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学(教案)
教学对象:昆明卫生职业学院2013级高职针灸推拿班 教学类型:理论课
选用教材:《针灸治疗学》2005年6月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讲课教师:朱昆阳
撰写时间:2015年01月15日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临床医学系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针灸治疗学
授课章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对象 教学时间 授课目的与要求 第一章:伤科疾病 第一章:概论 讲授法、启发法、提问法、举例法、直观教学法(多媒体)、思考法 昆卫学院2013级高职学生——针灸推拿专业 2学时 1、掌握:针灸治疗作用,针灸治疗原则,针灸辨证论治纲要 2、熟悉:针灸治疗在临床中的运用 本课重点 本课难点 使用教材 教学资源 针灸治疗作用,针灸辨证论治纲要 针灸治疗原则 刘宝林. 《针灸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材、教案、多媒体(powerpoint)、板书 教学过程与内容 新课导入 上篇 总论 一、什么叫针灸治疗学? 针灸治疗学是以中医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以脏腑经络学说为指导,运用四诊八纲进行辨证,通过辨证诊断,选取腧穴,采用针刺或艾灸等方法给予治疗(施治),并阐明其机理的一门学科。 二、学习针灸治疗学的意义: 学习针灸治疗学的目的,就是要将以前所学的中医针灸的经络、腧穴以及将要学习的刺灸方法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机能综合的应用于临床,将它们贯穿于每个疾病的治疗之中,以充分发挥我们中医特色:辨证施治。 针灸治疗疾病,从某种意义上讲,更优于药物。这主要是因为针灸具有操作简便,适应症广,疗效显著,经济安全的优点。 第一节 针灸的治疗作用 授课形式 (多媒体) 时间分配 1、新课2mi导入 n 2.简提问阐述灸治的研对象内容 单并针疗究与 20min
针灸治病就是通过针刺或艾灸腧穴,以疏通经络气血,调节脏腑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第一节 调和阴阳 一、阴阳失调是产生疾病的根本原因: 正常情况下,人体中阴阳两个方面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保持人体中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若人体的阴阳失去平衡,发生了偏盛或偏衰,就会产生疾病,如果疾病继续发展,阴阳分离,人的生命也就停止了。 二、阴阳失调的治疗原则: 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 三、针灸的治疗作用就是调和阴阳: 四、临床和实验研究均证明针灸确有良性调整作用: 1.针刺(灸)对心脏和血管系统的调整作用: 2.针刺对呼吸系统的调整作用: 3.针灸对消化系统的调整作用: 4.针灸对泌尿系统的调整作用: 5.针灸对神经系统功能的调整: 6.针灸对血液成分的调整作用: 第二节 扶正祛邪 一、疾病的发生及其转归是正邪斗争的结果: 疾病的整个过程就是邪正斗争的过程,正邪双方的斗争不仅决定着 3.简述60m针灸治in 疗的概 论 疾病的发生,而且决定着疾病的虚实状态和疾病的转归。 二、扶正祛邪是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法则: 针对疾病的虚实情况,治疗时不外乎扶正与祛邪两个方面。在运用 扶正与祛邪时,要权衡正气与邪气双方的力量对比,只有这样才不会犯虚虚实实之戒。 三、针灸具有扶正祛邪的作用: 扶正祛邪是针灸治病的根本法则和手段。 四、临床和实验研究证明针灸有扶正祛邪的作用。
针刺对免疫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机体的各种特异性免疫及非特异 性抗体均有所增加。这对于调动一切内在积极因素,增强机体防卫抗病 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这也充分说明针灸具有扶正祛邪的作用。 第三节 疏通经络 一、经络气血失调是疾病产生的重要病理变化: 在正常情况下,经络“内溉脏腑,外濡腠理”,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生 理功能。在病理情况下,经络气血的偏盛、偏衰,经络气血逆乱,经络 气血阻滞,都可引起有关脏腑、器官以及经络循行部位的病理变化,就 会引起种种病变。 二、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是临床治疗的重要大法; 三、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作用: 针灸治疗就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以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可 以说疏通经络是针灸治病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 四、临床和实验研究证明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作用: 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资料表明针灸具有良好地镇痛作用(疏通经 络)。针灸之所以能够镇痛,实际上针灸就是通过刺激经络腧穴,激发经 气,使经脉通畅,气血调和,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 第二节 针灸治疗原则 一、 补虚泻实 虚实是区别人体正邪盛衰的两大纲领。“虚”是指人体的正气虚弱, “实”是指邪气偏盛。针灸的补虚与泻实是在不同的机能状态下,选用 适当的腧穴,采用不同的操作方法,或针或灸,或针灸并用,或补或泻, 或补泻兼施,以激发机体本身的调节机能,从而产生补泻作用,达到扶 正祛邪之目的。 1、补虚: 2、泻实: 二、 清热温寒
寒与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寒证是机体阳气不足或感受寒 邪,机体机能衰减,所表现的证候。热证是机体阳气偏盛或感受热邪, 机体机能亢盛,所表现的证候。 1、清热: 2、温寒: 三、 标本缓急 标与本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指在疾病的发展变化中各种矛盾的主次 关系。在针灸治疗中,要根据临床实践情况,处理好治标与治本的关系, 确立相应的治疗原则。 1、治病求本: 2、急则治标: 3、缓则治本: 4、标本同治: 四、 三因制宜 三因制宜是指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即根据季节(包括时辰)、地 理和治疗对象的不同情况而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 一、因时制宜: 二、因地制宜: 三、因人制宜; 五、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有“谨守病机,各司其属”之说。这就是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治则的理论依据。所谓同病异治即同一疾病用 不同的方法治疗,异病同治即不同的疾病用同一方法治疗,这种治则是 以中医学的病机异同为依据的。 1、同病异治: 2、异病同治: 第四节 八纲脏腑经络证治 一、 针灸临床辨证论治要点 1、明辨病证性质: 2、突出经络辨证: 3、注重整体观念: 4、分清标本缓急: 5、做到三因制宜: 第二节 八纲证治 二者均为自学内 第三节 脏腑证治
二、 经络证治 1、经络辨证: 2、按经论治: ①十二经证治;②奇经八脉证治; 均为自学内容。 ③络脉证治; ④经筋证治。 第五节 针灸治疗处方 一、 取穴原则 1、近部取穴: 近部取穴是指在病变局部或邻近部位选取腧穴的方法。 2、远部取穴: 远部取穴是指选取与病证较远部位的有关穴位进行治疗的方法。 3、随证取穴: 随证选穴是根据中医的理论,针对引起本病的病因病机而取穴。 小结: 一、什么叫针灸治疗学 二、学习针灸治疗学的意义 三、针灸治疗作用 四、针灸治疗原则 五、针灸辩证论治纲要 六、针灸配穴处方 思考题: 1. 针灸治疗作用有() () () (); 8.本次课小结 9.布置复习思考题 5min 3min
2. 针灸治疗的原则是() () () () () () 学 学生学习参考书: 《《针灸治疗学》 主编:王启才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教学反思: 1、注意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注意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和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 有待完善处: 1、对于基础特别薄弱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关注,鼓励引导他们做力所能及的练习。 2、分组活动中要更关注小组的成员融入活动中的情况,并加大监控力度。 附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