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g2+、Ar、Br
——
、
Ca2+按半径增加顺序是(Mg2+<Ca2+<Br——
<Ar)
2、气态时,Ti2+、Ti3+、Ti中半径最大的是(Ti),电离出第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最大的是(Ti3+)
3、气态时,F—
、O2—
、
Na+中半径最大的是(O2—
),电离出第一个
电子所需要的能量最大的是(Na+) 4、Na、Na+、O、Ne按第一电离能增加的顺序为(Na<O<Ne< Na+)。
5、前六周期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Cs),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He) 6、同一副族元素,第五周期元素的I1(<)第四周期元素的I1。 7、比较下列每组中哪个元素第一电离能较高?(1)Li>Cs; (2)Li<F;(3)Cs<F;(4)F>I。 8、Sr、Ba、Ra的第一电离能的大小顺序为(Sr>Ba>Ra) 9、O、Cl、Al、F按第一电子亲和能增加的顺序排列为(Al<O<F <Cl)
10、比较下列每组中哪个元素的第一电子亲和能较高:(1)C<F (2)F>I (3)F<Cl (4)O<S
11、分子中(原子吸收
电子的本领)叫电负性
12、前六周期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F),电负性最小的是(Cs) 13、预测第111号元素属于第(7)周期(IB)族。
14、金属铯所属的晶型为(体心立方晶格) 15、金属钙所属的晶型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
16、SnO2具有(金红石)结构。
17、碳的同素异构体有(金刚石、石墨、C60) 18、白磷的基本结构单元是(P4)。 19、单质硫的基本结构单元是(S8) 20、K2O晶体属于(反莹石结构),TiO2晶体属于(金刚石结构) 21、SO2分子以(sp2)杂化轨道成键,硫原子与氧原子形成σ键同时,尚有一个(∏43键) 22、NO2分子以(不等性sp2)杂化轨道成键,氮原子与氧原子间形成σ键同时,尚有一个(∏33键)
23、SO3分子存在的离域∏键为(∏64) 24、NO—
3分子中氮原子以(sp2)杂化轨道成键,氮原子与氧原子间形成σ键同时,尚有一个(∏64键)
25、在5水硫酸铜的晶体中,有(1个)结构水,(4个)配位水。 第三章
1、据溶剂酸碱理论,
凡某一溶质在溶剂中产生(或反应生成)该溶剂特征阳离子的物质为(酸),而产生(或通过反应生成)该溶剂特征阴离子的物质为(碱)。
2、在液NH3溶剂中,NH4I是(酸),因为生成了(NH4+) 3、KH在在液NH3溶剂中是(碱),因为生成了(NH—
2) 4、HNO3在硫酸溶剂中是(碱),因为生成了(HSO—
4)
5、HClO4在硫酸溶剂中是(酸),因为生成了(H—3SO4) 6、碱金属在浓氨中,离解生成(氨化金属)和(氨化电子)而不放出氢气。
7、软硬酸碱原理认为,CH3CO+—F—属于(硬
—硬)搭配,故CH3COF能稳定存在。而CH3CO+—I—
属(硬—
软搭配),所以CH3COI不能形成
8、共轭酸碱对的酸性常数Ka和碱性常数Kb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Ka=1/Kb) 9、根据鲍林规则,含氧酸中非羟基氧数目越多,其酸性(越强) 10、根据软硬酸碱理论,原子轨道不易变形的路易斯酸,称为(硬)的酸碱。
11、软硬酸碱理论中,软的含义是指酸碱物种的原子轨道(易变
形),原子轨道间(互相重叠),表示软酸软碱作用易生成共价键。 12、根据软硬酸碱原理,LiI+CsF=CsI+LiF反应向(正方向)进行。 13、I—
3是由 构成的离子,根据软硬酸碱理论,他们属于(软—软结合),所以能稳定存在。
14、根据软硬酸碱理论, 属于(硬—硬)匹配,而 属(硬—软)匹配,所以二者都是稳定的。 15、在水中,HClO4、HNO3、H2SO4、HCl都是强酸,所以水师这四种酸的(拉平溶剂) 16、在水中是强酸的HClO4、HNO3、H2SO4、HCl,在醋酸中他们酸强度却各不相同,所以醋酸对这四种酸具有(区分效应),醋酸是他们的(区分溶剂) 17、在水中,H2S、H3PO4、HCl是不同强度的酸,水对这三种酸有(区分作用),是他们的(区分溶剂) 18、高氯酸在硫酸中显(酸性),硝酸在硫酸中显(碱性) 19、习惯上将(酸强度大于100%的H2SO4)的一种酸或酸介质叫做超酸。 第五章
1、判别配离子构型的经验规则是,如果分裂能Δ(>)电子成对能p,则配离子一般为低
自旋型,如果Δ(<)电子成对能p,则配离子一般为高自旋型。 2
价数(Co、+3),配体的结构简式是(H2N—CH2—CH2—NH2),配位数3+
(5)
16、按晶体场理论, 和 两种配离子中,d电子排布式为其它有机σ给予体),这是因为(由于混合型配合物增加了金属的电子密度,有利于形成、配合物 是(6)。
中,配体为( ),Co3+
的配位数为(6)。 3、中心离子的d轨道在八面体中分裂为(2)组轨道,CoF3—
6的晶体场稳定化能为(—4Dq) 4、配合物 的中心离子采用的杂化轨道为(dsp2) 5、配合物 的中心离子采用的杂化轨道为(d2
sp3),配合物的磁矩为(0B.M.) 6、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只有有(现代价键理论),晶体场理论和配位场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
7、配位化合物 的中心离子是(Pt2+
),配位原子是(Cl、N),配位数为(4),它的系统命名的名称为(三氯二氨合铂(Ⅲ)酸) 8、配合物 的系统命名为(五氯一水合铁(Ⅲ)氨酸),配离子的电荷是(+3),配位体是(F、H2O),配位原子是(F、O),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6),根据晶体场理论,d电子的排布为(t3
2
2geg),根据价键理论,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为(d2
sp3
),属(内轨)型配合物。 9、 名称为(三氯化三乙二铵合钴(Ⅲ)),中心离子及其
10、 为低自旋配合物, 为高自旋配合物,据晶体场理论,t2g和eg轨道上的电子排布分别为(t6
0
2geg)和(t3
2
2geg)。 11、对于八面体构型的配离子,若中心离子具有d7
电子组态。则在弱场中,t2g轨道上有(5个)电子,eg轨道上有(2个)电子;在强场中,t2g轨道上有(6个)电子,eg轨道上有(1个)电子。
12、已知Co的原子序数为27,Co(NH3+
3)6和Co(NH2+
3)6离子的磁矩分别为0和3.88B.M.。由此可知中心离子的d电子在t2g和eg轨道中的分布(电子组态)分别是(t6
0
2
2geg)和(t2geg)。 13、已知铁的原子序数为26,则Fe2+
在八面体场中的晶体场稳定化能在弱场中式(—4Dq),在强场中是(—24Dq)。 14、Ni2+
的两种配合物, 是(顺磁性),其空间构型为(四面体), 是(逆磁型),其空间构型为(平面正方形)。
15、指出下列配合物中未成对电子数: (1) (2) (3) (4)
(t6
1
5
2
2geg)和(t2geg);晶体场稳定化能分别为(—18Dq和—8Dq),磁矩较大的是( )。 17、在配合物Cr(H2O)(en)(C2O4)(OH) 中,中心原子的氧化态是(+3),配位数是(6),配位原子是(O和N),按系统命名法应称为(一水一乙二胺一草酸根一羟基合铬离子)。
18、以下各配离子的中心离子中不成对电子数为:Ni(H2+
2O)6 (2), Mn(CN)4—
6
(1);
Cr(H3+
2O)6(3);Zn(CN)4—6
(0);FeF3—
6(5)
19、已知 的磁矩为3.2B.M.,按价键理论,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为(sp3
),空间构型为(四面体型),中心离子配位数为(4)。按晶体场理论,中心原子的d电子的排布为(e4
t1
2),为成对电子数为(2)。
20、金属原子簇化合物是指(M—M分子氮配合物)。
21、金属羰基化合物的稳定性(高于)分子氮配合物
22、目前制得的单核分子氮配合物都是混配型的(通常只有一个氮分子而有几个共同配体,如氨、卤素、膦或
反馈∏键)。 23、 的空间构型近似为(平面正方形) 24、 中Re原子采取(dsp2
)杂化与Cl—
成键。
25.在二茂铁Fe(C5H5)2中,作为配体 (C5H5)—
2
没有(孤电子对),而是以(∏键电子)与金属结合。
26、Cr、Mn、与CO形成最简单羰基配合物的分子式分别为(
Cr(CO)6
)
和
(Mn(CO)10) 27、二茂铁分子轨道中共有(9)个成键(包括非键)轨道和(10)个反键轨道。 28、Re2—
2Cl中Re—Re之间为(4)重键,这些键分别为(1个σ,1个金属键,2个∏)键。 29、CO作为配体时,以(C)作为配位原子,这是(因为C的电负性小于O)。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