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出师表》教学设计与反思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课题 作者及工 作单位 基本信息 《出师表》教学设计 胡芳 胡范八一希望学校 教材分析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曾对诸葛亮的《出师表》作过这样一番精辟的评论,宋朝文学家文天祥也给予了《出师表》高度的赞誉,他在《正气歌》中写道:“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由此,我们可以充分地感受到《出师表》的影响之大,及它备受后人钟爱的程度之深。 《出师表》是诸葛亮于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年),率兵北伐之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前半部分是临行时进谏,后半部分表明此行夺胜的决心。全文主要陈述了诸葛亮劝谏后主广开言路、严明刑法和亲贤远佞的内容和他率师北伐获取胜利、兴复汉室的决心,肌理缜密,脉络清晰,情辞恳切,于议论中抒发了臣子对君主的殷切的希望,于抒情中尽显一代贤相的才智和忠诚。无怪乎它能够被列为表文中的典范,也能够粲然于文苑而千古传诵。 《出师表》是一篇情真理透,词婉意切,慷慨深沉的文章,古人也说:“读诸葛亮的《出师表》,无不为之惆怅满怀。 学情分析 学生初识表这种文体, 文中除少数语句必须由教师解释外,绝大部分语句可以让学生对照注解,通过讨论相互启发,自行弄清大意。前面已学过的《隆中对》,对三国形势和诸葛亮的为人,以及他和刘备的关系已经有所了解,但文章内容上的重点到底是什么,学生往往把握不住;对于诸葛亮是怎样突出他的论述重点的,学生更难以体会得深刻。在学习本课时,还应该结合文章涉及的信息丰富、包含的思想深邃的特点,组织相关综合性学习,合理地将语文学习发散到课外,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学习中了解“表”这种文言文体的一般知识;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概括内容要点;多层面解读文章,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迁移性阅读的能力;品读语言情感的深切,体会行文构思的明晰的特点;掌握阅读“表”这一文言文体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在读中感知文章大意及内容要点,在读中品味语言情感的深切,在读中质疑探究、迁移发现;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强调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实现师生的互动;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阅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会怎样对他人“声情并茂”的陈述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怎样正确对待他人对自己的恩惠;怎样看待自己的责任等问题。在讨论思辨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习本文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和记叙的写法以及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难点:难点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理解诸葛亮的“忠”。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以组合诗句的方式,通出师一表千载无,千过“出师一表” 载谁堪伯仲间? 1.“出师一表通引导学生快速出师一表通今古,夜今古,远比管乐盖有进入课文。 半挑灯更细看。 了解《出余。”谁能续接“出师出师一表千载无,远师表》是汉末一表”? 比管乐盖有余。 以来的第一流2.板书课题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杰作。 载谁堪伯仲间 激发阅读文本的兴趣。 以读为教师配乐背诵、 通过学生自读课文,本,让学生在课件显示需要正音的读中理解、品提出疑难 字词 味。

1.教师适当讲解,重在指导学生自己读懂语句的意思。 2.出示阅读提示(课件:(1)诸葛亮共读课文,理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刘清要点 禅提出了几条建议?(2)他反复陈述的是哪一条?为什么?(3)划分全文结构,明确每一部分的意思。 1.默读,结合注解疏通文意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逐句弄懂课文大意,将都不明白的语句画下来,待集体解疑。 3.集体解疑 4.请学生一人讲一段课文大意;教师提出语句里的重点词语。如: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②引喻失义 ③性行淑均 ④察纳雅言 ⑤庶竭努钝 ⑥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⑦深入不毛 ⑧不效则治臣之罪。又如:词义的古今义不同:①此先汉所以兴隆也;②先帝不以臣卑鄙。再如词的活用。 注意传授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在学习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在发现中走向完善。 重视教与 出示:表是一种学的双边性,什么样的文体?本篇重视师生互具有什么特点?阅读动,注重学生了《出师表》,你对文的自主理解和章有怎样的感受,你思考,让学生 讨论,理解诸葛亮的对诸葛亮做何评价?在主动积极的“忠”。 精读课文突利用自己课外收集的思维和情感活读课文,力争当堂背破难点重点 资料,围绕这两个问动中,加深理诵。 题谈谈你的看法,也解和体验,有可以就学习本文过程所感悟与思中的其他问题自由地考,受到情感提出自己的疑惑或者熏陶,获得思发表自己的见解。 想启迪,享受成功的喜悦。 将情感、 态度、价值观 目标的实现自 结合《隆中对》对比然贯穿于教学 下发《隆中对》 总结、扩展 过程之中,切阅读 忌为了完成目 标而强行设计 教学环节。

板书设计 出 师 表 诸葛亮 寓情于议 寓情于叙 寓情于愿 分 建 建 建 回 当 自 贤 陛 析 议 议 议 忆 前 形 一 二 三 往 任 己 臣 下 势 事 务 —————————————————————————————————— 报先帝————————忠陛下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评价项目 借助工具书认真完成预习,有自己对预习 课文理解情况 的批注及15分 不理解知识的标注。(15分) 认真听讲,积极发言,有独特的见解,并积课堂 极参与集学习 体讨论及60分 课堂小组学习,对所学内容有听课笔记。 (60分) 评 分 要 求 评 分 能较认真的完成进行了部分学习内容预习任务,有简单的预习。(9分) 的批注。 (12分) 未进行学习内容的预习。 (3)分以下 在老师的监督能较认真的听讲,部分时间认真听课,下听讲,不进行较主动的发言,并有一定的发言,参与发言及集体及参与到集体学习到集体及小组学习,小组内学习。 中和课堂小学习。 但学习兴趣不高。 (50分) (40分) (30分)

课堂 作业 完成 25分 字体工整,作业整体美观,准确性高,知识运用灵活,有创造性。 (25分) 能工整的完成作业,但知识运用不够灵活。 (20分) 能按时完成作业,但有少量错误。 (15分) 作业错误率高或作业未按时 完成。 (10分以下) 总评价 总分: 85分以上为优秀,85-70为良好, 70-60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等级: 教学反思 《出师表》是一篇上书言事的应用文,也是实用性很强的议论文。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课文的重点、难点化成若干足以启迪学生思维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按合理的顺序编排,进而把学生的阅读思考活动导向深人。 比如,我在上这篇课文前首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表是古代臣民向帝王呈递的公文的一种名称。常见有疏表奏章几种。本文为何用“表”这种形式?“表”具有什么特点?课前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通过上网或阅读历史书籍查找有关资料回答问题。 全文上完后,我又设计了这样的作业:《出师表》中很多语句现在已经成了成语,如:三顾茅庐、妄自菲薄、作奸犯科、计日而待、危急存亡、亲贤远佞等。哪些语句你最喜欢,试举两例,谈谈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同学们在完成作业时,既对课文做了复习,又训练了议论短文的写作。 《出师表》一文的特点是在议论、叙事中包含着对蜀汉忠贞无二的深情。因此,理解语言的得体、含蓄,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学习此文的重点。在教授此课时,我抓住了这一重点,并围绕重点设计了几组思考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