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项脊轩志说课稿赛用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项脊轩志》说课稿

高三年级 薛丽芳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项脊轩志》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 1.教学思路

《项脊轩志》是粤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基本阅读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 “情动于衷而行于言”。本文以项脊轩为感情的触发点,以“多可喜,亦多可悲”为感情线索,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琐事的记叙,表达对亲人的深切思念,正是一篇体现本单元教学重点的典范之作。所以我把第二节课的教学重点设计为:学习捕捉生活细节以表达深厚感情的写作技巧。教学难点设计为:唤醒学生对亲情的感触,懂得感恩。

教学思路重难点设计说明: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情动于衷而行于言”,也就是在学习内心中丰富的感情通过语言文字恰当贴切地表达现出来,这就要求努力激发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和想象力,去贴近古人的情感世界,领悟和掌握古人的创作技巧,因此,我把“学习捕捉生活细节以表达深厚感情的写作技巧”定为本课时的教学重点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因此如何使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学生通过学习本文有有所启发,从而唤醒学生对亲情的感触,懂得感恩。

1

也就成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2.设计理念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 3.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设计理念,在第一课时学生已了解作者生平和扫清阅读障碍的基础上,我把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线索,理清文章脉络,进而解读文章内涵的能力。 2、学习作者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典型的生活细节来表达感情的写作技巧。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理解作者对家道中落的感伤和对故居、亲人的眷恋之情。 2、学会体验生活,懂得感恩。 二、说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和习惯,鼓励学生发现、想象、质疑、创新。所以我……

1、教师针对学生实际,传授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正确方法,即在已经扫清语言障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要求筛选和归纳信息,把握文章结构,然后再从大

2

处着眼,小处着手,深入探究,以提高阅读鉴赏能力,指导写作实践。 2、具体采用朗读法、讨论法、引导法、创设情境法等教学方法。

3、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想象、质疑创新、尽情展现。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说明(考虑到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对于现在的学生

来说,学习文言文阅读困难较大,文言知识较多,部分学生错误地认为文言文只不过是文言知识的载体,把文言文仅仅当作学习古汉语的材料来阅读,因而忽视了古代文学作品的文学性。同时,高一学生感情丰富,但却不能把自己的感情很好地表达出来,在写作中总是无从下笔,通过以上方法的交叉运用来提高阅读鉴赏能力,指导写作实践。 三.说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导入新课 著名诗人汪国真在一首诗激发兴趣 中说:“不是苦恼太多,而是我们的胸怀不够开阔;不是幸福太少,而是我们还不懂得生活” 同学们总觉得生活太平淡,没有什么事情能感动我们的心灵,所以在写作中总是无话可说。其实并不是生活乏味,而是我们缺少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善感的心灵,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明代作家归有光的散文《项脊轩志》,去体会那生动传神的细节和委婉动人的语言背后的沧桑、辛酸与浓浓的深情。 学生活动预设 采用汪国真的诗句导入课文,给学生以耳目一新之感;既明确了教学重点,又从实际出发,利用学生急于解决写作中遇到的困难的心理,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顺利地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 1、导入新课要找准“切入点”,即切合本节课教学目标,引起对情感体验的深思,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以便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2、借此“导入”的机会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为本文的教授创设相应的情境和氛围。 3

感知课文 理清结构 (-)从作者感情变化来看,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标志是什么? 明确: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二)理清结构,把握脉络 明确: 项脊轩志多可喜 (承上) 1、指导学生筛选信息的方法,抓重点字词句。 2、指导学生概括信息,采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式,理解感悟文章脉络。 养成及时归纳的学习习惯,系统学习。 在讲析过程中要运用讨论式给予适当的点拨,激发学生探求真理的兴趣;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享受成功;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注重“以情感人”;同时注意细节描写。 深入探究 多可悲 把握感情基调 (启下) 1、阅读“先是……凡再变矣”, 按《课标》要求,细心体会后说一说红色字的含 突出学生的主体义及其所流露出的感情。 学生采用合作性,让学生自主墙往往而是 探究的方式 感悟,自主表达东犬西吠 因此以上环节特客逾庖而宴) 别使用了“说说鸡栖于厅 你的理解” “谈谈庭中……凡再变矣 你的看法”等提2、同样对家族没落感到忧心忡问方式,让课堂忡的不只有作者,还有大母,请焕发无限生机;结合第四段中的动作、语言等细教师则引导学生节描写,说说你的理解 积极品味语句,3、作者还追忆了另一位亲人分享感悟,使学——先妣,同样通过典型的细节生充分体会到了来表现他对母亲的深挚情意,请亲情的可贵,突把它们找出来,并说说你最欣赏破了教学难点。 哪一处,谈谈你的看法 4

阶段小结: 母亲—扣扉问食—慈爱 祖母—至轩过余—怜爱期望 亡妻—凭几学书—恩爱 归宁妹语 有了细节的铺垫 才有感情的积聚 积极主动在品读中思考,在思考中解惑;说说你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按《课标》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感悟,自主表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则引导学生积极品味语句,分享感悟,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了亲情的可贵,突破了教学难点。 拓展延伸 你还能找出古人在细节中开拓视野 寄托深情的诗句吗? 明确: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学习运用 母爱如水,父爱如山,父母的爱 总是以不同方式在我们身上得以表达,在生活中与我们时刻相伴。 请结合自己的经验,挖掘生活细节,写一个100字左右的片段,着重描写细微的动作、语言、神情,使父母对自己的呵护表现得更形象、更生动。

5

让学生积累关于寄托深情的诗句 这一设计把学生的思维由课内引向课外,由亲情爱情引向更广阔的情感领域,是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进一步体现。 利用课堂时间在从文章中得到完成(10分钟写作启示后,这左右) 一环节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在练习过程中再次真切地体会细节描写的妙处和细 微处蕴含的浓浓深情,从而突出了教学重点。 布置作业 写生活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几个以“亲情、友巩固提高 画面,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散情、乡情”为文,抒发你对故居或亲友的眷话题,写一篇恋、怀念之情。 作文。要求:1、 可以选择“亲情、友情、乡情”中的一个或两个为话题,也可以三者兼顾。2、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3、把握生活中的小事,注意捕捉典型细节。4、不少于800字。

通过作业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进一步唤醒学生的感恩之心,同时加强写作训练。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