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2.11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1.(3分)A 2.(3分)C 3.(3分)D 4.(3分)A 5.(6分) 参考答案:
①跨越了星际距离,使中国人宇宙探索的雄心得以逐步实现。 ②跨越了时空屏障,促进了地区间人员和货物快速流动。 ③跨越了地理阻隔,为人民脱贫致富提供了有力保障。 ④跨越了技术难题,实现了技术自主研发和设备创新。 【评分标准】
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6.(3分)D 7.(3分)D 8.(3分)C 9.(4分) 参考答案:
笑:感觉到了信函中夹带着财物,为了顾全了对方的颜面,采用温和的方式拒绝。 叹:对未能成功举荐弟弟感到遗憾,也因此对先人满含愧疚。 【评分标准】
分别对“笑”“叹”体现崔公的心理活动进行分析,各占2分。言之成理即可。 10.(6分) 参考答案:
①崔公做遂宁太守时,依托城南废弃的寺庙,完成修建佛祠的任务,免除了百姓的劳役之苦。
②崔公做转运副使时,尽力收取山林川泽的赋税以供官吏边防所需,量入为出,减轻了百姓的税赋;又废止不紧要之事,略去细枝末节,从而减轻了百姓的劳力。
【评分标准】
每点3分。选取事例准确,1分;分析到位,2分。言之成理即可。 11.(5分) 参考答案:
①“礼”作为道德准则,对恭、慎等道德修养有约束作用。
②“恭而无礼则劳”:注重容貌态度的端庄,却不知礼,就未免劳倦。 “慎而无礼则葸”:只知谨慎,却不知礼,就流于畏葸懦弱。
- 1 -
“勇而无礼则乱”:专凭敢做敢为的胆量,却不知礼,就会盲动闯祸。 “直而无礼则绞”:心直口快,却不知礼,就会尖刻刺人。 【评分标准】
对“礼”之于道德修养的作用分析正确,2分;结合画线句中任意两句进行分析,分析到位,4分。言之成理即可。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6分。
12.(3分)D 13.(3分)C 14.(6分) 参考答案:
①对金陵形胜的赞叹:诗歌前六句作者通过描绘大江奔流、钟山如龙、江山争雄的壮阔景象,表达了对金陵形胜的赞叹。
②对历史兴亡的慨叹:对陈后主、孙皓据此称王,但仍然亡国的反思;对三国、六朝频繁更迭,英雄割据战事不断的感慨。
③对新(明)王朝的赞美与期盼:对圣人起事、祸乱初平、与民休息的赞美;对天下太平、江山永固的期盼。
【评分标准】
每点2分,情感准确1分,分析合理1分。言之成理即可。 15.(8分) 参考答案:
①戎马关山北 ②凭轩涕泗流 ③廉颇老矣 ④尚能饭否 ⑤可畏惟人 ⑥所宜深慎
⑦度义而后动 ⑧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评分标准】每空1分。句中有错别字、多字、少字,该句不得分。 16.(1)(2分) 参考答案:
甲② 乙:① 丙③
【评分标准】全部答对,得满分2分。只答对1处,得1分。 (2)(4分) 答案要点:
①贾府的后世子孙无法振兴家业。 ②贾府铺张浪费,经济问题严重。 ③家族内部倾轧,矛盾甚多。 ④家族管理混乱。
【评分标准】结合第(1)题相关回目内容,对贾府衰败的原因,分析准确,阐述到位,4分。同意或不同意探春的观点,言之成理皆可。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
17.(4分) 参考答案:
甲(3) 乙(6) 丙(2) 丁(5) 【评分标准】答对1处,得1分。
- 2 -
18.(3分)D 19.(4分) 参考答案:
因为广州花市规模大,汇集百花百果(1分);饱含春意,气派热闹(1分)。人们到花市,就像踏进一个梦幻的境界,感到格外迷恋和赞叹(1分)。花市使人感到富有风趣,能唤起人古老而美妙的感觉,和民族生活的感情(1分)。
【评分标准】花市特点2分,挤花市的感受和思考2分。意思对即可。 20.(6分) 答案示例: 思想情感:
花是美的象征,是春天的代表,本文借逛花市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对民族生活的深情。这种情感对于中国人来说不分南北,可以打破地理空间的限制,也可以跨越时间的,流淌进今人的心田,所以我们今天读来没有隔膜感。
艺术手法:
本文运用细致的描写,把广州花市的盛况、人挤人的热闹情境等描绘得形象具体,画面感强,如在眼前,使今天的我们读来也仿佛能置身其中。
本文多处引用古诗词,如第四段,各种诗词把花市百花盛放又各具特色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表现得立体、有文化内涵,给读者鲜活的阅读体验。古诗词是中国人共同的文化积淀,它能穿越时空阻隔,引发人们共同的审美感受。
本文使用类比,如第五段结尾,“这就像北京市逛长甸、上海人逛城隍庙、苏州人逛玄妙观所获得的那种特别亲切的感受一样”,引导读者利用自己熟悉的生活经验去体会,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感受,更易引起共鸣。
语言风格:
本文语言明净典雅,谈起南国花市的种种,作者娓娓道来,如数家珍,亲切自然。全文没有使用带有鲜明时代印记的语汇表达,也没有使用粤语方言,读者读来没有障碍。
【评分标准】从思想情感、艺术手法、语言风格中任选两个角度加以分析;每个角度,特点概括准确,分析到位,得3分。言之成理即可。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5分。
21.(5分) (1)(2分)B (2)(3分) 参考答案:
“北京中轴线”是指北端为鼓楼钟楼,南端为永定门,纵贯北京老城,全长7.8公里,由一系列古代皇家建筑、居中历史道路和现代公共建筑等共同构成的井然有序、气势恢宏的城市历史建筑群。
【评分标准】句式正确,语句通顺,2分;内容完整,1分。 22.(10分)略
【评分参考】根据完成题目要求的质量,参考类别进行赋分。
一类卷(8—10分),符合题意,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表达流畅,较有文采。 二类卷(5—7分),基本符合题意,内容较充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1—4分),偏离题意,内容空洞,结构不完整,语病较多。
23.(50分)略。
【评分参考】根据完成题目要求的质量,参考类别进行赋分。
- 3 -
⑴议论文
类别 一类卷 (50-42分) 评分要求 符合题意、论点明确 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语言流畅、表达得体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符合题意、论点明确 论据较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语言通顺、表达大致得体 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基本符合题意、论点基本明确 论据较恰当充实、论证基本合理 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 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 偏离题意、立意不当 论点不明确、内容空洞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结构不完整、条理混乱 ⑵记叙文
类别 评分要求 符合题意、主题明确 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想象丰富合理 语言流畅、表达得体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符合题意、主题明确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想象合理 语言通顺、表达大致得体 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基本符合题意、主题基本明确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 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 偏离题意、立意不当 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结构不完整、条理混乱 评分说明 以46分为基准分浮动。 符合一类卷的基本要求,有创意、有文采的作文可得48分以上。 以37分为基准分浮动。 符合二类卷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比较突出的作文可得39分以上。 以29分为基准分浮动。 符合三类文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较好的作文可得31分以上。 评分说明 以46分为基准分浮动。 符合一类卷的基本要求,有创意、有文采的作文可得48分以上。 以37分为基准分浮动。 符合二类卷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比较突出的作文可得39分以上。 以29分为基准分浮动。 符合三类文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较好的作文可得31分以上。 二类卷 (41-33分) 三类卷 (32-25分) 四类卷 (24-0分) 以20分为基准分浮动。 一类卷 (42-50分) 二类卷 (33-41分) 三类卷 (25-32分) 四类卷 (24-0分) 以20分为基准分浮动。 说明:没有抄写题目,扣2分。每3个错别字减1分,重复的不计。字数不足,每少50个字减1分。
- 4 -
附录:文言文译文
公,名钧,字元播,姓崔。(崔公)是魏囯宰相崔琰的后代,直到唐代,家族世代有声明显赫的人,是享誉天下的名门望族。
崔公为官共四十四年,志节始终如一。公为人温和厚道安详深沉,喜怒不形于色。(他)年少读书时,把建功立业作为自己的责任,对于政事认真细致。当初,治理武安州的时候,(崔公)就已经因为政事处理得当被世人称颂了。当时,深州、冀州雨水成灾,流亡到武安州的百姓数以千计。(崔公)劝说当地的豪门望族,让他们拿出粮食,以合理的价格出售,同时对灾民进行登记,使他们能够买到粮食,而且崔公亲临现场视察监督。直到秋天庄稼大丰收,武安州都没有因饥饿而死的情況。老人和小孩,相互搀扶着回去,都说:“让我们活下来的是崔公。”武安州的老百姓,把崔公良好的政绩记录下来并上报朝廷,希望朝廷能让崔公再留任三年,到京城去请愿的竟有五百多人。时人无不为之惊叹。后来崔公出任太守,为政力求简明不繁,不侵扰百姓,致力于抓重大问题,不拘泥于细枝末节,对吏民进行教导,希望尽量不侵犯百姓的利益。崇宁年间,皇上诏告天下建造佛祠。崔公当时担任遂宁太守,接受皇帝的命令,急忙说道:“遂宁是皇上最初的封地,(在这件事上)怎么能不走在其他郡县的前面呢?但又不能使百姓过于劳顿。”于是依托城南一座废弃的寺庙,准备好建筑材料及工具,崔公亲自督察,鼓舞官吏与百姓,佛祠不到一个月就宣告完成。百姓们只看到新改建成的佛祠房屋高大华美,起初并不知道自己可能会受到公差的侵扰。河东地区土地瘠薄百姓贫穷,每年由水陆两路运往京师的粮食不足。崔公说:“不能再向老百姓索取(粮食)”。于是崔公尽力收取各郡上交的山林川泽的赋税,以供政务边防之用,量入为出;同时,崔公下令取消那些无关紧要的事,谋求官卖所得的利润,体恤百姓,爱护民力。到了第二年,储藏粮食的仓库全都充足了。
推荐读书人,(崔公)都先推荐那些家世清贫的。下属官员中有老朋友的儿子,拿着他父亲的信请求崔公为其写一封举荐的文书,他还把钱放到信函当中。崔公拿起来发现里面有东西,笑着谢绝并让他回去,但是最终还是加以推荐。人们因此称赞崔公对老朋友情谊深厚,而且能替别人保守隐私。崔公的弟弟名龠,字符量,是平民,一直跟着崔公走南闯北,兄弟友爱,未曾分离。根据宋代补荫制度,崔公可以举荐其子为官,他放弃推荐自己的儿子,先推荐弟弟,朝廷不允许。崔公感叹着对崔龠说:“弟弟你还没做官,我无颜去见死去的父亲。”崔公到了告老还乡的年龄,就辞去官职,根据朝廷礼制,崔龠依例补官。任命下来两个月之后,崔公去世。呜呼!这个人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君子啊。
崔公风度俊秀,仪态严整,心情平静,态度温和,面色庄重,不评论人物好坏,说话从不涉及人情是非。崔公平生没有别的嗜好,唯独喜欢藏书,收集古玩,即使拿出全部家产去买也不顾惜。他擅长作诗,其作品在士大夫之间广泛流传,在家将写过的诗歌编成二十卷的诗集。崔公又从唐史中选材,给那些品德高尚的人物编排次序,分别作诗来记述他们的事迹。
于是陈述他平生的事迹,来告谕当代的君子。
- 5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