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眼里的星星》教学设计方案 学习内容
诗歌《星月的来由》、《夜晚》、《星星》、《夜晚的天空》。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这一组诗歌,让学生知道诗歌中特别的比喻句,往往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会让诗歌更像“诗”。 2、培养学生想象力,激发写作兴趣。 学习过程
一、猜谜语,引课题 1、猜谜激趣:
夜里棋盘在天空,棋盘大大棋子多,只能看,不能下,只能数,不能拿。
(打一自然物)谜底:
青石板儿石板青,青石板儿挂明灯,若问明灯有多少,天下无人数得清?
(打一自然物)谜底:
2、学生介绍自己对星星的认识。
师:在孩子们眼里,星星不仅美丽,还富有灵性。我想,如果是诗人看到这满天繁星,他们又会把星星比作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品读诗人眼里的星星。
1 / 6
板书课题:诗人眼里的星星 二、读诗歌,悟诗情 学习《星月的来由》
1、自由朗读诗歌,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2、抽生读,想:诗中写了什么?
(树枝、天空、窟窿、光亮、星星、月亮) 3、你还读懂了什么诗人把星星比作了什么
(诗人用到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天空写的很神秘。诗人把星星比作了从天空的窟窿里透出的光亮。) 三、品诗歌,同分享
学习诗歌《夜晚》、《星星》、《夜晚的天空》。 1、出示阅读提示:
(1)、大声朗读诗歌,思考:这三首诗中,诗人分别把星星比作了什么?用横线画出来。
(2)、你最喜欢哪种比喻?说说你的理由。 (3)、这一组诗歌有什么共同点? 2、填写学习单。 学习单 篇名
2 / 6
把星星比作了什么 《星月的.由来》 《夜晚》 《星星》 《夜晚的天空》 3 / 6
3、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相机点拨,在指导朗读中感受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特别的比喻句在诗中的作用。 四、巧比喻,学创作
(多媒体播放音乐,显示星空图)请跟着音乐,漫步星空,放飞思维,创作一首关于“星星”的小诗,一定用上属于自己的“比喻”。 阅读材料 (一)星月的来由 顾城
树枝想去撕裂天空 却只戳了几个微小的窟窿 它透出天外的光亮 人们把它叫做月亮和星星 (二)夜晚 金晓铃 静悄悄的夜晚, 是一只黑色的口袋。 ?装着一个闹喳喳的白天, 装着一个亮晶晶的黎明。 是装的太满了,
4 / 6
还是线缝得太疏了, 你看——
口袋里露出了多少光亮, 掉在天上, 成了眨眼的星星。 (三)星星 臧克家 我爱听,
人们把星叫作星星。 夜空是另一个世界, 星星是它的子民, 谁也不排挤谁, 彼此密密地挨近。 它们是那么渺小, 渺小得没有名字, 它们用自己的光圈, 告诉自己的存在。 仰起脸来,
向着那白茫茫的银河, 一、二、三,你数,
呵,它们是那么多,那么多…… (四)夜晚的天空
5 / 6
林焕彰 夜晚的天空,
藏着好多好多的小猫咪; 他们好像很怕冷, 躲在妈妈的怀里, 只露出小小的眼睛。 我很喜欢看看他们, 他们也喜欢看看我。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