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四年级下册的18课广言文二则的第二首,诗意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四年级下册的18课广言文二则的第二首,诗意

本文选自《古代汉语词典》,由古汉语学家杨树达、王力主编。这部辞书共收入4000多条古汉语词目和少量的熟语,按字义排列,并分别给出了今译。我们就从它开始吧!古人认为“日”是神灵之精气所结合成的实体,是世界万物产生的根源,因此把太阳叫做“日”,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还有崇高、光明、智慧、希望等含义,如:“日新又新”。“月”在古代有许多不同称谓,如:“新月”、“眉月”、“钩月”等,其中最重要的当数“弦月”(即上弦)了。上弦时,月亮初升起时被山峦遮住的那段月面叫做上弦,如:“人迹板桥霜”(宋·马远《寒江独钓图》)。下弦时,月亮西沉时完全被山峦挡住的那段月面叫做下弦,如:“月落乌啼霜满天”(唐·张继《枫桥夜泊》);这里用“钩”表示半圆形,“弦”表示弓形。“天”在现代汉语中是指地球表面除去海洋和陆地的部分,简称“天空”或“苍穹”。但在古代的汉语中,“天”则特指宇宙中心,也就是北极星,同时也泛指人类居住的地球,故《史记·封禅书》说:“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另外“天人合一”就是讲宇宙间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世界是统一的。

其中第二首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大概大家都很熟悉,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夕阳依傍着青山渐渐隐没,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请再登上高高的一层城楼吧。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虽然

- 1 -

年纪小,却懂得珍惜时间,勤奋读书。像王安石那么大时就已经是才华横溢了,王勃十几岁时便写出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名句。这些勤奋苦读的古代儿童,他们每天都在抱怨时间太慢,太短暂,而自己学习太辛苦。确实,他们这种哀叹不无道理,试问你是否能把每天短暂的时间利用好呢?我常常对那些在学校刻苦学习的孩子羡慕不已,总感觉他们每天的时间似乎格外充裕,早晨一睁眼便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学习,吃饭前后也会拿出语文书背诵,课余时间也总是捧着各种参考资料阅读。我曾经劝慰那些爱玩的朋友说:“你看看人家,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嘛!”可是对于正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每天的任务就是死啃教科书,连业余时间也不放过,哪里有时间去练习弹琴唱歌呢?

- 2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