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核酸检测过程中混样失败情况分析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社区医学杂志2015年1月第13卷第1期JCM,Jan.2015,Vo1.13,No.1 ・临床经验・ 核酸检测过程中混样失败情况分析 李英莲,陈剑锋,张妍,唐建华,朱海峰 山东省血液中心检验科,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目的分析核酸检测过程中的混样失败情况,探讨血液样本质量对混样核酸检测实验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0年6月一2013年6月混样核酸检测的总体情况及混样失败情况,分析不同年度、不同月份间混样失败率情况。计数 资料采用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10年6月一2013年6月间总混样失败率为0.47%(198/42 355), 2010--2013年混样失败率分别为0.80%(62H 790)、0.27%(37/13 899)、0.64%(88/13 751)、0.16%(11/6 915),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05)。各月份总混样失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6—9月份混样失败率较高,由高到低依次为7月 (1.04%)、8月(0.59%)、6月(0.55%)、9月(0.54%)。2012年1—12月混样失败率分别为0.15%、0.42%、0.24%、0.69%、 0.90%、1.28%、2.06%、1.09%、0.17%、0.08%、0.15%、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规范样本采集、运送、储 存等过程,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用符合质量要求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从而确保核酸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保障临床用 血安全。 关键词:血液样本;核酸检测;混样;输血安全 中图分类号:R446.11 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2—4208(2015)01—0056—03 血液及血液制品的安全,一直是全球持续关注的 2结果 焦点。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可 2.1 不同年度混样失败率比较见表1。2010年6 明显缩短病毒检测“窗口期”、增加隐匿性感染及变异 月一2013年6月我中心共对243 215份样本进行混 病毒株的检出,提高血液及血液制品的安全[ 。卫生部 样核酸检测,混样总数为42 355 pool,混样失败数为 临床检验中心于2010年6月在全国血站启动病毒核 198 pool,总混样失败率为0.47%。各年度混样失败率 酸检测试点工作,继而在2012年颁布实施的《全血及 由高到低依次为2010年0.80%(62/7 790)、2012年0.64070 成分血质量要求》中将核酸检测纳入血液安全性检测 (88/13751)、2011年0.27%(37/13 899)、2013年0.16% 要求 。核酸检测对血液样本的要求较高,尤其是混样 (11/6 915)。各年度混样失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核酸检测实验。不仅血液样本量要充足,样本的质量也 (P<O.05)。 会影响混样过程,若总混样体积不足,同一汇集池 2.2不同月份混样失败率比较见表1。各月份总混 (poo1)中的标本均无法进行后续实验。因此,本研究拟 样失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 o其中6—9月混 对本中心自2010年6月一20l3年6月间的样本混样 样失败率较高,由高到低依次为7月1.04%(41/3 933)、8 情况及混样失败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一步探讨 月0.59%(19/3 195)、6月0.55%(25/4 522)、9月0.54% 血液样本质量对混样核酸检测实验的影响。 (17/3 154)。 1资料与方法 2.3不同年度各月间混样失败率比较见表1。2010、 1.1仪器设备低速离心机(Thermo公司);MPR一514 2011及2013年各月混样失败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 冰箱(SANYO公司);Hamilton STAR全自动混样仪。 意义(均P>0.05)。2012年各月混样失败率分别为0.15% 1.2方法选择本中心2010年6月一2013年6月间 (1/659)、0.42 ̄7o(5/1 193)、0.24%(3/1 252)、0.69(8/1 165)、 采集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243 215例。所有样本采 0.90%(12/1 335)、1.28%(15/1 176)、2.06%(26/1 264)、 集后置2-8 ̄C冰箱保存,冷链运输至实验室后离心。所 1.o9%(12/1 098)、0.17%(2/1 174)、0.08%(1/1 193)、 有样本均足量,且无溶血、脂肪血等现象。所有样本进 0.15%(2/1 303)、0.11%(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行混样核酸检测,记录样本混样数及混样失败数。 (P<O.05)。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 3讨论 析,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设备 社区医学杂志2015年1月第l3卷第1期JCM,Jan.2015,Vo1.13,No.1 表1 2010年6月一2013年6月混样pool情况(个) 被应用到血液检验领域。自动化设备的应用具有手工 倒混匀8次,使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合,避免出现血凝 操作无法比拟的优势,其检测效率高、操作简便、人工 块。(2)在采血车上配备大功率空调,降低车内温度,核 干预少、可有效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及室间质量评价,从 酸检测所用试管保存于采血车上的2—8℃冰箱中,避 而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但同时自动化设备对血 免温度过高对分离胶产生影响;采样后及时将血液样 液样本的质量提出更高要求,血液样本的质量直接决 本放人冰箱,样本运送过程使用标本运送箱,严格规范 定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近几年,国内各大血站 冷链过程。(3)实验室新增4台大容量离心机,每次最 逐渐开展病毒核酸检测,对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进行 大离心数量可达1 96支样本管,大大缩短样本离心时 HBV DNA、HCV RNA及HI ̄RNA检测,明显缩短病 间。(4)将离心力增加至1 500 rpm,离心20 min,保证 毒检测“窗口期”,有利于免疫静默感染及病毒变异株 离心充分。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201 1年因血凝块导 的检出,与常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有效互补,极大地 致的混样失败率明显降低。本研究发现2012年混样失 降低了输血途径传播病毒的风险[ ]。核酸检测具有极 败率有所增高,多为混样设备的感应异常所致。通过对 高的灵敏度,若样本在采集、处理过程中受到污染,极 设备进行有效的维护保养,2013年混样失败率明显降 易造成假阳性结果。同时,由于HCV及HIV为RNA 低。2012年各月份混样失败率有统计学差异,6—8月 病毒,极易降解,因此,标本的采集和保存方式对测定 混样失败率相对较高,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种:一是夏季 结果有决定性影响_7]。目前常用的核酸检测系统分为 天气炎热,采血车上温度较高,对试管中的分离胶产生 混样和单检两种模式。本中心采用6混样模式核酸检 一定影响;二是由于本年度5—8月混样设备的故障率 测系统,单个标本存在问题将导致同一pool中另外5 略高,设备感应异常导致混样失败情况发生较多。由此 例样本也无法进行后续的核酸提取和扩增检测。6例 可见除严格规范标本的采集、处理等因素外,仪器设备 样本均需进行重复混样,重新检测,造成试剂、耗材的 的定期维护保养同样重要。除上述血凝块对混样核酸 极大浪费,延误血液检测报告的发布,增加血液采集 检测实验的影响外,样本量、溶血及脂肪血等也对核酸 到发往临床的时间,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的 检测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重要影响。若样本 浪费。 量不足,同样会导致样本混样失败。血清中游离的血红 本次回顾性分析中样本混样失败时设备均提示为 蛋白及其衍生物均可作用于DNA聚合酶,从而抑制 “blood clot detected”,其原因主要包括:(1)样本中存在 PCR反应。李金明等_8_研究发现即使是轻微溶血,也会 血凝块。(2)加样针取样时吸到上清中的分离胶颗粒。 对HBV DNA检测结果产生影响。重度脂血会干扰加 (3)设备感应异常。针对2010年6—9月混样失败率相 样针对液面的感应,导致混样失败,并且会屏蔽和吸收 对较高的问题,本中心采取下列措施提高样本质量: 荧光,干扰检测过程[ 。 (1)对采血岗位工作人员进行多次培训,使其在熟练新 综上所述,降低核酸检测中的失败情况必须规范 工作流程的基础上,严格规范操作,每支核酸样本管颠 样本采集过程,严格执行样本运送、储存过程中的“冷 社区医学杂志2015年1月第l3卷第1期JCM,Jan.2015,Vo1.13,No.1 ・临床经验・ 数字胃肠机透视下点片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 綦宝滨 ,焦志明z 1.莱州市土山镇卫生院,山东261413;2.莱州市中医医院 摘要:目的分析数字胃肠机透视下点片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1月一2014年7月收治的肋骨骨折 患者50例,摄取正位片或者正斜位片,并在一个月内行数字胃肠机透视,对肋骨外伤及压痛部位进行不同体位的点片,观 察并记录两种检查方法对患者肋骨骨折、断端错位及并发症情况的诊断结果。结果透视下肋骨点片与常规胸片诊断结 果对比多发现肋骨多处骨折l5例,断端错位l0例,并发肺挫伤12例,皮下组织气肿5例,软组织损伤5例,胸腔积液6 例,气胸3例,液气胸2例。结论采用数字胃肠机透视下点片在诊断肋骨骨折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能够更方便、快捷 地检查出骨折部位与骨折程度。 关键词:数字胃肠机;透视;点片;肋骨骨折 中图分类号:R445.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2—4208(2015)01—0058—02 肋骨骨折是胸部创伤常见的合并症之一,一旦骨 l~2 d,透视下点片时间不超过1周的7例,1周~2周 折的断端出现明显的错位极易引发肺挫伤、软组织及 11例,2周 3周19例,3周~4周13例。 皮下组织损伤、血胸、气胸、液气胸等严重的并发症,对 1.2方法对收治的患者首先采用富士FCR(CR—IR 患者的健康产生极大威胁…。临床工作中对胸部肋骨 357)拍摄常规正位胸片,依据肋骨骨折诊断标准进行 外伤的诊断要求主要体现在提高肋骨骨折的检出率 诊断。(1)完全性骨折:贯穿肋骨皮髓质的骨折线,断 上,不仅要准确地诊断出肋骨骨折数目,还要对呼吸状 端有或无错位、嵌插、成角。(2)不完全性骨折:临床有 态下的骨折断端移位情况有清楚的了解[ 。采取数字 明确的外伤史和相对应的可疑损伤部位,检查显示肋 胃肠机透视下点片的方式可有效提高肋骨骨折的诊断 骨单侧皮质断裂、成角凹陷或隆起,可有(无)局限性胸 率,同时还可以真实地反映出呼吸状态下骨折断端错 膜反应及邻近软组织水肿 。对患者骨折断端错位及 位程度和并发症情况,现报道如下。 并发症情况进行诊断并记录。一个月内采用数字胃肠 1资料与方法 机进行多角度的动态观察并点片,两次检查结果进行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1月一2014年7月 比较。 收治的肋骨骨折患者50例,男34例,女16例;年龄 2结果 11~74岁,平均(38.2±3.6)岁。初诊时间均为外伤后 常规拍片确诊的50例肋骨骨折患者中,断端错位 链”要求,使用样本量足够、无溶血、无脂肪血的样本进 【4]张妍,朱海峰,孙波,等.核酸检测技术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及分析[J】. 行检测。同时,规范混样设备的维护保养,才能确保病 中国输血杂志,2012,25(12):1298—1300. 毒核酸检测实验结果准确可靠,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5】刘颖,邓雪莲,薛萍.无偿献血者血液HBV核酸筛查研究【J】.国际检验 医学杂志,2013,34(6):732—734. 【6朱海峰,6】朱永宝,张妍,等.两种采血模式核酸检测结果分析[J】.社区医 参考文献 学杂志,2013,1 1(6):84—85. 【1】Agarwal N,Chatterjee K,Coshic P,et a1.Nucleic acid testing for blood 【7]李金明.实时荧光PCR技术[MI.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30—66. banks:an experience from a tertiary P.at ̄centre in New Delhi,India[J]. 【8】李金明,王露楠.标本处理对聚合酶链反应测定乙肝病毒核酸的影响 Transf Apheres Sci,2013,49(3):482-484. 【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0,23(6):337—33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 l8469— [9颜秀娟,9]邱昌文,石庆秋,等.核酸血液筛查标本的质量控制[J】.中国医 2012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药指南,2012,10(31):383—384. [3]何亚琴,徐立,杨爱龙.核酸检测在筛查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中的应用 收稿日期:2014—1l—l7 责任编辑:马方崔丽君 [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3):147—14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