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对策研究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大学笔砚 啁唧 》擒 农业保险是对农业风险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 农业保险却较为落后。本文从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历程和现状分析,得 出我国农业保险存在供需“双冷”的局面,接着结合农业风险的特点和 试点。但是随着国有保险公司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农业保 险业务的非盈利性越来越不能适应保险公司的盈利要求, 2000年以后人保公司大面积停办了农业保险业务,基本撤 消了各级公司农业保险机构。地方的农业保险工作要么再 度萎缩,要么被政府“接管”。 2004年,中央首次下发以“三农”为主题的1号文件, 再次提出发展农业保险的问题,明确要求选择农产品种 传统保险的可保风险条件,分析我国农业保险在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存在 的问题,最后联系我国国情提出了发展我国农业保险的十条对策。 》关t词 农业保险:发展:对策 类、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农业保险试点,政府给予政策和 资金支持。根据1号文件精神,保监会在部分地区启动了农 业保险试点工作。通过组建设立专业农业保险公司、促进 保险公司与政府联办或为政府代办农业保险、为农民提供 保费补贴等方式,各省陆续开展了水稻、小麦、奶牛、生 猪、烟叶等多种牲畜和农作物保险。2007年中央财政启动 一广I、.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长期以来农业产值占 : 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都很大,农业在我国的基础地位 不可动摇。由于自然环境因素对农业有较强的影响,我国 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了我国是一个农业自然灾 害频发的国家。诸 ̄2008年南方冰雪灾害、2009年初北方旱 灾、2010年西南旱灾等都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农业损失。加 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的农业又面临着市场竞争的巨 对部分种植业和养殖业保险产品提供保费补贴的试点后, 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进一步提速(表1)。2008年试点省份 增加为13个,财政投入增加到60.54L元;2009年试点省份进 一大压力。我国的农业发展面临着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威 胁。发展农业保险是对我国农业面临的风险进行风险管理 的有效办法。本文探讨的农业保险仅指种植业和养殖业保 险,即把农业保险界定为农业生产者以支付小额保险费为 代价把在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和初加工过程中遭受的 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损失转嫁给保险公司的一种 步扩大为19个,中央财政投入加大到8 乙元。中央财政支持 对农业保险发展的作用十分明显。2009年,保险覆盖的农户数 超过1.3亿人次,受益农户达到2185.94万户(次)。 表1 2007--2009年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状况 项目年度 保费收入(亿元) 其甲:种琶业保墨II殳^(亿元) 彝殂业保叠收人(亿元) 20oT 51.8吐 32.15 19.B9 2c∞ 1蛾田 T3.To 3B.∞ 挪 13。.馆 ∞.口0 33.89 制度安排。发展农业保险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讲 意义十分重大。 种谴业保睑承保面积(亿审) 林木承保面积(亿由) 彝殖业保险承保数量(亿头/萼 ) 参保农户数(万户次) 保瞄金鞭(白亿元) 再甲:种置业保硷金骺(白1乙元) 弄曩 “霜暄金灏(百亿元)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历程与现状 我国农业保险经历了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先后经历 了试办、停办、再试办及多种模式发展的探索过程。我国 农业保险业务恢复试办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发展初期 支f携教(EI- ̄) 受益农户户次(万户次) 2.31 O.∞ 3.82 49∞.85 11.赞 T.∞ 4.20 32.83 451.2 5.32 0.7T d.国 9o15.85 23.9f 15.4 8.57 9.49 2.∞ 6.馆 13336.3 ∞.12 31.培 6.94 ∞.09 1船5.O6 101.∞ 2185.94 数据来源:中I 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我国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历程和现状来看,我国的农业 举步维艰。1989年以后,河南、河北、湖南、上海等省市 相继开展了以“政府组织推动、农民互助共济、保险公司 经办、结余滚存留地方建立风险基金”为特点的农业保险 保险虽然近两年有所好转,但远不能满足我国农业发展的 需要。在近年的自然灾害中,农业保险保障农业生产安 全、防范农业风险的职能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保险公司普 黑龙江金融HEILONGJIANG 201 1第10期FINANCE 遍缺乏承保意愿,广大农民也缺少投保的积极性,中国农业 保险市场呈现出供需“双冷”的尴尬局面。 (一)我国农业保险需求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下,当前保险公司对农业保险缺乏供给意 愿。 (2)农业保险“生产”的正外部性,使得保险公司没 有提供农业保险的积极性。由于系统性风险、信息不对称以 在农业保险需求方面,我国农业保险存在有效需求严重 不足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农业的大量存在客观上弱化了农业保险的经 及农业、承保、定损、理赔的高难度,使农业保险的赔付率 和经营成本较高,农业保险人亏损严重,私人边际收益极 济保障功能。低下的农业生产效率使农民产生较低的预期收 益,因而很不愿意付出现实的保险成本。 低。而代表社会利益的政府,用很小的代价就可以获得农业 保险带来的好处,社会边际收益为正。因而,农业保险人 “生产”农业保险时,承担了部分本应由社会承担的成本, 边际私人成本高于边际社会成本,但边际私人收益却小于边 际社会收益,正外部性由此产生。同理,保险公司和社会分 别按照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确定农业保险的均衡 量,结果是保险公司的最佳“生产量”小于社会最佳规模, 造成农业保险“供给不足”。 (3)农业保险经营技术要求高,缺乏高素质的保险人 才。农业保险由于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操作的高难 度。如果没有高素质的保险人才和先进的保险经营技术,一 般的保险公司是很难做好农业保险的。因此,由于我国的保 险公司在农业保险方面的经营能力有限这也大大地抑制了我 国农业保险的有效供给。 除了上述需求和供给方面本身的原因,制约我国农业保 险发展的原因还有缺乏具体的农业保险法律规范、缺乏农业 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缺乏农业保险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缺乏 农业风险管理金融工具等原因。 (2)保险费率较高,农民无力承担。农业生产的高损失 率和农业保险经营的高费用导致农业保险的费率居高不下。我 国目前的农业保险主要依托人保公司等以商业形式经营,国家 支持和补贴较少,相对于农民收益而言,保险费率更高,即使 农民有农业保险的需要,也无力承担高昂的保险费。 (3)农业保险“消费”的正外部性,使得农民没有购买 农业保险的积极性。农业保险“消费”的正外部性,表现为农 民购买农业保险的边际私人收益小于边际社会收益,而边际私 人成本大于边际社会成本。由农业保险所导致的供给增加使消 费者受益,同样也使生产者受益。如果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农 民的收入可能会实际下降,消费者将会获取全部收益。农民进 行农业保险“消费”时,利益外溢使边际社会收益大于边际私 人收益。但如果政府对投保不进行补贴,而由农民承担全部保 费,农民在农业保险“消费”的边际私人成本就会大于边际社 会成本。这严重挫伤了农民购买农业保险的积极性。 (4)农民缺乏保险文化,农业保险难以推广。大量的 农民存在侥幸心理、迷信心理和依赖心理,不能正确认识保 险,因而,农业保险在农村很难推广。 (二)我国农业保险供给方面存在的问题 发展我国农业保险的对策建议 1.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增强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原动 力。现代农业是以现代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和 物质装备为支撑,运用现代经营形式和管理手段,贸工农紧 保险公司是提供农业保险的主体。当前我国农业保险在 供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有效供给不足。究其原因主要 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险公司的经营目标是公司利润的最大化,因此公 司会根据各种产品的收益来决定其供给量。由于农业保险相对 于其它保险产品来说承保的风险大,收益低,在未实现规模化 销量之前单位产品的供给成本很高,造成单位成本投入的收益 较低。从公司利润最大化的角度出发,根据边际效益递减原 理,保险公司一方面会减少农业保险的供给,特别是其中风险 较高、损失较严重的品种,以提高农业保险的边际收益。另一 方面保险公司会把节省出来的资源用于扩大其它保险产品的供 给。二十多年来中国农业保险由最初的新增险种、扩展业务规 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的多功能、高效率、高效益和可持 续发展的产业体系。其具有科技化、产业化、商品化、集约 化特点。发展现代农业能够带来巨大的收益,农民将会大大 地提高参保的兴趣。 2_力口大对农业保险的宣传,提高农民的保险意识。不仅 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宣传,还要组织专人深入田 间地头,面向广大农民,具体讲解农业保险的政策、意义及 有关知识。只有解放了农民的思想,提高其对保险的认识, 农业保险才可能在农村大规模的推广起来。 3.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保险人才,积极探索先进的保险 模到后来的调整险种结构、收缩业务的发展历程,充分说明了 经营技术。发展农业保险必须在经营技术上取得突破,而技 R硼 大学笔砚 术上的突破必须依靠优秀的保险人才。 因此,当前我们必须注重对保险人才的 培养和引进,必须注重在诸如农业风险 的预测、农业保险费率的厘定、农业风 放,都会产生很大的抑制作用,这样不 国农业出版社,2003.5. 利于发展我国的农业保险。 7.建立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激励和 约束机制。我们不能一味地强调给予农 [2】李一芝,李艳芳.农村财政金融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259. 【3]郭颂平,张伟.中国农业保险供需 “双冷”的经济解释阴.广东金融学院 学报,2009(4):102—111. 险定损、农业保险理赔、农业风险证券 业保险以财政补贴,我们还必须建立起 化、农业再保险等领域取得技术上的突 破,否则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也会受到 很大的阻碍。 农业保险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一方面我 们需要政府创造良好的保险市场环境, 激励农民购买农业保险,引导保险公司 提供农业保险;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加强 对农业保险的监督和规范,坚决打击那 些不按规范行事的行为。 [4】谢家智.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问 题及对策卟农业经济问题,1999(5):49— 51. 4.力口快完善法律体系,尽快出台农 业保险法。尽快出台一部专门的农业保 【5】张权辉.国外农业保险的经验与 险法,对农业保险的经营方式、保障目 标、政策性业务的开展、农民的参与办 借鉴Ⅱ】.生产力研究,2011 ̄):139--14I. [6】卢淑娥.直面农业保险难题U】.农 8.建立有效的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 法等作出明确规定,建立起规范的工作 制。农业风险属于巨灾风险,巨灾损失 村经营管理,201 1(2):39. 制度和程序。这样既使农业保险经营者 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保险公司的经营稳 能够有法可依,同时也可以避免政府扶 定性。为了从根本上保障农民的利益, 持农业保险的随意性,使农民的利益得 【7】黄小敏,王丽兰.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视角下的农业保险发展探析U】.安 徽农业科学,201 1(7):4320--4322,4325. 稳定保险经营,必须建立有效的农业巨 灾风险分散机制。建立再保险机制和农 到保证,并提高农民的保险意识。 【8谢家智,8]蒲林昌.保险业巨灾风险 管理工具的创新问题研究U】.重庆社会 5.采取政府引导型农业保险发展模 业巨灾风险基金是重要的办法。 式。我国国内对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已 经达成共识,但根据农业保险的特点和 我国的国情,本研究认为,我国应该采 取政府引导型农业保险发展模式。政府 引导型农业保险发展模式模式既非商业 9.联系资本市场,创造性地开发农 科学,2003(6):22--25. 业风险管理工具。近年来发达国家的保 险业在这方面取得了较快的进展。这些 新的工具的主要特征是以风险证券化为 主要手段,将巨灾风险的管理同资本市 场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巨灾风险的管 基金项目:西南大学青年基金, 重庆市小城镇建设可持续发展研究 (SWU07106)。 化农业保险的发展,也非政策性和商业 性的简单混合,是指政府从农业保险经 理能力,同时也降低了风险管理成本, 营主体中退出,让位于私人保险,同时 改变政府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直接补贴的 形式和手段,以建立对私人保险引导机 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其中应急准备 金债券、巨灾债券、巨灾股票等就是重 要的创新成果。 10.积极鼓励各地区学习探索适合 作者簟位:西南大学经济蕾理学院 责任■辑:刘■翔 制为主,最终引导农业保险走上市场化 发展模式为目标。政府的退出,将给私 本地农业保险发展的有效办法。农业保  人保险留下发展的空间;政府科学合理 险对于我国来说还处于探索学习阶段,的引导和引导机制的建立,有助于私人 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农业经济发展很不 保险机构克服市场化经营的障碍。 6.将农业保险纳入财政预算体系, 给予农业保险必要的财政补贴。由于农 业保险在“消费”和“生产”上都具有 正的外部性。如果没有政府给予一定的 财政补贴,无论是在需求方还是在供给 参考文献: 平衡,应该积极鼓励各地学习和探索适 合本地农业保险发展的路子,而不应该 强求一种模式。 …钟甫宁.农业政策学[M】.北京:中 7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