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iyan Technical Institute Oct.,2013 第26卷第5期 Vo1.26No.5 周恩 来 思想与周恩 来精神研究综述 张尚兵 2,余达淮 (1.河海大学,江苏南京210098;2.淮阴师范学院,江苏淮阴223001) 摘要: 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 近五年来,我国学界对周恩来进行了更为广泛而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从不同 视角对周恩来思想(主要是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建设思想、外交思想、政党建设思想、民族思想、 教育思想、新闻思想、文化思想和民本思想)、周恩来精神、周恩来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方面进 行了论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宝库,弘扬了周恩来精神。 关键词:周恩来思想;周恩来精神;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4738(2013)O5—Oo44_()8 胡锦涛在《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座 究》、《周恩来公共外交访谈录》等专著。截至2013 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马克 年5月,发表了学术论文5 500余篇,其中涉及周恩 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来思想研究的论文240余篇。值得欣喜的是,一批 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 青年学者将周恩来思想及其实践活动作为博士论文 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 选题,如李慧勇(2010)的《周恩来与“文革”后期中 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 央行政体制的重新整合》、刘文玉(2011)的《周恩来 要成员。”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周恩来形成 的人民观研究》、唐建文(2012)的《周恩来外交伦理 了一系列精辟的理论,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思想研究》。该阶段学术成果体现出以下四个鲜明 的宝库,而且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作出 的特点:一是研究内容的宽广性,主要表现在从其生 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近年来,关于周恩来及其思 平、思想、精神、活动等各个维度进行研究;二是研究 想的研究一直是学界的热点,取得了颇为丰硕的学 深度的纵深性,主要表现在对周恩来著作、最新公开 术成果,尤其是在2008年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10 的党史文献挖掘,深度犁耕;三是研究方法的多样 周年至2013年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15周年的五 性,主要表现在运用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学 年里,一系列研究著作和学术论文从不同视角对周 科知识进行研究;四是研究视角的独特性,主要表现 恩来及其思想进行了更加深入而广泛地研究。 一在学者们的研究视野更开阔,开辟新的研究领域。 此外,全国各地还举办了一系列不同主题的周 、总体介绍 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以来,出版了《周恩来与 恩来思想研讨会。如2009年7月,在江苏淮安举行 新中国研究文集》、《周恩来精神与青少年教育》、 了“周恩来与新中国”学术研讨会,研讨会围绕周恩 《周恩来思想与实践探微》、《毛周关系与“毛周体 来与“四个现代化”等诸多议题进行了探讨;2010年 制”》、《周恩来思想与精神研究》、《用周恩来精神 4月,全国“周恩来精神与青少年教育”经验交流暨 办学育人的实践路径》、《周恩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学术研讨会在江苏省淮安市举行,研讨会围绕周恩 与实践研究》、《恩泽堂文稿・周恩来:学习与研 来精神研究新视野、新成果,青少年时代周恩来对当 收稿日期:2013 ̄8-25 基金项目: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BZX082)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张尚兵(1976一),男,河海大学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余达淮(1962一),男,淮阴师范 学院教授,博导,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经济伦理思想等。 一44— 张尚兵,余达淮:周恩来思想与周恩来精神研究综述 代青少年成长的引领作用,周恩来精神育人实践、周 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跃迁为解决‘三农问题’ 恩来纪念地功能建设的经验等内容进行了深入地交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点;(三)经济改革思 流研讨;2011年11月,“周恩来与马克思主义中国 想中的合理内核跃迁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 化”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召开,研讨会就周恩来对马 要组成部分;(四)注重环境保护的前瞻性理念跃 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等进行探讨;2012年3月, 迁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这一崭新思 “周恩来严以律己、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精神”研讨 想;(五)重视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协调发展的思想 2 会在江苏淮安举行,与会专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论 跃迁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五个统筹”’。述周恩来严以律己、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精神意义、 “现代化”思想也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陈答 内涵及现实意义;2013年3月,“周恩来公共外交思 想与实践”研讨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召开,研讨会 就《周恩来公共外交访谈录》一书及周恩来公共外 交思想在当今中国公共外交事业中的运用进行了深 入地研讨与交流。 二、周恩来思想研究 (一)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建设思想 周恩来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尤其是 建国以后的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社会建设和 经济建设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建设和经 济建设思想。 关于周恩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胡相峰、徐贵 权、赵国付认为:其“指的是周恩来关于什么是社会 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特别是在特定的民族 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的总和。周恩来 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以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 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切领悟和共产主义运动实践的理 性思考为基础。周恩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主要包 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本质论。他从生产力、生 产关系、上层建筑及人民生活等视角考察了社会主 义的本质。二是社会主义建设论。他主张在建设 主体上,坚持各种革命力量大联合;在指导思想上, 坚持实事求是;在建设目标上,强调实现‘四个现代 化’;在发展步骤上,坚持循序渐进;在发展布局上, 坚持统筹协调。周恩来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强化了第 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特别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 设思想中的积极成分对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指导作 用,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作了重要铺垫,对改革开放以 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 用。”E1] 徐岩从构建和谐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角度,深度挖掘了周恩来经济建设思想的价值: “(一)高度重视发展生产力的思想跃迁为发展是 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一全党共识;(二)强 才指出:“‘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特别是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不懈追求。周恩来作为新中国经 济建设的直接领导者,为新中国规划设计的经济发 展目标是‘四个现代化’。这个战略目标的形成,经 历了1/5世纪还多的时间,曾有过从‘工业化’到 ‘建设现代化工业国’、从‘完整的工业体系’到‘独 立的国民经济体系’、从‘四化’概念的提出到完整 表述等几个阶段和几种提法,并逐步趋向科学化和 规范化。周恩来对中国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_3 何艳探讨了周恩来现代化思想的逻辑架构,指出: “周恩来的‘现代化’思想是一个紧密的逻辑体系, 其各个要素存在紧密相连的联系。新中国的具体国 情是周恩来的现代化思想的逻辑前提,是建构现代 化思想的依据。工业、农业、国防与科学技术的现代 化是周恩来现代化思想的具体内容,其中,农业现代 化是基础,工业现代化是主导,国防现代化是保障, 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关键。而现代化建设的价值取向 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物 质文化需要。” 4 周恩来敏锐地意识到,在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 一定要注意环境和生态保护,席青指出:“周恩来的 生态环境建设思想内涵丰富,主要包括:环境污染与 社会制度的性质无关,中国也存在环境污染问题;治 理环境污染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利用、化害为 利、变废为宝’的原则;水利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生 存环境与条件的重要问题;发展林业要依靠科学、依 靠群众,走法制化、规范化道路。周恩来的生态环境 建设思想是在吸收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继承马 克思主义生态观、借鉴发达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经验 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具有前瞻性、实践性、科学 性、人民性等鲜明特点。” 周恩来的生态环境保护 思想,对于处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的中国如何处 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和 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一45—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二)外交思想 2013年第5期 第26卷第5期 原则。”¨叫周恩来对印外交思想当代价值在于“1.正 建国后,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国内形势,周恩来 确引领了中印关系的发展,对地区和世界稳定做出 在外交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外交理念和思想,对中 了贡献;2.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中国的 国的外交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勇从宏观上研究了周恩来的外交思想,认为: 内政外交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1o] 此外,学者们对周恩来外交思想的伦理意蕴也 “周恩来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和独具特色的外交风 进行了较深入地探讨。唐建文认为周恩来外交思想 格,是中国人民也是世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周 的伦理价值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人类自由和解 恩来早期的生活经历、旅欧生活、中国传统文化、马 放的终极追求;二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伦理目标;三 1 在他的另一篇 克思列宁主义构成了周恩来外交思想的重要来源。 是全世界人民的利益的价值归宿。L独立自主、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外 文章中,他还探讨了周恩来外交活动的伦理风范,指 交思想的重要内容。特别重要的是,周恩来外交思 出:“周恩来的外交伦理风范可归纳为:坚持原则, 想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的精神。而这一切主要基于 不卑不亢;实事求是,以理服人;平等协商,求同存 2] 在长期的革命和外交生涯中,周恩来始终坚持马列 异;信守承诺,真诚交友。”t1主义、毛泽东思想,始终坚持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思 (三)政党建设思想 想和工作作风。”_6 陈慧,黄建军还指出:“周恩来关 近几年,学者们除了分别从党风廉政建设、人民 于民间外交的重要论述及其对民间外交实践的高度 政协等不同视角对周恩来的政党建设思想继续探讨 重视,不仅丰富了外交思想和实践的基本内涵,而且 外,更关注周恩来党的执政思想及党内和谐思想的 拓宽了外交活动的领域与范围;他的经济外交理论 研究。 对加强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冲破旧的 关于党的执政思想,韩同友、蔡林慧认为:“新 经济秩序,建立新的经济秩序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他 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围绕‘党怎么执政,如何执政’ 的文化外交实践,对提升中国形象、改善国际舆论、 等问题进行探索和思考,努力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 打开新中国外交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周恩来具有 论和党建理论与中国的国情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实 个人特色的外交理论对我国现在的外交实践工作仍 践相结合,逐步形成了他关于党的执政的原则、思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路、方法,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 从微观上,学者们分别研究了周恩来的对日民 分,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有效地 间外交思想和对印外交思想。李学如、陈勇指出: 指导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实践。周恩来关于党的执 “周恩来对日民间外交思想的形成是多重因素共同 政思想可以概括为一切为了人民是我们党的执政宗 作用的结果。在长期的对日外交实践中,他提出了 旨,抓好党的自身建设是党执政的关键环节,发展经 ‘两个区分’、‘关键是要和平共处‘、‘民间先行、以 济是党的执政基础,加强政治建设是党执政的核心 民促官’等指导思想。中日关系遭岸信介破坏后, 内容,加强和改善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是党执政的 为修复民间外交并推进向官方外交过渡,他提出了 重要方面,等等。研究周恩来关于党的执政思想,对 发展中日关系的‘政治三原则’。恢复邦交后,他又 于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 及时提出‘不忘老朋友、广交新朋友’、‘官民并举、 现实指导意义。”¨ 以官带民’等方针,坚持两条腿走路。”_8 马明冲还 学者们还从不同视角对周恩来党内和谐思想进 认为:“周恩来对日民间外交思想具有坚定的政治 行了探讨。傅红冬指出:“党内和谐是我们党对长 性、深刻的人民性和多阶层广泛性等特点。民间外 期以来强调的政治统一和组织团结的修正。他的党 交这一外交模式对今天正确处理中日两国关系、构 内和谐理念主要表现在:坚持‘贵和’,实事求是;坚 建和谐世界等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L9 王亚林 持党内斗争应着重解决思想问题;坚持团结,反对分 研究了周恩来对印度的外交思想,指出:“在新中国 裂;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相忍为党,忍辱负 对印外交政策和实践中,周恩来以毛泽东思想为指 重。”张华、孙进指出:“周恩来的党内和谐思想是在 引,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和灵活务实的外交作风, 处理党内矛盾、纠纷和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其形 采取了斗争与争取相结合的策略,展示了具有中国 成和发展经过了四个阶段:1927—1935是形成时 文化特色的外交技巧.创立和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 期,已经提出了他的党内和谐思想,即思想和谐是 ——46—— 张尚兵,余达淮:周恩来思想与周恩来精神研究综述 党内和谐的关键,民主是党内和谐的前提和基础。 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以及藏族内部都要实现平等相 1935—1945年成熟时期,他已经阐释他的党内和 待的民族政策;在施政策略上,体现出中央政府的极 谐的内涵:思想一致、组织统一。并且认识到实现党 大包容,包括宗教上宽容、文化上扶持、经济上倾斜、 在政权结构上,坚持民族区域自治的 内和谐,关键是要实现思想和谐。1945—1957年 技术上援助等;进一步发展时期,提出了‘求同存异’。求同存异是 基本政治制度,主张通过大量培养使用藏族等少数 包含差别性的统一。1958—1976年曲折发展时期, 民族干部和做好藏区民族、宗教上层人士的统战工 经济、文化等方面行使自治 ‘大跃进’后大声疾呼要发扬民主,重塑党的团结与 作来保证藏民族在政治、和谐。”【14]张华还探讨了周恩来党内和谐思想的理 权利。”_1 郭永虎指出,“周恩来宗教、民族思想在西 论来源、主观因素和现实条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和谐’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周恩来党 内和谐思想形成的思想理论根源,期冀党内和谐、具 有善于从古今中外文化中汲取智慧的广阔视野是周 恩来党内和谐思想形成的个人因素,解决党内矛盾 和斗争的实践探索是周恩来党内和谐思想形成的现 实原因。” (四)民族思想 “周恩来为各族人民的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发 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我们党民族政策的制 订者之一,他的民族理论思想对毛泽东思想民族理 论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是毛泽东思想民 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谢基昌研究了周恩来民族和谐思想,认为其主 要内容有:“一、只有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和谐, 才能保证不受帝国主义欺侮;只有加强民族团结、促 进民族和谐,才能把我国建成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 强国;二、从中国民族分布的实际出发,坚持民族区 域自治;三、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是影响民族 团结、和谐的重大障碍,因此应坚决反对。”_1 张华 也指出:“周恩来民族团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族 理论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高 度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民族团结是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加强民族团结,必须克服两种 民族主义倾向;加强民族团结,各民族之间要互让 互助;民族区域自治是实现和增进民族团结的有效 途径等。周恩来民族团结思想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 为: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统一;客观性和辩证性的统 一;务实性和有效性的统一。”¨副 周恩来对于西藏工作的实践是其民族思想的具 体化。车辚认为:“周恩来在西藏的和平解放、民主 改革、社会发展、政权建设诸方面都倾注了大量心 血。主要表现为:在和平解放西藏和实施民主改革 过程中,确保国家对西藏主权的完整性和西藏社会 的稳定性;在藏汉民族团结方面,提出藏族与汉族、 藏的实践成功地树立了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良好范 例,主要包括:在西藏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团结 西藏各阶层人士,促进西藏民族团结;发展西藏民族 经济,促进民族共同繁荣;培养西藏民族干部。”_20 (五)教育思想 五年来,学者们分别从不同视域探讨了周恩来 的教育思想,尤其是关于高等教育、教育改革、职业 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等思想。 吴自华指出:“周恩来在领导新中国建设过程 中,对开创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高度 重视教育,初步确立了高等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 位;从国情出发,主持确定了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遵循高等教育办学规律,强调基础理论教学和研究; 根据经济建设需求,倡导产学研结合;大力推进高等 教育改革,切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_2 刘良业还指出:“作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主 要成员之一,周恩来十分关心教育事业,特别是对教 育改革,他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做了一系列精辟的 阐述:教育改革必须慎重;教育改革必须保证教育质 量;要重视青年一代的健康;要重视职业技术教育。 此外,他还精辟阐述了加强学生思想教育、进行学制 改革、重视外语教学、提倡民办学校等。这些思想, 对今天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仍具有重要的 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另外,钟名湖、王从容认为,在社会主义建设过 程中,周恩来提出了诸多有利于发展职业教育的益 政良策,形成了关于职业教育发展比较完整的宝贵 思想,即:“一、职业教育要着眼发展,为国家培养急 需的经济建设人才;二、职业教育要以人为本,强调 人的均衡发展;三、职业教育要多渠道办学,多种形 式、多种规格并举;四、职业教育要与成人教育相结 合,提高国民素质和技能水平。” 任会芬还对周恩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 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探讨,认为:“周恩来马克思主 义理论教育思想经历了基本形成和丰富发展两个阶 一47—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YOl'3年第5期 第26卷第5期 段。民主革命时期,在总结建党、建军、建立巩固发 学者们还对影响周恩来的文化思想进行了深入 展统一战线以完成革命任务的过程中,形成了对理 地研究。韩同友、房士鸿从比较的视角研究了早期 论教育重要性、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原则、教育 熏陶与毛泽东、周恩来文化特质的关系,指出:“毛 方法等基本问题的认识,构成了比较完整的思想体 泽东、周恩来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 系。建国后,在对党的思想理论教育顺利进行和曲 从小就面临沉重的历史、社会和家庭难题,他们在家 折发展的经验总结和错误反思中得到进一步的丰富 乡受到的早期教育,特有的社会、家庭、文化影响和 发展。’’[ 环境熏陶,在其成长历程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从 (六)新闻思想 而使他们形成了较为相同的文化特质,即:强烈的爱 郑保卫指出:“周恩来的新闻思想是其丰富新 国心和责任感;不懈进取的奋斗意识和不屈不挠的 闻实践活动的概括与总结,是其整个思想理论体系 奋斗精神;超乎寻常的求知欲,善于慎思明辨;脚踏 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了中国共产党的新闻 实地的求实作风和不因循守旧的创新意识;大公无 思想。” 陈智把周恩来新闻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大 私、纯朴善良、爱憎分明的性格。这些文化特质,为 致划分为早期、旅欧归国后到解放前和解放后三个 日后他们的成长道路,准备了良好的条件和丰富的 历史阶段,通过对其不同阶段新闻思想的总结,较全 元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覃雪梅也指出中国传 面地揭示了周恩来一生的新闻思想 6Ⅲ。张同刚探 统文化对周恩来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影响:“周恩 讨了周恩来新闻思想的当代价值,指出:“周恩来的 来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群众性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 新闻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思想结晶 中厚德载物的‘仁爱’思想和‘民本’思想;强调模范 的‘毛泽东新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 行为的示范性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践履’ 义新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周恩来新闻思想的许 精神;灵活的工作方法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致中 多内容又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结晶的‘邓 和’、‘贵柔’的思想;求实性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 32] 小平新闻思想’的源头。周恩来从宏观层面上提出 化中‘重行轻言、脚踏实地’的求真务实精神0”C新闻工作的作用、原则,从微观层面上提出了新闻队 雷泳仁还认为周恩来外交思想除了是在马列主义指 伍的建设问题。转型时期的中国新闻工作,仍然要 导下科学分析当时国内外形势而形成的,但同时也 坚持周恩来新闻思想的精髓,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 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这表现在:“周恩来外交 的改革和发展服务。” (七)文化思想 思想的基本原则受到了传统文化中‘和’的精神的 影响;其外交礼仪思想吸收了传统礼仪文化的因素; 关于文化建设思想,杨成敏认为:“在社会主义 其外交谋略受到了传统谋略思想的启迪;其外交艺 外交教育思想吸收了传统文化的营养。”lL3引另外 文化发展问题上,周恩来始终坚持和谐理念。他认 术、为:社会主义文化和谐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尊重和 王彪、何海翔、李敏还认为:“周恩来的高尚品德已 培养人才;必要条件是充分发扬民主,营造和谐的氛 成为做人的楷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周恩来 围和宽松的环境;社会主义文化和谐发展还必须遵 高尚的品德具有深厚的思想文化渊源,它既根源于 循自身发展规律,坚持‘两条腿走路’,各要素达到 马克思主义理论,又受到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 ‘统一、和谐’;必须坚持文化的时代性与传承性相 的熏陶。越文化对周恩来高尚品德的形成影响甚 统一原则,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原则。”_2副李潇认 大,其主要渠道有五个方面:家庭、家族、学校教师、 为:“周恩来既是我国新文化建设方针、政策的决策 绍兴名人以及绍兴的民风习俗。” 者,又是组织进行文化建设的指挥者和实践者。周 恩来新文化建设构想与实践活动,内容十分丰富。 (八)民本思想 邵广侠研究了周恩来民本思想的科学内涵,指 “周恩来在扬弃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继承与发展 概括起来,主要有六个方面的特征:一、先进性; 出:二、民族性;三、科学性;四、群众性;五、开放性;六、 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对生活实践的 和谐性。”_29 左一明、张长立还认为,周恩来具有丰 深刻体验,形成了他的以人为本思想:视人民为父 富的关于组织文化建设的思想,其主要包括:“培育 母,尊重人民群众;视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全心 组织的价值观;塑造良好的组织精神;确立明确的组 全意为人民服务;视人民为力量源泉,相信和依靠 织目标;重视组织规章制度的建立。” 叫 人民群众;视人民为财富的享有者,关爱人民群 一48一 张尚兵,余达淮:周恩来思想与周恩来精神研究综述 众。” 3纠他还认为周恩来民本思想对当代有重要的 育青少年的世界眼光应该把握以下几点:第一,对 启示:“周恩来以人为本的科学思想,利于我们克服 人类对世界有相当的了解,了解得越全面越深刻越 官本位观念,不断彰显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 好。第二,要引导和教育青少年从小培养辨别是非 服务的宗旨;利于我们营造心情舒畅的和谐局面, 的能力。第三,人不可以一日忘掉自己的祖国,爱 共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业;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 国主义是须臾不可丢的。第四,真正具有世界眼光 落实科学发展观,助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的人亦即真正懂得世界的人在对外交往中总是不卑 另外,谢建美认为,周恩来的人本主义思想来源 不亢,既不低三下四,又不傲气凌人,而是落落大 主要有3个:“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主义’; 二是马克思的人本主义;三是周恩来个人的经历、社 会实践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感受及认知。就组成来 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主义’是其文化基础, 马克思的人本主义是其本质与核心内核,周恩来的 个人经历、社会实践以及由此产生的迫切的社会感 受及认识则是其发展的现实基础和主要内容。” 。。 三、周恩来精神研究 最近五年,学者们对周恩来精神研究的视角不 断拓宽,由对“周恩来精神”本身的内涵、本质、榜样 作用等方面的探究,逐渐转向对周恩来精神对青少 年教育的启示及周恩来与其他精神关系的研究,更 加关注周恩来精神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一)周恩来精神对青少年教育的启示 邵广侠认为:“引领大学生弘扬周恩来艰苦奋 斗精神,需要科学营造弘扬周恩来艰苦奋斗精神的 校园文化氛围,着力发挥弘扬周恩来艰苦奋斗精神 的课堂功效,精心组织弘扬周恩来艰苦奋斗精神的 实践活动。”_3 杨成敏指出:“坚定信念、务实奋斗、 敢于创新是周恩来积极进取精神的核心内涵。要使 青少年成为对国家和民族有用的人,必须培养其积 极进取精神。周恩来的进取精神启示我们:引导青 少年树立理想信念,是培养其进取精神的灵魂;锻 炼青少年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培养其进 取精神的基石;锻炼青少年科学理性、敢于创新的品 格,是培养其进取精神的重心。 引闫超栋还指出: “周恩来精神内涵丰富而深刻,且与当代青少年思 想道德教育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是感召、教育青少年 成长成才的巨大精神力量。大力弘扬周恩来精神, 将周恩来精神融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对 加强和改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义。”_3 另外,张宏喜还认为:“青年周恩来是第一批 共产党人里最具世界眼光和最懂国际问题的人,给 党带来了优秀基因。当代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青 少年应学习周恩来,及早培育自己的世界眼光。培 方,待人礼貌, 15、"态自然,给人以很有涵养、气质高 尚的印象,你既敬人人亦敬你。第五,不能以大压 小,以富欺贫。” (二)周恩来与其他精神的关系 王家云探讨了周恩来与长征精神的关系,他指 出:“周恩来对长征精神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长征精神就是坚定信念的精神、团结统一的精神、求 真务实的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而这一伟大的长 征精神正是周恩来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周恩来 精神在这一时期的集中体现。[41 李敏、王彪分析了 大禹精神对周恩来影响的历史过程及其影响的主要 渠道,指出大禹精神与周恩来精神都是中华民族精 神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两者又是源与流的关系: 大禹精神是周恩来精神的来源,周恩来精神又是对 大禹精神的发扬光大 。 四、周恩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 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解决中国的 具体问题。 陈答才指出周恩来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理论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周恩来的这一贡献主要 表现在:“最早在特殊境遇中传播马克思主义,是中 国最早和最系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之一;比较 早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关系,为在中 国革命中确立起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奠定了重要 的思想基础;长期探索和自觉追求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理论事业;积极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 涵;多方面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 性飞跃,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 献。” 石仲泉从“伟大开篇”的视角研究了周恩来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他指出:“南昌起义和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中国化 的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开篇,周恩来在探索中国特色 一49—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 第26卷第5期 革命道路、创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开篇中 研究有待关注。此外,笔者以为,学界应“回到周恩 的主要贡献有:一是他作为南昌起义主要领导人,是 来”,回到党的有关重要文献中,深度犁耕周恩来关 人民军队主要缔造者之一;二是他反对‘左’倾盲动 于经济、社会管理、外交、政权建设、党的建设、民族 倾向,指导全党创建工农红军、实行武装革命斗争, 团结、统一战线、文教体卫科等方面的思想,深度挖 为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提供了领导支持;三是周 掘周恩来精神的现代意义和周恩来的生平业绩,呈 恩来高度赞扬和不断宣传‘朱毛红军’,主持起草中 现最新的研究成果。央;‘九月来信’,为制定作为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 建党建军纲领的古田会议决议提供了组织保证;四 共产国际和苏联党的领导人转变观念、支持中国共 [参考文献] 徐贵权,赵国付.周恩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及 是他向共产国际说明中国革命的割据可能,为争取 [1]胡相峰,其时代价值[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9):65-70. [2]徐岩.和谐社会视阁下周恩来经济建设思想的价值 产党人开辟的新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_4 李蓉认 [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9(3):28.32. 为:“周恩来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的主要贡献 [3]陈答才.论周恩来对中国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贡献[J1.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54—162. 体现在他关于政治理论、军事理论与军队建设、统一 [4]何艳.周恩来现代化思想的逻辑架构[J].社科纵横, 142—144. 战线、文化工作与文化建设、发展经济与经济建设等 2009(4):方面的论述和实践中。”_4 王家云还探讨了周恩来 [5]席青.周恩来生态环境建设思想探析[J].理论探索, 201l(3):94 6. 精神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指出:“周恩来对 [6]李勇.周恩来外交思想探析[J].菏泽学院学报,2010 5-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杰出贡献的主观原因,就是 (1):周恩来有如下精神:忠于真理的精神、善于学习的精 [7]陈 慧,黄建军.浅论周恩来的外交思想[J].党史文苑, 2011.1(下半月):25—30. 神、富于理性的精神、勇于创新的精神、勤于实践的 [8]李学如,陈勇.周恩来对日民间外交思想探析[J].求 索,2011(9):244—247. 精神等。” [9]马明冲.周恩来对日民间外交思想的特点及意义[J].延 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33—37. 综上所述,近年来学界关于周恩来及其思想的 [10]王亚林.浅析周恩来的对印外交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011(1):88-91. 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自不待言,尤其是开辟了新的研 [J].毛泽东思想研究,[11]唐建文.周恩来外交思想的伦理价值蕴涵[J].湖南师 究视角,如从伦理的视角探讨周恩来的外交思想,从 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l(6):25—29. 2]唐建文.周恩来外交活动的伦理风范[J].求索,2011 比较的视角研究了周恩来精神与其他精神的关系, [1五、简要评述 等等,这为今后更加深入、系统地研究奠定了更加坚 表现如下: (11):134—135. 实的基础。但是,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也很明显,主要 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222 ̄26. [13]韩同友,蔡林慧.周恩来关于党的执政思想论纲[J].西 [14]张华,孙进.论周恩来党内和谐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过程[J].学海,2009(4):15—17. 1.对周恩来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研究有待深 [15]张华.周恩来党内和谐思想成因分析[J].理论探索, 化。笔者以为,周恩来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其与 2010(5):63-65. 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理应是学界研究重点之一,但事 [16]王军.近十年来周恩来研究综述[J].广州社会主义 学院学报,2010(1):74. 实上,周恩来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一直受到理 论与实践的双重“遮蔽”,对周恩来走进马克思主义 究,20o9(6):103—106. [17]谢基昌.周恩来对民族和谐的探索[J].毛泽东思想研 的主客观条件、走进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都关照 [18]张华.周恩来民族团结思想述评[J].徐州工程学院 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35 ̄7. [19]车辚.周恩来关于西藏工作的思想与实践[J].党的 2.对周恩来思想理论的对比分析有待加强。学 文献,2012(5):3845. 20]郭永虎.试析周恩采关于西藏的民族宗教政策[J].广 界对周恩来的各种思想都进行了大量的探讨,但是 [得太少。 很多成果缺乏新意、内容重复,缺乏把周恩来思想放 [21]吴自华.周恩来对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贡献【J].毛 在时代的大背景下,与同时代的各种主要思想理论 泽东思想研究,2010(5):101—104. 22]刘良业.周恩来教育改革思想探析[J].河北师范大学 进行横向对比分析,探讨其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3):59-62. 论的完善、传承和发展的关系。 [23]钟名湖,王从容.周恩来职业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教 3.周恩来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育与职业,2012(5):21-22. 一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I1):24.26. 50一 张尚兵,余达淮:周恩来思想与周恩来精神研究综述 [243任会芬.周恩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 [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0(5):36-39. 展[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2(2):l0—14. [36]谢建美.周恩来人本主义思想来源及组成论析[J].党 [25]郑保卫.论周恩来新闻思想的历史地位[J].西南民族 史文苑,2010(10):36—38. 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 1(12):164—167. [37]邵广侠.引领大学生弘扬周恩来艰苦奋斗精神的路径 [26]陈智.周恩来不同阶段新闻思想探析[J].新闻爱好 [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153— 者,2012(8):49-50. 156. [27]张同刚.周恩来新闻思想的当代价值[J].新闻爱好者, [38]杨成敏.周恩来进取精神对青少年教育的启示[J].淮 2009(10):4446. 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298.301. [28]杨成敏.周恩来社会主义文化和谐发展理念探析[J]. [39]闰超栋.周恩来精神: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现实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97-200. 参照[J].教育探索,2012(4):34. [29]李 潇.周恩来新中国文化建设思想与实践的基本特 [40]张宏喜.用周恩来精神培育青少年的世界眼光[J].淮 征[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81— 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439—443. 85. [41]王家云.略论周恩来与长征精神[J].毛泽东思想研究, [30]左一明,张长立.周恩来组织文化建设思想探析[J].淮 2012(4):6-10. 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9—12. [42]李敏,王彪.试论周恩来与大禹精神[J].毛泽东思 [31]韩同友,房士鸿.从早期熏陶看毛泽东、周恩来的文化 想研究,2010(3):105—107. 特质[J].党的文献,2012(2):20-24. [43]陈答才.周恩来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马克思主义 [32]覃雪梅.中国传统文化与周恩来思想政治工作理论 研究.2012(4):45—53. [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l15- [44]石仲泉.南昌起义与创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伟大 l18. 开篇和周恩来、朱德、陈毅对伟大开篇的贡献[J].党史文苑, [33]雷泳仁.传统文化和周恩来的外交思想[J].贵阳市委 2012(8):5—7. 党校学报,2010(4):41—44. [45]李 蓉.周恩来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初探[J],北 [34]王彪,何海翔,李敏.试论越文化对周恩来高尚品 京党史,2012(4):8—12. 德形成的影响[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9(3):112-116. [46]王家云.周恩来精神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中国浦 [35]邵广侠.周恩来以人为本思想的科学内涵及时代价值 东干部学院学报,2013(1):125-130.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on ZHOU En-lai’S Thoughts and Spirit ZHANG Shang—bing ,YU Da—huai (1.Hehai University,Nanjing 210098,China;2.Huaiyin Normal Universiyt,Huai’an 223001,China) Abstract:ZH0U En—lai iS not only a great Marxist,but also a great proletarian revolutionist,statesman,militarist and diplomat. In recent five years.the academic circle in our country has carried out a more extensive and in。depth study on ZHOU En.1ai and has achieved fruiftul academic achievements.These achievements focus on discussing ZH0U En-lai’S thoughts f mainly about出oughts of socilaist construction and economic construction,thoughts of diplomacy,thoughts of pany consturction,thoughts of nation, thoughts fo education,thoughts of news,thoughts of culture and thoughts of people oriented),ZHOU En—lai’S spiirt,ZHOU En—lai and Marxist sinicization from diiferent perspectives.So this enriches the Marxist theory,and then carries forward the spiirt of ZH0U En.ai. Key words:ZH0U En.1ai:study:reviews 一5l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