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双减”背景下小学体育社团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张绍信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双减”背景下小学体育社团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张绍信

发布时间:2023-07-18T08:03:29.651Z 来源:《中小学教育 》2023年9期 作者: 张绍信

[导读] 在小学校园体育教学活动中,开展体育社团是小学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学校学生人数多、密度大,体育活动时间、场地和器材数量有限,传统的体育活动很难满足学生的体能需要,因此,在学校开展体育社团活动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参与社团,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发掘和发展个人的兴趣和专长。另外,加入体育社团也是一个很好的交际途径,在运动的过程中,他们可以结交很多朋友,学习如何和别人一起工作,从而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响水县南河平建小学 江苏响水 224633

摘要:在小学校园体育教学活动中,开展体育社团是小学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学校学生人数多、密度大,体育活动时间、场地和器材数量有限,传统的体育活动很难满足学生的体能需要,因此,在学校开展体育社团活动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参与社团,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发掘和发展个人的兴趣和专长。另外,加入体育社团也是一个很好的交际途径,在运动的过程中,他们可以结交很多朋友,学习如何和别人一起工作,从而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关键词:双减;小学体育;现状;对策

引言

小学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并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帮助。当前学校在“双减”政策下已经初步落实相关的小学体育社团活动,但其中仍然存有一定问题,需要教师能够积极探索,通过多种措施组织高质量的小学体育社团活动,并保障小学体育社团活动生动有趣、丰富多彩。

1完善体育社团组织结构,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为保证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质量,学校就必须要加强对体育社团构建的重视,加快体育社团建设,积极吸引更多专业的体育教师,构建一支专业的、人员充足的体育教师队伍,并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让体育教师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体育特长承担相应的体育社团指导职责,做到“人尽其用”,在充分发挥体育教师价值的同时,积极完善体育社团组织结构,保证学生能够在体育社团活动中获得足够的发挥空间,同时能够获得教师专业的指导和帮助,真正通过体育社团活动掌握相应的体育技能,获得积极的体育活动体验,进而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形成体育锻炼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促使学生逐步形成终身体育意识。除此以外,学校还应建立健全的体育社团管理制度,保证体育社团活动能够在相应制度、规范的约束下,有组织、有纪律地进行,避免因体育社团活动存在盲目性、无序性而影响其开展质量。同时学校还应加强对体育社团建设及考核的重视,并将考核结果和教师绩效挂钩,以此来提升教师的责任意识及对体育社团活动的重视度,促使其更好地服务指导体育社团活动,保障学生获得更优质的体育指导,充分发挥体育社团的教育价值。

2合理安排社团活动时间,加强社团师资力量建设

当前小学生缺乏课余体育活动实践已经成为阻碍社团活动开展的主要问题,针对该问题,学校各级领导需积极与各科教师做好沟通工作,适当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学生体育社团活动腾出更多的时间。一是充分利用好大课间,各社团组织者积极引导社团成员进行相关体育训练,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比如通过几天的大课间活动掌握哪一项体育技能,设计一些适合社团开展的小体育竞技项目在大课间活动中落实等,以此提高社团训练频率,提升社团活动开展的连贯性。二是增加每周体育社团大型活动数量,尽量与文化课的学习时间不发生冲突,保证每次活动的时长和质量,充分彰显社团运动魅力。三是家校形成良好联动,鼓励社团成员在校外积极主动地开展社团活动,社团成员间进行亲切互动,聚集在一起开展项目训练或比赛,以此增加社团组织凝聚力。除此之外,学校方面还要加强社团师资力量建设,一是加强对本校体育教师的培训,增加其对体育社团组织与管理方面的认知和经验,教师根据自我实际教学水平主动承担与自我能力相契合的社团的指导教育工作,积极筹划组织社团活动的开展。二是在社团发展到达一定瓶颈后,引入校外专业师资力量,由专业运动项目教师参与相关社团指导工作,遵循业内专家意见积极革新社团活动的组织构建,以此突破社团发展瓶颈,让社团活动开展更具特色,以此不断强化学生运动意识和素养,促进其体质健康水平的持续提升。

3加强体育社团管理制度建设,保证活动开展井然有序

体育社团的组织与管理体制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健全的行政管理体系可以保证其运动的规范化、有序地进行。经调研,各级各类小学体育社团都有相关的组织、管理体制和管理体制,但一些小学体育社团的管理体制还不够健全,缺乏与校内实际情况相联系、监督、督促;对社团的管理不严格、缺少考勤、没有设立各社团的社长、缺乏对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有的学校干脆就在网络上照搬其他学校的管理系统,只更改了学校的名称和时间,建立的社团管理体系与现实生活完全不相符。“双减”的规定是:要制订课后服务的实施方案,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利用课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和文体活动。各学校要建立明确分工、明确职责、一校一案的管理

制度,规范和监督社团活动。强化社团辅导教师的训练和评价,第一,由教务处负责审核社团教师所制订的各项活动计划及活动记录,并指导其进行探究,以深化社团教学改革,确保社团活动的质量和效果;第二,建立一套绩效考评体系,开除不合格的社团指导教师,增强社团指导教师的责任担当意识,对表现优异的社团指导教师进行物质和经济的奖励,激发社团指导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奉献精神;第三,各学校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从多角度、全方位地掌握和掌握社团活动,确保活动的组织有序,为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增加一层安全保障。

4培养学生兴趣爱好

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心理发展有重要意义。据研究,业余爱好越丰富的学生心理素质越强,眼界越开阔,智力发展越快,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对于小学生来说,帮助他们培养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不仅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提高身体素质,还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缓解学习压力,排遣消极情绪。为了调动学生对体育社团活动的参与积极性,社团指导教师在设计社团活动时,要充分重视游戏的作用,可以将体育锻炼活动与游戏活动有机结合,增强运动的趣味性。例如,舞蹈社团在组织社团活动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兔子舞游戏,即社团学生围成一个圈,每个学生的双手都搭在前一个学生的双肩上,教师为学生播放节奏感很强的音乐,指导学生跟随音乐节奏双脚合并跳跃。

5减轻学业负担并鼓励学生参与体育社团活动

因为小学生的身体还没有完全发育,而且每个年级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学校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目前大多数学校的运动设备都是按照统一的标准来进行的,比如篮球架的高度、双杠间距等,与低年级学生的运动项目不相适应。为此,需要适当地调整并增加相应的体育器材和设备。另外,为了确保高三学生每周都能参加体育社团活动,确保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这是“双减”的具体规定。通过调查发现,一些小学的高年级学生不参加学校的体育社团,有些学校甚至会因为觉得他们学习压力大、学习压力大,就把他们排斥在外。体育锻炼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可以使他们在学习中处于良好的心态。

结语

总而言之,体育社团在推动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提升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方面能够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这也就需要学校加强对体育社团组织构建的重视,并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社团活动来满足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需求,让学生在多元化的体育社团活动及体育竞赛中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与成就感,真正从内在驱动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为其今后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晓娴.大学生体育社团意识调查及其对锻炼行为的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9.

[2]张文.体育社团对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以江汉大学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3,3(31):183-18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