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博士后出站报告裴淑姬用却有严格的限制,所以虽然对宗室开放了科举,却没有像前代那样发生宗室之祸。1笔者对此也有同感。但是,对于宋代宗室科举的具体措施、录取人数、授官情况、升迁办法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等问题,一般学者少有涉及。为此,笔者拟根据有关史料,对上述问题作一考察,以填补现存的研究中的空白,并通它们来进一步揭示南宋社会的实况。第一节 对宗室成员的教育和三舍法宋代从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起,创立了宗室可以应试科举的制度,宗室 子弟可以象一般士大夫一样读书,参加科举。那么,首先让我们先来看一卜宋廷为宗室弟子应举而在教育方面采取了何种制度。宋朝为了宗室弟子的教育不仅创立了宫学和宗学,而且在宗室内部也建立了书院,家塾和义学‘。北宋神宗时期,宗室赵令砾上书,“请营都宅以外疏属,立三舍,以训学者” 。神宗采纳其建议,“置两京敦宗院,六宫各建学”1。从此以后,创建了宗学,允许所属的宗室子弟入学,但是不久即遭停罢。到徽宗时期复置宗学,规定“宗子年龄十岁以上入小学,二十岁以上入大学,年末及,愿入者听”。徽宗崇宁三年(11 04),宋廷下诏:凡是近亲宗室通过太学三舍法进入上舍之人,也可与其它上舍上等学生一样,不参加殿试而直接获取官职。以下是在《仙源类谱》和《宗藩训典》中摘取的史料,是关于近亲宗室通过 太学或宗学得到官职和官职变迁过程的详细资料。表1: 赵不系,政和八年赐上舍出身,授从事郎,改转宣教郎,转承议郎,累转朝 奉大夫(《仙源类谱》卷1)赵不非,宣和二年二月赐上舍出身,修职郎…从事郎, 二改转承事郎。(《仙源类谱》卷1)赵不蔽,宣和二年释褐赐同上舍出身,累转宣教郎。〔《仙源类谱》卷1) ‘在科举方面对宗室的研究成果具休如下。宗室虽然参加科举,但是不受重用,所以都无为的存在(诸户立雄《宋代。对宗室策。,t' 2 },《文化》第22卷,第5号,昭和三三年)虽然宗室参加科举.但有任用限制和士大夫的It:力,限制其活动,所以宗室之祸不会发生。(张邦烽,《宋代皇亲与政治》,第1章,(r宋代宗室与政治》,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宗室参加科举成为士大夫的一员,(1.W.Chaffee,Branches ofHeaven-A History of the Imperial Clan of Sung China, Havra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 Chaffee不仅研究1宋代的科举.而且在书中略提了宗室的科举,)宗室在科举中很多人都合格,并在政治上活跃,但是有任用限制。(张希清,《宋代宗室应举制度述论》《第二届宋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文化大学。1996)2宋稀,《宋代的宗学》(青山定雄博士古稀记念《宋代史论丛》省心书房,1974)《宋史》卷二四四《宗室一》 浙江大学tai卜后出站报告裴淑姬2004年2月赵不夏,(初)授三班奉职,…宣和元年宗学上舍及第,改转承议郎( (仙源类谱》卷22)赵不憋…宣和元年宗学上舍及第,授迪功郎,循修职郎,循儒林郎(《仙源 类谱》卷62)赵不逞,政和七年赐上舍出身,授承务郎,累转承议郎,累转朝散郎,转朝 请郎。((仙源类谱》卷62)赵不处,政和七年赐上舍及第,授从事郎,循儒林郎。(《仙源类谱》卷62) 赵不乙,宣和二年二月上舍释褐,改授左修职郎,累循左承直郎。(《仙源类 谱》卷125)赵不惧,大观二年三月赐上舍出身,补将仕郎,循修职郎。(《仙源类谱》卷 125)赵令P lF,父任补右班殿直,宣和二年以贡士试舍选合格,宣教郎调信州永丰县7,中兴初,累迁州运判兼提点刑狱公事,秘阁修撰知台州,知绍兴府召权户部侍郎(《宗藩训典》,安定郡王令PLF )赵令铃,大观二年舍选,靖康初为军器少监,德安府通判,知泉州(同上, 知泉州令铃)上舍出身的近亲宗室子弟可以直接得到官职,以恩荫得官的上舍生可以改 官。初任职者的官品,大多数是选人七阶中的从八品开始的,而赵不夏则得到三班奉职,以宗学生的身份及第上舍,改宫为朝官(从7品)。赵令貌由于父荫而得到右班殿直,三舍试合格后,以京官(从8品)的身份到信州永业县垂任命。赵令铃不知是什么原因,三舍试合格后经过了加年才得到官职。因为靖康之变,徽宗、钦宗的大多数近亲宗室都被俘虏到了北方。剩下的宗 室都南迁了。当时管理宗室的机构和宗室的居住地都迁到了临安府、福州、泉州。高宗绍兴四年(1134),首先在临安府恢复了宗正司。到绍兴十四年(1144),根据秦桧的建议,又在那里建立了宗学,规定学生及职事名额为100人,太学生50人,小学生40人,职事各5人。所收学生为宣祖(即太祖,太宗之父)太祖浙江大学博七后出站报告裴淑姬2004年2月和太宗的子孙。使宗子们得到教育。’另外,又在西外宗正司,南外宗正司也没置了宗学,安排一名宗学教授。z西外,南外的敦宗院宗子的教育月不活‘}几化,也不允许改官。3南宋时候的泉州,成了宗子的重要的居住地。高宗建炎三年(11 29)十三月,南外宗正司从镇江迁到泉州,随行的宗子有一349名,成为泉州的新居民。在泉州居住的南外天源赵氏科举合格者竟有124名。4其中理宗端平二年(1235)吴叔告榜,赵希韬考取内舍一甲。理宗淳枯七年(1147),张渊微榜上,赵若沪考取上舍第一甲”。理宗淳裕7年(1247)张渊微榜,赵若谊上舍第1甲6在泉州有这么多的宗子科举合格者,是与当地宗学的繁荣分不开的。当时,在泉州地方不仅有府学,州学,县学而且还有书院和义学,7比起官立学校,书院或义学显得更为M歇所以泉州的宗室此后才‘可能更繁荣。当然书院的设立动机是自我修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与科举产生密切的联系。8各宗室也为了考取科举,采取建立书院等措施。宗室赵希衰在淳裕年间成为知南外宗正事后,建立了清源书院,宗人们都由他来教导。由此可见,宗室成员所以重视教育,与努力培养科举合格者是有密切联系的。南宋宁宗嘉定十年(1 217)再次恢复了宗学,实施了三舍法,宗学生入仕比太学或者武学的学生更容易。”而且.,宫学并入宗学后,宫学的学生通过宗学的公、私试就可正式成为宗学学生。’”到南宋后期,随着宗子的人数增加而实施入学考试,外舍升至内舍,内舍升至上舍,都要通过舍试。宗学外舍校定1/15,内舍生校定1/7,上舍生是1/3o I1次开发宗子舍选合格,在殿试中成绩优秀的人,像北宋一样,可以立即授与差遣,进入仕途。第二节 宗室选举的种类和仕宦《建炎以来系年要绿)卷一五二,绍兴一四年一一月条。(以下简称《要绿)) ,老宋史》卷二四四,《赵子俩传》,第8687页,“宗室之寓于外者,当聚居官舍・选尊长铃束之”清和4《泉州府志》文职官上3(宋会要辑稿》崇儒一之十(以下简称《宋会要》)4泉州赵宋南外宗正司研究会编,《南外天源赵氏族谱》,1994s《北溪赵氏族谱》,《八闽科举题名绿》题名缘11.第667页<a南外天源赵氏族语a)‘同上之南外天源赵氏族谱》《 略谈南外宗对泉州的影Ao7N,第11-14页。惊)卜城东偏废寺基,创立泉出书院”,(宋会要》崇儒一之三一二十七.8《福建通志》卷一二二,《后肆先生大全集》<四库全书本)卷九三《泉山书院》:“…(知南外宗正赵希功《宋史》卷一五七《选举三》・”《宋会要》崇儒一之十六一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