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6年第6期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No.6,2016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进展 毛雪莲 李冬 朱晓华。 611137; 637009) (1.成都中医药大学养生康复学院,四川成都2.西华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南充【摘要】环境质量与健康息息相关,但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使人们身体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本文从影 响人类健康的环境要素如大气、水、土壤以及物理污染等方向出发,总结和分析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产生的危害, 并结合医学给出了部分居民个人防治措施建议。 【关键词】环境要素;环境污染;人体健康;医学防治 中图分类号:X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88X(2016)06—0127—03 当前,全球环境污染问题形势严峻.其中又以发展 死因、心血管疾病和肺癌死亡率风险分别增加14%、 中国家问题最为典型。2009年,WHO(世界卫生组织) 报告显示,中国每年由环境及其相关因素引发的疾病负 担为21%,较美国高出八个百分点,而人类癌症80%~ 26%和37%_4]。总得来说,PM, 和对人体危害主要表 现在易引发患呼吸道疾病,而PM 。主要引起炎症和降 低免疫力等。 1.1.2大气化合物对人体健康影响 90%与环境因素有关…。因此,研究环境污染,特别是 各种环境污染因子对人体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针对环境对人体影响的报道视角都较单一,本 NO 、SO 和O 等大气化合物也能对人体健康产生 巨大的危害。NO 中NO:能影响肺泡内的巨噬细胞, 从而破坏肺泡[6]。Routledge等 证实了sO,可增加室 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O 可促进呼吸系统死亡.浓度 每增加10ppb.死亡率增加1.040%Is].但是较其它空 气污染因子,对心脏性死亡影响作用小。 1.2水与人体健康 文从大气,水、土壤以及物理污染等环境要素展开,综 述了环境要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结合医学为居民提 供了相应的防治参考措施。 1环境要素与人体健康 1.1大气与人体健康 2005年,WHO在新修订的AQG(大气质量基准)中 提出了全球4项主要大气污染物:大气颗粒物、SO,、 水是人体发生化学反应的介质.人类80%的疾病和 50%的儿童死亡率都与饮水水质不良有关_9]。水环境污 染物人体毒性详见表1。 表1水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水环境污染物 镉 NO 以及O 2]。大气污染已成为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 危害因素之一,也是环境污染损失评价中难度最大、最 具争议性的一个研究热点l3]。 1.I.1大气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影响 人体毒性作用 引起“骨痛病” 砷 汞 铅 氰化物 氨 酚 降低砷甲基化能力引发中毒 破坏神经系统、口腔消化系统、可导致脑 损伤和死亡 危害神经、肾脏、心血管和内分泌等多个 系统 (I)PM: 。PM 主要损害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其可沉积在整个呼吸道,特别是小气道和肺泡,导致咳 嗽、哮喘,呼吸困难、降低肺功能、患慢性支气管炎 等,对老人和小孩等的作用尤为明显l4]。PM, 浓度与 健康损害作用呈线性相关,PM, 每升高lOl ̄g/m ,心 血管疾病死亡率、肺癌死亡率和总死亡率分别升高 6.00%、8.00%和4.00%[5 3。(2)PMl【lo PMl0浓度的增 阻断呼吸链中Fe”传递.致细胞窒息死亡 结合血红蛋白,破坏运氧功能 引起皮疹、食欲不振、贫血、呕吐、腹泻 以及精神不安等各种神经系统症 加也与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密切相关。与PM, 不同, PM 。主要沉积在上呼吸道,其浓度每增加lOng/nl ,全 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和心脏病中90%的癌症由化学 致癌物引起,而饮水是重要的途径之一,水体质量每下 项目资助:四川省科技培训计划项目《农村环境保护适用技术培训与科普》(编号:2016KZ0083) 作者简介:毛雪莲,讲师,硕士,从事健康教育与康复治疗 通讯作者:朱晓华,硕士,助教,主要从事环境污染与控制技术开发 引用文献格式:毛雪莲等.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进展[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6,41(6):127—129 ・128・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6年第6期 降1%,消化道癌症发生率则提高9.7%[1O]。国内外很 多研究也证实了供水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具有遗传毒 性 l1]。 1.3土壤与人体健康 等不受污染的食品;减少海鲜食用量,选择无铅皮蛋, 增加果蔬水洗浸泡时间和清洗流程:可有效减少重金 属、有机化合物等摄入。 表2水体部分污染物与防治措施 污染物 防治措施 土壤污染包括重金属、持久性有机化合物,农药和 化肥施用等方面,主要通过污染农产品由食物链进入人 体产生危害。 重金属 不建议食用。减少使用未经处理的地下水 或其它水源。安装水质净化器 重金属移动性差、滞留时间长,不能被微生物降 解,主要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进入人体,随着 微生物、加热煮沸、减少长时间未使用或未经处理 农药 的地下水或其它水源安装水质净化器 .累积量增加人体毒性逐渐显现。超剂量土壤重金属则对 人体造成严重伤害,如汞过量引起的水俣病。 持久性有机污染已成为全球八大环境问题之一。食 用有机污染食品可能导致如过敏、免疫系统和生殖器官 受损等症状,更严重的如生物难降解有机质,会通过食 物链进人人体,具有“三致”作用和不可逆性。 DDT等大部分农药不容易被降解,土壤残留率非常 高,而农药和化肥中的有机磷农药(OPs)具有生殖毒 性。Sanchez等l1 ]发现长期接触低剂量的Ops也可改变 精液染色质结构,且约75%精液样品为低受精能力。 DNA破碎指数>30%,较对照平均水平高20.1%。 1.4物理性污染与人体健康 物理性污染是由光污染、噪声、电磁辐射等物理因 素引起的环境污染。 光污染主要引起视力下降、诱发疾病、影响心理健 康等方面¨ ,长时间在白色光亮污染环境下学习和工 作,其白内障发病率高达45%。噪声能通过引起心率改 变和血压增高导致心脏病发病率增加,还能使儿童智力 发育缓慢,使胎儿畸形。电磁辐射是必须控制的主要污 染物,有研究显示:电磁辐射能显著增高白血病患病 率;长期使用手机将增加患脑瘤的概率:孕妇每周在电 脑环境下工作20h以上,流产率提高2倍。 2居民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2.1大气污染防治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负面作用明显,受到各国政府 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适当的措施可有效预防疾 病的发生。PM :雾霾环境下,减少外出,戴防尘口 罩;多喝桐参茶、菊花茶、桐桔梗颗粒等“清肺除尘” 茶饮,少量补充维生素;室内安装空气净化器;PM 减少外出,外出使用戴口罩,合理洗脸,避免PM。 残 留,室内安装空气净化器。 2.2水污染防治 居民日常可通过系列措施减少水环境污染毒性.特 别是直接饮用地下水的农村地区尤为重要,见表2。 2.3土壤污染防治 人体摄入是土壤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重要途径.针对 这一特点可以下几方面防治:采购无公害、绿色及有机 2.4物理性污染防治 光污染、噪声污染和电磁污染等常见物理性污染对 人体健康影响也不容忽视。 光污染:减少玻璃幕墙活动时间。使用节能照明器 材。 噪声污染:佩戴耳塞、减少停留时间;选择安静地 带住所,安装静音玻璃等;利用植物屏障削减噪声。 电磁污染:采用屏蔽和吸收等手段.如植树绿化等 措施;减少电脑使用,佩戴耳机接听电话等;增强机体 自我修复能力,多食用富含维生素A、c和蛋白质的食 物,如胡萝卜、洋葱、肉类和鱼类、动物肝脏等。 3小结和建议 综上所述,由大气、水、土壤、光、电子辐射等常 见环境污染因子引发的人体疾病非常普遍。本文通过研 究各类环境污染因子,结合医学提出的措施可有效预防 疾病的发生,主要通过采用物理性防护、增强机体自身 抵抗力、改变生活习惯等方面实现。大气方面,安装空 气净化器,污染严重时,应减少外出、活动,多饮用桐 桔梗茶等。水方面,安装水质净化器,不使用未经处理 水源。土壤方面,采购无公害、绿色食品,增加果蔬水 洗清洗流程等。物理性污染方面,加强个体防护。减少 暴露时间,通过食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提高器官组织 的修复能力。 但是,当前居民针对常见环境要素引发的疾病防治 措施非常有限.再加之缺乏相应的保护意识.疾病引发 率一直较高。建议相关单位和组织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 专题讲座,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和健康理念,为污染防 治提供技术指导。同时,应加强环境与健康的研究与投 入,建设好环境污染对人体影响的最后一道防线。 参考文献: 【1 J WHO.Quantiifcation ofthe disease bL盯den attributableto environmental riskfactors. China country profile[R】.Geneva:w0rJd HeMth Organizaiton。2OO9. [2]刘勇,芦茜,黄志军,等.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J1.中国现 代医学杂志.201I.21(I):87—91. [3]於方,过孝民,张衍集。等.2004年中国大气污染造成的健康经济损失评估 [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7,24(12):999~1003. 毛雪莲等: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进展 .129. [4]陈晓兰大气颗粒物造成的健康损害价值评估[D].厦门大学,2008. [5]Iii C A P,Bumett R T,Thtm M J,et al Lung Cal'leer,cardiopulmonary mortality,and long—term exposure to ifne particulate air olplution[J].Jama the Journal of the Ameircan Medicla Association,2002.287(9):1132—1141. [9]沈彪,林登华.水污染的危害与防治措施[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10): 38-38. [1O]黄志丹,田世忠,邓南圣,等.东湖水及其自来水中有机污染物的GC/MS鉴 定环境科学与技术,1992.56:19—21 [11]Guzzella L,Sora S.Mutagenie activity oflakewater samples used as drinkingwater resources in northern Itlay.Water Research,1997,32(2):1733-1724. [6]Barck C,Sandstrm T,Lundahl J.et a1.Ambient level of NO2 augments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to inhaled allergen in asthmatics[J].Respiratory Medicine, 2002,96(11):907—917 [12]Sanehez Petm L C,Reyes B C L.Recio R.et 1.Oraganophosphorous pesticide exospure alters sperm chromatin structure in Mexican agriculturla workers[J] Toxicology&Applied Pharmacoloy,2004,1g96(1):108—113. [7]Routledge H C,Manney S,Harrison R M,et 1a.Effect ofinhlead sulphur dioxide and carbon particles Oil heart rate variability and markers of inflammation and coagulation in human subjects[J].Heart,2006,92(2):220—227 [8]Jerrett M,Ito K,Thurston G,et al Long—term ozone expolfufe and mortality [J].New England Journal ofMedicine,20O9,360(11):1085-1095. [13]何曼昊.城市光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案例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08(4):4卜44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E船ect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on Human Health and the Medical Countermeasure MAO Xuelian LI Dong ZHU Xiaohua (1.Chengdu University ofTCM,Chengdu 611137,China; 2.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Nanchong,637009,China) Abstract:Environmental quali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health,while economic development brings pollution caused by economic development makes people S health threatened on varying degrees.This articl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the harm of environmentl pollaution on human health,which is such as the direction of the atmosphere,water,soil and physical pollution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And some residents personal prevention measures are given with medical advice. Keywords:environmental factors;pollution;human health;medical prevention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6年学术影响因子 位列全国收录68种环境科学类期刊第九名 据知网2016年9月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6版)》,我刊期刊综合 影响因子为1.339,位列全国环境科学类期刊第9名,复合影响引子为1.626,位于全国环境科学类期刊第11 名。另据知网发布的(2015年发行与传播统计报告》:我刊机构用户总计近5000个,遍布于11个国家和地区, 如美国国会图书馆、代顿ITS公司、美国海军军事学院、法国国防部、牛津大学、韩国最高法院、韩国最高检 察院、日本国会图书馆、新加坡国家图书馆、伊士曼化学公司、陶氏化学、NSD生物技术咨询、南澳大利亚大 学等国外机构.我刊已成为国际平台上展示我国环保成就和研究成果的重要窗口。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对外宣传 我国环境保护成就和研究成果的重要窗口 根据知网(2016年发行与传播统计报告》:我刊机构用户总计近5000个,分布于11个国家和地区,如美 国国会图书馆、代顿ITS公司、美国海军军事学院、法国国防部、牛津大学、韩国最高法院、韩国最高检察 院、日本国会图书馆、新加坡国家图书馆、伊士曼化学公司、陶氏化学、NSD生物技术咨询、南澳大利亚大学 等国外机构,我刊业已成为对外宣传我国环境保护成就和研究成果的重要窗口。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在中国人民大学 “2015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学术论文指数排名’’中喜获佳绩 从2016年3月29日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中心主办的(2o15年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排 名研究报告》发布会上获悉,全国242种全文被转载的理论经济学学科期刊中,我刊(环境保护部主管和环境保 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办)全文被转载12篇,转载数量位列第五名,综合指数排名第七名。仅次于《政 治经济学评论》、《中国经济史研究》、《经济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世界经济》和《经济学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