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说课稿
李海燕 一、说教材
《春联》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篇介绍春联的通俗小品文,也是一篇精讲课文。课文描写了春联给新春带来的喜庆气氛,介绍了春联的内容和形式的特点,指出了春联的学习功能,语言浅显,通俗易懂,有助于学生对春联的准确理解。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以及学生学习语言的特点,并从中年级语文教学及本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考虑,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绿色通道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多音字“卷”。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文中五副春联的意思。(认知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的五副春联。(技能目标)
3、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情感目标)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五副春联表现的情感内容与形式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春联的意境美,对仗美和音律美,体悟“开卷有益”。 四、说教法、学法
由于《春联》这篇课文结构、行文上颇具特点,清新流畅、琅琅上口,很多词语适宜学生诵读、积累,特别是文中的五副春联意境深远、音律优
1
美。因此本课以训练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为主线安排教学,上成“读懂春联和读出春联的意境美、音律美”的课。通过朗读,理解体会春联的音韵特点和深远意境,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五、说教学程序
为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准备用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课前搜集春联,第一课时一开始进行交流,然后初读课文,检查生字词的预习情况,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读读文中的春联,学生质疑,解疑存疑。第二课时进行重点研读,读懂春联的内容,读出春联所表达的情感,读出春联音律的美,从而自然体会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下面我将重点就第二课时的流程进行阐述—— 一、引联,明确目标。
(教学伊始,我就上一节课的学生质疑顺势导入,揭示学习目标,使学生自主进入学习状态;在锣鼓声声中引入春联的学习,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学联,精读感悟。
(一)学习春联内容,体悟意境美、情感美。
1、读读春联,理解内容。
读第一自然段,然后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自己独特的感受。 我喜欢的春联是“ , ”读了这幅春联,我(仿佛看到了)(想起了)(知道了) 。
2
(这一教学环节主要是以学生的主体感悟代替老师的简单讲解,通过联系文本自读自悟,读出学生独特的感受,想象春联的优美意境。)
2、品品春联,感悟意境。
(教师在学生自读感悟春联优美意境的基础上适时利用课件再现画面,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一步诵读春联,品味春联所要表现的情感与内容的美。)
3、再读小结,拓展强化。
连连看:把课外搜集的春联与表现的内容连一连。 教师总结春联表现的内容,随即进行拓展训练,深化理解。 4、情境回放,激情诵读。
(在配有音乐的画面回放中,在教师语言的渲染下,引领学生理解文章难点之一:“我们浏览着各种各样的春联,就像是漫游在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这样,学生的个体体验与文本内涵融为一体,此时配乐诵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引发了学生个体激情朗读的欲望。在这样的朗读中,学生自然也就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春联内容的丰富多彩,感受到春联所蕴含的积极情感,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春联特点,感受语言美、声律美。
1、以“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为例讲春联对仗的特点。 (“对仗”不必深讲,只要让学生联系下文议议即可。这一教学环节主要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读读议议)
老师引导学生发现上联和下联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会发现上下联字数相等,都有表示颜色的词,都有动词。
3
2、回读学过的春联,说一说,体会春联对仗工整的特点。 3、通过对五副春联的复诵来体悟春联声律优美的特点。
(反复诵读,抑扬顿挫地读,读中体会春联的音韵特点,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三、创联,语言实践。
(学以致用,这一环节主要是引领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从连线、补字到对出下联,逐步增加一点难度,也逐渐激起学生创作春联的兴趣。) 四、交流,回归总结。 1、读读春联,你有哪些收获?
2、总结:的确,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生活中处处有学问。 (首尾呼应,既体现了课堂的整体性,又自然引导学生解决文本难点,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有学问。) 五、作业自助餐。
(设计了三个层次的作业自助餐,适应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作业的设计讲究自主性,为之后的语文实践活动做好了准备。) 【板书设计】
意境
24、春联 对仗 美
音律
4
本课结构、行文上颇具特点,清新流畅、琅琅上口,五副春联意境深远、音律优美,以训练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为主,因此这个板书设计以总结课文内容为主,高度概括,简洁明了。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