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卞贤琦
(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苏州,215021)
摘 要:我国长时期的二元经济制度导致了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广大农村居民游离于社会保障网之外。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农村社会保障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现行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在建设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社会保障 农村 社保基金 中图分类号:D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1)02—0075—01 社会保障是一个国家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安全网,建立和实施一套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是政府的主要职责之一。在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过程中,由于长时间遵循先城后乡、城强乡弱的保障理念,造成了城乡制度各异,保障有别,甚至部分保障项目出现了城有乡无的二元保障格局。这样不利于深化农村改革,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这也是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
一、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与完善的必要性
(一)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保证农民基本生活、维持农村稳定的需要。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迅速扩大,贫富差距过大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贫富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政治问题,由此导致很多犯罪现象,出现仇富心理,引发社会矛盾,从而影响社会安定、政治稳定。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对解决农村人口的基本生活问题,消除绝对贫困,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公平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二)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农村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科技和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和诸多环节。作为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水平的重要政策手段之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必然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重要任务之一,这也有利于乡镇企业职工的稳定和素质的提高,吸收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需要。
计划生育政策在控制我国人口总量增长的同时,也改变了人口的年龄结构。
随着科技的进步,医疗条件的改善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大幅度增长,人口年龄结构迅速向老龄化迈进。再加上农村大部分年轻人都进城务工,传统的农村家庭保障模式无论是从经济上还是精神上都无法满足农民的需求,也大大加大了年轻人的经济负担。如果不建立一套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重,将直接影响未来农村的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
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与完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已经开始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从目前的实施情况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统称“社保三项”)是被纳入政府决策并且以已经或者逐步在全国铺开的最重要的三个农村社保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社会保障水平地方差异大
由于我国地区性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各地区的社会保障资金筹集能力和社会保障水平差异很大。在一些发
75
达地区,其本身乡镇企业发展比较好,农民生活水平较高,社会保障制度得到了很好的推行。但是对大部分贫穷落后地区来说,一方面贫困人口较多,另一方面县级财政资金筹集能力较低,再加上政府转移支付制度不到位,使得社会保障项目无法在这些地区真正落实与推进。
(二)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行问题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尚在建立中,社会保障尚未立法,更没形成法律体系,这造成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无法可依、无章可循,致使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缺乏约束,资金使用存在风险大、无法增值保值等问题,大大影响了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和使用。
(三)社会保障制度设置不合理。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强制性与自愿互助相结合的特点,有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参保。这就意味着农民要享受社会保障项目,必须先缴费。特别是在新农保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参保人员必须先补缴一部分费用,因此,参保的大多是比较富裕的农民,相反迫切需要养老保障的贫困农民却无力参保,折旧进一步加大了地区差异和贫富差距。
三、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建设,提高农民收入
农村的社会保障是与农村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农村经济不发展,农民收入不提高,一些缴费型社会保障项目就无法在广大农村中建立和实施。不管是强制性缴费还是自愿性缴费,都需要农民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而与工业经济相比,农业受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影响较大,农民的收入也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不确定性,风险较大。因此,有必要改革农村传统的经济模式,在促进农业发展的同时,支持和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保证其稳定的收入来源并提高其收入水平。
(二)加强政府转移支付力度,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今后,要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对一些试点项目,要加快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进,尤其是对一些贫困落后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生活水平较低,社会保障自己比较缺乏,更加需要认真贯彻和真正落实社会保障制度,使得广大农民真正享受到社会保障的带来的福利。另外,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央财政应当加大对其的转移支付资金,保障贫困地区的拥有充裕的资金保证其社会保障制度的顺利实施。
(三)规范社会保障制度的管理体制,规范社保基金的筹集和使用。
一方面要增加社会保障基金的增值渠道,加强该项基金的风险控制,制定统一规范的基金投资管理办法,使得基金投资有章可循,建立和完善基金投资管理的决策、运营和监督相互制衡的体制机制。另一方面,在社保基金的使用方面,也要加强对其的监督管理,切实保证社保基金落实到真正有需要的农民身上。
参考文献:
[1] 李先德,王士海.城乡统筹下农村社会保障的资金需求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10(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