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北方设施葡萄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北方设施葡萄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作者:王海波 王孝娣 王宝亮 谢兆 魏长存 聂继云 刘凤之 来源:《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11年第01期

中国北方设施葡萄产业现状及科技动态

产业规模呈现迅猛发展势头

近10余年来,中国北方设施葡萄生产发展很快,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据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综合研究室设施栽培岗位团队调查统计,截止2009年底,中国北方设施葡萄面积已经超过1.3万公顷,估计到2010年底将达2万公顷。栽培类型涉及促早栽培、延迟栽培和避雨栽培等多种模式。其中,促早栽培面积最大,超过1.3万公顷,主要集中分布在辽宁、河北、山东、北京、天津、内蒙、黑龙江等省市自治区:延迟栽培其次,约0.2万公顷,主要集中分布在甘肃和宁夏等省市自治区,避雨栽培略有发展,呈零星分布状态,如河南、安徽、山东、辽宁和北京等地。中国北方设施葡萄生产在产量和单产提高的同时,果品质量逐年改善,设施葡萄生产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设施葡萄区域优势逐步显现

经过近10年的发展,中国北方设施葡萄生产逐渐向资源禀赋优(冷资源、热资源和光资源)、产业基础好和比较效益高的区域集中,优势产业带得到加强,区域优势逐步显现,初步形成了环渤海湾设施葡萄促早栽培区(辽宁、河北、山东、天津、北京等省市)和以甘肃为核心的西北设施葡萄延迟栽培区(甘肃、宁夏等)两大优势产区。

设施葡萄配套设施及栽培技术逐步完善

自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设施栽培岗位启动以来,中国北方设施葡萄的配套设施及栽培技术的系统研究得到重视,开始步入正轨。 ◎栽培设施的设计与开发取得初步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针对过去中国用于葡萄栽培设施存在的明显缺陷,如建造方位不合理、前屋面角和后坡仰角较小、墙体厚度不够、通风口设置不当、空间利用率低、光照不良且分布不均、操作费时费力、抗性差、抵抗自然灾害能力低等,我国开展了适合国情的低成本、耐用、采光和保温性能良好、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强的栽培设施的研究工作,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综合研究室设施栽培岗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针对不同地区特点分别研制出中国果树所高效节能日光温室Ⅰ型(适合东北地区)、Ⅱ型(适合西北干旱地区)和Ⅱ型(适合华北地区),并初步开发出高效节能型日光温室(适合中国北方设施葡萄产区)的辅助设计软件。 ◎开展设施葡萄适用品种的评价与筛选工作

过去一段时间,中国设施葡萄生产品种单一、品种结构不合理,难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而且所用品种基本上是从现有露地栽培品种中选择的,盲目性大,对其设施栽培适应性及生产性能了解甚少,甚至有些品种不适合设施栽培的现状。针对上述问题,我国系统开展了设施葡萄适用品种的评价与筛选工作,初步建立了设施葡萄适用品种的评价体系,为设施葡萄适用品种的评价和筛选奠定了基础。

◎开展设施葡萄节本、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的集成与创新工作

针对中国缺乏适合不同生态型、不同品种的设施葡萄节本、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的现状,初步开展了设施葡萄节本、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的集成与创新工作,尤其在高光效树形和叶幕形、设施葡萄专用叶面肥和休眠调控技术等方面取得初步研究成果,并制定出设施葡萄冬促早栽培技术规程(第一版)和春促早栽培技术规程(第一版)。 ◎初步建立了连年优质丰产栽培技术体系

针对设施葡萄,特别是促早栽培产量和品质不够稳定的现状开展了相应研究,初步建立了设施葡萄连年优质丰产技术体系,主要包括:选择耐弱光品种、充分利用自然光照资源、高光效树形和叶幕形、更新修剪、加强叶面喷肥和保护叶片等关键技术。 ◎信息技术应用得到重视

为了加快中国设施葡萄技术推广速度,提高推广效率,初步进行了设施葡萄生产数字化技术、果树信息服务网络技术体系与产品开发应用等研究工作,为构建面向设施葡萄研究、管理和生产决策的知识平台,为设施葡萄生产的科学管理提供信息化技术奠定了基础。

中国北方设施葡萄产业与存在的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近年来,虽然我国北方设施葡萄产业发展迅速,但与一些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具体包括

品种结构不合理,缺乏设施栽培适用品种

目前,中国北方设施葡萄生产品种结构极不合理,花色品种较少,难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而且,目前中国北方设施葡萄生产所用品种基本上是从现有露地栽培品种中筛选的,盲目性大,对其设施栽培的适应性了解甚少,甚至有些品种不适合设施栽培。因此,引进和选育葡萄设施栽培适用品种已成为当务之急。

栽培设施结构不合理,机械化水平低,劳动效率差

中国北方大多数设施葡萄生产设施除避雨棚外,仍旧沿用蔬菜大棚的结构模式,以目光温室和塑料大棚为主。这些结构模式虽然结构简单,成本低,投资少,保温性能好,但存在明显的缺陷,如建造方位不合理,前屋面角和后坡仰角较小,墙体厚度不够,通风口设置不当,空间利用率低,光照不良且分布不均,操作费时费力,抗性差、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低等。同时,目前设施葡萄生产中缺乏适宜设施葡萄生产使用的透光、保温、抗老化的设施专用棚膜,而且保温材料多为传统草苫,保温性能差、沉重,易造成棚膜破损。

目前,在中国北方设施葡萄生产中,自动控制设备不配套,机械化作业水平低,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劳动效率低(劳动效率仅为日本的1/5)设施生产装备是设施生产技术中的薄弱环节,对设施葡萄的进一步发展已经形成制约。目前虽然研发了一些设施生产装备,但这些装备在生产效率、适应性、作业性能、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节本、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模型尚未建立,生产标准化程度差

尽管自20世纪90年代中国北方设施葡萄生产发展很快,前人就不同品种、不同生态型的葡萄设施栽培技术发表了大量的经验性总结文章,但总体来说仅仅是建立了中国北方设施葡萄生产技术体系的雏形,中国北方设施葡萄生产标准化程度低,缺乏区域性统一规范的操作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准。仍未建立起以生产优质、安全果品和以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人类健康为目的的标准化设施葡萄生产技术与管理体系。

有机、绿色果品生产刚刚起步,生产上滥用激素和农药现象多有发生,部分产地仍存在食用品质安全问题。

果品质量差,产期过于集中

当前,中国北方设施葡萄生产中大多数情况下对果品质量重视不够。优质栽培理念尚未在广大设施葡萄种植者中普及,很多地区还不能正确处理质量与产量、质量与效益的关系,仍然存在盲目追求产量的现象,这既影响葡萄园的持续稳定生产,也严重影响了果品的质量,种植者的收益难以得到保障。

目前中国北方设施葡萄生产主要以冬促早栽培和春促早栽培为主,产期过于集中,主要集中在5-11月份成熟上市缺乏元旦和春节期间成熟上市的新鲜葡萄。

连年丰产技术体系尚未完善

葡萄经设施栽培后,存在严重的“隔年结果”的现象。大多数品种经过一年设施栽培后,第二年产量锐减、品质低劣,严重影响设施葡萄生产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产业化、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缺乏有效的产品营销体系

设施葡萄生产高投入、高产出、高技术和高风险的特点,决定了其必须走产业化发展之路。然而,当前中国北方设施葡萄产业的组织化程度低,基本上是以家庭为单位,规模小,投入不足,缺乏组织性,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突出。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规模小、数量少、发挥作用小,品牌意识薄弱,市场竞争能力不足,龙头企业和农户尚未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对产业的带动能力不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市场销售网络不健全,现代化的营销模式和手段尚未推广。设施葡萄种植户多,设施葡萄经销商、专业销售人员、市场人员太少:坐等收购商上门的多,主动出去跑市场的少,传统的地头批发、市场销售模式多,农超对接、电子商务等新型模式少。

促进中国北方设施葡萄产业发展的对策

根据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施蔬菜、水果等园艺产品集约化、设施化生产”要求,中国北方设施葡萄产业发展的总体对策是依靠葡萄设施管理技术创新和新技术推广,实行规模化生产,大力提升中国设施葡萄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实现中国由设施葡萄生产大国向产业强国转变。促进中国北方设施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有

加强设施葡萄专用品种的引进、选育和筛选,实施优势区域发展战略

坚持“自育为主、引种为辅”的指导思想,充分利用中国丰富的葡萄资源,选育适于中国北方设施葡萄生产的优良专用品种和抗性砧木。同时,加大国外设施葡萄优良品种及适宜砧木的引进与筛选,为中国北方设施葡萄产业发展提供品种资源支持,克服设施葡萄品种单一化问题。

开展大规模的设施葡萄品种区域化试验,充分研究中国北方不同产区的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制定发布实施设施葡萄优势区域发展规划,进而形成中国北方设施葡萄优势产区,并使中国设施葡萄品种及产品结构逐步趋于合理。

启动无病毒优质良种苗木繁育体系建设,建立良种苗木补贴政策与机制

依托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建立中国葡萄良种苗木繁育体系和国家葡萄病毒检测中心,对国内主要品种和砧木进行脱毒,建立无病毒原种圃和采穗圃,扶持现代化苗木企业的建设:实施“苗木生产许可证”和“植检许可证”制度,建立苗木生产流通档案制度,加强监管;加强抗砧嫁接的研究与利用;逐步建立良种无病毒嫁接苗木补贴政策与监管机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研发推广设施葡萄节本、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体系,建立产品质量追溯制度

加强研发小型化、功能强、易操作、成本低、抗性强适合中国北方设施葡萄生产的栽培设施结构和覆盖材料,以尽快解决中国北方设施葡萄生产中栽培设施结构存在的问题;加强研发适合中国国情的设施生产装备,提高机械化水平,进而减轻劳动者强度,提高劳动者工作效率,加强设施葡萄低成本、洁净生产的理论与技术、连年丰产技术、提高产品品质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实现设施葡萄的连年优质丰产和可持续发展,加强设施葡萄产期调节技术研究,设施条件下的环境和植株控制,大力推广产期调节技术,调整设施葡萄产期,使设施葡萄产期逐步趋于合理:进而建立设施葡萄节本、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的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并制定与国际接轨的设施葡萄生产技术标准与产品质量标准,同时建立产品质量追朔制度。

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加强对设施葡萄专业合作组织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发展多种营销模式

积极创造有利环境,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强化品牌战略。进一步完善企业与生产者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企业与科研单位、生产基地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积极发展经济合作组织和设施葡萄专业协会,加强对设施葡萄专业合作组织的政策与资金支持,不断提高产业素质和果农的组织化程度。

拓展视野,加强专业经纪人、营销商的培养与发展,建立一支头脑活、眼界宽、市场敏感性高的专业营销队伍,克服大多数农户既是种植者、又是销售者的现象,提高产业专业化分工,保障种植者利益的稳定性。发展电子商务、农超对接、精品园艺、旅游观光采摘、体验式消费等多种新型的营销模式,提高产业经济效益。

加强设施葡萄生产信息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重视葡萄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与技术推广体系的有效对接

研究设施葡萄生产数字化技术,开展农村果树信息服务网络技术体系与产品开发应用研究,构建面向设施葡萄研究、管理和生产决策的知识平台,为设施葡萄生产的科学管理提供信息化技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