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会认读识字:“针、忠、盏、稠”并理解字义;会拼读、默写9个生字:“忠、导、盏、积、稠、稀、针、碰、慌”并组新词,理解词义。
2、用诗歌特有的节奏朗读课文,背诵诗歌,认识诗歌的段落结构;理解文章中“天然的指南针”是指什么,知道这是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通过课文了的介绍了解大自然的一些规律的运用,明白探索大自然奥秘对人类活动的重要性,激发留心观察事物的兴趣;通过知识延伸学习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辨别方向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和内容 一、检查预习 1.朗读 2.生字预习(认师:本篇课文是一首诗歌,段落结构比较特别,同学对于二年级学生来们告诉老师:全文一个分为几个小节,怎么分段 生:6个小节,每小节之间都空开一行。 1、 学生按自学四步骤自学课文。 还在初级阶段,老师首先提醒学生本文段落结构的特别,虽并未说到“文章体裁”四字体裁,事实说,文章体裁的认知师生互动方式、方法和效果 简要评析 识、读音正确) (1)通读课文(2)读准字音,了解字义(3)朗读 分段(4)摘抄好词好句。 2、检查自学情况, 学习认字:针、忠、盏、稠,强调“盏”字的读音。 提问拼读9个生字:“忠、导、盏、积、稠、稀、上就是引导学生对针、碰、慌”并说出字形字义。 组新词,理解词义。用自己的方法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给生字扩词。完成课后练习“读读写写”。 识。 “四步自学法”是一个学生自学的好方法,值得借鉴。 文章体裁的初步认二、审题与理解师:如果你迷路了,会怎样想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板用提问的方式来激题意: 书:慌张,理解词语的意思。) 发学生读课文的兴1.提取课文重点师: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学了之后,就是迷了路趣,值得借鉴。 内容,概括课你也不会害怕 文大意 2.诗歌内容 出示课题《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流的学习形式,有利 分组学习和全班交展示朗读: 于思维想象的大胆 小组内读课文,想读哪段就读哪段。 扩展,能让学生在一 推荐小组组员,展示朗读,并说说推荐原因。 全班交流。(正音)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几种天然指南针用横个轻松的氛围展开各种猜想。这种组织形式更能体现学生线划出。 2、学生汇报,老师板书:“太阳、北极星、学习的主体性。 大树、沟渠里的积雪。”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和内容 三、串讲课文 第1节: 老师有感情朗读第一节。 师:在街道上迷了路,我们通常会怎么做呢 老师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阅读过课文的同学马师生互动方式、方法和效果 简要评析 1. 有感情朗生:找警察叔叔!问人!打电话个爸爸妈妈…… 读,明白“指师:同学们都很聪明啊!那要是在野外迷了路呢找不到人,上就翻看书本寻找南针”是什手机也没电了,那该怎么办呢 么,文中的生:讨论起来。 “指南针”师:请同学们认真朗读2-5节课文。提问: 又是指什么 1、有感情朗读明白“指南针”是什么文中的“指南针”又2、“大自然有很是指什么 答案,这样便能激发他们学习课文内容的兴趣。 多天然的指生1:我家有个指南针,样子像手表!生2:它的针一头指 南针。”用了针指向北,一头指向南…… 图片展示指南针能比喻的修辞师:(出示指南针的图片和文字介绍)指南针是一种判别方让学生更直观地了手法。 第2-5节 1、有感情朗读 2、理解为什么称太阳、北极星、大树、雪是“指南针”,它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可以让我们辨别方向 第6节 1、 朗读 位的简单仪器,又称指北针,它的前身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解、认识指南针。 之一的司南。 师:那么我们文中所指的指南针是什么呢(要求学生分组讨生说出大自然的“指 用引导的方式让学论,举手回答) 南针”辨别方向的特生:太阳、北极星、大树、雪。 点。 师:为什么是它们,它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可以让我们辨别 方向吗 生:太阳光下的影子…… 师:做一个点评,然后提问:课文并没告诉我们沟渠里的积课外延伸,解除学生!雪是北边融得快还是南边融得快,那同学们想一想,你觉得对课文留下的“迷”是那边融得快 生:…… 师:沟渠里融得快的是北边,而融得慢的是南边。因为山之南水之北都是阳光照射充足的地方…… 能让学生积累更多有关方面的知识。 2、 理解“观察”师:“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的意思 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自然规律的用处。 好了,一起朗读最后小节: 1、 与诗歌第一小节相照应,总结了大自然中有很多 生:指南针! 师:我们要怎样做才能得到它 生:留心观察。 2、重点讲解“观察”。 四、练习 1、多音字 1、我会多音字 _____分:(分辨) _____分:(养分) (水分) 2、我会近义词: 慌张—( ) 指点—( ) 辨别—( ) 特别—( ) 3、我会反义词: 快—( ) 阴—( ) 稠—( ) 慌张—( ) 特别—( ) 4、词语搭配: 天然的( ) 忠实的( ) 稠密的( ) 慌张的( ) 5、用下列词语造句: 慌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辨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音字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以文中出现的字为积累对象。 近义词、反义词的练习有助于学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 词语搭配不仅要和语法而且要合乎意义。 词语造句,其实就是把词语置于一定的语境中去,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该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近反义词 3、词语搭配 4、造句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二维框架
学生达到的掌握水平 教学内容 记忆 目标1 理解 运用 分析 评价 创造 拼音 (认读、拼读) 目标1 目标1 字、词 (读、写) (字义、词义) 基本技能 句法、标点 目标2 (天然的指南 针) 目标2 背诵、朗读 (朗读、背诵诗 歌) 目标2 文章标题与体裁 目标3 (是个朗 读) 高级技能 课文内容(含价值观) 目标2 (认识诗段落、篇章结构 歌段落结构) 表达技巧
掌握水平 教学内容 记忆 拼音:字母 规则 生字:音形义 造 字规则 新词:音形义 基本 组词规则 技能 句子:句式 成分 标点:符号 使用规则 背诵、朗读 理解 运用 分析 评价 创造 掌握水平 教学内容 记忆 理解 运用 分析 评价 创造 高级文章标题与体裁 技段落与篇章结构 能 课文内容与 价值标 准 阅读策略与表达技 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