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溺爱
有时候,父母的照顾和关心会被我们当成是爱。可是实则不然,有时候父母过
分的关心这就是溺爱。有时候,父母的溺爱还会害了我们。大家是不是觉得很奇怪呢?溺爱怎样会害了我们呢?其实,我看过一个真人真事,里面的事情让我触目惊心,有时候父母的溺爱会害了一个人,一个本该辉煌的人。
事情是这样的,他是一个高材生。他的工作理应是十分好的,他其实能够找到
一份很好的工作。他的父母很关心他,甚至说溺爱他,托人帮他找工作的时候,要求是这样的简单一点简便一点,离家近点。是的,的确找到了一份工作,可并不是很好,工资也不是很高,可他的父母执意要他去,他拗可是父母只好答应了。
是的,工作的确很简单,可是,那么他有那么高的学历,却没有用武之处,并
且工资比起他同学历的同学,简直低了一倍多,这让他去同学聚会的时候都抬不起头。可他的父母却还乐滋滋的,一向溺爱着他。可却殊不知,这份溺爱已经让他感到了烦恼,之后他辞了那份工作,也没找到一份好工作,理由是没有工作经验,别人问他之前做过什么时,他说出的只是一个很专业无关的职业,有再高的学历也是无用了,所以他遭到了很多公司的拒绝。这让他更苦恼了……
是啊,有时候父母认为的溺爱,却不明白这份溺爱真的会害了孩子们,本应当
就是自我出去闯荡的年纪,你们却给他造了一个舒适温暖的窝,让他经不起风浪,最终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
浅谈溺爱
一个孩子,不忍看到蝴蝶在蛹中痛苦挣扎,便剪开蛹壳。不想,这只蝴蝶身躯
臃肿,双翅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便死去。
蝴蝶务必在痛苦中挣扎,直至双翅强壮,方可破蛹高飞。人类不适当的爱,反
成埋葬它的坟墓。蝴蝶如此,青少年又何尝不是这样?家长的溺爱,也恰似一把残酷的剪刀,只扼杀孩子,使她们永远无法腾飞。正如著名的诗人汪国真所言:“怕只怕,爱
也是一种伤害。”溺爱成伤,历史上不乏先例。仲永5岁能诗,聪颖超群,却在父母及众人的赞扬和宠爱之下,最终“泯然众人矣”;赵武灵王对儿子放纵娇惯,最终被不孝之子活活饿死;晋武帝纵宠儿子奢侈享受,其子继位后治国无方,西晋王朝走向亡。无论是仲永之“伤”,还是赵武灵王的“悲”或西晋王朝的“衰”,都是宠爱的恶果。“宠”,是宝盖下方的一条龙,这龙是无法腾飞的龙啊!
相反,对孩子严格要求,不但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还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王
羲之年幼时,她的父亲便教她习字,要求甚严,结果王羲之终成百代书驿;曾国藩严整家规,教子有方,曾氏家族赫赫名扬;巴顿的父亲要求她每早苦读,造就了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须知这些家长并非不爱孩子,只因她们清楚,宠溺不是正确的爱,纵宠只会带来伤害。
可悲的是,当今的某些父母却不明白这个道理。孩子矫揉造作,说这是天真可
爱;孩子挥霍浪费,说她将来准挣大钱;孩子口出狂言,说胸有大志;孩子要摘月亮,这些父母就能够去找梯子。殊不知,这样做只会使孩子独毒骄娇,自由放任,不懂长幼尊卑,缺乏群众观念。如此爱出来的“小皇帝”,将来只怕是误已、误家、误国的“昏君”!
家长爱孩子本无可非议。但这爱,不应是牢笼,不应是蜜罐,不应是保险箱,
只应是孩子放纵时家长严厉的目光,孩子懒惰时家长频频的叮嘱,孩子犯错时家长谆谆的教诲。……因为仅有这样,蛹中的蝴蝶才能飞起,稚气的少年才能成长;只这样,爱才不是一种伤害。
浅谈溺爱
在山顶上,耸立着一棵枝繁叶茂的树。周围云雾缭绕,五彩缤纷的花儿竞相开
放,远处,绿草如茵,旁边还流着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鸟爸爸、鸟妈妈和它们的鸟宝宝把家安在这。
为了让鸟宝宝吃得更好,长得更壮,鸟爸爸和鸟妈妈决定出去觅食。可是又怕
鸟宝宝被食肉动物吃了,便把鸟巢移到上一个枝头,便放心地出去了。
一只狼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饿得前肚皮紧贴后脊梁,经过这棵树看到鸟宝
宝便喜出望外。它的眼睛里流露着凶恶的眼神,时不时挥动着它那锋利的前爪,张大嘴巴,发出嚎叫声,吓得鸟宝宝魂飞魄散,大声尖叫。就在这时,狼把前爪搭在树上,用
力地摇树,设法摇下一只鸟宝宝。“咚”一只鸟宝宝掉了下来,就在狼要吃掉它时,鸟宝宝和鸟妈妈回来了,它们叫来了蜜蜂,狼这才连滚带爬地逃走了。
一天,鸟爸爸和鸟妈妈又要出去觅食了,吸取了教训,把鸟巢又往上一个枝头
移。可是又想:要是蛇来了呢它们灵机一动,把鸟巢移到了枝头上。
可谁明白,忽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雷电交加,顿时倾盆大雨。豆大的雨点
似长鞭抽打着鸟宝宝低沉的怒雷恐吓着它们,闪电像一把把利剑从天而降,台风甚至以排山倒海之势把它们的鸟巢击落了。鸟宝宝大哭着,它们是那么的害怕、恐惧。有一只鸟宝宝的翅膀还受伤了。鸟宝宝和鸟妈妈自然也回来了,把受伤的、还陷在恐惧之中的鸟宝宝带到屋檐下避雨。
鸟宝宝的杯具就是鸟宝宝和鸟妈妈过度的溺爱造成的。多让孩子去尝试,探险
一番,给他们一点独立的空间,其实这样对他们的帮忙也不小。
浅谈溺爱
世界上有很多种受,可是有一种爱是无私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爱能够
帮忙孩子健康的成长,但溺爱却阻止她们成长。
孩子是父母的宝贝,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我们中国的家庭教育中,中国父母
对孩子的溺爱程度当仁不让地名列前茅。溺爱,是人性一种畸形心理,是一副枷锁,是一个圈套,是一条绳,它是一种危险的暗号。
在我们中国的家庭中,每个家长都很宠爱自我的孩子,孩子真是生在蜜罐里,
长在蜜罐里。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然而对孩子爱过了头,陷入了溺爱,便是害了孩子,这是父母的失职。长辈们总是很心疼孙子会受苦,总是不肯让孩子学会在地上走,摔跟头。孙子孙女都被宠坏了,她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孩子完全不会做家务,孩子完全不做任何事。你瞧,就连学校的登山比赛,也有父母跟着,租来一个轿子抬着孩子上山,生怕孩子有什么闪失,处处苛护。这样下去,孩子怎样才能长大呀!到孩子成年之后,就很容易滑向犯罪的边缘。
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家长都象前面的家长那样,她们却懂得怎样来教育孩子,让
孩子从小养成自我动手的习惯,孩子跌倒了,不去扶,让她们自我站起来,应对困难自我动脑解决。这就培养了她们的决定力与分析潜力及应变潜力。即使父母不在身边,她们也会做得更好、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许多家庭父母的愿望。可是要想实现这些愿望,就不能
过分的溺爱,年青的家长们,尊敬的长辈们,如果您想把你的孩子培养成一个有用的人才,一个身体健康、心灵完美的人,那请听我一句忠告吧:请停止你对孩子的溺爱!
浅谈溺爱
有一天,我在家里百般无奈地走来走去。忽然,我看到了一本漫画书横躺在地
面上,我好奇地把那本书拿了起来,在里面我看到了一组漫画:妈妈将好吃的鱼肉留给儿子,自我却吃没有肉的鱼头,但长大后的儿子却将鱼肉留给自我,将鱼骨头给妈妈。看了漫画之后我似乎意识到:小时候妈妈对儿子的溺爱,才造就了今日的儿子。
对呀,我们身边难道就没有这样的人吗?帮孩子背书包,帮上初中的孩子系鞋
带,公交车上妈妈手拎大包小包站在过道,有个座位便喊孩子去坐,孩子理所当然的坐下。在这种溺爱下,孩子们养成了一种依靠习惯、娇纵、任性等坏习惯。我的身边就有这么一个任性鬼,他是我的弟弟。
记得有一次,我和弟弟一齐去商场里买东西。一进商场,弟弟就像进了羊圈里
的狼一样,两眼放光,飞似的跑向玩具摊。我见状,立马像一匹脱了缰的野马一样飞奔了过去,一把将弟弟给拉回来。可是弟弟人小脾气可不小,他倔强地将我的手一推,继续往玩具摊跑去,我急了,紧紧跟在后面。
他跑到玩具摊,抓起一个玩具就喊:“我要买这个。”我瞪了他一眼,没好气地
说:“你想要这个?没门!”他一见我不给他买,便拿出了他的必杀锏:哭、闹以及喊。只见他往地上一躺喊了起来:“呜……呜……我要买,我要买嘛。”弄得商场里的人都围过来看,我一见尴尬极了,想把他拉起来。他不但不领情,哭得还更大声了。我被弄得走投无路,只好将那个玩具买给了他。
真正的爱有千种万种,可许多父母却过度疼爱儿女,把理智的爱变成了盲目的
溺爱。仅有在儿女们小时候就舍得让他们受点小苦,长大了才不会误入歧途,这样他们才会懂事,才会懂得做人。期望父母不要太溺爱孩子。
浅谈溺爱
有个故事,说是一个十来岁的孩子,一次与同学在外面吃饭,吃到鸡蛋时,他
说那里的鸡蛋不好吃,和家里的不一样。问他怎样不一样,他说是太硬了,家里的鸡蛋是白皮的,很软,拿着就能吃。原先,他父母一向把鸡蛋剥了才给他吃。
爱是对别人无私的付出,而溺爱是父母对自我儿女倾注的过份的爱,他们并没
有意识到温室里的鲜花经受不起狂风暴雨的。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你明白运用什么方法,必须能够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
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卢梭所说的就是一种父母对儿女失去理智的爱——溺爱。
我看到过这样一幅漫画,他的题目是《慈父》,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
幅漫画的资料是这样的:有一位慈父,他为了满足孩子要骑木马的要求,他趴在地上,让儿子骑在他的背上。孩子右中拿着鞭子,左手拽着缰绳,像一位威风凛凛的将军一样。不时还挥动着鞭子,脸上带着胜利的笑容。可他的父亲,脸上已经露出很痛苦的表情,但为了满足孩子的这个要求,仍然坚持着。
这位慈父就是溺爱孩子的一个典型,对孩子的要求不能一味地满足,要分清对
与错,合理的要求能够满足;无理要求,就不应当答应。
户勤说过一句话:“过分溺爱带来的是孩子的无情。”正是家长的溺爱,教会了
孩子的自私和不孝。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许多父母的愿望。可是要想实现这个愿望,就不能过分的溺爱,仅有让孩子正确的应对挫折,不断的战胜苦难,才能独立生活,立足于这个社会。
家长们,觉悟吧,独生子女不是是“小皇帝”、“小公主”、“小大阳”,而是要
建设祖国的精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