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福建省泉州市石狮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福建省泉州市石狮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化学下

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NH4Cl固体与固体烧碱混合共热:NH4++OH-

NH3↑+H2O

B.铜和稀硝酸的反应:Cu+4H++NO3-=Cu2++NO↑+2H2O C.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稀氨水:Fe3++3OH-=Fe(OH)3↓ D.Ba(OH)2和(NH4)2SO4溶液的混合加热: Ba2++2OH-+2NH4++SO42-参考答案: D 略

2.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所用燃料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下列有关丙烷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中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 B.光照下能够发生取代反应 C.比丁烷更易液化 D.是石油分馏的一种产品 参考答案: C 略

3. a、b、c、d是HCl、BaCl2、AgNO3、Na2CO3四种溶液中的一种,现将它们两两混合,现象如下表所示:

反应物 现象 a+b 白色沉淀 c+d 白色沉淀 a+d 白色沉淀 a+c 白色沉淀 b+d 无色气体 BaSO4↓+2NH3↑+2H2O

由上述现象可推知a、b、c、d依次是

A.HCl、BaCl2、AgNO3、Na2CO3 B.AgNO3、HCl、Na2CO3、BaCl2 C.BaCl2、Na2CO3、 AgNO3、HCl D.AgNO3、HCl、BaCl2、Na2CO3

参考答案:

D 略

4. 镁和铝分别与等浓度、等体积的过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V)与时间(t)关系如下图。反应中镁和铝的( )

A.物质的量之比为3:2 B.质量之比为3:2

C.摩尔质量之比为2:3 D.反应速率之比为2:3 参考答案: A

5.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不能跟溴水反应褪色的是

A.乙醛 B.乙烯 C.乙醇 D.汽油

参考答案: C 略

6. 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红热的铁丝在氯气里剧烈燃烧,生成棕褐色的烟 B.通常情况下,干燥的氯气能与Fe反应

C.纯净的H2能在Cl2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集气瓶口呈现雾状,H2和Cl2的混合气体光照时,迅速化合而爆炸

D.有大量的氯气泄露时,用肥皂水浸湿软布蒙面,并迅速离开现场 参考答案: B 略

7. 门捷列夫在描述元素周期表时,许多元素尚未发现,但他为第四周期的三种元素留下了空位,并对它们的一些性质做了预测。X是其中的一种 “类硅”元素,后来被德国化学家文克勒发现,并证实门捷列夫当时的预测相当准确。根据元素周期律,下列有关X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X单质不易与水反应 B.XO2可被碳或氢还原为X C.XH4的稳定性比SiH4的高 D.XCl4的沸点比SiCl4的高

参考答案:

C

A、Si不能与水反应,X是其中的一种“类硅”元素,所以X单质不易与水反应,选项A正确;B、X位于周期表第四周期,非金属性比Si弱,XO2可被碳或氢还原为X,选项B正确;C、X位于周期表第四周期,非金属性比Si弱,则XH4的稳定性比SiH4的低,选项C

错误;D、X位于周期表第四周期,XCl4的相对分子质量比SiCl4大,分子间作用力更大,沸点更高,选项D正确。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题目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注意X和Si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的判断。

8. 已知:2Zn(s)+O2(g)=2ZnO(s) △H=-701.0kJ·mol-1 2Hg(l)+O2(g)=2HgO(s) △H=-181.6kJ·mol-1 则反应Zn(s)+ HgO(s)=ZnO(s)+ Hg(l)的△H为 A. +519.4kJ·mol-1 B. -519.4kJ·mol-1 C. +259.7 kJ·mol-1 D. -259.7 kJ·mol-1 参考答案: D 略

9. 下图是一些常见有机物的转化关系,关于反应①~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①是加成反应 B.只有反应②是加聚反应 C.只有反应⑦是取代反应 D.反应④⑤⑥⑦是取代反应

参考答案: C 略

10. 自然界中的CaF2又称萤石,是一种难溶于水的固体,属于典型的离子晶体。下列一定能说明CaF2是离子晶体的实验是( )。 A. CaF2难溶于水,其水溶液的导电性极弱 B. CaF2的熔、沸点较高,硬度较大 C. CaF2在有机溶剂(如苯)中的溶解度极小

D. CaF2固体不导电,但在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

参考答案:

D

关于晶体类型的判定,本题关键是确定一个离子晶体区别于其它晶体的性质,也可采用反例来排除。例如ABC选项所示性质,离子晶体、金属晶体或原子晶体都可能表现出来,只有D项是离子晶体的特性:溶沸点高,高温熔融下可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熔化时克服的是离子键,在熔融状态下可导电一定能说明CaF2是离子晶体,故D正确。

11. 氢氧燃料电池已用于航天飞机,以30%KOH溶液为电解质的这种电池在使用时的电极反应如下:2H2+4OH--4e-=4H2O,O2+2H2O+4e-=4O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气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供电时的总反应为:2H2+O2=2H2O

C.产物为无污染的水,属于环境友好电池D.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率能达到100%

参考答案:

D

A.由电极反应式可知,通入氢气的一极为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故A正确; B.电池总反应与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一致,供电时的总反应为2H2+O2═2H2O, 故B正确;

C.氢氧燃料电池产物是水,对环境无污染,且能量转化率高,故C正确;

D.氢氧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还会伴有热能等能量的释放,能量转化率不会达100%,故D错误。 故本题选D。

12. 工业上用洗净的废铜屑作原料来制备硝酸铜。为了节约原料和防止污染环境,宜采取的方法是( )

A.Cu+HNO3(浓)→Cu(NO3)2 B. Cu+HNO3(稀)→Cu(NO3)2

C. Cu CuO Cu(NO3)2 D. Cu CuSO4 Cu(NO3)2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A.Cu+2H2SO4(浓)CuSO4+SO2↑+2H2O、

CuSO4+Ba(NO3)2=BaSO4↓+Cu(NO3)2,该过程中生成有毒气体二氧化硫且浪费浓硫酸、硝酸钡,所以不符合条件,故A不选;B.2 Cu+O2

2CuO、

CuO+2HNO3=Cu(NO3)2+H2O,该反应中没有有毒气体生成,且能节约硝酸,所以符合条件,故B选;C.3Cu+8HNO3=3Cu(NO3)2+2NO↑+4H2O,NO有毒会污染环境,所以不符合条件,故C不选;D.Cu+4HNO3(浓)=Cu(NO3)2+2NO2↑+2H2O,二氧化氮有毒而污染环境,所以不符合条件,故D不选;故选B。

13. 下列反应中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进行的是( ) A.H2→H2O

B.Zn→Zn

2+

C.Fe→Fe

3+2+

D.CuO→CuCl2

参考答案:

C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选项中为氧化剂发生还原的反应,氧化剂中某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H元素化合价升高,应加入氧化剂,故A错误; B.Zn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应加入氧化剂,故B错误; C.Fe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应加入还原剂,故C正确; D.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属于复分解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侧重氧化剂、还原剂的考查,明确氧化剂在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为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胶体分散系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差别分散质直径大小 B.胶体分散系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差别是否有丁达尔现象 C.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反应前后有化合价的升降 D.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反应前后有电子的得失

参考答案:

A

考点: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氧化还原反应.版权所有 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A.根据胶体分散系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差别是分散质直径的大小不同分析判断;

B.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但不是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 C.反应前后有化合价的升降是因为反应本质有电子的转移; D.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解答:解:A.当分散剂是水或其它溶液时,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来分类,把分散系划分为:溶液(小于1nm)、胶体(1nm~100nm)、浊液(大于100nm),所以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的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故A正确;

B.胶体分散系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差别是分散质直径的大小不同,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是因为本质是微粒直径大小决定胶体粒子能对光产生散射现象,故B错误; C.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本质是电子的转移,故C错误;

D.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变化是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本质是电子的转移,转移包括电子得失与共用电子对的偏向与偏移,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胶体分散系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差别、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的区别,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的考查,为高频考点,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15. 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组成的族可能是( ) A. 副族 B. 主族 C. Ⅷ族 D. ⅦB族

参考答案:

B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分析判断。

详解:元素周期表中前三周前是短周期,第四、五、六周期是长周期,第七周期是不完全周期。从第四周期开始出现副族和第Ⅷ族,第18列是0族,所以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组成的族可能是主族。 答案选B。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8分)已知KMnO4和H2C2O4(草酸)在酸性溶液中会发生如下反应: 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

甲、乙两个实验小组欲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设计实验方案如下(实验中所用KMnO4溶液均已酸化)

(1)甲组:通过测定单位时问内生成CO2气体体积的量来比较化学反应速率,实验装置如图,实验时分液漏斗中A溶液一次性加入,A、B的成分见下表: 序号 A溶液 B溶液 2mL0.1 mol·L-1 4mL0.01 mol·L-1 ① H2C2O4溶液 KMnO4溶液 2mL0.2 mol·L-1 4mL0.01 mol·L-1 ② H2C2O4溶液 KMnO4溶液 ③ 2mL0.2 mol·L-1 H2C2O4溶液 4mL0.01 mol·L-1 KMnO4溶液 少量MnSO4(催化剂)

该实验探究的是 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反应停止之前,相同时间内针筒中所得CO2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填实验序号)。

(2)乙组:通过测定KMnO4溶液褪色所需时间的多少来比较化学反应速率。取两支试管各加入2 mL 0.1 mol·L-1H2C2O4溶液,另取两支试管各加入4 mL 0.1 mol·L-1 KMnO4溶液。将四支试管分成两组(每组各有一支盛有H2C2O4溶液和KMnO4溶液),一组放入冷水中,另一组放入热水中,一段时间后,分别混合并振荡,记录溶液褪色所需时间。

该实验试图探究 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但该组同学始终没有看到溶液完全褪色,其原因是

参考答案:

(1) 浓度和催化剂; (2分) ③②①(2分)

(2) 温度(2分); KMnO4溶液过量(2分)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8分)在1×105 Pa和298 K时,将1 mol气态AB分子分离成气态A原子和B原子所需要的能量称为键能(kJ·mol-1)。下面是一些共价键的键能:

共价键 键能(kJ·mol-1) H-H 436 N≡N 945 N-H 391 (1)上表中的数据判断工业合成氨的反应是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298 K时,取1mol N2和3mol H2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反应。 若1 mol N2和3 mol H2完全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为Q1,则Q1为__________; (3)实际生产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为Q2,Q1与Q2比较,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Q1>Q2 B.Q1<Q2 C.Q1=Q2

如此选择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放热

(2) 93KJ

(3) A , 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进行 。

18. (10分)下图1是工业上“碱法烟气脱硫法” 示意图,下图2是工业上“石灰→石膏烟气脱硫法”示意图,回答:

已知:

试 剂 价格(元/kg) 吸收SO2的成本(元/mol) Ca(OH)2 0.36 0.027 NaOH 2.9 0.232 (1)图1中,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 ,之一是 。

(2)图2中,反应⑤的目的是稳定固化硫元素形成高价态的化合物,氧气的作用

是 。该法的优点之一是 。

(3)“碱法烟气脱硫法”中的产物Na2SO3的稳定性不好,易使硫元素重新转化为挥发性

污染物,为避免之,设计了③的反应,写出其化学方程式为 。

参考答案:

(1)SO2 +2OH- ==SO32- +H2O

成本高(或Na2SO3 不稳定等合理答案)

(2)作氧化剂 成本低(或Ca2SO4·H2O稳定等合理答案) (3)2 Na2SO3 + O2 == 2 Na2SO4

19. (8分)A、B、C、D、F是常见的化合物,其中F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D为强酸,请根据下图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及部分产物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若A、B、C、D均为含硫元素的化合物,A是一种常见的矿石的主要成分,且A的摩尔质量为

120

。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为 ;

(2)若A、B、C、D均为含氮元素的化合物,且A的一个分子中只含有10个电子,则:

①A分子式为__________;

②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取Cu和Cu2O的混合物样品12.0g,加入到足量的D的稀溶液中,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气体,标准状况下其体积为2.24L,则样品中Cu2O的质量为__________g。

参考答案:

(1)(2)

①NH3 ;(2分) ②③

。(2分,4.3

也得分)

;(2分)

;(2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