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30年代小说一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第九章:30年代小说(一)

第一节:30年代小说概述

(1927—1931—1937)

现 代 化 历 程——京派和海派

A、“京派”小说——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纯文学倾向” ——追求艺术的独立价值和美——#沈从文、废名、萧乾、芦焚、林徽因等。

B、“海派”小说——呼应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小说创作潮流 ——“现代主义倾向”。分三阶段——1、20年代末,张资平、叶灵凤为代表的性欲小说;

2、#“新感觉派”30年代,穆时英、刘呐鸥、施蛰存为代表的都市小说;

3、40年代,张爱玲为代表的“沪港市民传奇”。

革 命 历 程——左翼和左联外作家

(1927—1931—1937) A、

左翼小说——共产主义倾向的知识分子—

—呼应世界范围内的“红色”30年代——现实主义创作倾向— —文学反映人民大众的反压迫、反帝斗争,为政治夺权服务。 包含四类作家:

1、鲁迅;茅盾—社会剖析派; 2、丁玲;女性解放与女性文学

3、左翼新人小说(张天翼势力庸俗的剖析、沙汀剖析农村痼疾、

艾芜漂泊者的人生追求、叶紫乡野风、柔石、胡也频激情作家); 4、东北作家群:萧军、萧红、端木蕻良。

B、左联外作家(民主主义作家)——在左翼与“京派”、“海派”的对峙中与左翼作家有密切联系,但仍保持独立风格探索的作家——坚实的现实主义作家群: 1、巴金、老舍等大作家;

2、王统照、叶绍钧、李劼人等作家。

丁玲——女权主义在中国的悲剧命运 基础知识:女性解放与女性文学 一、 生平

二小说创作 1、处女作《梦珂》

2、时代苦闷与女性意识相交织——《莎菲女士日记》 ①思想内容 ②人物形象

③艺术特点:日记体内心独白心理写实小说。 3、30年代小说创作

①“革命+恋爱”:《韦护》、《一九三0年春上海》。 ②写实倾向小说:《阿毛姑娘》《田家冲》。

③“新小说创作萌芽”—1931《水》—农民群像的塑造 。

④《母亲》(1932)

4、40年代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贞贞);《在医院中》(陆萍) 三、艺术特点:

1、独特的女性形象系列。 2、叙述带有强烈的个性色彩。 3、有明确的社会批判意识。

左翼新人小说——教案P109;讲义下P3 *一、张天翼:势力、庸俗人世的敏捷剖析 1小说以讽刺、暴露为特色。

2、基本讽刺主题:反庸俗、反虚伪、反彷徨。 3、三类讽刺人物——继承了鲁迅批判国民性的主题。

①动摇、庸俗的小知识分子、小公务员、小市民形象——《陆宝田》。

②虚伪、狡猾的地主官僚——《脊背与奶子》《砥柱》

③愚昧、不幸的城乡底层人民形象——《包子

开抗战讽刺文学之先河——《华威先生》 艺术特点:P154——157

1、速写式的人物,特写般的场景。

2、写实的口语,巧妙的叙事距离。

3、轻松、明快、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讽刺风格。 二、沙汀:农村痼疾的严峻解剖家

创作座右铭——“选材要严,开掘要深”,其创作反映了左翼文学的深化过程。

早期:印象式的描写——《法律外的航线》。

后期:回归乡土——阴郁、深沉的写实风格(多以四川农村和小城镇为背景)——《凶手》《兽道》《在祠堂里》 艺术特点:

1、具有沉实而冷峻,辛辣而苦涩,含蓄而深沉的讽刺风格。

2、强调对艺术“丑”的捕捉,笔下多反面人物。 三、艾芜:漂泊者的人生追求 小说集——《南行记》《南国之夜》 思想内容:

1、小说从“我”的角度观察、描写一群被生活抛出了正常生活轨道的底层流民形象。

2、作品着力表现人物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的生活意志,并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艺术特点:

1、沁人心脾的边陲异域风情。

2、清新、隽永的浪漫风格。 四、叶紫:左翼文坛的乡野风 座右铭:“文学是战斗的”表现在 ①思想内容:(题材、主题、人物)

小说:《丰收》(父子对立)——《向导》(农民觉醒)中篇小说《星》(探讨大革命时期的妇女命运) ②艺术特点:1、富有激情,人物十分真实。 2、人物形象简单,泛阶级化。 五、胡也频:意气风发地探索革命文学(左翼激情作家)

《到莫斯科去》、《光明在我们前面》

六、柔石——诚实、忧郁的悲剧艺术《为奴隶的母亲》 “新感觉派”小说——教案P111;讲义下P2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