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民间面塑 设计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民间面塑》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面塑是一种新颖活泼的手工制作形式,学生学习面塑不应该仅仅要求他们用面塑的方法制作小动物,而是要通过面塑这种形式,重点培养学生概括能力,扩张想象力、创造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学生作品在继承我国民间优秀传统工艺手法的同时,在题材上大胆创新、联系生活,给面塑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带来一股清新之风,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不同人文环境下,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面塑文化,感受我国民间丰富多彩的面塑艺术的特点。

2、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掌握面塑的基本制作方法,发挥创造力、想象力,设计制作一款面塑作品。

3、在欣赏、观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面塑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对传统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面塑艺术的特点,掌握面塑制作的基本技法,并试着塑造一件面塑作品。

【教学难点】揉、捏、搓、剪、扎、压等不同技法的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问答、示范、讲述、实践

【教学准备】 面团、超轻彩泥、纸盘、剪刀、小刀、镊子、木棒、梳子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流传着千千万万种民俗文化。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其中的一种。

同学们,请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出示面团。

谁来摸一摸,什么感觉?面团,家家户户都有的最为普通的食物,经过我们先辈们智慧的双手,瞧,变成了什么?出示面塑图片。

二、讲授新知:

1、想一想,这样的面塑,你在哪里见过吗?

2、你们对面塑有什么了解吗?学生介绍。

师总结:同学们介绍的可真详细,个个都是学习小能手。

3、教师补充面塑知识。

民间面塑一般分为“面花”和“面人”两类。面花,又称“花馍”、“礼馍”、“面花花”、“花糕”。面人多以传统戏曲、神话故事、卡通人物以及十二生肖和其他动物为主。

面塑常用于各种民俗节日中,表达不同的含义。(出示春节、元宵节面塑图片)

同一种面塑,由于中国各地风俗习惯不同,往往会有不同的用法和寓意。

4、学生自主分析。

面塑还往往出现在重大的人生礼仪当中。

下面让我们来猜猜看,这样的面塑用于什么时候,有什么寓意?能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吗?(出示寿馍、喜馍图片)

5、引导学生分析、总结面塑特点。

(1)、以书上的面塑作品老虎为例,它和生活中真实的老虎有什么不同?

(2)、你能选择出合适的词语,来表达面塑给你带来感受吗?

6、教师示范,过程中介绍方法。

欣赏了这么多有趣的面塑作品,老师也忍不住想要玩一玩手中的面团了!请你认真观察,你能准确说出老师每一步的制作方法吗?

教师示范:用面搓条,盘圈,用筷子挟,制作面花蝴蝶。老师只是做了一个最简单的蝴蝶面花,如果我们想要制作更精美一些的面塑,还可能会用到什么方法呢?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补充板书。(拉、压......)

7、分组讨论、合作学习。

(1)、分析制作工具。

做面塑主要靠我们灵活的双手,可是一些特殊的造型和细节的制作就需要用上简单的工具了。

请同学们四人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一下,下面这几个面塑作品,制作时可能会用到哪些工具呢?

(2)、小组代表进行汇报,教师评价。(剪刀、筷子、锥子、镊子、梳子、棒针……)

8、替换制作材料。

同学们,老师也想做出色彩丰富的面塑作品,可是,我只有白色面团怎么办?谁来帮我解决难题?

三、艺术实践:

1、分别以动物,人物,面花,纸盘面塑为主题,分组制作。

2、小组成员合作完成,设计制作一件富有特色的面塑作品。

3、教师巡视,相机辅导,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简单点评。

四、作业展示:

1、各组展示作品,争做“面塑达人”。

2、学生点评,分别从造型设计,色彩搭配上、创意等方面进行评述。

3、教师点评,从作品的主题、完成程度进行评述。师生共同选出“面塑达人”。

五、课堂小结:

面塑艺术已经流传了几千年,到了我们这一代,应该怎样传承下去呢?

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有义务更有责任将面塑艺术一代代流传。希望同学们课下能将面塑的相关知识和制作技巧教给你身边的人,一传十,十传百,让我们一起将这历史的文化瑰宝世代相传!

【教学板书】

民间面塑

色彩艳丽 夸张变形 装饰丰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