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第21期 植物保护学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对比试验 陈新友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殷汇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安徽池州247011) 搞要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8%烯肟・多茵灵可湿性粉剂1 800 g,hrn2、43%戊唑醇悬浮剂180 mL/hm2 ̄40%戊唑・咪鲜胺乳荆600mL/hm 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分别为60.57%、56.10%、43.9o%,建议在贵池地区使用这3种药剂,并进行 合理轮换,配合优良抗病品种,可以提高小麦产量,增强小麦的抗病性。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药剂;防效 中图分类号¥435.12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4)21—0117—0l 近年来,小麦赤霉病成为小麦生产上危害严重的病害 1.4调查内容与方法 之一。为找到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最佳药剂,获得较好的防治 施药后3、7、12d观察有无药害现象,小麦黄熟时,小麦 效果,特选用几种药剂进行田间比较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 赤霉病病情已稳定,调查病穗率和病指 。赤霉病以穗为单 结如下。 位,每小区对角线l0点取样,每点调查30穗,共查300.穗, 1材料与方法 统计病穗数并对病穗进行分级,计算防效。小麦赤霉病病穗 1.1试验概况 分级标准为0级:麦穗无病:1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数的 试验设在贵池区殷汇镇殷汇村种植大户承包的小麦田 l/4以下:2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数的l/4~1/2;3级:病小 中进行,所选试验田,土壤pH值6.6左右,耕作层25 cm,有 穗数占全部小穗数的1/2~3/4;4级: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数 机质含量丰量,保肥、保水能力强。田面平整,排灌便利,前 的3/4以上。 茬为一季中稻,栽培方式为稻麦轮作,2013年赤霉病中等发 药效计算方法如下: 生,田间菌源存在。小麦于1O月15目播种,试验时处于扬 撇= ×100 花初期,所有试验小区的土壤、栽培和肥水管理水平一致。 供试小麦品种为扬麦l7,防治对象为小麦赤霉病。供试药 防效(%)= 剂: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36%甲基硫菌灵600 m ,上海 盟 奎立 指= 堡 蕉 奎 堂 100 对照区发病率或病指 农乐生物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博卫1+1悬浮剂(43%戊 2结果与分析 唑醇180 mL/hm ,安徽铜陵福成有限公司);33%多・酮可湿 药后3、7、12 d进行田间观察,各试验药剂区均没有发 性粉剂(40%多・酮1 500 rdhm ,江苏长青农化股份有限公 现明显的药害。2014年小麦赤霉病总体偏重大发生,由于试 司);28%烯肟・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8%烯肟・多菌灵1 800 验区品种抗性及播期影响,发病较其他区域偏轻。从表1可 m ,沈阳科创化学品有限公司);赞米尔水乳剂(40%戊 以看出,各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均有一定效果,28% 唑・咪鲜胺600 mL/hm ,以色列马克西姆公司)。 烯肟・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800 g/hm 43%戊唑醇悬浮剂 1.2试验设计 180 mL/hm2、40%戊唑・咪鲜胺乳剂600 mk]hm2 36%甲基硫 试验设6个处理,即每个药剂为一个处理,以清水空 菌灵悬浮剂600 g/hm 、33%多・酮可湿性粉剂1 500 rChm 对 白作对照(CK)。不设重复,共6个小区,各试验小区面积 赤霉病的病指防效分别为60.57%、56.10%、43.90%、20.00%、 333.3 m2,均随机排列。 17.50%:从表1还可以看出,28%烯肟・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l-3试验方法 1 800 g/hm、43%戊唑醇悬浮剂180 mL/hm:防效突出,40% 采用浙江黄岩生产的3WBS一16E背负式喷雾器喷雾, 戊唑・咪鲜胺乳剂600 mL/hm 防效较突出,而36%甲基硫 按对水450 kg/hm 对小麦进行均匀喷雾,施药均由一人操 菌灵悬浮剂600 g/hm 33%多・酮可湿性粉剂1 500 g,hm 对 作完成【I-3】。本次防治共施药2次。第1次施药时间为4月8 赤霉病的防效不理想。 日9:00进行,小麦正处扬花初期:第2次施药时间为4月 3结论与讨论 15日10:00进行,小麦正处扬花盛期。 试验结果表明,28%烯肟・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800 m2、 表1几种药剂预防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收稿日期2014—09—23 (下转第120页) 117 植物保护学 2结果与分析 2.1添加回收率 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第2l期 表1联苯菊酯不同提取方法回收率 从表1可以看出,索氏提取法联苯菊酯在土壤中的添 加回收率在89.3l%~94.16%,震荡提取法联苯菊酯土壤中的 添加回收率在88.13%~92.49%,从添加回收率和变异系数结 果看,方法符合农药残留试验准则的要求,说明建立的样 品处理方法能够应用于后续试验。 2.2联苯菊酯检测浓度 整理上述一系列试验结果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通 品浓度普遍要高,试验中8个样品中有6个样品前者浓度 大于后者浓度,最高的星宇文化1号样品索氏法是震荡法 的244.78%。最低的武警十三支队1号样品索氏法也是震 荡法的104.51%。只有星宇文化2号和二中体育馆2号样 过索氏提取法提取的样品浓度要比震荡提取法提取的样 表2索氏提取法和震荡提取法试验结果 品索氏法浓度低于震荡法浓度,具体原因还有待下一步试 验研究。 3结论与讨论 4参考文献 『11黄复生.中国动物志:等翅目『M1.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2]朱国念,李少南,李小鹰,等.中国房屋白蚁综合治理培训教程【M】.南 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35—38. 通过本次试验,可以看到在土壤样品检测前处理方法 上,建议使用索氏提取法,其操作过程和提取时间基本上 【3]刘治山,潘加承,韦戈,等.5%联苯菊酯水乳剂的气相色谱分析[J】_中 华卫生杀虫药械,2o14(3):226—227,230. 和震荡法差不多,但检测结果相差较大。另从试验的数据可 以看到相同样品土壤含水率也有一定的变化,通过分析可 能是样品烘干的时间不同造成的,应在以后的试验中加以 改进 ・[4】王吉祥,张学忠,王亚琴,等.气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一质谱法测定茶 叶中联苯菊酯的不确定度评定『J].食品科学,2014(12):200—203. 【5]王启慧,朱典想,潘昌怀,等.防白蚁胶合板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包 装工程,2014(9):18-26. [6]周朋,陶玉贵,宋吻.联苯菊酯降解菌筛选及其反应条件优化[J].浙江 农业学报,2014(4):1010—1014. +n+”+--4- (上接第117页) 4参考文献 【1]麻建丽./J、麦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4 (16):138,141. 43%戊唑醇悬浮剂180 mL/hm2,40%戊唑・咪鲜胺乳剂600 mL/hm 对赤霉病的防效较高,对小麦生长安全,未见明显药 害。而36%甲基多菌悬浮剂灵600 g/hm2.33%多・酮可湿性 粉剂1 500 g/hm 对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一般。因此,建议今后 [2】王丽芳,王越,陈雨,等.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研究Ⅲ.安 徽农业科学,2014(27):9342—9343. [3]杨红福,姚克兵,缪康,等.江苏省防控小麦赤霉病主要药剂及其复配 剂药效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14(28):264—269. [4曹其会.4]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3(15):140,142. 贵池地区在小麦扬花初期重点推广使用28%烯肟・多菌灵 可湿性粉剂1 800 g/hm 、43%戊唑醇悬浮剂180 mlJhm2和 40%戊唑・咪鲜胺乳剂600 mL/hm 防治赤霉病,并合理搭配 药剂,防止小麦出现抗药性,同时选用优良抗病品种,适时 播种 (上接第118页) 【5]孔祥英,马鸿翔,张旭,等.戊唑醇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治和增产效 果叨.江西农业学报,2014(4):64—67. [6】李东臣.山东德州市小麦主要病害防治技术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 大学.2007. 4参考文献 【1]陈将赞,丁灵伟,戴以太,等.苯甲・嘧菌酯等药剂防治早稻纹枯病的 效果『J].浙江农业科学,2013(11):1447—1448. 分散粒剂150 g/hm2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水稻安全。从防 治效果上看,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25 lm 的防治 效果明显高于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50 g/}lm ,与20% 井冈霉素粉剂900 g/hm 无显著差异。在纹枯病发生前期 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50 g/hm 与75%肟菌・戊唑 [2]戴德江,王晔青,姚晓明.6种新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调查[J].中 国植保导刊,2014(1):64—65. [3】肖卫平.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试验效果[J].农技服务,2014 (4):70,72. [4】余山红,王会福,汪恩国.肟菌・戊唑醇对水稻穗颈瘟预防效果及应用 技术研究[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4(5):5O一52. [5】章守富.不同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及稻曲病的防治效果[J】.安 徽农业科学,2014(10):2952,2955. [6]赵海英,卢兆成,朱庆松,等.12种杀菌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试验 研究 .农药科学与管理,2014(1):63—65. 醇水分散粒剂225 g,Ilm2防治效果无明显差异。考虑成本及 防效等因素,建议在纹枯病发生初期、纹枯病激增期使用 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25 m ,并建议适当增加用 药次数。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