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用内镜技术在临床各学科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以及内镜下微创治疗的开展, 新技术、新器械层出不穷, 各种技术不断向细致, 复杂的方向转变, 对护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要求内镜护理人员不但需要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还需具有先进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临床技能, 才能配合医生完成多项新技术。 一、 建立一支高素质内镜中心护士队伍
内镜中心护理工作模式已不单纯是过去简单的技术劳动检查配合, 而要向科技含量高要求、高深度的学科发展。提高内镜护理管理者和护士的自身素质,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 才能适应新时期内镜中心的发展需要。
1、加强职业素质教育,提高护理道德境界护士作为操作过程的道德行为主体,应具备高尚的道德品格、慎独精神、语言修养等高层次的素质,因此内镜技术操作质量,必须在良好的职业道德境界保证下,才能顺利完成。制定了4个标准:(1)有好的职业道德,好的思想修养,做好优质服务,并要求护士做到:接待检查病人热心,预约解释工作耐心,内镜清洗消毒灭菌操作细心,配合医生检查工作虚心。(2)敬业爱岗,工作踏实,有高度责任心。(3)认真学习专业知识,钻研业务,团结同事,平易近人,有独立完成各班的工作能力。(4)遵纪守法,严格执行内镜消毒人员的行为准则。
2、制定专科业务学习内容和计划, 设定学习目标, 按计划组织学习
和培训, 加强学习业务技能,进行考核, 必须人人过关, 通过系统的规范化培训, 有计划、有步骤的落实护士基本技能和护理专科岗位技能训练,使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广度和深度得到拓宽和加深,培养具有扎实的护理水平和精湛的专科技能护士。通过系统的学习培训, 不断提高内镜中心护理专业护士的素质、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操作技能, 从而提高内镜中心护理工作的质量。 二、 建立健全内镜中心管理制度
现代化医院将是高度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信息化的医院, 因此, 新时期内镜中心必须具有现代化的科学管理制度,是提高内镜中心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根本保证. 为此, 我们在坚持贯彻医疗护理操作技术常规外, 针对内镜中心的工作特点, 逐步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内镜中心各项规章制度及护理操作流程,使护士在执行护理操作时方便、快捷、程序清楚, 增强了操作性和实用性;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制定了内镜中心人员职责和护理质量考核标准, 定期并及时检查考评, 督促各项护理工作落实, 考评结果做到有奖有罚, 赏罚分明; 建立各项应急预案, 培养护士的风险意识及抗风险能力, 使护士在遇到突发事件时, 能及早发现及杜绝各类护理风险隐患. 护理规章制度反映了护理工作的客观规律性, 是实践经验的总结. 根据内镜中心工作特殊性, 严格的制度化管理及完善的护理操作流程, 减少了医疗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确保医疗护理质量, 同时有利于培养护士严谨的科学态度, 严格的工作作风, 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自觉性、主动性和慎独精神.
三、专科内镜下操作护理训练
建立胃镜、结肠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喉镜、支气管镜等内镜检查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术前准备、术中护理配合和术后护理以及并发症的防治, 不同操作护理特殊要求不同, 注意事项不同, 根据每一操作特点, 制定操作技术流程以及危急情况急救预案, 加强学习训练, 提高内镜专科护理技术水平, 培养内镜专业化骨干, 促进内镜护理工作的专业化发展。 四、控制内镜中心感染
随着内镜技术的广泛应用, 患者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加强, 由于内镜材料特殊, 精密度高, 结构复杂, 用后的消毒灭菌难度大, 其内镜及附件消毒灭菌不容忽视, 并日益受到重视, 影响了医疗质量和患者的医疗安全. 要严格按照卫生部2004年《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对内镜室的清洗、消毒工作进行规范, 加强内镜中心的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工作. 规范布局、购置设备, 做到操作治疗室与清洗消毒室分离, 设置单独的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 严格消毒程序; 定期监测, 消毒剂浓度每日定时进行化学监测, 保证清洗消毒的时间, 消毒后或灭菌后的内镜及内镜附件、消毒剂浓度每月都进行生物学监测,医院感染管理科抽检, 监测结果符合要求并做好监测记录. 监测结果若有问题时, 科室与医院感染管理科共同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 确保消毒灭菌效果; 关于一次性使用的各种导管及附件, 这也是内镜介入治疗过程导致交叉感染最危险的因素, 应特别加以重视, 避免重复使用. 另外, 内镜中心医护人员加强自
身防护, 注射肝炎疫苗, 操作时穿隔离衣、鞋套、戴口罩帽子、带乳胶手套, 由于戊二醛对眼角膜损害, 因此清洗消毒内镜时医护人员要带防护眼镜. 规范的内镜中心医院感染管理, 可以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发生, 确保医疗护理安全. 五、逐渐完善物品仪器设备管理
内镜是集光学、机械、电子学于一体昂贵易损的精密医疗仪器, 其保养和维护非常重要, 这是确保内镜正常使用以及延长其使用寿命的关键. 内镜中心全体医务人员必须做好岗前培训, 熟练掌握内镜的性能和原理, 熟悉内镜的保养和维护, 各类仪器及器械使用过程中要轻取轻放, 使用后清洗消毒, 精心保养, 爱护公共财产, 提高主人翁的精神. 内镜中心仪器设备专人保管, 设立具备良好通风、防霉、除湿等功能的内镜柜, 使内镜专柜存放, 定期检查保养. 建立仪器设备使用运行登记本, 内镜及附件维护和保养本, 指定专人负责制. 内镜附件属易损部件, 内镜附件定期清点, 登记入账、避免遗失, 如有损坏及时补充. 使用过的内镜附件, 要彻底清洗消毒、校正复位、涂上保护硅油液备用. 完善内镜中心的抢救仪器和药品, 使其处于备用状态, 并专人负责, 以确保医疗护理安全. 六、多媒体教学系统及信息管理
内镜中心可以设有多媒体示教室, 进行多媒体教学活动. 通过内镜中心操作主机上的视频输出线将操作视频画面同步显示在多媒体示教室的大屏幕上, 操作者在操作室内还可以通过音频工具与示教室内的听课人员进行直接对话, 讨论, 开展互动, 有利于更好地
进行科研教学工作.内镜中心的信息保存和管理应由信息专业人员进行维护, 对各种资料进行分类、存档, 以利于教学和科研. 七、现代管理和护理模式对临床促进作用
先进规范的内镜中心,应由全院各科室的医师到内镜中心进行内镜检查操作, 内镜中心护理人员做好术前准备、术中护理及配合、术后护理及监护, 内镜的清洗与消毒以及仪器设备保养与维护等工作. 内镜中心使医院内部资源进行了重组, 合理了人力资源配置, 使医院的资源可以共享, 便于统一管理, 提高了工作效率, 促进各科室间的合作, 为科研、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平台。
内镜诊疗中心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个优秀的内镜中心管理者和一支强大的优质护理队伍,借助优越的医疗设备平台,在未来3-5年的时间内,可逐步完善成长起来。实现内镜检查的中心化、一体化管理, 保护患者的权益, 保障医疗安全。
内镜中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