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活力与濒危:安多藏语文使用及态度研究——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第17卷第5期 2015年1O月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1.17 NO.5 Oct. 2015 ・文化学・ 活力与濒危:安多藏语文使用及态度研究水 ——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古什当村为个案 姚春林 (华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唐山,063009)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辅以访谈的方式,调查藏语安多方言区的一个藏汉双语社区(古什当村)的语言活力、 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结果显示,社区中藏语充满活力,但汉语的社会功能有待增强。社区内所有被调查对象 均掌握藏语,且藏语是社区成员最重要的语言;仅48.5%的被调查对象兼通汉语,为藏汉双语人。被调查对象 的语言使用与其语言态度正相关,绝大多数被调查对象对藏语文态度较积极,认为其很有用,希望其有很大发 展,并希望后代接受藏语教育。被调查对象对藏语具有很强的民族情感。他们承认藏语文在当地活力旺盛,但 仍旧担心“政府制定的语言文字政策执行不到位”会影响当地的藏语文发展。 关键词:藏汉双语;语言活力;语言使用;语言态度 中图分类号:H0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055X(2015)05—0084—07 己I-J l  言 口 同时增加了语言(或方言)间的接触。世界上越 来越难找到一种在密闭状态下独立发展的语言,各 在双语或多语社区,不同语言变体既存在互补 种语言变体在经济全球化的舞台上互相竞争,以求 得生存空间。这种发展态势客观上加快了语言同化 和弱势语言消亡的速度。 近些年世界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甚至可以用 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若语言变体间互补关系强于 竞争关系,则社区的语言生活相对稳定,各语言变 体和谐发展;反之,如果不同语言变体的社会功能 重叠或部分重叠,或者某种语言变体无法满足其承 担的社会交际功能,那么语言变体间的竞争关系就 会强于互补关系,相对弱势的变体将逐渐被另一语 言变体取代。渐渐地,社区内双语(双方言)人 或多语(多方言)人数量减少,单语(单方言) 人数量增加,那些相对弱势的语言变体将逐渐濒 危,甚至灭亡,这种语言承载的特有文化也会随着 语言的消失而消亡。 当今世界正逐渐转变为经济全球化的“地球 “人口爆炸”来形容。与之对应,世界语言的数量 在不断减少;尤其近些年,经济的快速发展总是伴 随着语言文化的消亡。据语言学家估算,两千多年 前世界上约有l5万种语言…,到目前仅剩下7 106 种_2 ;在仍被使用的语言中,使用人数最多的9种 语言被全世界49.7%的人口作为第一语言习得; 与这些强势语言对应,1 537种语言的使用人数不 足千人,3 515种语言的使用人口不足万人。 也 村”,这似乎是一种不可抵挡的历史潮流。经济、 社会与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加剧了人员流动, 收稿日期:2013—09—02 就是说,目前世界语言的发展呈分化趋势。强势语 言的使用人口越来越多;弱势语言的使用人口在不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青年拔尖人才计划项目“语言保护的理论与实践:中外比较研究(BJ2014081)”;国家民委 研究项目“澳大利亚原住民语文政策研究:兼论对我国民族语文保护的启示(2015一GM一065)”;第53批博士后面上 资助项目“中外语言保护典型个案研究(2013M530825)”。 作者简介:姚春林(1974一),男,河北唐山人,博士,华北理工大学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2011.7—2015.5),澳 大利亚河德莱德大学博士后(2013.3—2014.3)。研究方向为社会语言学、濒危语言学、复兴语言学、语言习得。 第5期 姚春林:活力与濒危:安多藏语文使用及态度研究 85 断流失。部分语言正在加速走向濒危,甚至灭亡。 有学者曾做过估算,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和发展速 度,世界上50%~90%的语言将在在未来100年 村牛羊存栏数达1 500头(1 000多只羊,400多头 牛);另有人均耕地4亩,主要种植小麦、青稞、 豌豆、菜籽等作物。全村共60多户,约550人, 全部为藏族。 间消失。_3 目前人类社会面临如何保护语言文化多 样性的全新课题。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由于对语 言的界定不同,学者们对中国语言的具体数目观点 各异。国外学者认为中国有多达300多种语言, 2.抽样与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社会语言学是一门实证性很强的学科,很多时 候需要用田野调查数据来支撑研究观点。为掌握某 一问题所涉及的被调查对象的全貌,理论上来说, 国内学者通常认为我国的语言数量为130种左 右。[ ¨ 在国内的这些语言中,藏语文是使用人口 较多的语言之一,也是国际社会较关注的语言。本 穷尽调查所有研究对象是最好的选择。但在实际研 究过程中,需要考虑研究成本以及研究的可行性。 这时候,科学抽样、以样本推论全体的研究方法, 就成为社会语言学调查研究中的常用办法。 抽样的方式有很多种,“阶段抽样”“偶遇抽 文将以藏语安多方言区的一个半农半牧社区——青 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古什当村——为个案, 调查社区内的语言生活,考察藏语文的使用情况以 及语言使用者的语文态度,为语言保护研究提供个 案材料,为相关机构制定语文政策和民族政策提供 第一手资料。 一样”“雪球抽样”“判断抽样”等都是社会语言学 研究常用的抽样方法。本研究在实际操作中采取了 “阶段抽样”与“判断抽样”相结合的方式,于 2011年8月5日至8日,根据古什当村的实际情 、研究概况 况,挑选33户作为人户调查对象(抽样率大于 50%),并在各户抽取1人为主调查对象(全部为 藏族)。主调查对象的年龄限定在l6至66周岁之 1.古什当村简介 古什当村隶属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 县,是一个以半农半牧为主的自然村。2011年全 间,其基本信息见表1。 表1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N=33) 3.问卷结构及调查方法 (或不能完全表达)他们的观点,可以按照自己的 想法发表意见;这时候,调查员在试卷所留的空白 处真实记录这些观点;如果调查员认为被调查对象 本研究采用自编调查问卷①和访谈大纲收集数 据。除被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以外,问卷还包括 41道选择题,从语言习得、语言掌握、语言学习 途径、语言使用、语言文字态度等方面全面考察被 调查对象的语言生活。问卷采用封闭式与开放式相 的观点特别有价值,这时候调查团队会针对这一问 题对被调查对象进行深入访谈。 结合的方式收集信息。所谓开放式,是指问卷给出 选项,调查员提问后被调查对象根据选项提供答 案。所谓开放式是指被调查对象并非局限在给定的 选项上选择观点,如果他们认为选项不能表达 本研究的田野调查由作者本人、杨忠旦增、朋 毛加措②于2011年8月完成。田野调查完成后, 调查员初步统计调查问卷。如遇到调查信息不清晰 或者信息特别有价值,调查员会依据被调查对象提 ①调查问卷由作者本人,中央民族大学李庐静,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龙从军、孔敬、马爽共同设计,最后由中央民族大 学王远新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黄行研究员审订。 ②杨忠旦增(男,藏族)中央民族大学藏学院2010级研究生。朋毛加措(男,藏族)青海民族大学2009级本科生。此次调查过程中,二 人给予了极大帮助。在此对他们表示感谢。 86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7卷 供的联系方式对其进行电话回访。问卷的各项信息 检查无误后,信息被输入到计算机,在统计软件 SPSS 15.0的帮助下统计调查对象的语言生活。青 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古什当村语言生活的具 体情况如下。 藏文满足最基本的写作要求,如写便条或留言 条等。 被调查对象的汉文能力远远弱于藏文能力。21 人完全不会汉文,占被调查对象的63.6%;12人 语言习得及语言文字能力 数据显示,古什当村保持着良好的藏语①环 境,尤其以母语习得环境最为突出。调查发现,在 自报能读写汉文,占36.4%;其中仅7人能够读 懂汉文书籍,5人能撰写文学作品,3人能够读懂 较简单的汉文作品,2人能写家信;其他人汉文能 力一般,仅能读写简单的便条或留言条。 由于调查地保持着较好的藏语环境,藏语文的 家庭代际传承良好,因此所有被调查对象都自报通 过“家里人影响”学会藏语;又由于藏语文是当 地学校的教育用语之一,因此有16人次兼报通过 “学校学习”学会藏语。③当地缺乏汉语文环境, 学校教育成为当地人学习汉语的主要途径。在被调 母语习得期,绝大多数被调查对象的父母同他们都 只讲藏语,只有少部分讲藏汉②双语。因此,所有 被调查对象都最先学会了藏语,另有3人兼学会 汉语。 现在所有被调查对象都能流利地听说藏语。与 藏语能力相比,被调查对象的汉语能力有待进一步 查对象中,l5人次自报主要通过“学校学习”学 会汉语;另外分别有3人次自报通过社会交往或者 受家人影响掌握汉语,还有一位被调查对象是在外 提高。在33名被调查对象中,5人汉语水平很高, 完全能听懂汉语,9人汉语听力水平较好,能够听 懂大部分汉语,4人汉语水平一般,只能基本听懂 汉语;综合以上三类被调查对象,共有54.5%的 被调查对象(18人)能听懂汉语。能够用汉语交 地打工期间学会汉语的。与语言的传承方式不同, “学校教育”是被调查对象掌握藏文和汉文的主要 途径,23人次自报通过学校学习掌握藏文,12人 次自报通过学校学习掌握汉文;另有13人次自报 通过家人影响学会藏文,这一数字远高于通过家庭 影响学会汉文的人数(2人次)。 谈的被调查对象更少,仅l6人能用汉语交谈;其 中2人“能够熟练交谈”,2人“仅个别时候有障 碍”,12人“基本能交谈”。结合被调查对象的基 本信息分析,能够讲汉语的被调查对象大多年龄在 38岁以下(14人),具有初中以上学历(10人)。 另外,被调查对象中各有1人自报“大部分能听 懂”藏语卫藏方言或康方言,1人自报“基本能听 一、三、语言使用状况  口目l灭用1/\ L 1.家庭语言使用 如前所述,被调查对象小时候生活在较好的藏 语文环境中,他们都最先学会了藏语文。调查显 示,在本调查实施的时候,当地仍旧保持着良好的 懂”康方言,没有人能用藏语卫藏方言或康方言 交谈。 与语言能力相比,被调查对象的文字能力要稍 差一些。7人看不懂藏文;在能看懂藏文的被调查 对象中,18人藏文能力很强,可以看懂藏文书籍 和报刊,3人藏文阅读能力较强,能够看懂家信或 简单文章,5人藏文能力一般,只能看懂简单的藏 藏语环境,藏语仍是家庭成员间交谈的主要(甚 至唯一)交际工具;仅有个别文化程度较高、汉 语能力较强的被调查对象(大部分是学生,或者 毕业不久)偶尔兼用汉语与家人交流。其中3人 自报与父母交谈时兼用汉语;5人与同辈交谈时兼 文便条或留言条。被调查对象中,能够书写藏文的 人数稍少于能够阅读藏文的人数;其中10人精通 藏文,能够撰写文学作品,9人掌握藏文,能够写 用汉语;2人自报与晚辈交谈时兼用汉语。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与家庭不同成员交流时, 全部被调查对象都使用(或兼用)藏语。由此可 见,藏语是被调查对象最重要的家庭交际语。 简单的文章或家信,5人的藏文能力一般,仅能用 ①调查地主要通行藏语安多方言。如无特殊说明,本文的藏语专指藏语安多方言。 ②调查地通行的汉语不同于当地汉语方言,有些被调查对象讲的汉语较为标准,接近汉语普通话;另一些被调查对象讲一种夹带着藏语口 音的、不是非常标准的汉语普通话。一些学者(如中央民族大学王远新教授)称这种通行于民族地区的汉语普通话为“民汉语”。此文 将这种语言变体简称为汉语。 ⑧问卷中部分题目为多选题,因此备选项的总人次数多于被调查对象的总人数,下同。 第5期 姚春林:活力与濒危:安多藏语文使用及态度研究 87 2.社区语言使用 VS.医院40%VS.市场36.4%)。 除了家庭语言环境外,社区语言环境也是影响 语言发展和语言活力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的调查问 卷中,分别考察了被调查对象在政府部门、医院、 农贸市场等地的语言使用情况,以及与熟人、陌生 人、本民族、外民族交谈时的语言使用情况。 四、语言文字态度 1.对相关语言文字用处的评价 调查问卷中设计了一部分题目,考查被调查对 象对藏语文和汉语文实用功能的评价。分析数据发 现,被调查对象对藏语文的态度非常积极,几乎都 认为藏语和藏文有用,或至少对藏族同胞有用或在 藏区有用。这种积极的语言文字态度非常有利于保 由于当地藏族几乎都掌握藏语,因此所有被调 查对象与本民族人聊天时都使用藏语,仅有4位年 龄较小的被调查对象(全部是学生)偶尔兼用汉 语。藏语不仅是当地藏族的主要交际语,也是其他 民族经常使用的语言。在与外民族聊天时,22人 自报仅使用藏语,8人自报使用藏汉双语,另3人 自报仅使用汉语。在当地初次遇到陌生人时,绝大 多数(24人)被调查对象的第一反应是用藏语与 对方打招呼,另有5人自报使用藏汉双语,4人自 报仅使用汉语与陌生人打招呼。 除了与交际对象有关外,调查对象选择语言时 护当地的藏语文活力。相应地,被调查对象的汉语 文态度不如藏语文积极,仅10人认为汉语有用, 14人认为汉文有用,其他被调查对象大多认为汉 语文只在藏区以外有用,在当地作用不大。 访谈中一位被调查对象向调查员说过这样的 话:“我们这些人只在家里放牧种田,与外面接触 不多,对我们来说汉语没什么用。”“认识汉字比 说汉语更重要。这里绝大多数是藏民,都会讲藏 语;就是汉人也会讲藏语。不会汉语在这里也能生 活,但不识汉字不行。好多政策文件都是汉文的, 要了解国家政策方针,必须认识汉字。”这也许是 部分被调查对象认为汉文比汉语更重要的原因。 当被问到哪种语言或方言对他们更重要时,24 人单选藏语,8人兼选藏汉双语,1人同时选择藏 还与交际场合有一定的关系。调查显示,当地集贸 市场的语言环境主要是藏语环境;在本地集贸市场 买东西时,21人仅用藏语,12人兼用藏汉双语。 当地政府机关的汉语环境稍好于集贸市场;去政府 机关办事时,15人仅用藏语,9人兼用藏汉双语, 2人仅用汉语。④当地医院的语言环境与政府机关的 语言环境类似,藏语是主要交际语言,汉语仅被少 数人使用;当被调查对象去医院看病时,18人自 报仅用藏语,9人自报兼用藏汉双语,3人自报仅 用汉语。 语安多方言、藏语康方言和英语。兼选藏语康方言 的是一位17岁的高中生,他希望高中毕业后进西 南民族大学学习,因此打算学习一些康方言。 以上数据显示,绝大部分被调查对象认为藏语 更重要,被调查对象对其评价较为积极。由于汉语 去政府机关仅用汉语的两位被调查对象最早学 会的都是藏语,现在都能讲藏汉双语。其中一位被 调查对象向调查员解释说,去政府机关时讲汉语更 方便,办事更容易成功。去医院时仅用汉语的三位 仅是当地藏语社会功能的补充,因此仅部分被调查 对象对汉语文持积极态度。 2.对语言文字发展前景的期望 被调查对象都向调查员表达了如下观点,相比藏医 药,他们更信服中医中药或西医西药。生病时他们 不去当地的藏医院,而去州里或省里的中西医医 对语言文字用处的看法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语 言使用者对相关语言文字发展前景的期待。通常情 况下,认为某种语言文字有用,则期望该种语言文 字在今后能够获得更大发展;反之,则希望把这种 院。在那里,他们仅使用汉语与别人交流。 以上数据显示,藏语是当地的主要交际语,汉 语仅充当藏语社会功能的补充作用。只有会藏汉双 语的被调查对象遇到外民族或陌生人时,汉语才会 语言文字的使用范围缩小在特定区间,甚至不再使 用该种语言文字。 以上谈到,被调查对象大多认为藏语文有用, 相应地,他们大多希望藏语文在今后能够发展壮 大,至少能够在当地一直蓬勃发展下去。对汉语文 不太积极的态度决定了被调查对象对汉语文发展期 因 成为交际用语。交际场合会影响藏汉双语被调查对 象的语言选择,越是正式的场合,被调查对象使用 (包括兼用)汉语的比例越高(政府机关42.3% ①部分被调查对象从未去过政府机关,选择无此情况,因此此处各选项的总人数小于被调查对象总数。下面的问题中也存在类似情况此部分问题答案的总数少于总人数。 ,88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7卷 望不如藏语文积极。大部分被调查对象希望汉语文 在藏区以外得到发展,仅少部分被调查对象希望汉 语文能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发展。访谈中部分被调查 对象还谈了对国内藏语其他方言(卫藏方言和康 分析调查数据发现,古什当村的被调查对象对 子女教育看法差异较大,与安多藏区其他地方藏族 群众的观点也略有差异:在安多藏区的其他地方, 大多数被调查对象对语言教育持包容态度,希望后 方言)发展前景的看法,他们的观点大多比较理 性与客观,认为其他方言区的人们也有发展自己方 言的权利和自由,认为这些方言对该方言区的人有 代掌握藏语、汉语、英语等多种语 言。 。 而在古什当村,大部分被调查对 象希望后代接受藏语单语教育;仅不足半数的被调 用,也希望这些方言在特定的方言区一直使用 下去。 查对象希望后代接受双语(或多语)教育,成为 双语(或多语)人。具体来看,被调查对象中18 人希望后代接受藏语单语教育,6人希望后代接受 汉语单语教育,一人(男,27岁,大学学历,公 务员)希望后代接受英语单语教育。访谈中,这 位希望后代仅接受英语教育的被调查对象表示,现 在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足以教会孩子藏语和汉 语,孩子在学校只学英语就足够了,这样孩子就能 成为藏汉英多语人。 五、语言文化行为倾向 1.日常文化生活 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之一。现代社会中大部分文化生活几乎都与语言相 关,如电视、电影、广播、书籍、报刊,等等。为 民族群众提供足量的文化产品,能够丰富他们的日 常生活,利于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与繁荣发展。同 另外的8位被调查对象希望后代接受双语或多 时,民族群众对以不同语言为载体的文化产品的喜 好,决定了当地各种语言的发展趋势。 调查发现,看电视、听广播是当地群众最主要 的文化生活方式,另有部分被调查对象自报业余时 间阅读报刊或者上网。在33位被调查对象中,除 语教育,其中4人希望后代接受藏汉双语教育,另 外4人希望后代接受藏英双语教育。关于双语或多 语教育的具体形式,他们大都希望用藏语作授课语 言,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加授汉语,从一年级或三年 级开始加授英语。① 位高中生自报仅收看或收听汉语节目外,其他被 调查对象都自报收看或收听藏语节目。在这些收看 或收听藏语节目的被调查对象中,8人兼收看汉语 一六、藏语文专项调查 1.学习藏语文的目的 电视节目,6人兼收听汉语广播。 访谈中,自报只收看和收听汉语节目的被调查 对象告诉调查员,目前他在读高中,急需提高汉语 水平,但家里没有汉语环境,父母和爷爷奶奶都只 讲藏语,因此他希望通过看汉语电视节目和收听汉 调查发现,被调查对象似乎很少深入思考语言 文化的深层价值,他们学习藏语的目的主要出于朴 素的民族情感,大多数被调查对象(32人)认为 藏族人就应该学好藏语,没有什么理由;另有l3 人还提到学好藏语可以弘扬藏族文化。出于实用角 语广播创造一个良好的汉语环境,为学习汉语创造 好条件。 2.子女教育倾向 在母语习得期,绝大多数儿童在家庭环境中长 大,家庭环境对母语习得具有决定性作用。学生进 度而学习藏语文的被调查对象只占少数,其中5人 次提到学习藏语有助于自身的发展;2人次认为学 习藏语有利于本民族交流;1人次认为学习藏语有 利于工作。 入学校学习以后,要在学校环境中继续发展母语, 同时学习通用语。教学语言的选择,既关系到母语 2.担心藏语文发展困难 虽然目前藏语文在当地保持旺盛的活力,但大 部分被调查对象仍旧担心藏语文今后的发展。除1 文化传承,又决定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 族群众的个人发展。为了解被调查对象对教育的态 度和看法,调查问卷中专门设置了题目,要求被调 查对象选出他们认为最理想的教育形式。 人认为藏语文在当地发展不存在问题外,其他被调 查对象认为,国家语言政策的执行落实情况和当地 藏语文环境可能会影响藏语文今后的发展。调查中 ①不同地区的藏族群众对双语(或多语)教育的模式持不同观点。在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调查时,几乎所有被调查对象都表示,他们理 想的双语教学模式是采用汉语作教学语言,从小学一年级起加授藏语课。 第5期 姚春林:活力与濒危:安多藏语文使用及态度研究 89 几乎所有的被调查对象(31人)都表示,如果国 家制定的保护藏语文的政策执行力度不够,甚至不 能真正得到贯彻落实,那么藏语文的活力很难得到 保护。被调查对象给出的其他可能影响藏语文活力 的因素还包括语言环境因素,如“周围说藏语的 人变少、说的机会变少”(15人次)、“藏文出版 物较少”(11人次);社会环境因素,如“藏汉双 语教学质量不高”(7人次)、“藏文信息化程度不 高”(3人次)、“认识和掌握藏文的人越来越少” (2人次);语言情感因素,如“更多的学生家长 更愿意把孩子送到汉语授课学校上学”(2人次); 实用因素,如“说汉语更有个人发展前途”(1人 次)、“说汉语可与更多人沟通”(1人次)等。 七、研究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发现,目前的古什当村是一个藏 汉双语社区,藏语在这个社区中占据重要位置,是 当地家庭和社区的主要交际语,是社区成员最重要 的语言,被应用于所有被调查对象间、几乎所有交 际场合;汉语只是藏语社会功能在某些方面的补 充,其活力亟待加强。仅48.5%的被调查对象兼 通汉语,他们大多年纪较轻(38岁以下)或受过 较好的教育(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也许随着年轻 人的成长以及教育的普及,今后当地的汉语也会充 满活力。 被调查对象语言文字使用与其语言文字态度具 有相关性。几乎所有被调查对象都认为藏语文 “很有用”,希望其有“很大发展”;仅不到一半被 调查对象认为汉语文“很有用”,并希望其有“很 大发展”。与被调查对象对藏语文评价积极相对 应,几乎所有的被调查对象都希望后代接受(包 括兼接受)藏语教育,甚至大部分被调查对象希 望后代接受藏语单语教育;少数被调查对象希望后 代接受藏语教育的同时接受其他语言教育,希望后 代在掌握藏语的同时还掌握其他语言,成为多 语人。 调查结果还显示,被调查对象学习藏语主要出 于朴素的民族情感,认为藏族人就应该学好藏语, 没有什么理由;虽然目前当地的藏语文保持旺盛活 力,但大部分被调查对象仍旧担心国家语言政策的 执行落实情况和当地藏语文环境可能会影响藏语文 今后的发展。他们害怕国家制定的保护藏语文的政 策执行力度不够,甚至得不到真正贯彻落实,这些 将影响藏语文今后的活力。藏族同胞希望发展自己 的语言文字,国家也有“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 字”的政策,因此,全社会都应切实落实党和政 府制定的各项语文政策,满足藏族同胞的要求,使 藏语文继续充满活力。同时,当地的汉语文社会功 能应进一步加强。目前民族地区肩负着发展经济、 提高广大群众生活水平以及保护我国语言文化多样 性的多重任务。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已经证明,双 语教育是平衡民族地区多方发展的最重要手段。越 来越多的人掌握藏汉双语,使当地尽快成为藏汉双 语社区,就能够做到发展经济与保护语言文字活力 的双赢。 参考文献 [1]Lewis M P(ed.).Ethnologue:Languages ofthe World,Six— teenth Edition[M].Dallas,Texas:SIL International,2009. [2]Lewis M P,Gary F S,and Chades D F(ed.)Ethnologue:Lan. guages ofthe Wodd,Seventeenth Edition[M].Dallas,Texas: SIL International,2014. [3] Gorenflo L J,Suzanne R,Russell A M,&Kristen W.Co—oe. eurrenee of linguistic and biological diversity in biodiversity hotspots and high biodiversity wilderness areas[J].Proceedings fothe National Academy ofSciences ofthe United States ofAmeri— ca,2012(Vo1.109)(No.21):8032—8037. [4] 孙宏开,胡增益,黄行.中国的语言[M].北京:商务印 书馆,2007. [5]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语言地图集[M].2版.北京:商 务印书馆,2012. [6] 姚春林.藏族牧区小城镇的语言文化生活——甘肃省甘南藏 族自治州玛曲县尼玛镇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研究[J].重 庆工商大学学报,2014(1):142—147. [7] 姚春林.城市化进程中甘青藏区语言文化生活研究——以甘 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华藏寺镇为个案[J].中央民族大学 学报,2013(6):153—159. [8] 姚春林.城镇化背景下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马克唐镇语言 使用及语言态度研究[J].语言学研究,2014(14辑): 181—189. [9] 姚春林.经济大发展背景下藏族牧区的语言文化生活——青 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羊直牧委会藏语文使用及态度研究 [J].北华大学学报,2014(2):l2—16. [10] 姚春林.一个藏汉双语社区的语言文化生活——天祝藏族 自治县菊花村一组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研究[J].中国社 会语言学,2012(2):87—98.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l7卷 Energetic or Endangered:Case Study on Tibetan Use and Attitude in Gushidang Village D C un—lin (Sch001 of Foreign Languages,North China University。f Science and Techno1。gY,Tangshan 063009,Hebei,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language vitality,language use and language attitude in a Tibetan-Chinese bilingual community(Gushidang village)in Amdo dialect region,the research methods questionnaire and mterv ew are u8ed t0 select data. The research finds that the Tibetan language is full of energy while Chinese language lacks vitality in the ar.ea. All subjects in the research community master Tibetan and Tibetan language is the main language ln Gushidang village.0n1y 48.5%subjects master Chinese,and they are Tibetan-Chinese Bilingua1.In addition,al。 most a11 subjects hold a p0sitive attitude towards Tibetan language.They expect that it will lfourish in the future and their children can master Tibetan language.It also finds that it is because of ethnic emotion,the subjects acqu 。 Tibetan and thev worry about that the halfway language policy implementation will influence the flourish of Tibetan language in the future. Key words:Tibetan.Chinese bilingual;language Vitality;language use;language attitude (责任编辑:余树华) (上接第83页) Study on the Collection and Recording of Industrial Heritage Information Based on Complete Protection Method J/Hong (Sch001 of Architecture,Fuzhou University,Fuzhou 350108,Fujian,China) Abstract:Based 0n the method of complete protection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 heritage information collection and recording,the protection process of industrial heritages is divided into three steps,namely investigat 0n,evalu- ation,and reuse.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recording objectives of each step,the recording contents and meth0ds are clarified f0r each step.The purp0se i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achieving standard recording of industrial herit— ages in China. Key words:industrial heritage;information;collection;recording (责任编辑:余树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