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9高考历史一轮练习题(1)(含解析)新人教版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教学课件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练习题(1)

李仕才

一、选择题

1、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世界各地进口牛肉、羊毛、咖啡、硝酸盐等物资;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这说明( ) A.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全球资源通过世界市场流向欧洲 C.欧洲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 D.世界逐步建立起合理的经济秩序 【答案】C

2、《试论法国政治民主化的道路及启示》中分析道:“(近代)法国人民曾先后信仰过人权理论、立宪制度、共和主义、恐怖统治、宽容政策,并为此流血战斗,付出极大代价。但是革命发展得太快,以至人们一早起来就会发现世界变了样,革命消化不了他所吞噬的旧世界。”这一分析试图( )

A.揭示法国民主政治曲折发展的原因 B.说明法国没有实行民主政治的基础 C.强调坚定的信仰对革命的重要性 D.肯定法国大革命对社会的成功改造 【答案】A

3、1935年1月,总司令部下达《野战军渡江作战计划》,随后根据战场形势变化,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完成了长征中一次出奇制胜的精彩军事行动,以至于国民党追剿部队也不得不叹服红军“神机妙算,出进无常”。这凸显了红军( ) A.得到群众的广泛支持 B.有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1

C.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D.纠正了“左”倾主义错误 【答案】D

【解析】材料未提及群众支持,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战争胜利源于正确的军事策略,故B项错误;此时红军的军事实力并不强大,故C项错误;根据战场形势变化提出新的作战方针,体现了军事上实事求是的特征,是对“左”倾错误的纠正,故D项正确。

4、顾维钧回忆他在20世纪初与梅兰芳交往时说道:“有人介绍我和梅兰芳初次见面时,他对我打千(介乎作揖和下跪之间的礼节),其实我不过是外交部的秘书。两年以后我们再次见面时,他向我鞠躬而未打千。以后他从国外演出归来,我们又见面了。从那以后,我们只是握手。”这些变化说明( ) A.平等意识逐渐增强 C.传统礼仪不复存在 【答案】A

【解析】材料中从“打千礼”到“鞠躬礼”再到“握手礼”的变化,表明平等意识逐渐增强,A项正确。

5、1954年6月24日至28日,周恩来在与印度尼赫鲁总理就西藏问题进行会谈中提出:“我们应该以我们共信的原则给世界建立一个范例,证明各国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尼赫鲁欣然赞同。周恩来所说的“原则”( )

①首先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②违背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③实际体现了“求同存异”方针 ④标志着新中国外交已经走向成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B.近代风俗中西合璧 D.演员地位逐渐提高

6、《全国工业复兴法》宣布国家处于紧急状态,暂停部分反托拉斯法条款的实施;成立国家复兴管理局,并在它的认可和监督下,由资方、劳方和公众代表组成的委员会制定分别适用于各行业的法规。这一措施( ) A.剥夺了工业的合理利润 B.实际上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2

C.损害了劳工的利益

D.加剧了社会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答案】B

【解析】《全国工业复兴法》颁布的目的在于保证工业的合理利润和工人维持生活的工资,实际上是对美国工业中已明显表现出的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对处于盲目竞争状态的企业以及尖锐的劳资关系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国家干预,制止了全国经济形势持续恶化的趋势,缓解了危机的打击,故B符合题意。

7、1964 年6 月,美国《时代》杂志发表社论指出:“从北约到联合国,从拉丁美洲到红色中国,几乎在世界政治中的每一个问题或地区上,法国都采取和美国政策不一致的态度。”这一社论( )

A.揭示了法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B.反映了法国推行独立外交 C.体现了两大阵营对抗趋于缓和 D.说明了法国与美国的决裂 【答案】B

8、打油诗“出工鹭鸶探雪,收工流星赶月,干农活李逵说苦,挣工分武松打虎”,说明了( )

A.三大改造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大跃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人民公社化运动促进了农民觉悟的提高 D.“一大二公”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故A项不符合题意;“大跃进”时期盛行浮夸风,“左”倾错误迅速发展,谈不上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B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不是促进农民觉悟的提高,故C项错误;人民公社化“一大二公”,在经营方式是集中劳动、集中经营,分配方式按工分平均分配,压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货币是历史的见证,是政治、经济及社会状况的集中反映。下面两幅图是民国三十二年发行的纸币。

图一

图一为晋察冀边区银行发行的抗日票。该银行为敌后唯一一家经当时国民政府批准设立的银行。其发行的货币起到了稳定边区物价和支持敌后抗战的作用。

图二

图二为中央储备银行发行的中储券。该银行1941年1月在南京成立,1945年8月消亡。该银行作为“国家银行”发行本位币,可与法币(官方统一货币)进行兑换,在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曾大量流通。

(1)根据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该货币发行时中国面临的抗战形势及经济发展的状况。 (2)根据图一、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两种货币发行的目的与作用角度比较两者的不同之处。

【答案】(1)抗战形势:抗战处于战略相持阶段,国共抗战进入艰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中国抗战赢得世界人民的同情和支持;中国军队开辟国外战场,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巨大贡献等。(回答其中三点即可,其他答法,如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经济发展状况:国民政府以抗战为借口,实行统制经济政策,官僚资本急剧膨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面临日军

野蛮掠夺和国民政府的压制,遭受沉重打击;敌后抗日根据地在中共领导下,克服困难,新民主主义经济获得较好发展等。(其他答法,如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2)①两种货币发行目的不同。图一抗日根据地发行货币的目的是稳定物价,发展经济,支

4

持抗日。图二日本控制的汪伪政权发行货币的目的是经济侵略,掠夺中国资源。

②两种货币所起作用不同。图一起到了稳定边区物价和支持敌后抗战的作用,为根据地建设和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图二起到了经济侵略,扰乱金融市场,掠夺中国的资源的作用,同时严重影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