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一袋空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认识到空气的一些特征是可以被观察和描述的,空气与木块、水相比有许多不同的特征,也有一些相同的特征。
2.科学探究目标
进一步运用感官,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空气的特征。
观察和描述空气的一些特征。
3.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学生对探究水、空气等物质的兴趣。
意识到可以利用所学的方法研究未知事物。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2.教学难点:认识到虽然空气是看不见的,但是可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教学准备】
1.小组(三人小组):透明塑料袋、皮筋、透明烧杯或塑料杯、水、木块。
2.全班:课件、班级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 教师提问:“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用到过哪些研究方法?”引导学生回顾已经用过的研究方法,如:利用感官观察;借助一些物品进行对比观察。
2. 教师提问:“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用来描述物体特征的科学词汇有哪些?”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相关词汇呈现出来。
3. 教师提问:老师出示的玻璃杯里有什么?同学们观察回答,杯子里面虽然没有了可以看见的、可摸到的物品,但是还有空气这种物质。我们周围有空气吗?空气是什么样的?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袋空气。(板书课题)
二、探索1:用塑料袋收集一袋空气,从整体上观察它的特征。
1.空气看不见也摸不着,要想好好观察、认识一袋空气,我们可以怎么做?(用塑料袋收集一袋空气)
2.请同学演示收集一袋空气,同学们判断这是不是“一袋”空气。怎样可以收集“一袋”空气,老师示范同学们总结关键点。
2.教师指导学生用塑料袋收集空气:同学们动手操作,打开袋子,在空中用力兜一下再收紧,想办法扎紧袋口。
3. 教师提问:“你准备怎样用学过的方法去观察空气的特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比如:用眼睛看颜色、形状、是否透明等;用鼻子闻气味;用手摸一摸是否粗糙;用手捏一捏软硬;掂一掂轻重。
4. 组织学生从整体上观察一袋空气的特征。
5.组织学生交流观察到的信息,把观察发现记录在记录单中。
三、探索2:将一袋空气与水和木块进行比较,发现相同点和不同点。
1.教师出示一袋水和一块木块,提问:“我们刚才观察了一袋空气,如果把它和这里的水、木块比一比,会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特点呢?”
2.提问:“我们可以怎样比较呢?”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后回答,如:“可以从颜色、是否透明、轻重、气味、是否流动等多个角度观察空气与水和木块的异同。”“如果分别把水和空气倒人杯中,可以比较它们的流动性。”“用耳朵听空气流动的声音。”等等。
3.组织学生分组活动:比较空气与水、空气与木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学生交流观察到的信息。引导学生重点说说新的发现。如:水和空气都会流动,水
在流动时是从上向下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却无法被观察到。
四、探索3:描述记录空气的特征。
1.教师出示记录表,让学生说说木块与水的特征。
2.教师组织学生描述空气的特征
3.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记录的内容,引导他们描述空气的特征,同时说出是通过什么方法观察到特征的。
4.用词汇记录空气的特点:无色、无味、透明、很轻、流动、气体
五、研讨、拓展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班级集体研讨:“空气有什么特征?”“我们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不仅能描述空气的特征,还能说出是通过什么方法观察到特征的,从而对本节课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进行总结。
2.思考并完成趣味闯关题单。
【板书设计】
《认识一袋空气》
无色、无味、透明、
流动、气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nwoyixi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00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