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脉冲多普勒测定二尖瓣口流速E/A比值与左室舒张功能的评价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脉冲多普勒测定二尖瓣口流速 E/A比值与左室舒张功能的评价 徐梅梅,张益兰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盐城224000) 摘要:对57例心脏病病人(· 脏病组)和24例正常人(对照组)用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PDE)测定二尖瓣口舒张期流速 E/A比值;并用M型超声心动图(M—USG)测定左室射血分值(EF)。分另q评价左室的舒张和收缩功能。结果显示,心脏病 组E/A<I.0者39例(占68.4%),EF<50%者4例(占7.O%);对照组E/A<I.0者4例(占16.7%),无EF<50%者。说明心脏病组 E/A降低,左室舒张功能(LVDF)异常者远高于对照组;心脏病组心功能异常首先表现为舒张功能异常。同时结合文献,对E, A降低和LVDF的评价进行讨论,认为E/A降低是评价LVDF和充盈性能的一项简易指标。但单纯依靠E/A和PDE结果判 断LVDF异常是不全面的,还需结合临床和其他检查方法,特别是肺静脉压增高(肺瘀血)来进一步分析,才能全面、正确判 断LVDF异常。 关键词:脉冲多普勒;二尖瓣血流速度E/A比值;左室舒张功能 中图分类号:R4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1246(2010)03-0136--432 性损害而不能普遍为病人所接受,而PDE是测定左室充盈功能 的简易方法。Little等指出,PDE是测定左室舒张充盈动态变化的 左室舒张功能(LVDF)不全是引起充血性心衰的原因之 一,以往较可靠的检测方法是心导管介入性检查(测定左室舒 张期各时相的压力与容积关系)、放射性核素心血管造影和脉 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PDE)。前二者或因为有创伤,或因为放射 较好方法。在基础状态下,PDE舒张早期(E峰)和房缩期(A峰) 比(E,A)与其他方法所得结果一致m。冠脉疾病患者二尖瓣 除的药物,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半衰期(药物的浓度)清除降到 原来浓度的5O%所需时间进行性延长。肾功能的逐渐衰退使主 要经肾脏排泄的药物(如磺胺甲嗯唑、庆大霉素、达美康等)的 排泄速度减慢,血药浓度上升,易发生毒性反应。此外,老年人 饮水量少也不利于药物排泄。老年人蛋白质摄入量减少,尿易 用,一般不应超过2~3种。老年人往往患有多种疾病,联合用药 应保持警惕,在患有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及肝、肾功能不全时, 尤其应注意。老年人应根据药物性质选择适合的剂量。应坚持的 原则是用适当的用量获得最大的药效,以争取副作用最小。一般 药物应用时应以最低有效量(或小剂量)开始,尤其对体质较弱、 病情较重的病人切不可随意加药。对于急症病人,开始用量可能 较大,一旦病情稳定应及时减量或停药。确定老年人的用药剂量 是给药原则中值得重视的问题。药物的疗效或副作用是根据药 量决定的,老年人用药剂量一般控制在成人量的1/2—3/4,注意 呈碱性,使碱性药物(如氨茶碱、抗酸药等)在碱性尿液中容易 再吸收,这些因素都可提高某些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并使半 衰期延长,从而造成药物的蓄积中毒。 2.5蠢物耐受性 老年人对药物耐受性降低,女性比男性更明显。通常单用 或少量药物配合使用时,老年人一般可以耐受,但当许多药物 联合使用又不减量时,易出现不良反应及胃肠道症状。 3老年人用药的一般原则 由于老年人药物代谢动力学发生改变,可使血药浓度保持 用常用剂量获得可靠的疗效,切不可药量过大,品种过多。临床 上由于药量和药种多而使老年病人急性中毒或慢性潜在性药物 蓄积中毒屡见不鲜。老年人用药剂量个体差异很大,同龄老年人 的药物剂量可相差数倍之多。因此,老年人给药方案应个体化, 有条件时应进行治疗药物监测(WDrd)。另外,老年人神经系统功 较高水平,不良反应增加,加之生理功能的减弱,免疫功能下 降,所以更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因此,老年人应少用或不用药 物。也就是说,老年人确实需要药物治疗时,应根据自身的年 能衰退,记忆力明显减退,尤其患有老年痴呆症的病人,往往不 能按时服药,鉴于此,老年人最好选择血药浓度平稳,服用次数 少的缓、控释制剂。许多药源性疾病往往是由于用药时间过长或 剂量过大所致,因此,当病情好转或经治疗获得疗效时,应及时 停药或减量。老年病人长期用药要定期随访,掌握影响药物疗效 的各种因素,找到未能取得预期疗效的原因,发现不良反应时, 应及早处理。应用对骨髓、肝、肾等有损害的药物时,还应定期检 查,以便早期发现毒性反应。总之,老年人进行药物治疗应做到处 方简单,药量小而适当,尽量缩短服药期,慎防副作用的发生。A 龄、性别、各器官功能特点、疾病的轻重缓急等,选择对症且副 作用小的药物。如需联合用药时,要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合理 选择药物搭配,在保证治疗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用药种类。临床 经验证明,用药种类越少,毒副作用发生率就越低;药物不良反 应的发生率随用药种类增加而增加,若用1种药物有效,就勿 需用2种药,以免发生不必要的相互作用。如抗生素的联合应 一】36_ E/A<I.0,常合并左室舒张末压大于2.66kPa(19.92mmHg)翻。二 尖瓣舒张期血流频谱与微测压计测定的左室舒张末压有良好 的相关性。 我们用PDE测定了57例心脏病病人(心脏病组)及24例 正常人(对照组)的E/A比值,并用M型超声心电图(M-USG) 测定了其左室射血分值(EF),然后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 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心脏病组57例,男性36例、女性21例,年龄17-80岁。其 中冠心病27例,心肌炎3例,高血压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共10 例,风湿性心瓣膜病9例(含中、重度二尖瓣狭窄3例,不同程 度的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关闭不全6例),二尖瓣置换术 后和心包炎各1例,肺心病6例。对照组24例,男性10例、女 性14例,年龄25—7O岁。 采用GE公司L0GIQ--400CL仪,探头频率2.5MHz,病人取 左侧卧位或仰卧位,在心尖四腔图上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清 楚显示二尖瓣口舒张期红色血流束,将PDE的取样容积(SV) 置于二尖瓣下0.5—1.0cm处,调整声束与血流夹角,使之<20 度,录取最佳血流频谱,连续测量相邻3个心动周期的E峰和 A峰速度,各取其平均值,计算E/A比值。用M—USG在左室长 轴图上,将M型取样线置于左室腱索水平,尽量使取样线与室 间隔和左室后壁垂直,启动并描记M型曲线,于心电图R波顶 峰处测量左室舒张末内径,于T波末左室后壁心内膜面收缩最 高点处测量左室收缩末内径,仪器按Teichholz法自动报出各项 收缩功能测量值,取EF。将心脏病组与对照组的E/A和EF值 进行分析。以E/A<I.0为LVDF异常,EF<50%为左室收缩功能 异常。 2结果 心脏病组中,FJA<I.0者39例(占68.4%),EF<50%者4例 (占7.0%);对照组中,E/A<I.0者4例(占16.7%),无EF<50% 者(见表1)。 表l心脏病组与对照组E/A、EF比较【n(%) 表1表明。心脏病组E/A降低(<1.O),LVDF异常者远高于 对照组。另外,心脏病组心功能异常首先表现为舒张功能异常, 它的出现明显早于收缩功能异常。对照组有4例E/A<I.0均为 5O岁以上者,这也反映出正常人的左室松弛性和顺应性有随年 龄增加而自然衰变的趋势。 3讨论 LVDF是在左心室收缩后。心室恢复到原来(即前一个舒张 末期)容量和压力的能力,它包括心室的松弛性和顺应性2个部 分或阶段。心室松弛过程是由继心室收缩后的快速室内压下降 阶段、等容舒张期阶段、心室快速充盈3个阶段组成。它始于射 血后期,终止于快速充盈期末,相当于舒张期的前一阶段。心室 顺应性是指舒张期快速充盈后,血液继续充盈左室使之进一步 被动扩张的过程,它始于快速充盈期结束,经缓慢充盈期、房缩 期,终止于下--,b动周期开始时,相当于舒张期的一阶段【l】。 PDE可通过测量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舒张早期充盈 速度(E)、晚期充盈速度(A)、E/A比值和E峰减速时间(E—DT) 来反映LVDF的变化,还可通过房缩期肺静脉血流频谱逆向流 速(AR)来反映左室舒张松弛性的变化。近年来,组织多谱勒成 像(DrI1)测定二尖瓣环运动速度Ea、Aa和Ea/Aa比值(尤其后 者)的方法,因较少受左室前后负荷的影响,并对鉴别E/A比值 “假正常化”有一定帮助,所以很多学者主张利用它来评价左室 整体舒张功能田。 左室松弛性下降表现为E峰降低,A峰增高,E/A比值降 低,IVRT延长和DTI的Ea/Aa比值降低。左室顺应性下降时则 表现为E峰高A峰低,E/A比值增大和IvRT缩短。左室松弛性 降低合并顺应性降低时,上述改变的联合可使二尖瓣口血流频 谱“假正常化”。前负荷增大可使因LVDF不全而降低的E峰增 高,亦造成LVDF参数E/A的“假正常化”。所以说正常的二尖 瓣频谱和LVDF参数并不能排除LVDF异常的可能性,此点值 得注意。因此,“假正常化”应同时检测肺静脉血流频谱和DTI, AR增大(>20era/s)、Ea/Aa比值降低可提示LVDF异常。 对PDE参数异常,也应视情况分析。一般而言,若PDE参 数的测定在操作技术上是可靠的(SV位置正常,二尖瓣频谱清 晰,声束与血流方向的夹角<20度),且多个LVDF参数异常, 可以说病人有广义的LVDF异常,但还不能认为一定是左室本 身的舒张功能不全,因为许多左室外因素(如年龄、心率、前后 负荷、右心负荷、心包的限制和改变前后负荷的药物等)可影响 LVDF参数。若经分析排外或经治疗纠正了影响LVDF的左室 外因素,又证实存在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肺静脉压增高(肺瘀 血),方可判定为LVDF异常【I】。 在我们检测的24例正常人中,E/A<1.0者4例,均为50岁 以上,这说明正常人随年龄的增加,LVDF有自然衰变的趋势。 57例心脏病病人中,有3例二尖瓣频谱呈单E峰,均为中、 重度二尖瓣狭窄病人。分析其原因,可能为二尖瓣狭窄时左房 瘀血,右房压力和容量增加,舒张早期左房内大量血液通过狭 窄口形成高速射流,呈现高速的E峰,而房缩期狭窄口又限制 了心房收缩压力的传递和流速的二次上升,以致单有高耸的E 峰和缓慢下降的斜坡,而A峰显示不清。有4例系高血压室壁 肥厚,左室壁顺应性下降,以致舒张晚期左室不能因房缩的压 力增加而顺应性扩张其容积,使房缩期瓣口的血流速度减慢, E/A> ̄1.0。另有4例二尖瓣关闭不全者,因返流入左房的血液使 左房压力和容积增加,在左室舒张早期,房室间压差增大,造成 舒张早期充盈加速,E峰增大,E/A> ̄1.0。 上述3种情况,虽然病情较重,LVDF下受损,但由于前述 原因,造成E/A> ̄1.0,“假正常化”或单E峰。所以对LVDF的各 项PDE指标,应结合实际情况慎重分析,必要时可进一步检查 肺静脉频谱的AR和DTI的Ea/Aa比值,尤其应结合临床有无 肺瘀血指征和肺静脉压升高来判定有无LVDF异常。 参考文献: 【1】苏哲坦.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功能的评价叨.临床心血管 病杂志,1995,11:2. i2]m新桥,钱蕴秋,周晓东,等.多普勒组织成像评价冠心病患者的左室 整体舒张功能叨.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0,16(8):571—573.A 一】3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