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技制作活动
(四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
花山小学 向明军
第一课 伞翼风筝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按照教材上的方法把吸管做成各个零件。 检测目标(含样题) 能制作简易的伞翼风筝。 2、能利用吸管和竹条制成规格均匀的伞架。 3、认识风筝的基本组成:骨架、翼(蒙)面、制作伞翼尾巴、提线、放飞线等。 风筝 4、在装饰风筝图案纹样的过程中,展示自己的绘画能力。 5、鼓励学生制作不同式样的风筝,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初步掌握放飞伞翼风筝的技巧。 2、知道风筝飞行的平衡主要是靠长长的尾放飞风筝 巴。 3、培养学生在处理放飞风筝活动中与其他同学风筝交叉情况时的谦让精神。 参考资料 风筝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风筝在空中靠风力与拉力共同作用克服风筝的重力后升空飞行,升力的大小与风压、风筝线的拉力及提线与风筝面的夹角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当风筝在某一提线角放飞,风对风筝的升力面产生的压力和风筝线的拉力的合力大于风筝的重力时,风筝升空,拉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增大,风筝飞行陡度增加,随着风筝的上升,风筝在空中的姿态的改变,其升力有效面积不断减少,当升力等于重力时,风筝处于平衡,这时滑翔在空中某一高度。每只风筝在合适的风力、合适的提线角、合理地运用放飞技巧,使风筝飞行在最佳陡度。 教学过程 放风筝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但是平时他们放的风筝都是在外面买的,样子大多会有些重复。如果能拥有一支自己制造的,独一无二的风筝,应该是件快乐的事情。所以组织四年级学生制作伞翼风筝。 一、学习制作简单的风筝 1、出示风筝,让学生观察风筝的形状,颜色、构成。 对自己的风筝进行调试使它能顺利飞上天。 2、小结有关风筝的基本情况(对称)及构成,了解我国民间的风筝艺术。 3、做一做: 你想拥有自己的风筝吗?让我们一起动手做一个属于自己的风筝吧。 4、按照书上要求及步骤制作风筝。(教师指导,学生制作) (重点强调安装和校准风筝的提线:指导学生采用“悬挂法”来确定物体的重心。将风筝悬挂,并使其平衡,这时重力的作用点一定在悬线方向上,再换一个悬挂点,新的悬线也一定通过重心,前后两线的交点就非常接近重心位置。确定了风筝的重心,就可以以此为基准,来安装和校准风筝的提线了。) 5、你搜集的资料中,还有什么样的材料可以制作风筝。 二、试飞大行动。 要求:各小组既要有良性的竞争又要友好的互助。 要领: 1、注意风筝在迎风时的角度,对放飞有成败之关键。 2、风向和风速的强弱、稳定性对风筝放飞也是很重要的条件。 3、在试飞的过程中要及时调好提线的长度与上下提线的比例。 4、如果出现打转,或倾斜时要及时调整好尾部的长度与左右平衡。 三、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一节课的感受与体验。 四、课外拓展 同学间相互合作进行制作,看看能不能做一个别样的风筝。 【课后反思】
第二课 橡筋动力车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 能做出橡筋动力车的车身。 2、 能调试自己的作品,使车能跑得比较直。 3、 鼓励学生用做出各种各样的橡筋动力车型。 4、 培养学生废物利用的好习惯。 检测目标(含样题) 1、 我的车用___________材料做成的,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___________号。 2、 我的车在竞赛活动中跑了________米远,我还能让它跑得更远,希望它能跑_______米。 3、 我觉得我的车跑得没别人直的原因是: 。 4、 我觉得我的车还能这样改: 。 制作橡筋动力车 5、 通过开展作品竞赛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科技制作活动课程的热爱。 制作橡筋动力车的难点在于制作其车身,老师在教授学生制作时,一定要强调车轮要一样大,并且车轴一定要正中心,否则这个车会跑得一上一下的,较慢。可鼓励学生用不同材料进行制作。 一、学习制作橡筋动力车。 1、出示橡筋动力车,让学生观察橡筋动力车的构成。 2、小结有关橡筋动力车的构成。 教学过程 3、做一做:按照书上要求及步骤制作橡筋动力车。(教师指导,学生制作) 4、你搜集的资料中,还有什么样的材料可以制作橡筋动力车。 二、试跑。 要求:各小组既要有良性的竞争又要友好的互助。 三、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一节课的感受与体验。 四、课外拓展:可合作进行,制作一个别样的橡筋动力车。 【课后反思】
第三课 自航船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学会制作船体: 检测目标(含样题) 制作自航船 教学过程 1、教师检查、指导; 2、学生反馈。 学生水平自测反馈 ①小刀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操作; 1.你切割出的船体对称吗? 对称( );一般( );不对称( ) ②切割出的船体对称; 2.你的泡沫塑料块切割面光滑吗? 光滑( );一般( );不光滑( ) ③泡沫塑料块的切割面光滑。 3.水箱、气囊和吸管的结合部紧密吗?如果不紧2、学会制作水箱和气囊: 密你解决了这个问题吗? 紧密( );不紧密( ) ①水箱、气囊和吸管的结合部紧密,解决了( );没解决( ) 4.水流、气流通畅吗?如果不通畅你解决了这个无漏水、漏气现象; 问题吗? 通畅( );不通畅( ) ②水流、气流通畅。 解决了( );没解决( ) 5.水箱、吸管与船体粘接紧密吗? 如果不紧密3、学会自航船的组装、测试。 你解决了这个问题吗? 紧密( );不紧密( ) ①水箱、吸管与船体粘接紧密; 解决了( );没解决( ) 6.船体入水平稳吗,能自由前行吗? 如果不行②船体入水平稳,能自由前行: 你解决了这个问题吗? ③会使用对比实验的方法; 可以( );不行( ) 解决了( );没解决( ) ④会利用表格统计实验数据; 7.你的自航小船成功了吗?
成功了( );没成功( ) ⑤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8.你在制作中遇到了什么麻烦: 将泡沫塑料块切割成小船的形状,在尾部切一“Ⅴ”字形小口。 ①制作水箱:用锥子将一次性茶杯扎一个小孔,穿入吸管(用剪刀将吸管一端剪成斜口),再用橡皮泥将吸管和茶杯的结合部封好。 ②制作气囊:将吸管插入气球嘴中,用线绑紧(注意:不要将吸管压扁)。 ①将水箱和船体平稳的粘接起来(吸管粘接于船体“Ⅴ”字形切口处)。水注入水箱后通畅喷出,船自动向前行驶。 ②将气囊上的吸管粘接于船体“Ⅴ”字形切口处,出气口略低于船底,往吸管中吹气,使气球鼓起来,将小船放入水中让它自动行驶。 ①给水箱注入不同数量的水,统计船航行的速度和距离。 ②给气球更换粗细各不相同的吸管,统计船航行的速度和距离。将吸管的一头夹住又有会怎样。 【课后反思】
第四课 简易验电器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检测目标(含样题) 1、能想办法将铜丝穿过塑料瓶盖。 1、教师检查、指导; 2、会使用工具将铜丝做成指定形状。 2、学生反馈。 3、能够将制作好的部件按要求进行组装。 学会制作简易验电器 4、将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轻碰验电器的圆环,能使验电器上的铝箔片发生变化。 5、用不同的材料相互摩擦,拿到验电器上检验,得出正确结果。 6、通过教师讲解和亲自实验,初步了解什么是“正电荷”,什么是“负电荷”。 1、将小饮料瓶里面烘干。想办法把铜丝穿过瓶盖。 2、将穿过瓶盖的铜丝内端做成钩状,外端做成环形。 3、剪两张长2厘米,宽1厘米的铝箔纸片,纸片的顶端各穿一个小孔。 4、将剪好的铝箔纸片挂在铜丝的钩子上,放入瓶内,盖好瓶盖。 教学过程 5、将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轻碰验电器的圆环。观察两片铝箔纸片的变化。 6、用不同的材料相互摩擦,再拿到验电器上检验是否带电。 7、先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轻碰验电器的圆环,观察两片铝箔纸片张开夹角的大小;再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轻碰验电器的圆环,观察两片铝箔纸片张开夹角大小的变化。 【课后反思】
第五课 叶脉标本
教学内容 制作标本工具与材料 教学目标 烧杯,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天平,旧牙刷,镊子。 检测目标(含样题) 1、知道制作叶脉标本的几种重要工具。 水彩颜料(或蓝红墨水),彩色丝线,氢氧化钠,3%双氧水,树叶(合适的)。 1、制作出完整的叶脉标本。 2、知道制作叶脉标本的基本步骤。 1、能按照书中介绍的步骤制作叶脉标本。知道制制作叶脉标本 作叶脉标本基本步骤。 2、用心体验制作标本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及其要领,体会美丽背后的不容易。 1、选择叶片。 选择叶脉粗壮而密的树叶。一般以常绿木本植物为好。如桂花叶、石楠叶、木瓜叶、桉枝叶、茶树叶等。在叶片充分成熟并开始老化的夏末或秋季选叶制作。 2、把约100毫升水倒入烧杯,在水中加入4克氢氧化钠,把烧杯搁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煮沸溶液。 3、把树叶浸没在溶液中,继续加热15分钟左右,用镊子轻轻搅动,使叶肉分离,腐蚀均匀。 4、待叶子变黑后,捞取一片叶子,放入盛有清水的塑料盆中。检查叶肉受腐蚀和易剥离情况,如易分离即可将叶片全部捞出,放入盛有清水的塑料盆中,再逐片进教学过程 行叶肉与叶脉的分离。 5、去掉叶肉。从清水里取出叶片,放在玻璃上,用旧牙刷柄光在叶面上轻轻擦试,受腐蚀的叶肉即可被擦掉,然后在水龙头下面冲洗,继续擦试 ,直到叶肉全部去掉,露出白色的叶脉。 6、漂白叶脉。将刷洗净的叶脉放在漂白粉溶液中漂白后捞出,用清水冲冼后夹在旧书报纸中,待其吸干叶脉上的水分.。 7、取出压平的叶脉片,待叶脉干透后,用毛笔在叶脉两面涂上水彩颜料,稍干后再压平。 8、取出涂上颜料的叶脉片,在它的叶柄上系一条彩色丝线,就得到了一张精致美丽的叶脉书签了。 【课后反思】
第六课 爬坡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检测目标(含样题) 1、能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爬坡桶。 制作爬坡2、知道爬坡桶的玩法及其组成。 桶 3、体会亲自动手制作,变废为宝制作玩具的乐趣。 知道爬坡桶的基本组成及其玩法。 1、通过制作和调试活动,认识到爬坡筒是利用橡1、制作爬坡筒需要哪些材料? 皮筋作动力的。 调试和改2、能正确记录爬坡筒的运动情况。 良爬坡桶 3、尝试对爬坡筒进行改良和再创造,体验制作与2、如果没有橡皮筋能否用绳子代替? 创造的乐趣。 【课后反思】
第七课 趣味纸环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检测目标(含样题) 剪刀、墨水、铅笔、纸条、胶水 1、能用纸环做多个实验,并描述实验现象。 活动准备 2、阅读资料了解各种实验的科学原理。 1、 认识了解扭转纸环的发现者:莫比乌斯(莫比斯)。 2、实验:将一个扭转180度后再两头粘接起来的纸条的魔术般的性质。 3、体验魔术表演纸环游戏的乐趣。 4、说说生活中的莫比斯环现象。 评价方法: 教学过程 1、课前布置查阅资料来达到评价标准。 2、通过实验验证莫比斯神奇的发现,继而讨论扭两圈的纸环和做链条的游戏,层层推进,可以用魔术表演的形式呈现。达到标准2和3。 3、拓展:问问同学们生活中有没有发现莫比斯现象,(根据各校各班的情况因材施教,若时间或空间不够,可布置课下完成) 【课后反思】
第八课 取物游戏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检测目标(含样题) 棋子、纸、玻璃杯、厚书、细线、水、铅笔、直尺。 1、能够描述什么是惯性。 2、能活动准备 够举出运用惯性的例子。 1、取出底层棋子 进行取物2、杯下取纸 游戏的试3、线断取书 验(有3项) 1、体验在(游戏活动)玩中学知识。2、在游戏中了解惯性及其现象。3、通过学习用惯性的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1、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情况下,静止的物体有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有保持运动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取出底层棋子”的活动就是因为上面的棋子由于受惯性的作用仍保持原来的状态而不倒的。 教学过程 2、在“线断取书”这项活动中,当快速向下拉线时,由于有惯性的存在,书将保持在原地不动。这时,拉力还没有被传到上线,下方就已经承受了较大的拉力,因此下线就被拉断了,当缓慢的向下拉线时,上方的线由于承受了书的重量,所以上线被拉断。 【课后反思】
第九课 动脑筋“加一加”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检测目标(含样题) 1、认识生活中“加一加”的现象。 1、针对“加一加”现象设计一认识“加一2、利用“加一加”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几个问题。 件小发明。 加”的现象 3、使用“加一加”的方法,设计一件小发明。 1、通过观察身边的物品,谈一谈“加一加”现象,。1、针对某物体的缺点想出多种达到评价标准1。 “加一加”即可改进的方法。 动手做一 2、收集身边的小发明的故事。 做“加一2、找出生活中需要用到“加一加”的实际例子,提加”的小发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达到评价标准2。 明 3、动手设计制作“加一加”的小发明。(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分组指导)达到评价标准3。 【课后反思】
第十课 蜡烛游戏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检测目标(含样题) 1、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蜡的某些特性。 2、习利1 a.主动探究设计出制造蜡制用蜡的特性拓印材料。 品的整个工艺过程。 b.自主3、利用蜡在水中燃烧的活动让学生探索物体有关备好材料重心的知识。 来拓印 4、学生能感知模具的应用及其特点。 5、道蜡遇热融化,冷却凝固的科学知识。 发现设计制造模具的方法。 2 看学生完成的拓印作品。 3 写一份分析报告。 4 活动小结操作步骤过程。 6、握制造蜡制品的步骤,对简单的工艺流程有初步的认识。 活动一是利用蜡的附作较强的特性进行拓印的工艺过程在操作中要求蜡的涂抹均匀,拓印力度要求较高,因此对学生动手能力要求较高。 教学过程 活动二除直观地可知蜡烛可漂浮在水面外还需要思考分析的是为什么蜡烛的底部加了硬币后蜡烛能悬浮于水中(重心降低)。 【课后反思】
第十一课 考察校园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检测目标(含样题) 设计一个表格,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给校园物品分1、学生之间分享发现 类。如校园里有些什么植物、动物和其他自然物2、学生怼校园有哪些新的认识,种?校园里可能有哪些人工制品? 通过这次活动,有什么感想。 1、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环境是由自制作校园然生物和人工产品构成的。 考察表 2、能够对我们周围的环境的物品进行分类,并设计制作相应的考察表进行记录。 观察过程中,遇到了不认识的动植物,可以请教老师。如果要采集动植物作为标本,教学过程 要征得老师的同意。 【课后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