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规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人们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了解和遵循这些根本原则,就能更好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包心鉴研究员则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坚持以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探索客观规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活力源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保证。”
学者张录平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科学的理论形成过程角度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规律为“正确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条件;准确认识中国的独特国情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深刻揭示中国的社会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内容;立足群众实践,集中全党智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途径。”
贾玉珍副教授从时代课题、客观依据、实践基础、民族特色和理论品格五个方面探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问题,指出“正确解决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前提;科学分析中国国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依据;总结实践的经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基础;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特色;坚持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品格。”
90年来,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当中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
第一, 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践理性。
第二, 正确处理继承和发展的辩证关系,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地开展工作。
第三, 正确处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第四, 正确处理立足国情与把握世情的辩证关系,始终坚持走在时代前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重逻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体论逻辑:从中国马克思主义化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论逻辑:从教条主义到实事求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逻辑:从“斗争哲学”到“和谐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论逻辑:从“以人民为本”到“以人为本”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规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共性与个性统一律,侧重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统一律,揭示了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反映了理论自身形成、发展的内在规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与逻辑统一律,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自身的演进规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发展过程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进程的相互关
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放与创新统一律,是指要根据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发展形势,不搞抽象的理论争论,在兼容并蓄和相互激荡中激发自身活力,从而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矛盾与对立统一律,是指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在具体结合过程中出现的内在张力或“水土不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隐性与显性统一律,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探索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有机统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