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第2期(第2O卷总211期) 文章编号】1002—0624(2002)2—0053—02 东北水利水电 53 关于加强水质监测工作的探讨 贾国珍 ,曲锦艳 ,高峰 (1.辽宁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辽宁沈阳110003;2.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吉林长春130021) 【j商要】文章对辽宁崔监瓤工作状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夼绍.井对加强水质监测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l术质监斟;工作撂甘;辽宁雀 【中圈分类号]X832 【文献标识码】A 1辽宁省水质监测工作状况 辽宁省工业发达.随着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 污废水的大量排放,辽河水体受到了极大影响,改 变了原来的水化学特征,省内相当一部分河流受到 了污染。目前,辽宁省水利系统从事水质监测工作 的人员达1 10人。配置了全自动流动注射仪、4890 j良1 2000年辽海流域水质评价表 气相色谱仪、PE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溶解氧测定 仪、原子荧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等大型仪器 设备。辽宁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已通过了国家级计 量认证,具备能检测9O多个参数的能力。目前,辽 宁省监测河流3O条,设常规水质监测站6O个.其 中,基本站39个,辅助站19个,专用站2个;与水 文站结合的水质站46个,水质站14个。6o个常规 站中,有江河站58个,水库站2个;国家重点站8 个,松辽流域重点站28个.省站24个,每年进行 12次的例行监测。多年来,水质监测与评价工作为 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提供了大量可靠、翔 监测部门在做好例行常规水质监测任务的同时,还 进行了科研、规划及社会委托工作。完成了《辽宁 省辽河、太 河、浑河(含大辽河)人河排污口普查 研究》,与松辽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合作完成了《松 辽流域水资源质量评价》.与松辽流域水环境监测 中心共同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水中痕 量铜、铅、锌、镉的测定一流动注射原子吸收分光光 度法》,编制了《辽宁省水功能区划分》、《辽宁省水 资源保护规划》、《辽宁省水质监测规划》、《辽宁省 水资源公报》;进行了供水水源地水质监测评价,为 有关部门进行了水源地水质评价论证及预测;开展 了污染河流对地下水影响的研究。另外,还在全省 范围内开展了取水退水水质监测工作.监测取水退 水口2千多个。 在监测管理工作中,注重了标准化、规范化管 实的科学依据。 辽宁省主要江河由于接纳了城镇排放的大量 污废水,使其水质污染严重。2000年全省污废水排 放总量28 9亿t。其中,下辽河3 22亿t,浑太河 17,2亿t,辽西沿海3 4O亿t,辽东沿海3.47亿t, 理,制订了各项规章制度,如《检测工作管理制度》、 鸭绿江1 64亿t。全省污染物排放总量为166.0万t, 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81 6万t,生化需氧量 28.4万t.氨氨4.98万t,悬浮物50.9万t.挥发酚 814 1。2000年评价总河长2 356 1 km。按枯水期和丰 《文件档案1 理制度》、《保密制度》、《实验室安全卫 生管理制度》、《触毒、易燃、易爆化学药品管理制 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检测事故的分析处理 和报告制度》、《检测质量申述处理制度》、《质量保证 水期对河流水质进行评价,其评价结果见表1。 近年来,辽宁省水质监测工作不断发展,水质 [收稿日期】2OO]一12一I2 网点管理制变》等。坚持“质量第一”方针,严格制度, 系统管理.确保检测工作的科学、准确和公正性。 【作者简介]贾画母(195O一),士.辽宁省疙阳市 .高掘二程师.现主簧从事永质监剥点管理工作。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东北水利水电 2002年第2期【第2(】卷总211期) 2存在的问题 (1)河流水质监测站网密度偏低,站网布设不 均。辽宁省现有河流水质监测站网密度为2 500 km2/站。由于辽宁省是重工业基地,辽河流域中部 地区城市比较集中,污染严重,还有一部分已经污 染了的中小河流缺少站网,影响了全面掌握全省地 面水的水环境状况。 (2)水质监测站网类型单一,水质监测站网不 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单一的水质监测站网 功能,已不能满足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的 需要,也不适应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传统水利向 现代水利转变的新形势的需要。缺少进行系统监测 的重要供水水源地、取水退水口、人河排污口及支 流人河口、人海口、水利工程等重要的涉水水域及 降水水质监测站网。 (3)缺少自动监测设备,能力建设需要加强。缺 少自动监测设备,不能实施动态监测,不适应某些 水质项目实效性强,起不到耳目哨兵的作用,满足 不了水质污染事件发生后各级领导及时了解学制 分析结果并作出保护水环境决策的要求。 (4)监测经费严重短缺,缺少经费来源渠道。监 测经费远满足不了监测事业发展的需要。由于缺少 经费。实验室规模和检测环境得不到相应改造和改 善.仪器设备陈旧、落后、老化的局面得不到改善, 带来的后果是水质监测反应速度慢,水平低,水环 境监测信息传递慢,不适应防止水污染、保护水环 境的需要。 3加强水质监测的几点建议 (1)做好规划、优化站网布局。完善与水文站网 相结合的、以省水环境监测中心为骨干,地市级水 环境监测分中心为基础的水环境监测体系,实现站 网的优化布局。 发挥水文优势,力求多用途、多功能,符合统 一、高效的原则;满足水质管理,排污口管理,取水 许可管理,重要供水水源地管理等多层次的需要, 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加强能力建设。加大水环境监测经费的投 入力度.扩大实验室规模,提高监测能力,以改变水 质监测手段落后、仪器设备不足、陈旧老化的局 面。加强水质监测能力建设,在完善常规监测仪器 设备配备的基础上应大力提高水质监测系统的机 动、快速反应能力和自动测报能力。 对重点水域、主要人河排污口、重点省界断面、 城市供水水源地,均应实施水质自动监测。同时,应 加速水质信息的传输,充分利用现有的水情网,建 立快速有效的水质信息系统,统一数据库结构,规 范数据库管理,使快速得到的水质信息及时反馈到 有关部门和领导。按照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任务要 求,满足掌握水质的时空变化需求,满足水资源管 理保护的需要,以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资 源管理的需求。 (3)提高队伍业务素质,增强监测与分析能 力。有一支过硬的高水平的专业技术队伍是搞好水 环境监测的保证。加强队伍建设,有计划地进行监 测人员的技术业务培训,并通过试点和专项技术研 究使监测队伍整体素质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提 高。可以采取集中培训(流域省中心)分散(分中心) 培训相结合;检测技术培训与综合能力培训(评价、 区划、规划、趋势分析、预测预报等)相结合;上岗前 培训与上岗后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方法。采取走出 去,请进来的办法,学习先进技术、科学方法、快速 提高监测能力和水平。 (4)围绕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实施水量与水质统 一管理。水质监测与水量监测要有机地联系起来, 提高水量与水质相结合的分析评价水平。水行政主 管部门要为各级负责,实行水资源保护管理的 监督与监测,负责拟定水资源保护规划,组织水功 能区的划分和向饮水区等水域排污的控制;负责水 环境监测站网规划;特别要发挥水文部门的作用, 实施监测江河湖库的水量水质站的同步监测,统一 管理。涉及取水、排水、向河道、水库排污的排污口 设置与扩大及水事纠纷所需的水量、水质资料应以 水文部门提供的数据为依据,跨省断面的有关数 据,要充:分发挥流域水质监测中心的作用。 (5)健全相应的法规和标准。建立以行政 主管部门为执法主体的水资源保规,如:“水环 境监测管理办法”、“人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 “水资源污染经济评价和补偿制度”、“水资源保护 条例”等,统一标准,以法行事。 (6)团结坍作,搞好水质监测工作。首先,在水 质监测工作中要发挥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的作用, 流域监测中心负责省界水质监测,并指导地方水质 监测T ̄I-。负责站网规划、技术培训、经验交流等。 但是由于省界断面比较分散,全部由流域机构自身 监测, :能保证在水样的有效期内检测完,应充分 发挥省中心与分中心的作用,流域机构统一执行标 准、检测方法、质量控制手段,检测结果及时上报,及 时提供鲜 有关部门。另外,省内与计划、环保、城建、 工管等部门要密切协作,切实把水质监测工作做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nwoyixi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00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