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认识
【摘要】:
新世纪以来,中国基础教育对课程设置、体系和课程目标等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强调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去实现课程的教育功能和目标,对理科课程而言,更加明确地要求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提倡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200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全新的课程结构、标准和教材体系需要更多、更加有效的教学技术、信息资源、互动方式和及时有效的评价,并以信息技术作为平台来支持这场教育变革。
以多媒体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强烈地冲击着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应适应教育信息现代化的要求,着力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的整合起来,发挥其优越性,克服其弊端,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整合资料的阅读理解,我将从课程整合的目标、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整合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三个方面浅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信息技术 中学化学 课程 整合
【正文】: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
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很显然,现代信息技术对中学化学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目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 。传统的教学系统只有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要素。在现代化的教学系统中,多了一个要素——“教学媒体”。按照系统论的观点,这四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教学系统中四个要素的关系是: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甚至是教学过程的绝对权威,教师通过口授、板书把知识传递给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用耳朵在听,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是外部刺激的接受器,媒体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作为辅助教师教、即用于演示重点和难点的直观教具,在这种结构下,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惟一来源,老师讲这本教材,复习和考试都是依据这本教材。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是为了有效地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即彻底改变教学系统中四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
二、 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
在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但是,在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错误的应用电脑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现在不少教师认为CAI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效率。的确CAI教学可以把教学内容的密度加大,节约课堂时间。但是在课堂的4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是有限
的。如此多的知识,学生只能跟着课件大致的浏览一遍,往往课上听的明白,课下却用的糊涂。学生接受新知识是有一个过程的,如果内容过多,学生往往疲于接受,找不到重点,来不及消化。只使用化学CAI课件,并不能真正的实现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有效整合;同时信息技术并不是一门全能的技术,它代替不了教师和学生实验的作用,也不能无的提高教学效率。
2、课程整合的主体被错位。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主体应该是课程,而不是信息技术。有些老师在制作课件时,在课件制作技术上费劲心思。为了表现艺术美感,在课件中使用了大量的音乐。课件制作精美,艺术文字、三维图像、音乐、动画、VCD,统统上阵, powerpoint,flash……软件能用得做到尽量用全,把课件教学变成了多媒体展览,重视多媒体技术而轻视了教学本身,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课件的制作更加感兴趣,而忽视了化学知识的学习,可以说不是信息技术为化学教学服务,而是化学为信息技术应用提供应用舞台。
3、仍以讲授型为主
很多“课件”还没有改变教学的方式,还是以讲授型为主。学生仍然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灌输的对象,只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演变成“以电脑为中心”的教学。例如“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可以通过多媒体把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例题展示给学生,但这种方式并没有突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传递式教学,所以只会成为传统教育的一种补充、完善和发展。
4、学生实验操作被电脑模拟所取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的过程中体现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现象的观察总结能力。中学化学几乎所有的演示实验,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较好地模拟出来。不用任何实物、仪器、药品,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就能完成各种实验,并且现象明显,实验百分之百成功。表面上其效果是既节省时间和资源,又让学生在欣赏优美音乐的同时轻松地记住了该实验,这些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但却抹杀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充分的开发,也就失去了实验的意义。
5、教师的作用被替代:
学者徐新逸教授曾指出:“信息科技可以是一个工具、一位助手,却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全部”。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引领者,在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上知识的讨论交流、学生兴趣的激发都要靠老师的组织来完成。虽然教师可以将化学教学内容全部做成了幻灯片,多媒体取代黑板,但是这样一来教师就成了点击鼠标的操纵者,教学中就缺少了师生间和生生间的互动。这样,一堂课就成了“流水课”,其结果是上课时师生围着屏幕看,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均未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整合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适时适当的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激活课本内容,让静止变为运动,让抽象变为具体,让微观世界变成宏观世界,可以将外部资源引入课堂,把课本以及课堂的概念大而化之,变为无限。在这样的课件引导下,学生们不仅可以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还会有广泛学习、探索发现规律、认识本质的兴趣,提高学习认知的能力和思考创新的能力。
1、模拟错误的实验操作
对于一些我们明知道是错误的实验操作,如果按照错误的操作进行会导致不可估量的后果,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模拟方式向学生们展示出来,不必亲身实践就能使他们对实验的规范性认识更加深刻,避免学生机械地记忆没有见到的实验结果,印象不深。用计算机模拟上述实验,弥补了老师和学生不易直接进行实验,而通过老师语言描述也难以到位的不足。这样可以省时省力,简单的几个动画画面就揭示了事物变化的全过程。
2、模拟微观粒子运动:
对于化学所研究分子、原子及核外电子,是用肉眼看不到的用手摸不着的,通常情况下我们只有借助于挂图和模型,通过教师的讲解而使得学生理解。而微粒运动变化的过程却无法充分展示。而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微粒的分开和结合的过程,揭示化学反应是分子原子重新组合的实质,既能使学生很快地理解和接受,而且记忆深刻。
3、模拟有毒、有害实验:
在教室或实验室里进行一氧化碳通过血红蛋白使大脑缺氧等毒性的实验,模拟工厂烟囱排放大量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燃放烟花爆竹造成的污染等,借助动画软件就可制作形象逼真的画面,让学生接受教育,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结束语】:
整合的起步阶段不可避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师生之间课堂上的直接交流仍需加强;资源的大量、多样化容易掩盖分析思考过程;一些基础知识容易被忽略及课件制作时
间等。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况且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但实践证明只要持之以恒,大胆把信息技术当成工具用于教学中,一定能整合出很好的效果。我们相信,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课程的整合一定能为化学教学改革开辟一条新道路,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开拓一片新天地。为了使我国教育的明天更加美好,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参考文献]
1、李克东 2、何克抗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方法》《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nwoyixi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00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