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电磁学发展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在21世纪的今天,电可以说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了,极大的丰富和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世界。电磁波、电灯、电话、电视、电影、计算机、电冰箱…,样样都是生活必须用品。没有电的话,日子不知怎么过。电磁学对人类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通过对这学期物理思想与人文精神这门功课的学习,我对电磁学的理解更深了。也知道了电磁学在历史中扮演什么角色,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它是怎么改变这个世界的。当然这要感谢我们的老师的出色教学了。 18世纪富兰克林的对正负电荷命名,沿用至今,但是却有些不幸。因为常用的金属导线中流动的都是电子,而电子上所带的电,却被命名为负电。以致电线中的电流若是向左,其中电子其实是向右跑。「正数与负数之相互扺消」这事中,含有量的关系「电荷量」之测定,却要归功于法国人库伦。库伦发现了库伦定律:电荷与电荷之间,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其力之方向在两电荷间之联机上。其大小与电荷间之距离之平方成反比,而与两电荷量之大小成正比。这是电学以数学来描述的第一步。这定律成了「静电学」之基础。如今所有电磁学,第一个课题必然是它。 安培证明了两根通电的导线之间也有吸力或斥力。这就是电磁学中第二个最重要的定理「安培定律」:两根平行的长直导线中皆有电流,若电流方向相同,则相吸引。反之,则相斥。力之大小与两线之间距离成反比,与电流之大小成正比。欧姆,发表了欧姆定律,厘清了电压、电流、电阻间的关系。这个定律是以后所有电路理论的开端。 亨利改良电磁铁,发明电报的原理。摩斯,发明了摩斯电码,制成了电报的第一个原型。电报开始发展成新兴工业。凯尔文,研究越洋电缆理论,促成大西洋两岸之电。贝尔发明电话。当时还没有一个便宜的发电方法。因此,用电量较小的通器材,就率先发达。对当时的一般民众而言,生活中用电还是少见的事。电报是紧急时才用的,而电话也只有

少数有钱人才装得起。 法拉第提出了「场」的概念:空中任意一点,虽然空无一物,但有电场或磁场之存在,这种「场」可使带电或带磁之物质受力。他1824年开始做实验,起初找不到什么结果。直到1831年,他用了四百多英尺的电线做了两个互相套合的线圈,才在无意中发现:在第一线圈中的电流关掉的瞬间,第二线圈中有瞬间的电流产生,甚至冒火花。他继续研究,发现第一线圈中的电流有变化时,第二线圈中才有电流。而第一线圈中的电流变化越快,第二线圈中的电流越大。法拉第接着又发现,一个移动的磁铁或通了电流的筒状线圈,也可以使附近的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这就是电磁学中第三个最重要的「法拉第定律」。 这个定律与库伦、安培都不同;它是动态的。第一线圈中的电流变化越快,第二线圈中的电流越大。或磁铁、有电流的筒状线圈,移动得越快,第二线圈中的电流也越大。这就是「发电机」的原理。但是,实用的发电机却不是那么简单,法拉第定律之后五十年才在美国做出来。 1882年,特斯拉制成第一部交流发电机。他们对交流电机之发展,使「西屋公司」成为电机工业之百年重镇。1896尼加拉瀑布水力发电开始。世界的电化,从此展开。麦克斯韦在1855年,发表了「法拉第之力线」一文,受到将退休的法拉第的鼓励。1862年,他由理论推导出:电场变化时,也会感应出磁场。这与法拉第的电感定律相对而相成,合称「电磁交感」。通过了数学,麦克斯韦写下了著名的「麦克斯韦方程式」,不但完整而精确地描述了所有的已知电磁场之现象,而且有新的「预言」。其中最重要的是「电磁波」:由于「电磁交感」,故电磁场可以在真空中以「波」的形式传递。计算之结果,这波之速度与光速一致,故光是一种「可见的」电磁波。这种波亦携带能量、动量等,并且遵从守恒律。「光是一种电磁波!」这句话现在是常识, 1886-88年的实验,不但证明电磁波存在,而且与光有相同波速,并有反射、折射等现象,也对电磁波性质定量测定。当然,也同时发

展出发射、接收电磁波的方法。──这是所有「无线通」的始祖。──此时麦克斯韦墓木已拱。 1901年,马可尼实验越洋广播成功,轰动一时,从此开始了广播工业。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成为现在理工科的学生都要修的电磁学。简单的说来,电磁学核心只有四个部份:库伦定律、安培定律、法拉第定律与麦克斯韦方程式。并且顺序也一定如此。这可以说与电磁学的历史发展平行。其原因也不难想见;没有库伦定律对电荷的观念,安培定律中的电流就不容易说清楚。不理解法拉第的磁感生电,也很难了解麦克斯韦的电磁交感。 电磁学不仅渗透到物理科学的各个领域,成为研究各种物理过程的必不可少的基础,同时,它也是研究化学和生物学一些基元过程的基础。今天,人们已深切地感受到,无论是人类自身的生活,还是科学技术活动以及物质生产等各种纷繁复杂的过程,都不可能离开电磁过程。并且人们深信,在人类社会的未来,电磁理论的绚丽之花仍将盛开。当今时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群体化、社会化、高速化的趋势和特征异常明显,我们随时可能面临新的危机,新的挑战,只要我们不断开拓、不断创新,科学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