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帮我找美食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创伤性凝血病题目及答案

创伤性凝血病题目及答案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创伤性凝血病学习题(2017.09)

姓名: 科室: 得分:

一 选择题:

1.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的发病机制主要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 B

A.微血管内皮细胞大量受损

B.纤维蛋白丝在微血管腔内形成细网

C.血小板的损伤

D.小血管内血流淤滞

E.白细胞的破坏作用

2. 细胞损伤后释放出的组织凝血活酶的作用是:E

A.和凝血因子Ⅺ共同激活凝血因子Ⅸ

B.和Ca2+、凝血因子Ⅴ、Ⅹα共同激活凝血酶

C.激活凝血因子Ⅹ

D.激活凝血因子ⅩII

E.和Ca2+、凝血因子Ⅶ共同激活凝血因子Ⅹ

3. 活化的凝血因子Ⅻ可直接引起下列哪种效应? C

A.使凝血酶原变为凝血酶

B.使血小板活性增强,促进其聚集

C.使激肽释放酶原转变为激肽释放酶

D.使纤维蛋白溶解酶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溶解酶

E.促使组织凝血活酶的释放

4. 纤维蛋白被纤溶酶水解后生成: D

A.PAF

B.纤维蛋白单体

C.PF

D.FDP

E.MDF

5. 能反映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实验室最常用检查是 E

A.红细胞计数

B.网织红细胞计数

C.血红蛋白浓度测定

D.血浆胆红素测定

E.以上都不对

6. 红细胞大量被破坏时释放出红细胞素,在DIC发病中的作用类似: E

A.凝血因子Ⅴ

B.纤溶酶

C凝血酶

D.凝血因子Ⅹ

E.血小板因子Ⅲ

7. DIC时血液凝固障碍准确的表述为: B

A.血液凝固性增高

B. 先高凝后转为低凝

C.先低凝后转为高凝

D. 纤溶活性增高

E.血液凝固性降低

8. 严重创伤引起DIC的主要原因是: B

A.大量红细胞和血小板受损

B.凝血因子Ⅲ大量入血

C.凝血因子Ⅻ被激活

D.凝血因子X被激活

E.直接激活凝血酶

二 简答题

1、创伤性休克凝血障碍的机制?

答:1、主要是由于消耗所致。血液中的凝血成分包括PLT、纤维蛋白原(Fib)及其他凝血因子伴随失血的丢失和凝血激活造成的消耗而减少

2、其次是稀释,即休克复苏过程中大量输入液体和浓缩红细胞(RBC)造成凝血因子稀释性减低

3、此外是体温降低、酸中毒、低钙、贫血等

4、纤溶亢进使已形成的纤维蛋白凝块溶解,不利于形成稳固的血块和止血

2、大量输血的定义?

答:1 大量输血的定义:输血10单位以上;

2 24小时内输血达病人的1个血容量;

3 3小时内输血超过50%血容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nwoyixi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00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