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研究与应用广东建材2019年第4期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的选用与质量控制分析邓锦龙文广林(广州四极科技有限公司)【摘为了使其应用要】近年来,高性能混凝土已成为各建筑工程施工中最重要的施工材料之一,就要从加强混凝土原材料的选用与质量控制这两性能、配合比设计以及应用效果达到绿色施工标准,并结合绿色工程的大方面入手。本文也会对如何科学选用高性能混凝土各项原材料进行深入的探讨,以便相关人士借鉴。施工要求,对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和措施,质量控制【关键词】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选用;(HPC)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高技术混凝土利用现代化的制作技材料,其是以普通混凝土为基础,术加工而成的施工原材料。从设计指标和应用优势的角工作性、适用性,度来看,高性能混凝土无论是耐久性、还是施工强度、体积稳定性和经济性等,都要高于普通其对于原材料的选混凝土很多倍。但是在施工要求上,用以及质量控制却是十分之高,所以,为了保证建筑项相关施目的顺利开展,提升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价值,工单位就要在其制作和施工过程中,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原材料选用以及质量控制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选择水泥类型,因为高性能混凝土中的水胶比较低,所以其施工强度就会越来越高,因此,这就使得水泥材料对于早强要求没有确定最高的标准,一般情况下,若是尽量不要采用早强型水泥,条件允许,以免对高性能混凝土的流变性和后期强度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可以选择中等强度等级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但是当混凝土强度超过60MPa时,应选用62.5标号的水泥。西方国家针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需求,目前,研制出了种类丰富的水泥材料,如:球状水泥,调粒水泥、活化这些新产品的最大特征就是能够在相同标准稠水泥等。度下,降低水的用量。再次,要想进一步促进高性能混凝土的流动性,还要在其拌制过程中加入一定剂量的高效减水剂。所以,尽量采用低水灰比的水泥的选用就要进行合理的调整,且在遇水水泥,因为其他水泥是由细度及粒子所组成,后,会产生早期水化反应,一旦与减水剂融合,就会影响超塑化剂的减水率,导致混凝土出现较大程度的坍落现甚至有的高性能混凝土在拌和后半小时,象,就会损失大半以上的坍落度。而高效减水剂的化学性质、分子量、交联度等因素也会给水泥与超塑化剂的相容性造成一所以,定的影响,只有采用低水灰比的水泥材料,才能避提高混凝土的高性能和高强度。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最后,水泥选用过程中,还要对水泥矿物组成和细度进行全面的考虑,尽量使其达到相应的设计标准,这样才能避免影响到混凝土的应用性能。一般情况下,高性能混凝土在配制阶段都要避开立窑水泥的使用以及早强、水化热较高的水泥,同时,还要确保内部造成结构1关键原材料的选用原则分析1.1水泥的选用原则首先,若是工程施工中采用的混凝土为普通混凝只需考虑水泥强度就能够满足工程施土,则在选择时,其对水泥性能的工需求。而对于高性能混凝土则不然,且水胶比设计偏低,要求十分特殊,所以,要想达到理想的施工效果,就要增加水泥用量。同时还要控制混凝土减少其塑性收缩量而降低水泥用量。并且内部的温度,在此基础上,还要对胶凝材料的用量合理的限制,这样才能大大提升混凝土弹性模量,使其整体稳定性达到最高标准。因此,在对高性能混凝土的水泥材料进行选择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其流变性能和强度。同时,也要注重水灰比的合理设计,尽量使其处在最低标准内,这样才能促进水泥的水化反应,使其结构密度得到有效的提升。要合理其次,为了确保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效果,-16-广东建材2019年第4期中的有害成分能够保持在标准范围内,如:游离氧化钙、游离氧化镁等物质。这样才能提升混凝土的耐久性,满足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需求。1.2水的选用原则通常,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之所以会添加一定量的水分,其最终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好的增强混凝土的流动性,使之与水泥过早发生水化反应,进而加快混凝土的凝结速度和硬化速度,使其整体强度性能达到最大化。由此可见,水对于高性能混凝土的凝结度、硬化度、强度、体积变化、工作性能等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在实际运用时,必须对其质量和剂量进行严格的控制。首先,混凝土拌和用水中不得含有对钢筋材料产生任何腐蚀影响的物质,尽量使用清洁的饮用水、井水、河水、自来水、湖水等水资源。而杜绝采用超标排放的沼泽水、工业废水和多矿物质的硬水等水资源,尤其是那些含有大量脂肪、糖类、酸类等有害物质的水资源,以免影响到混凝土的应用性能,给工程建设带来诸多安全隐患。其次,要在拌制前,相关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应的用水标准,对拌和用水进行全面的检测,确保其达到以下几方面要求:第一,要避免拌和用水影响到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可以通过相应的检测试验来确定待检验水和生活用水的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若两者的时间差低于0min,则可证明该拌合用水符合混凝土的拌制标准;第二,要避免拌和用水影响到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可以通过相应的检测试验来确定待检验水和生活用水所配制的水泥砂浆或混凝土28d抗压强度,若是待检验水拌制的砂浆或混凝土抗压强度高于饮用水拌制的混合物抗压强度90%以上,则证明该拌合用水符合混凝土的拌制标准;第三,要避免拌和用水杂质含量超过定额基准,与之完全吻合后,才能进行投入使用。1.3骨料的选用原则骨料是混凝土原材料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约占混凝土70%左右的比例。其质量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应用性能和施工成本,所以必须对其进行正确的选择。一般情况下,普通混凝土在选择骨料时,对其强度要求只需控制在高于混凝土强度的3~4倍即可,但由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差别较小,所以往往骨料作用也是难以引起人们的重视。而高性能混凝土在拌制过程中,若是采用了质量不标准的骨料,则对其整体施工强度的影响十分明显,所以,为了确保混凝土的高应用性能,材料研究与应用就要对骨料的合理选择加以足够的重视,具体可以按照以下点原则来进行骨料选择:第一,要保证骨料的级配。不仅颗粒的粗细、大小要均匀,而且还要具备较低的空隙率,这样才能确保混凝土的各项应用性能,达到理想的施工效果;第二,要保证骨料的物理性能。即骨料外观的密度和堆积密度必须达到相应的标准要求,分别大于2.7、1470kg/m3。同时,吸水率要低,尽量选择外表粗糙、粒径适中的粗骨料,这样才能满足混凝土的拌制需求,使其流动性、耐久性、强度、稳定性等达到最高标准;第三,要保证骨料的力学性能。杜绝一切软弱颗粒骨料或风化骨料的掺加,且岩石抗压强度也要尽量高于混凝土自身强度1.5倍以上,这样才能增强骨料的弹性模量,与混凝土的弹性模量相吻合;第四,要保证骨料的化学性能。尽量选择无碱活性骨料,使其含泥量小于1.0%,且不含有任何有机物、硫化物和硫酸盐等杂质,这样才能避免高性能混凝土发生碱骨料反应,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2关键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措施分析2.1胶凝材料质量控制措施胶凝材料也可称作为胶结料,其是一种经由物理、化学等工艺加工制作而成的,能够促使浆体变成坚固固体的一种胶结材料,具有较强的机械强度和复合性。现如今,建筑工程施工中所用的石灰、石膏、水泥、沥青、合成树脂等都属于胶凝材料的一种,这其中,尤以水泥的胶凝强度最为明显,其无论是遇到空气,还是与水融合时,都能够将砂、石等材料牢固的胶结在一起,所以,水泥也是绿色高性能混凝上的重要胶凝材料。一般情况下,在对高性能混凝土进行拌制时,水泥的用量仅有20%左右,但是其对于混凝土的应用性能和施工质量的影响却是极为显著,所以,不仅要对水泥材料的标号、质量波动影响、安定性、含碱量、含铝量等进行全面的检测,使其达到相应的设计标准,而且还要在水泥进场后,对其进行抽样检测,尽量通过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试验与和易性试验来证明水泥材料质量,使其能够符合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要求,这样才能进行投入使用,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应用价值。2.2集料质量控制措施2.2.1粗集料质量控制基于相应的施工标准,在对高性能混凝土粗集料进行选择时,要尽量保证集料外观的粗糙程度、强度、纯净-17-材料研究与应用度以及颗粒形状,尽量采用球体骨料或方体骨料,杜绝使用针状或片状的粗集料。同时,还要严格控制集料颗粒的级配设计质量,使其在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中形成较低的孔隙,并且粒径大小也要达到均匀适中,这样才能避免石子与砂浆发生离析现象,确保混凝土成型后的施工质量。此外,对粗集料的粒径进行合理控制,还能减少砂浆用量,降低水泥水化热反应,进而切实的提高混凝土的匀质性、力学性、体积稳定性以及耐久性等,使其能够完全满足工程建设需求。2.2.2细集料质量控制为了确保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和质量,一定要对其细集料的细度模数进行合理的控制,按照相应的基准要求,应尽量使其处在2.3~3.7之间,因为一旦细集料的细度模数小于这个基准,则就会增加高性能混凝土的粘稠度,使其无法顺利的进行施工振捣。另外,由于砂粒径过细,还会增加水泥用量,提升混凝土的拌制成本,并且对其整体应用性能也会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反之,若是细度模数超过定额基准,而还会降低混凝土的运输质量,使其出现离析现象。因此,必须严把细集料细度模数,这样才能为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长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2.3外加剂质量控制措施外加剂是影响高性能混凝土拌制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若是其质量未达到相应的规范标准,则必定会增加拌合水用量、降低混凝土坍落度、流动性以及水胶比等性能指标。同时,外加剂质量还会影响到混凝土的抗冻性、匀质性和沁水率等,因此,必须对其整体质量性能进行全面的管控。通常,在选择外加剂时,相关工作人员必须通过相应的检测试验来对外加剂的掺加量和与水泥的相容性进行准确确定,然后还要采用后掺法或分批添加法来将其与其他原材料进行混合拌制,这样才能保证拌合物的拌制效果。现如今,我国绿色高性能混凝土中常用的外加剂种类主要包括:萘系高效减水剂和聚梭酸系高性能减水剂,从合成技术工艺来看,这两种减水剂不尽相同,因此,所产生的工作性能也是各有千秋。所以,在控制减水剂质量时,不仅要对其与水泥的适应性进行全面的检查,还要对其进行留样检测,这样才能准确的确定出减水剂质量,使其在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拌制中发挥出真正的效用。2.4矿物掺和料质量控制措施矿物掺和料也属于高性能混凝土拌制原料中不可-18-广东建材2019年第4期缺少的一部分,其表现形式一般是指粉煤灰、矿粉等,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等应用性能。因为矿物掺合料的粒径较小,在与高性能混凝土进行混合后,能够发挥出较大的微粒效应或火山灰反应,进而最大化减少用水量,提升混凝土的密度、润滑作用以及匀质作用。同时,还可以改善拌合物的流变性质、初始结构以及硬化后的多种性能等。因此,对矿物质掺和物的质量进行全面的控制,很有必要。在在具体操作时,相关工作人员主要对其掺加量以及混凝土的水胶比进行合理管控。例如,粉煤灰的掺加量必须控制在水泥用量的20%左右,否则势必会影响其性能作用的充分发挥,妨碍高性能混凝土的绿色持久稳定发展。2.5拌合水质量控制拌合水质量的好坏对绿色高性能混凝土而言,也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对拌合水质量进行管控时,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确保其纯净性和无毒、无害性,尽量采用清洁的自来水或天然地表水、地下水以及高效处理后的工业废水等。并且在使用之前,要对其内含的有机质含量、pH值、氯离子、硫酸盐含量等进行全面的检测,确保其能够满足混凝土的应用需求,从而使其整体施工质量和应用性能达到最高标准。3结语综上所述,为了进一步推进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发展,就要对其原材料的选用及质量控制工作加以全面的重视,不仅要掌握各原材料的应用性能以及选用要点,而且还要针对性的制定出完善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其能够完全符合国家相应的规范标准以及行业使用标准,这样才能提高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率,使其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发挥出真正的效用。●参考文献】[1]王兆,杨锐.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探索[J].混凝土,2018(4):100-101.[2]孙振平,周文宗.绿色高性能混凝土与建筑工程材料的可持续发展[J].建筑材料学报,2018(3):278-279.[3]王振军,陈平,尚纪歌.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进展[J].混凝土,2019(1):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