分析系统、全唐诗分析系统、二十五史研习系统;具有地域特征系列的敦煌遗珍、西夏碎金、徽州善本家譜;具有古籍文献类型系列的甲骨世界,收藏有历时84年的甲骨文献35000余片,占到中国102个公藏单位收录量的27.6%[2]
。还有碑帖菁华、数字方志、年画撷英、前尘旧影、宝卷新集、历代石刻史料汇编;以及宋人文集、中国古代典籍、四部丛刊、四部丛刊增补版、国学宝典、道教全书、二十五史考补、明清实录等古籍文献。
1.2 国家图书馆OA古籍数字化文献资源的利用
与通常的完全OA数字化文献资源利用方式不同,国家图书馆的这些OA古籍数字化文献资源是采用的注册登录限定性OA利用方式。即用户需要首先免费注册登录国家图书馆网站后,方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利用。这些OA古籍数字化文献资源所采用的文献格式,大多数为国际通行的高清晰度全真PDF格式,也有一些flash格式,它们均为用户提供在线阅读利用和截屏下载获取方式利用方式[3]
。具体可供用户利用的OA古籍数字化文献内容,如其中数字方志库收录有明代和清代纂修的5000余部古旧地方志类古籍图书。宋代由于抑武扬文大环境的作用,成为历史上人文和科技人才
72图书情报\2018年第8期
辈出的辉煌时代。宋人文集内容丰富,是研究宋代社会各方面历史信息重要的文献资料。宋代宽松的文化政策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始于唐代的雕版印刷术在宋代得到广泛地传播,宋刻本也因此成为我国古籍文献中的珍贵资源。数百部宋人文集善本被国家图书馆制作为数字化的古籍文献予以精选收藏,并且配有著录详细的书目,以及全文影像数据库。数字善本包括的朝代有汉、晋、南朝宋、北齐、北周、隋、唐、宋、元、清等。另外,中国国家图书馆还与国外的中国文献收藏机构进行了合作,使用户可以通过本馆网站方便地利用国外机构收藏的中国OA古籍数字化文献资源。对于那些已经流失海外的我国古籍文献而言,这种利用方式可以视为我国古籍文献的另类回归。
2 图书馆联合共享的OA古籍数字化文献资源
2.1 公共图书馆联合共享OA古籍数字化文献资源
本着开放共享是对古籍文献更好保护的基本理念,2016年9月28日,国家图书馆的“中华古籍资源库”等“中华古籍保护计划”阶段性成果正式上线面向社会开展服务,率先在OA古籍数字化文献资源的开放共享方面迈出了第一步。其古籍数字化文献资源包括宋代到清代不同历史时代的各种类型、各种装帧形式的不同古籍版本,它们已经占到国家图书馆馆藏善本古籍文献资源的6成,是古籍文献资源中最精华和最有价值的部分。在国家图书馆领军示范作用的带动下,全国各省级公共图书馆积极跟进,使得OA古籍数字化文献资源的联合共享工作取得了重要的实质性进展。2017年2月28日,国家图书馆联合了省级图书馆中的上海、天津、云南和浙江4个省级公共图书馆,共同在线发布了我国古籍OA数字化文献资源,总量多达1万余部,免费为全社会的读者和用户提供古籍文献资源的大众阅览和学术研究服务[4]
。
2.2 上海图书馆的家谱OA古籍数字化文献资源
作为素有“全球中国家谱第一藏”美誉的上海图书馆,致力于成为全国性的中国家谱文献资源的收藏中心、研究中心和服务中心[5]
。其拥有的3万余种中国
家谱古籍文献原件,使其成为国内外收藏中国家谱古籍文献最多的图书馆。其家谱类OA古籍数字化文献资源作为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为全球的中国读者和海外华人提供了寻根问祖、追根溯源的便捷途径。同时,也使其成为公共图书馆融入到“互联网+”服务实践的重要举措之一。上海图书馆目前已经发布过500种、2500种、3000种3批共6000余种,可以通过家谱数据库在线检索的家谱类古籍文献摘要信息,以及500部家谱类古籍OA数字化全文文献资源。该数据库提供8种检索途径,即家谱题名、家谱姓氏、家谱居地、家谱堂号、家谱著者、家谱名人、家谱丛书和家谱索取号,并同时可以选择“全部索引”利用8种途径进行组合检索。其家谱文献涵盖全国20余个省份,目前有300余个家谱姓氏,其中包括近百个罕见姓氏。500部家谱类古籍OA数字化全文文献资源也是利用率最高的文献,均可为用户提供在线阅读和截屏下载利用服务。
3 “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
3.1 OA古籍数字化文献资源建设
“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发起于2002年,源于此前的Digital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Plan for Chinese and English Book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高等学校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至今已经走过了16年的发展历程。它是一个由国家投资,浙江大学牵头,联合国内外其他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作为公共服务体系一部分的数字图书馆项目,同时也属于教育部“211”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工程项目[6]
。它同时得到了“中美百万册书数字图书馆合作计划”美国合作方给予的软硬件系统支持。该计划的建设目标旨在创建我国国家级创新体系中的数字化文献信息基础设施。该计划中的OA文献信息资源涉及到多种文献资源类型,涵盖各个学科专业,并且包括多种语言文字,其服务对象主要集中于国内外各种类型的图书馆、专业学术组织和专业学术研究人员。该计划中的OA古籍数字化文献资源则来源于国内外研究型大学的馆藏文献。该计划目前已经建立了8个OA文献数据中心,用以形成数字化学术文献资源体系,从而对高校的教科研起到数字化文献资源保障作用,而古籍OA文献数据中心就是其中之一。另外,该计划2017年8月还参与完成了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的OA文献工作,其中包括中文善本特藏中的丛部特藏和大尺寸特藏部分[7]
。
3.2 OA古籍数字化文献资源的利用
截止2018年4月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该计划项目网站已经收藏有我国的OA古籍数字化文献资源32万余部,全部采用了PDF和flash两种格式。用户的获取利用方式并非全开放获取模式,而是采用了限
数字化应用
定性的注册登录式开放获取模式。通过用户注册登录该网站后,方可通过在线阅读利用的方式享受其OA古籍数字化文献资源的服务[8]
。如果用户仅需要下载获取少量该网站的OA古籍数字化文献资源加以利用,则可以采用截屏的技术方法。其中包括利用浏览器页面进行古籍页面内容截屏,或者利用QQ即时聊天工具进行截屏下载获取。由于截屏的操作程序比较繁琐,所以,不太适合大量下载获取OA古籍文献。该网站提供的检索途径有文献类型、主题词标签、分类类名,以及通过书名、作者和全部途径进行检索。全部OA古籍数字化文献资源的内容有史部、集部、上海、南海、台湾等分类,朝代是从唐朝到清朝乃至民国,体例有会典、本末、类编、纪事、实录等,以及二十四史、春秋、汉书、宋史、明史等通史或断代史的古籍文献。
4 结语
我国古籍文献“以史为鉴”的作用在全民阅读活动中也表现出非凡的价值。因此,各类图书馆要加强对于古籍数字化文献资源的建设与服务。不仅使其成为重要的图书馆馆藏数字化文献资源,更应当成为服务社会和服务读者的重要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使古籍文献中蕴含的丰富知识宝藏被深入挖掘,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图书馆[EB/OL].[2018-04-27].http://www.nlc.gov.cn/dsb_zyyfw/gj/gjzyk.
[2]杜羽,方莉.藏用兼重,世传不辍:国图藏甲骨的入藏和公布[N].光明日报,2017-03-23(05). [3]杜泽逊.国家公开古籍数据库的历史意义及其对影印出版的影响:在国家图书馆古籍资源数据库发布座谈会上的发言[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7(1):69-70. [4]国家图书馆与云南省图书馆等五馆联合在线发布古籍数字资源[EB/OL].[2018-04-27].http://www.mcprc.gov.cn/whzx/qgwhxxlb/yunnan/201703/t20170324_492146.html.
[5]牧童. 中华民族一笔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记上海图书馆收藏研究利用家谱服务社会的事[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7(8):33-39.
[6]潘晶. 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的回顾与展望[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4):19-25. [7]哈佛燕京图书馆善本特藏数字化工程竣工[EB/OL].[2018-04-27].http://www.cadal.cn/xmdtt /xmdtt201708121632.htm.
[8]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EB/OL].[2018-04-27].http://www.cadal.zju. edu.cn/index. 作者简介:林伟(1978—),男,珠海市图书馆馆员,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
图书情报\2018年第8期7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