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法》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城乡规划法》自___年___月_日起施行。
A、2007、10、28; B、2007、12、1; C、2008、1、1; A、本级党委; B、本级人民代表大会; C、本级人大常委会; D、本级人民政协
13、城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组织编制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__________。
D、2008、2、1;
2、《城乡规划法》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___ _。
A、乡村规划; B、村庄规划; C、乡规划; D、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3、详细规划分为______和______。
A、控制性详规、修建性详规; B、总体规划、建设规划; C、总体规划、详细规划; D、分区规划、详细规划; 4、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应在_______中划定。 A、城镇体系规划; B、城市总体规划; C、城市分区规划; D、近期建设规划;
5、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A、控制性详规、修建性详规; B、总体规划、建设规划; C、总体规划、详细规划; D、分区规划、详细规划 6、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应当遵守______、______和______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A、土地管理 自然资源 环境保护; B、土地管理 水源保护 环境保护; C、土地管理 耕地保护 环境保护; D、土地管理 生态保护 环境保护
7、《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共______章______条。 A、七章七十条; B、七章七十二条; C、八章七十条; D、八章七十二条
8、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以及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应当依据________,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A、城镇体系规划; B、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C、省域城镇体系规划; D、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9、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城乡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纳入__________。
A、本级财政预算; B、本级财政决算; C、上级财政预算; D、上级财政决算
10、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________的原则。
A、先城市后乡村; B、先建设后规划; C、边建设边规划; D、先规划后建设
11、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是城乡建设和规划管理的依据,________修改。
A、可以局部 ; B、可以根据领导意图; C、未经法定程序不得; D、不得
12、城市总体规划在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前,应当先经________审议。
A、审查; B、核准; C、备案; D、同意 14、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乡规划、村庄规划,报________审批。
A、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B、村民大会; C、县(市)人大常委会; D、上一级人民政府
15、村庄规划在报送审批前应当经________讨论同意。 A、村委会; B、村党支部; C、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 D、乡、镇人民代表会议
16、城乡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委托其具有________的单位承担城乡规划的具体编制工作。
A、规划编制权力; B、相应资质等级; C、技术资质等级; D、规划编制经历
17、在编制城乡规划时,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充分考虑_______和_______的意见,并在报送审批的材料中附具意见采纳情况及理由。
A、专家 公众; B、专家 当事人; C、政府部门 专家; D、政府部门 公众
18、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应当符合城市规划,履行规划_________手续。
A、申请; B、报建; C、审批; D、批准
19、__________未纳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时,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无效。
A、土地所有权; B、规划条件; C、土地使用权; D、规划要点
20、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人民政府确定的镇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将经审定的修建性详细规划、_________予以公布。
A、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 B、规划条件通知书; C、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D、建设工程施工图 21、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应当提交________等材料。
A、建设工程设计方案; B、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C、使用土地的有关证明文件; D、使用土地的有关证明文件、建设工程设计方案
22、在乡、村庄规划区内进行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的,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当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由乡镇人民政府报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_______。
A、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B、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C、规划条件通知书; D、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1
23、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得在城乡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以外作出__________。
A、规划核准; B、规划许可;C、规划核定;D、规划备案 24、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临时建设的,应当经________批准。
A、城市、县人民政府; B、城市、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A、建成区 B、规划区 C、农业用地; D、建设用地 35、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_______年。近期建设规划的规划期限为______年。 A、10 5; B、15 10; C、20 5; D、20 10
36、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乡规划、村庄规划,报__________审批。
C、城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D、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25、临时建设应当在批准的使用期限内_________。 A、强制拆除; B、自行拆除; C、没收; D、转让 26、建设单位应当在竣工验收后_______个月内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送有关竣工验收资料。 A、3 ; B、5; C、6; D、8
27、修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对修改的_______进行论证。
A、可能性; B、可行性; C、必要性; D、必然性 28、经依法审定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总平面图不得随意修改,确需修改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采取听证会等形式,听取_________的意见。
A、建设单位; B、本地居民; C、当地政府; D、利害关系人
29、对城乡规划的监督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应当_________。 A、依法公开; B、依法保密; C、依法归档; D、依法上报
30、对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法进行行政处罚时,下列哪一项可以并处罚款?
A、责令停止建设仍继续建设的; B、尚可采取改正措施,责令限期改正的; C、无法采取改正措施,责令限期拆除的; D、责令限期拆除而不能拆除,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的
31、建设单位或个人未经批准进行临时建设的,由所在地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可以并处临时建筑工程造价_____多少比例_____以下的罚款。 A、30%; B、50%; C、100%; D、200% 32、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责令停止建设或者限期拆除的决定后,当事人不停止建设或者逾期不拆除的,建设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责成有关部门采取________等措施。
A、罚款; B、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 C、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D、没收违法建筑物
33、《城乡规划法》规定的依法应当给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政处分的行为有_______种。 A、9; B、10; C、11; D、12
34、在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确定的_______范围以外,不得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
A、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B、村民大会; C、县(市)人大常委会; D、上一级人民政府
37、城乡规划报送审批前,组织编制机关应当依法将城乡规划草案予以公告,公告时间不得少于_______日。 A、10; B、15; C、30; D、60
38、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人民政府确定的镇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将经审定的修建性详细规划、_______予以公布。
A、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 B、规划条件通知书; C、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D、建设工程施工图
39、因依法修改城乡规划,给被许可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应当_______。
A、依法给予困难补助; B、依法给予生活补助; C、依法给予补偿; D、依法给予赔偿
40、临时建设应当在批准的使用期限内________。 A、强制拆除; B、自行拆除; C、没收; D、转让 41、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履行对城乡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职责时,被监督检查的单位和人员______予以配合,不得妨碍和_______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 A、可以 阻挠; B、应当 阻挠; C、可以 拒绝; D、应当 拒绝
42、建设单位逾期不报送有关竣工验收资料的,由所在地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限期补报;逾期不补报的,处______以上______以下的罚款。
A、一千 五千; B、一万 五万; C、一万 十万; D、五万 十万
43、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城乡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纳入________。
A、本级财政预算; B、本级财政决算; C、上级财政预算; D、上级财政决算
44、《城乡规划法》所称规划区,是指_________。 A、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B、城市市区、镇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C、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D、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行政区域
45、在乡、村庄规划区内进行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以及农村村民住宅建设,不得占用_______;确需占用农用地的,应当依照《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定办理_______
2
审批手续后,由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_______。
A、耕地 耕地转用 村镇建设许可证; B、耕地 耕地转用 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C、农用地 农用地转用 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D、农用地 农用地转用 村镇建设许可证
46、除可以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外,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____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A、10; B、15; C、20; D、45
47、为加强城市绿地的控制与管理、城市水系的保护与管理、54、规划违法行为发生在《城乡规划法》实施之前,终了在《城乡规划法》实施之后,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处罚时,理论上可以适用下列哪些原则?
A、实体从旧,程序从新; B、从旧兼从轻; C、从新兼从优; D、原则上不溯及既往
55、根据《城乡规划法》第21条的规定,如果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镇人民政府认为需要编制重要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那么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义务人应当是_________
A、建设单位; B、城市、县人民政府; C、城市、县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管理、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促进城市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国家建设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了城市规划“四线”制度。以上对应的“四线”分别指绿线、蓝线、_______和_______。
A、黄线 紫线; B、红线 紫线; C、紫线 黄线; D、红线 黄线
48、在乡、村规划区内未依法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______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拆除。 A、乡人民政府; B、村民委员会;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D、乡、镇人民政府
49、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镇人民政府可以组织编制重要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符合____________。
A、城市、镇总体规划; B、控制性详细规划; C、近期建设规划; D、分区规划
50、行政许可采取统一办理或者联合办理、集中办理的,办理的时间不得超过________日。 A、30; B、25; C、45; D、60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选项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正确答案,不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本部分51-70题,每题1.5分,共30分)
51、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依据包括_____________。 A、全国城镇体系规划; B、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C、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D、省域城镇体系规划 52、《城乡规划法》第36条所称的“国家规定”主要包括__________。
A、法律的规定; B、国务院及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规定; C、行政法规的规定; D、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的规定 53、根据《城乡规划法》第40条第二款的规定,规划主管部门可否要求申请人提供使用土地的有关证明文件、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之外的有关材料? A、可以。因该规定属于例示性规定的授权条款; B、可以。但必须是与许可有关的材料; C、只要事先公示了,就可以; D、不可以。否则属于擅自增加许可条件
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镇人民政府;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56、根据《城乡规划法》第44条第三款的规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规划管理的具体办法,属于_______________。
A、法律授予的立法权力; B、法律设定的作为义务; C、既是权力也是义务; D、自由裁量授权
57、《城市规划法》废止后,原依据《城市规划法》制定的地方性法规、部门和地方政府规章,未宣布废止的,_____________。
A、可以继续适用; B、依据已废止,根据依据制定的下位法应自动废止,不能继续适用; C、与《城乡规划法》不抵触的条款,可以继续适用; D、可以自行选择。即:可以适用,也可以不适用
58、根据《城乡规划法》第68条的规定,该条赋予了行政机关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等措施,但未规定具体的行政程序。对此,行政机关在查封施工现场、实施强制拆除等措施时,_________。
A、应按照一般法律原则,遵循一般行政程序; B、因法律未规定,不需要遵循一般行政程序; C、可以自由裁量; D、强制拆除时应当遵循,查封施工现场时可不遵循 59、《城市规划法》废止后,对《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_____________。
A、继续适用,因为未废止; B、不继续适用,因《城乡规划法》已包括村庄和集镇规划; C、不继续适用,因《城乡规划法》是上位法,按照上位法优先原则,应适用《城乡规划法》; D、可以继续适用,但与《城乡规划法》抵触的条款不能继续适用
60、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违反《城乡规划法》作出行政许可,由_______依据职权责令改正,通报批评。
A、本级人民政府; B、上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C、上级人民政府; D、监察机关
61、村庄规划在报批前,应当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此处的“同意”是指_____________。
A、一致通过; B、相对多数通过; C、三分之二以上
3
通过; D、过半数通过
62、《城乡规划法》中的“先规划后建设”原则,直接体现在下列哪些条款中。
A、第4条; B、第30条第二款; C、第37条第二款; 73、无论是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还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规划许可,都必须仅仅限定在城乡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内。
74、凡未经核实或经核实但不符合规划条件的建设工程,D、第42条
63、下列选项属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的有_________。
A、规划区范围、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模; B、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水源地和水系; C、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环境保护; D、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防灾减灾等
64、《城乡规划法》的法律责任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作出了若干规定,此处 “依法”的所依之法为__________。 A、城乡规划法; B、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 C、公务员法; D、有关城乡规划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 65、下列属近期建设规划的重点内容的有__________。 A、重要基础设施; B、公共服务设施; C、中低收入居民住房建设; D、生态环境保护
66、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分的,应当向其______或者_______提出处分建议。
A、本级政府 B、任免机关 C、检察机关;D、所在机关 67、下列选项属乡规划、村庄规划的内容的有_____________。
A、规划区范围,住宅、道路、供排水等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的用地布局、建设要求; B、对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安排; C、对防灾减灾等的具体安排; D、本乡的村庄发展布局 68、规划违法行为发生和终了均在《城乡规划法》实施之前,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处罚时,理论上可以适用下列哪些原则?
A、实体从旧,程序从新; B、从旧兼从轻; C、从新兼从优; D、原则上不溯及既往
69、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依据为___________。 A、城镇体系规划; B、城市总体规划; C、城市分区规划; D、近期建设规划
70、行政机关对临时建设的审批应遵循哪些限制性的规定。 A、临时建设影响近期建设规划实施的; B、临时建设影响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的; C、临时建设影响交通、市容、安全等的; D、必须明确规定临时建设建成后使用期限,并明确在规定期限内自行拆除的要求
三、判断题。(本部分71-90题,共20题,每题一分) 71、城市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认为应当修改城市总体规划的,该机关可以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修改城市总体规划。 72、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应当优先安排居住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妥善处理新区开发与旧区改建的关系。
建设单位不得组织竣工验收。
75、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76、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原则,确定应当制定乡规划、村庄规划的区域。
77、城乡规划是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提供服务的重要公共政策之一。
78、乡规划、村庄规划应当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村民意愿,体现地方和农村特色。
79、规划区内的临时建筑在批准期限届满后未自行拆除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责成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拆除措施。
80、进行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只要符合城市规划的,就不需要履行规划审批手续。
81、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涉及到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强制性内容的,应当先修改总体规划。
82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83、规划区的具体范围,应该由当地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来划定。
84、所有工程建设项目在征用土地前,均需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核发选址意见书。
85、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违反《城乡规划法》规定作出行政许可的,上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有权责令其撤销或者直接撤销该行政许可。
86、城乡规划编制单位应当及时公布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公开的内容除外。 87、对依法应当编制城乡规划而未组织编制或者未按法定程序编制、审批、修改城乡规划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有关人民政府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88、《城乡规划法》所称的城乡规划是指覆盖全部国土面积的规划。
89、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予以撤销。但撤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不予撤销。
90、行政许可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前,应当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