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4期 西南公路XINANGONGLU 碱一集料反应分析及检测方法 梁 颖 (吉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吉林长春 130021) 【摘要】分析了混凝土碱一集料反应破坏的机理和分类及碱的来源,提出了混凝土发生碱集料反应所 必须具备的三个必要条件,介绍了常用骨料碱活性检测方法的原理,归纳了几种预防措施。 【关键词】碱一集料反应机理;检测方法;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TU528.041 【文献标识码】A (主要以KOH、NaOH形式存在)与集料中所含活 0 引 言 性SiO,矿物反应,生成碱硅凝胶。碱硅凝胶固相体 在提倡高效节能的今天,不仅要充分合理并安 积大于反应前的体积,而且有强烈的吸水性,吸水 全的利用已有工程设施,更要科学地建设出安全、 后膨胀引起混凝土内部膨胀应力,而且碱硅凝胶吸 适用又耐久的工程项目。所以,加强混凝土结构耐 水后进一步促进碱骨料反应的发展,使混凝土内部 久性的研究,延长使用寿命,降低巨额的维修和重 膨胀应力增大,导致混凝土开裂,发展严重的会使 建费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影 混凝土结构崩溃。 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因素有很多,例如碱一集料反 (2)碱一碳酸岩反应。 应、混凝土碳化、冻融破坏、钢筋锈蚀等。其中碱 碱一碳酸岩反应(Alkali.Carbonate Reaction, 一集料反应(Alkali-Aggregate Reaction,简称AAR) 简称ACR),反应膨胀的骨料是碳酸盐岩,尽管碱 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碳酸盐反应表现为混凝土结构内外产生开裂,但集 1 混凝土碱一集料反应的机理和分类 料表面不产生凝胶体。 1965年,Gillott等在加拿大一大坝发现碱与骨 碱一集料反应是混凝土中的水泥、外加剂、掺 料中的层状硅酸盐发生反应导致混凝土开裂,认为 合料或拌合水中的可溶碱,与集料中的活性成分之 这种碱一集料反应不同于碱一硅酸反应,由此提出了 间发生的化学反应。反应生成物吸水膨胀,使混凝 一类新的碱一骨料反应:碱一硅酸盐反应。但是,很 土结构内部产生应力,导致混凝土结构开裂或变形 多人反对将这种碱一骨料反应划分为新的一类。有 等损坏,导致强度降低。 专家研究表明,页蜡石、蛇纹石、伊利石、绿泥 碱一集料反应按照反应机理和集料中含有的反 石、滑石、白云母、黑云母、铁锂云母、高岭石、 应性成分分类。 微晶高岭石、蛭石等层状结构的硅酸盐矿物都不具 (1)碱一硅酸反应。 有碱活性,个别能产生膨胀反应的层状硅酸盐中均 碱一硅酸反应(Alk ̄i.Silica Reaction,简称 含有微晶石英或玉髓其膨胀反应的实质是碱一硅酸 ASR)是在工程中破坏最多、分布最广、研究最多 反应。由此看来是否应该把碱一硅酸盐反应单独划 的一种碱集料反应。此种反应是水泥混凝土中的碱 分成一类,有待更加深入的研究。 【收稿日期】2014—09—05 【作者简介】梁颖(1982一),女,吉林长春人,大学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道桥设计与研究工作。 149 西南公路 2 混凝土碱一集料反应中碱的来源 混凝土中的碱主要来源于自身的组成材料:水 泥、外加剂、掺合料、骨料及拌合水等。在环境中 的碱也是碱的来源之一。 (1)水泥中的碱。 水泥是混凝土中碱的最主要来源,普通水泥中 的碱主要由石灰石、粘土、煤等原材料带人因各地 原材料不同水泥的碱含量也有所不同。水泥中的碱 一部分以硫酸盐及碳酸盐的形式存在一部分则固溶 在熟料矿物中。其含量一般在范围0.6% 1.2%内波 动,低于碱含量0.6%的水泥属于低碱水泥。随着水 泥碱含量的增加或水泥用量的增加,碱一集料反应 的膨胀也随之增大。 (2)骨料中的碱。 骨料中碱的溶出也是碱的来源之一。上个世纪 曾有学者提出一些骨料中析出的碱会促进AAR,并 且近些年有人发现骨料中析出的碱可达0.1~12.7 kg/m Na2Oep,平均可达2.2 kg/m。NazOep,这个数 值不容忽视。骨料碱的析出是必然的,特别在建设 百年工程时更应该加强重视。虽然碱的析出是事 实,但对于AAR来说,这种碱能否与其他材料中的 碱同样有效,还有待深入研究。 (3)掺合料中的碱。 掺合料通常使用粉煤灰和矿渣等材料。在一定 程度上抑制了AAR的发展,但也有试验证明,当在 有些条件下掺加少量的掺合料会促进AAR的发展, 例如当用高碱粉煤灰而且掺量太少时,后期反而会 促进AAR。原因是掺合料含有一定量的碱,掺人混 凝土后,部分碱会释放,即有效碱,从而加速 AAR的发展。 (4)外加剂中的碱。 外加剂是现代混凝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但常用的外加剂中会含有碱金属离子(Na+、 等),这些离子与活性骨料作用,能直接或间接地 促进AAR的发展。 (5)环境中的碱。 除以上混凝土自身的固有碱,环境中的碱也能 通过渗入混凝土中来补充混凝土自身对碱的消耗, 进而促进AAR的发展。 ,5O 3 碱一集料反应的发生的三个必要 条件 发生碱一集料反应的三个必要条件:混凝土中 含有过量的碱;骨料中含有碱活性矿物;混凝土处 于潮湿环境。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混凝土中的碱。 混凝土中的碱来源于水泥、外加剂、掺合料、 骨料、拌合水、周围环境(海雾中的附着物渗人近 海混凝土结构物,冬季融雪剂中的碱通过排水管和 毛细孔渗入桥梁或路面等)。水泥中的碱主要是由 生产水泥的原料引入的。钠、钾含量折合成Na20/] ̄ 于0.6%的水泥称为低碱水泥,国际公认,使用低碱 水泥一般不会发生碱一集料反应。但是,很多水泥 的碱含量都超过了这个标准,尤其是在北方生产的 水泥很多都是高碱水泥,碱含量在l%左右。如果为 了改善混凝土性能再加入外加剂(钠盐减水剂、早 强剂、防冻剂等),碱含量更高。所以我国颁布的 国家标准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 定最大碱含量为3kg/m3,但环境为正常环境稳定的 室内和使用非碱活性集料时对碱含量不限制。 (2)骨料的碱活性。 具有碱一硅酸反应的骨料分布广泛,其活性成 分为SiO,,而具有碱一碳酸盐反应的骨料类型较 少,主要是石灰石质白云石。掌握碱活性骨料的 分布情况,建立分布图,并据此采用预防措施, 对保证大型工程的耐久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和国家建材局地质所在 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资助下建立了我 国第一个区域性碱活性骨料分布图一京津唐地区 活性骨料分布图。 关于活性骨料,经世界各国许多学者四十余年 的研究归纳,常见的碱活性岩石如表1所示。 (3)潮湿环境。 碱一集料反应发生的一个必然条件就是潮湿的 环境。只有在空气相对湿度大于80%或直接接触水 的环境中,AAR破坏才会产生;否则,即使骨料具 有碱活性且混凝土中含有足够的碱,AAR会很缓 慢,不能产生破坏性的膨胀和开裂。可是,一旦具 梁颖:碱一集料反应分析及检测方法 表1常见的碱活性岩石 岩石类别 岩石名称 碱活性矿物 流纹岩 安山岩 酸性一中性火山玻璃、隐晶一微晶 火 松脂岩 石英、鳞石英、方石英 成 岩 珍珠岩 花岗岩 应变石英、微晶石英 花岗闪长岩 火山熔岩 火山角砾岩 火山玻璃 凝灰岩 石英砂岩 微晶石英、应变石英、微晶石英、 沉 应变石英、喷出岩及火碎屑岩屑 积 硬砂岩 岩 硅藻土 蛋白石玉髓、微晶石英蛋白石、 碧玉 玉髓、微晶石英 燧石 碳酸盐岩 细粒泥质灰质白云岩或白云灰岩、 硅质灰岩或硅质白云岩 板岩 玉髓、微晶石英 千枚岩 变 质 片岩 石 微晶石英、应变石英 片麻岩 石英岩 应变石英 备了高湿度或与水直接接触的条件,不论时间迟 早,连续或不连续,反应产物就会吸水膨胀,使混 凝土内部产生膨胀压力,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 混凝土工程就会遭受损害。由此看来,有效隔绝水 的侵人是防治AAR的一个有效措施。 4 常用骨料碱活性检测方法的原理 目前骨料碱活性的鉴定方法有很多:对骨料的 微观结构进行评价的岩相法,对骨料的化学成分进 行鉴定的化学法,以测长为基础的砂浆棒法还有混 凝土棱柱体法、压蒸法等。在GB/T 14685.201 1《建 设用卵石、碎石》及GB/T 14684.2011《建设用砂》 中对骨料碱活性检测要求用岩相法和砂浆棒法。 (1)岩相法。 岩相法是通过肉眼和显微镜观察,鉴定所用骨 料的种类和成分,从而确定碱活性的种类。该方法 检测速度快,可直接观测到骨料的活性成分,其检 测结果是选择其他判定方法重要依据。 (2)化学法。 化学法的检测方法是取一定量规定粒径范围的 骨料与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反应,在规定条件下 测定溶出的SiO,浓度Sc(mmol/L)和溶液碱度的 降低值Rc(mmol/L),据此判断骨料是否具有碱 活性。化学法的缺点是受碳酸盐、石膏、粘土矿 物、铝酸盐等非SiO,物质的干扰较大,尤其是不能 用于鉴定变形石英和微晶石英导致的慢性膨胀骨料 的活性。因此该方法误差较大,检测结果不可靠, 容易出现错判漏判等情况,故在规范中没有提出。 (3)砂浆棒法。 砂浆棒法是检测骨料碱活性的经典方法,本方 法适用于检验硅质骨料与混凝土中的碱发生潜在碱一 硅酸反应的危害性,不适用于碳酸盐类(ACR)骨 料。其方法如下:取规定级配的骨料与高碱水泥配 制砂浆棒,养护24.4-2h后脱模,立即测量试件长 度,此长度为试件基准长度。将测完基准长度的试 件置于养护筒的试件上,加下放水,但试件不能与 水接触,加盖后放人40土2 oC的养护室内。分别在 测量基准长度后的14d、1个月、2个月、3个月、6 个月测量试件长度,如有必要还可适当延长。通过 长度变化计算膨胀率,当6个月龄期的膨胀率小于 0.10%时,判定为无潜在碱一硅酸反应,否则,判定 为有潜在碱一硅酸反应。由于该方法的持续时间较 长,所以在规范中提出了快速检验方法。将试件置 于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使溶液保持在80±2℃ 的条件下,测试时间缩短至3d、7d、14d。通过判 断14d膨胀率来判定有无潜在碱一硅酸反应危害。 (4)混凝土棱柱体法。 混凝土棱柱体法同砂浆棒法类似,但试件尺寸、 骨料尺寸及级配、水灰比等不同。该方法首先是针对 硅酸盐骨料活性提出的,后发现也适用于硅质骨料。 该方法的优点是试件与实际混凝土较接近,对检测碳 酸盐反应骨料也适用,但该方法检测周期长,检测结 果受水泥细度、水灰比、级配、养护条件的影响较 大,后经改进,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大大增加。 5 预防碱集料反应对策 碱集料反应被称为水泥混凝土的癌症,所以已出 现碱一集料反应破坏的工程,几乎不可能被修复。因 此,防止ARR的产生主要从预防着手。预防ARR产 生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 , 西南公路 (1)尽量降低水泥混凝土中碱的含量,控制 料反应的三个必要条件着手,并配合有效的检测方 总碱量,尤其作为碱主要来源的水泥,其碱含量必 法来避免使用产生碱集料反应的原材料,预防和检 须严格控制; 测是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关键措施。 (2)尽量使用非碱活性骨料; 参考文献 (3)尽量避免潮湿环境,有时由于环境或成 [1】唐明述,邓敏.碱一集料反应研究的新进展田.建筑材料学报,2003,(O1). 本等原因,不得已使用产生碱集料反应的原材料, [2】唐明述.碱硅酸反应与碱碳酸反应川.中国工程科学,2000,(01). 通过早期干燥养护,最大限度的抑制ARR的进行。 [3】王嫒俐,姚燕.重点工程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与工程应用【M].北京:科学 出版社.2007. 6结论 [4]吕忆弄,卢都友,施警玲等.我国首例海工工程碱集料反应[J].南京化工 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O1). 综上所述,碱一集料反应的预防要从发生碱集 (上接第148页) 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统,可为公路建设提供直观形象、较详实、较准确 参考文献 的工程地质信息查询结果,可以确保公路建设的合 【1]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理布局、协调发展、防止决策中的随意性,可为山 【2】Booth G,Runbangh J,I.The Uniifed Modeling Language User Guide[M]. 东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运营管理提供技术支 Addison Wesley,2001. [3]Michael F,Workboys.A Computer Perspective[M].London:Taylor&Francis 撑,促进高速公路信息系统建设,将对山东省高速 Ltd.1995. 公路建设、规划管理的数字化进程产生深远与积极 [4】MichaelN.I) ̄mlcrs,FundamentalofGeographicInformation Systems,NcwYork: JohnWiley&Sons In ̄. 的影响,山东省高速公路工程地质信息查询系统具 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