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工程施工标准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工程施工标准

1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1.1 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以水泥、砂、碎石或卵石、水等预制成的。 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主规格尺寸为390mm×190mm×190mm,有两个方形孔,最小外壁厚应不小于30mm,最小肋厚应不小于25mm,空心率应不小于25%(图1)。

图1 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按其强度分为MU3.5、MU5、MU7.5、MU10、MU15、MU20六个强度等级。

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按其尺寸偏差、外观质量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

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

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尺寸允许偏差 表1

项目 长度 宽度 高度 优等品 ±2 ±2 ±2 一等品 ±3 ±3 ±3 合格品 ±3 ±3 +3,-4 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外观质量应符合表2的规定。

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外观质量 表2

项目 (1)弯曲(mm) (2)掉角缺棱 个数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 1/11

优等品 2 0 0 0 一等品 2 2 20 20 合格品 3 2 30 30 三个方向投影尺寸的最小值(mm) 不大于 (3)裂纹延伸的投影尺寸累计(mm) 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抗压强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

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强度 表3

强度等级 MU3.5 MU5 MU7.5 MU10 MU15 MU20 砌块抗压强度(MPa) 5块平均值不小于 3.5 5.0 7.5 10.0 15.0 20.0 单块最小值不小于 2.8 4.0 6.0 8.0 12.0 16.0 1.2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以水泥、轻骨料、砂、水等预制成的。 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主规格尺寸为390mm×190mm×190mm。按其孔的排数有:单排孔、双排孔、三排孔和四排孔等四类。

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按其密度分为:500、600、700、800、900、1000、1200、1400八个密度等级。

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按其强度分为:MUL5、MU2.5、MU3.5、MU5、MU7.5、MU10六个强度等级。

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按尺寸偏差、外观质量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

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的规定。

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尺寸允许偏差 表4

项目 长度 宽度 高度 优等品 ±2 ±2 ±2 一等品 ±3 ±3 ±3 合格品 ±3 ±3 +3,-4 注:最小外壁厚和肋厚不应小于20mm。

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外观质量应符合表5的规定。

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外观质量 表5

项目 (1)缺棱掉角(个数) 3个方向投影的最小值(mm) (2)裂缝延伸投影的累计尺寸(mm) 不多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优等品 0 0 0 一等品 2 20 20 合格品 2 30 30 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密度应符合表6的规定,其规定值允许最大偏

2/11

差为100kg/m3。

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密度 表6

密度等级 500 600 700 800 砌块干燥表现密度的范围 ≤500 510~600 610~700 710~800 密度等级 900 1000 1200 1400 砌块干操表现密度的范围 810~900 910~1000 1010~1200 1210~1400 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抗压强度,符合表7要求者为优等品或一等品;密度等级范围不满足要求者为合格品。

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强度 表7

强度等级 MU1.5 MU2.5 MU3.5 MU5 MU7.5 MU10 砌块抗压强度(MPa) 5块平均值不小于 1.5 2.5 3.5 5.0 7.5 10.0 单块最小值不小于 1.2 2.0 7.8 4.0 6.0 8.0 密度等级范围不大于 800 1200 1400 2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 2.1 一般构造要求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所用的材料,除满足强度计算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2.1.1对室内地面以下的砌体,应采用普通混凝土小砌块和不低于M5的水泥砂浆。

2.1.2五层及五层以上民用建筑的底层墙体,应采用不低于MU5的混凝土小砌块和M5的砌筑砂浆。

在墙体的下列部位,应用C20混凝土灌实砌块的孔洞: (1)底层室内地面以下或防潮层以下的砌体; (2)无圈梁的楼板支承面下的一皮砌块;

(3)没有设置混凝土垫块的屋架、梁等构件支承面下,高度不应小于600mm,长度不应小于600mm的砌体;

(4)挑梁支承面下,距墙中心线每边不应小于300mm,高度不应小于600mm的砌体。

3/11

砌块墙与后砌隔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隔400mm在水平灰缝内设置不少于2φ4、横筋间距不大于200mm的焊接钢筋网片,钢筋网片伸入后砌隔墙内不应小于600mm(图2)。

图2 砌块墙与后砌隔墙交接处钢筋网片

2.2夹心墙构造

混凝土砌块夹心墙由内叶墙、外叶墙及其间拉结件组成(图13)。内外叶墙间设保温层。

图3 混凝土砌块夹心墙

内叶墙采用主规格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外叶墙采用辅助规格(390mm×90mm×190mm)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拉结件采用环形拉结件、Z形拉结件或钢筋网片。砌块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

当采用环形拉结件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4mm;当采用Z形拉结件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6mm。拉结件应沿竖向梅花形布置,拉结件的水平和竖向最大间距分别不宜大于800mm和600mm;对有振动或有抗震设防要求时,其水平和

4/11

竖向最大间距分别不宜大于800mm和400mm。

当采用钢筋网片作拉结件,网片横向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4mm,其间距不应大于400mm;网片的竖向间距不宜大于600mm,对有振动或有抗震设防要求时,不宜大于400mm。

拉结件在叶墙上的搁置长度,不应小于叶墙厚度的2/3,并不应小于60mm。 2.3 芯柱设里

墙体的下列部位宜设置芯柱:

2.3.1在外墙转角、楼梯间四角的纵横墙交接处的三个孔洞,宜设置素混凝土芯柱;

2.3.2五层及五层以上的房屋,应在上述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芯柱。 芯柱的构造要求如下:

(1)芯柱截面不宜小于120mm×120mm,宜用不低于C20的细石混凝土浇灌;

(2)钢筋混凝土芯柱每孔内插竖筋不应小于1φ10,底部应伸入室内地面下500mm或与基础圈梁锚固,顶部与屋盖圈梁锚固;

(3)在钢筋混凝土芯柱处,沿墙高每隔600mm应设φ4钢筋网片拉结,每边伸入墙体不小于600mm(图4);

图4 钢筋混凝土芯柱处拉筋

(4)芯柱应沿房屋的全高贯通,并与各层圈梁整体现浇,可采用图5所示的做法。

5/11

图5 芯柱贯穿楼板的构造

在6~8度抗震设防的建筑物中,应按芯柱位置要求设置钢筋混凝土芯柱;对医院、教学楼等横墙较少的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的层数,按表8的要求设置芯柱。

抗震设防区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房屋芯柱设置要求 表8

房屋层数 6度 四 五 六 7度 三 四 五 8度 二 三 四 设置部位 外墙转角、楼梯间四角、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 外墙转角、楼梯间四角、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山墙与内纵墙交接处,隔开间横墙(轴线)与外纵墙交接处 外墙转角,楼梯间四角,各内墙(轴线)与外墙交接处;8度时,内纵墙与横墙(轴线)交接处和洞口两侧 设置数量 外墙转角灌实3个孔;内外墙交接处灌实4个孔 七 六 五 外墙转角灌实5个孔;内外墙交接处灌实4个孔;内墙交接处灌实4~5个孔;洞口两侧各灌实1个孔 芯柱竖向插筋应贯通墙身且与圈梁连接;插筋不应小于1φ12。芯柱应伸入室外地下500mm或锚入浅于500mm基础圈梁内。芯柱混凝土应贯通楼板,当采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时,可采用图6的方式实施贯通措施。

图6芯柱贯通楼板措施

6/11

抗震设防地区芯柱与墙体连接处,应设置φ4钢筋网片拉结,钢筋网片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且沿墙高每隔600mm设置。 2.4小砌块施工

2.4.1普通混凝土小砌块不宜浇水;当天气干燥炎热时,可在砌块上稍加喷水润湿;轻集料混凝土小砌块施工前可洒水,但不宜过多。龄期不足28d及潮湿的小砌块不得进行砌筑。

2.4.2应尽量采用主规格小砌块,小砌块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清除小砌块表面污物和芯柱用小砌块孔洞底部的毛边。

2.4.3在房屋四角或楼梯间转角处设立皮数杆,皮数杆间距不得超过15m。皮数杆上应画出各皮小砌块的高度及灰缝厚度。在皮数杆上相对小砌块上边线之间拉准线,小砌块依准线砌筑。

2.4.4小砌块砌筑应从转角或定位处开始,内外墙同时砌筑,纵横墙交错搭接。外墙转角处应使小砌块隔皮露端面;T字交接处应使横墙小砌块隔皮露端面,纵墙在交接处改砌两块辅助规格小砌块(尺寸为290mm×190mm×190mm,一头开口),所有露端面用水泥砂浆抹平(图7)。

图7小砌块墙转角处及T字交接处砌法

2.4.5小砌块应对孔错缝搭砌。上下皮小砌块竖向灰缝相互错开190mm。个别情况当无法对孔砌筑时,普通混凝土小砌块错缝长度不应小于90mm,轻骨料混凝土小砌块错缝长度不应小于120mm;当不能保证此规定时,应在水平灰缝中设置2φ4钢筋网片,钢筋网片每端均应超过该垂直灰缝,其长度不得小于

7/11

300mm(图8)。

图8 水平灰缝中拉结筋

2.4.6小砌块砌体的灰缝应横平竖直,全部灰缝均应铺填砂浆;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90%;竖向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0%;砌筑中不得出现瞎缝、透明缝。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应控制在8~12mm。当缺少辅助规格小砌块时,砌体通缝不应超过两皮砌块。

2.4.7小砌块砌体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长度不应小于斜槎高度的2/3(一般按一步脚手架高度控制);如留斜槎有困难,除外墙转角处及抗震设防地区,砌体临时间断处不应留直槎外,可从砌体面伸出200mm砌成阴阳槎,并沿砌体高每三皮砌块(600mm),设拉结筋或钢筋网片,接槎部位宜延至门窗洞口(图9)。

图9 小砌块砌体斜槎和直接

2.4.8承重砌体严禁使用断裂小砌块或壁肋中有竖向凹形裂缝的小砌块砌

8/11

筑;也不得采用小砌块与烧结普通砖等其他块体材料混合砌筑。

2.4.9小砌块砌体内不宜设脚手眼,如必须设置时,可用辅助规格190mm×190mm×190mm小砌块侧砌,利用其孔洞作脚手眼,砌体完工后用C15混凝土填实。但在砌体下列部位不得设置脚手眼:

(1)过梁上部,与过梁成60°角的三角形及过梁跨度1/2范围内; (2)宽度不大于800mm的窗间墙;

(3)梁和梁垫下及左右各500mm的范围内;

(4)门窗洞口两侧200mm内和砌体交接处400mm的范围内; (5)设计规定不允许设脚手眼的部位。

2.4.10小砌块砌体相邻工作段的高度差不得大于一个楼层高度或4m。 2.4.11常温条件下,普通混凝土小砌块的日砌筑高度应控制在1.8m内;轻骨料混凝土小砌块的日砌筑高度应控制在2.4m内。

2.4.12对砌体表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灰缝的厚度和砂浆饱满度应随时检查,校正偏差。在砌完每一楼层后,应校核砌体的轴线尺寸和标高,允许范围内的轴线及标高的偏差,可在楼板面上予以校正。 2.5芯柱施工

2.5.1芯柱部位宜采用不封底的通孔小砌块,当采用半封底小砌块时,砌筑前必须打掉孔洞毛边。

2.5.2在楼(地)面砌筑第一皮小砌块时,在芯柱部位,应用开口砌块(或U形砌块)砌出操作孔,在操作孔侧面宜预留连通孔,必须清除芯柱孔洞内的杂物及削掉孔内凸出的砂浆,用水冲洗干净,校正钢筋位置并绑扎或焊接固定后,方可浇灌混凝土。

2.5.3芯柱钢筋应与基础或基础梁中的预埋钢筋连接,上下楼层的钢筋可在楼板面上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40d(d为钢筋直径)。

2.5.4砌完一个楼层高度后,应连续浇灌芯柱混凝土。每浇灌400~500mm高度捣实一次,或边浇灌边捣实。二浇灌混凝土前,先注入适量水泥砂浆;严禁灌满一个楼层后再捣实,宜采用插入式混凝土振动器捣实;混凝土坍落度不应小于50mm。砌筑砂浆强度达到1.0MPa以上方可浇灌芯柱混凝土。

9/11

3 混凝土小砌块砌体质量

3.1混凝土小砌块砌体的质量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个等级。 3.2混凝土小砌块砌体质量合格应符合以下规定: 3.2.1主控项目全部符合规定;

3.2.2一般项目应有80%及以上的抽检处符合规定或偏差值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3.3混凝土小砌块砌体主控项目:

3.3.1.小砌块和砂浆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抽检数量:每一生产厂家,每1万块小砌块至少应抽检一组。用于多层以上建筑基础和底层的小砌块抽检数量不应少于2组。砂浆试块的抽检数量:每一检验批且不超过250m3砌体的各种类型及强度等级的砌筑砂浆,每台搅拌机应至少抽检一次。

检验方法:查小砌块和砂浆试块试验报告。

3.3.2.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应按净面积计算不得低于90%;竖向灰缝饱满度不得小于80%;竖向缝凹槽部位应用砌筑砂浆填实,不得出现瞎缝、透明缝。

抽检数量:每检验批不应少于3处。

检验方法:用专用百格网检测小砌块与砂浆粘结痕迹,每处检测3块小砌块,取其平均值。

3.3.3墙体转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

抽检数量:每检验批抽20%接槎,且不应少于5处。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3.4砌体的轴线偏移和垂直度偏差应符合表9的规定。

混凝土小砌块砌体的轴线及垂直度允许偏差 表9

项次 1 2 垂直度 项目 轴线位置偏移 每层 全高 ≤10m >10m 允许偏差(mm) 10 5 10 20 检验方法 用经纬仪和尺检查或用其他测量仪器检查 用2m托线板检查 用经纬仪、吊线和尺检查,或用其他测量仪器检查 抽检数量:轴线查全部承重墙柱;外墙垂直度全高查阳角,不应少于4处,

10/11

每层每20m查一处;内墙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10%,但不应少于3间,每间不应少于2处,柱不少于5根。

混凝土小砌块砌体一般项目:

3.4.1砌体的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宜为10mm,但不应大于12mm,也不应小于8mm。

抽检数量:每层楼的检测点不应少于3处。

检验方法:用尺量5皮小砌块的高度和2m砌体长度折算。 3.4.2小砌块砌体的一般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0的规定。

小砌块砌体一般尺寸允许偏差 表10

项次 1 2 项目 基础顶面和楼面标高 清水墙 表面平整度 混水墙 3 4 门窗洞口高、宽(后塞口) 外墙上下窗口偏移 清水墙 5 水平灰缝平直度 混水墙 10 8 ±5 20 7 拉10m线和尺检查 允许偏差(mm) ±15 5 检验方法 用水平仪和尺检查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用尺检查 以底层窗口为准,用经纬仪或吊线检查 抽检数量 不应少于5处 有代表性自然间10%,但不应少于3间,每间不应少于2处 检验批洞口的10%,且不应少于5处 检验批的10%,且不应少于5处 有代表性自然间10%,但不应少于3间,每间不应少于2处

11/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