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气波导干扰解决方法研究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36卷第4期 20l6年12J J 山东通信技术 Shando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V_0l36 N0.4 Dec.2016 大气波导干扰解决方法研究 张涛贾永超唐行斌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气波导的成因分析、干扰源定位思考,调整了时隙配比、资源调度与参考信号功率等, 并进行了效果对比验证,为大气波导干扰的识圳及规避提供了指导思路 关键词:大气波导时隙配比资源调度上行功控 1 引言 住一定的气象条件下, 大气边界 尤其近地J 在时域j 划分的帧结构中,仃■种子帧类型:下行、f 行‘ 特殊子帧 :JjiM,特殊子帧又分为} 行时隙、下 时隙、保护问隔。保护I11j隔是TDD『I、f分双1 系统 中传播的电磁波受大气折射的影响,其传播轨迹弯 地而, 曲率超过地球表面f¨1率时,电磁波会部分地 被陷获在一定厚度的大气薄层内,就像电磁波在金 传播 的特殊设计,不传送任何信号,避免在非设定的时隙 LTE帧结构如 l所乐. .波导管,t-,传播一样,这种现象称为电磁波的大气波导 中发送或接收信号 TD—大气波导现象能使TD—LTE下 无线信号传播 远,rf1 f传播距离超过TD—LTE下行 保护时隙(GP)的保护距离.导致这 种远端TD—LTE下行无线信号F扰到 : …1个j 线帧Tf=3O72OOT,:10ms ……………一●, : :1个 帧153600Ts=5ms : 本地TD.LTE}:行信号。本文从大气 波导产生于扰的荩本原理、成因、对 TD.LTE系统的影响等 而入丁二进行 分析,提出了一种1-扰识别及规避的 解决方案。 2干扰成因分析 图1 TD—LTE帧结构 (1 1 TD—LTF系统GP时隙分析 TD—LTE系统采用时分双 方式, 站、终端发 }l1于传输时延的原因,在超远距离传输中,远端 站的下行信号 易造成本端基站 行信号的十扰, 射及接收电磁信号均在同一频段,仪通过tt寸域 划分 即传输时延超 十{J 配置的保护问隔GP。大气波导l: 小同时隙,分圳赋 上行及下行信号传播。TD—LTE 扰原 如网2所l,J 。 第4,t ̄IJ 张涛等:人气波导干扰解决力‘汰研究 6 1)移频判断卜扰 被 、 ■曰_ 藤 <64KM t t t 捌 鞫豳一 通过移动频段 察r扰在带1人j干¨0 外I-I。变化, 观察带外址 有丁扰,H前现场F煳段RRU支持 1 880MHZ一19l5MHZ, 35M带宽 如 此类卜扰足 系统外f:扰,那么 1900MHZ以 也J、 陔仃 一定 >=64KM >=107KM r扰;5“1 =l900MHZ以卜没有十扰,JJf5么此类十扰 3ODKM 可能为系统『大】r扰 图2大气波导干扰原理 移频l5M(1895MHZ一191 5MHZ)JI . 频 潜扫捕I j JJ 以清晰看剑:1900MHZ J- 底噪九抬 丌,【fIj}I-/f 仃住杂敞的干扰,说日J】十扰术『1系统内, (2)TD.LTE大气波导f:扰特 分析 可以简}丫{^削断十扰来闩远端 站的卜i l 埘于人 t J’以hl{i ̄Jj 大气波导下扰是一种特殊人 下形成的大气对 面积卜扰,顺点 前移5M,前5M无干扰,I:扰的仔在 38400频点与38500频 - 、 1OOPRB 电磁波折射效应,一般都址令频段下扰,Ⅱ受影响而 外部I较人,各地分 不同。 某地的T扰特征如F: 十扰 }j 埘比如冈3所乐 1)・般干扰时段为23:00~10:00; 2)大而积T扰 现时, Ⅲ小 f:扰强度不¨, 部分小区兀1:扰; 3)地域性的1二扰强度随时f1j1的变化 变化;J 4)从受T扰的小区特 观察,大气波导干扰m 现时下扰小区具有方向性。 3干扰源定位 H前尚兀一币} 简单力 法确定系统所受 频干扰 类 (近距离丁扰源或远 离l:扰源),也无法定位 远距离十扰源的精确位置 、 能根据TD—LTE系统设 计的帧结构以及系统小区问nDrier令信息,确定I 行下 扰是否来自于某个超远距离 站的下行同频干扰,在 此基础卜再深入定位下扰源 (1)确定TD—LTE系统r}J近处基站足 受到远距 离同频丁扰 判断基站卜行是 受剑 他小 信号的f扰有 一 图3 38400频点与38350频点1oo PRB干扰情况对比 本 则:如果TD—LTE坫站帧结构时隙巾UpPTS 2)J 于受扰琏站中心频率受扰情况分fJ 远 瓜站 经过人气波导后的时 较人,会造 埘近 的非PRACH部分,以及j 川、J‘隙1}1还未分配给手机 那一部分的RSRP同时高于底噪声lII,则可以判断仔 、fS.SCH共至PBCH信道的 在外部r扰;在此基础卜,{}f按照下述思路判断干扰 成远处 站P/是 为远距f:扰、、 处基站信号 行时隙的十扰 、根据这 f 逊 的 7 山东通信技术 特点,可以分析得出:近处受到干扰的基站的中心频 受扰基站通过对干扰信号进行相关检测算法,在 率1080KHZ带宽范围内肯定要接收到相对恒定的干 干扰源不是很复杂的情况下,可以判断施扰基站下行 扰。进而,若受干扰基站PRACH信道的频段范围占 信号所用扰码。根据上式计算出的干扰源大致距离 据中心1080KHZ时,则很可能是手机终端在不停发 以及施扰基站扰码信息,可以选定一些可能的干扰源 送preamble码。所以,此思路需要同时分析中心频率 基站。(基站保存一份网内其他基站信息的列表,包 1080KHZ的受干扰情况以及为PRACH信道分配的 括其经纬度、小区ID及扰码等信息。) 频域情况。 受扰基站通过扩展的X2接口,获取可能的干扰 在受干扰的基站PRAcH信道不_占据中心 源基站的工作频点、天线高度、下倾角、方位角等信 1080KHZ时,对受扰基站的信号进行分析。如果受 扰基站中心1080KHZ受到恒定干扰,则能初步认为 超远距干扰。 3)基于受扰基站符号级扫描分析 远距离同频干扰受传播距离的影响,干扰情况与 距离有关,RB的时域OFDM符号不一定全部受到 干扰。而且,随着大气波导传输距离的增加,远距离 干扰一般为时域上OFDM符号顺序受到干扰,并且 干扰强度表现为减弱趋势。若受扰RB为自左向右的 OFDM符号依次受到干扰,则可初步确定小区接收到 了远距离干扰信号。 4)基于邻基站PRACH和上行调度信息的交互 邻小区基站是在受干扰基站的受扰时隙上分配 该频段的相关资源,可以通过X2接口的信息完成核 查;如未配置,则说明邻基站并未产生干扰,相应认 为干扰源最大可能为远距干扰。考虑到基站动态调 度周期非常短,本方法在应用上会受较多限制,须在 算法实现时考虑其可操作性。 (2)定位TD—LTE系统远距离同频干扰源 1)基于受扰OFDM符号的定位算法 确认基站受到的是远距离同频干扰后,根据受到 干扰的最后一个OFDM符号,可以基本得到远处干 扰基站的干扰信号传输至受扰基站所需的传输时延。 由于远距离同频干扰多发生在干扰源基站GP配置 为2个OFDM符号的情况,因此假设干扰到受扰基 站UpPTS后第一个下行时隙第N个OFDM符号,那 么再加上GP的长度和UpPTS的长度,传输时延为 N+2+2个OFDM符号的时域长度。通过下式可计 算出干扰源到受扰基站间的大致距离:受扰基站距离 (m)为传输时延(s)×(3×108)(m/s)。 息(这些信息如果受扰基站已知,则不需要进一步的 交互来获取)。在干扰基站(扇区)频点和受扰基站(扇 区)频点相同的前提下,由于是远距离同频干扰,通 过判断施扰基站的天线高度是否超高(超过普通城区 楼宇平均高度则为超高,一般为 30米)、下倾角是 否较小(下倾角 5度)、方位角是否是受扰基站的方 向,来确定具体的施扰基站。 2)基于周期性SIB监听确定干扰源小区信息 确认基站受到的是远距离同频干扰后,通过监测 特定子帧判断干扰信号时延,与干扰信号取得同步, 获取PCI,进而监听周期性SIB消息,获取干扰源小 区的ECGI等可以精准定位的信息,从而匹配干扰源 小区的经纬度等信息,以便根据干扰的传播距离、干 扰源的基本工参等信息,制定个性化解决方案。方案 需建立详细的MME和ECGI小区列表等信息,可能 涉及到不同地市甚至相邻省份的相关信息,需提前沟 通协调。 4干扰整顿及效果验证 为应对大气波导干扰,提升干扰时段用户的接入 能力,本文对功控参数、资源调度以及时隙配比进行 了研究。根据对TD.LTE系统大气波导干扰形成的条 件与原因的分析,具体方案如下: (1)功控参数设置建议值 通过试点验证,以华为设备为例总结了8个 上行功控参数(表1)。其中Alpha、PoNominaPush 详见3GPPTS36.213,MaxHARQ MSG3TX详见 3GPPTS36.312,其余详见3GPPTS36.321。 第4期 张涛等:大气波导干扰解决方法研究 表1功控参数 参数 类型 参数名称 参数说明 集团建议值 现网值 建议值 PreambleInitialReceived 前导初始接收目标功率值 TargetPower PRACH P(dBm) .100dBm-.104dBm .104 .94 reambleTransMax powerRampingStep PUCCH p0-NominalPUCCH Alpha PUSCH PONominalPusch 前导最大传输次数 功率攀升步长(da1 PUCCH标称P0值 路径损耗因子 PUSCH标称P0值 n8,nlO(现网是10) dB2。dB4(设置为2) .100dBm~.105dBm 0.8 .87 8或者10 10次 2db 4db .1O5 .96 0.8 1 依据Alpha调整而改变, .87 为lU ̄不调整 5 4 MSG3 MaxHARQ_MSG3TX MSG3的HARQ最大传输 5 次数 DMSG3相对前导的功率 eltaPreambleMsg3 偏置 4 8 8db 按照上述建议值修改上行功控参数会导致邻小 区底噪抬升,同时增大终端的耗电量,建议只在大气 波导干扰时段修改。由于大气波导干扰主要影响城 郊、乡镇和农村,因此参数修改的小区应尽量避免市 区小区。 某地市发生大气波导,指标下降严重。挑选部分 基站尝试修改前导初始目标功率值、P0及alpha,修 改参数见表2。 表2参数修改 参数 类型 参数名称 PreamblelnitialReceived 参数说明 前导初始接收 原值 修改值 PRACH TargetPower 目标功率值 (dBm) .104 .94 PUCCH pZeroNominalPucch PUCCH标称P0值 .105 .96 图4指标变化详情 PUSCH Alpha 路径损耗因子 8 10 (2)频点修改 中国移动目前F1频点使用量远高于F2,F1频 点之间互相的干扰也比F2更加严重。把F1改为F2 后,可大大降低甚至消除大气波导干扰的影响。选取 对修改参数的小区指标进行修改前乒对比,发现 2个干扰较为严重的小区将频点改为F2,干扰小区由 参数修改前后上行干扰并没有减小,干扰恢复情况跟 重度干扰减弱为中度干扰,前后干扰噪声功率对比如 附近未修改参数小区一样,但指标明显好转(图4)。 图5所示。 9 山东通信技术 图5频点修改后PRB波形图 LFE 1340931H 1小区4月13日18:45受大气 波导影响,出现严重上行干扰,导致各项指标恶化; 20:00修改频点38400为38544后指标恢复正常。且 由于该小区不在业务量特别大的热点区域,修改为 3 8544后上下行流量并没有明显下降。修改前后指标 对比如图6所示。 图6频点修改前后指标对比 在用户不是特别集中的郊区和农村地区,使用 F2频段有利于规避大气波导提高客户感知,但由于 带宽减半,对小区容量和用户下载速率有一定影响。 (3)替换D频段 部分干扰严重的小区可将F频点修改为D,既消 除干扰,又保持了20M的带宽,不会造成容量的损失。 但该方案受限于RRU类型,若RRU不支持D频段, 则需更换RRU,消耗资源较多。 (4)F 1后移10M 为规避修改F2频点方案存在的容量局限性问题, 将F 1频段后退10M,使用频点38500,带宽仍为20M (1895—1915MHZ),既降低了干扰,又改善了指标。 后移10M后前50RB干扰值较大,而后50RB干扰减 弱明显。如图7、8所示。 图7某单位F1后移10M前后干扰对比 图8某单位F1后移10M前后指标对比 选取l83个小区后移10M,指标均提升明显,且 容量没有损失,没有拥塞发生。该方案适用于干扰频 繁发生、用户数较多的区域。 (5)天馈倾角的调整 根据大气波导与天线高度、俯仰角关系的分析, 如果要消除TD—LTE系统的大气波导干扰,可以控制 发射源的位置和俯仰角,即控制实际发射天线的倾 角。但是,由于产生大气波导的区域都是农村,而现 网阶段农村区域站点考虑广覆盖,如果过度调整倾角 则将直接影响广覆盖,同时由于干扰是众多基站叠加 导致,所以此方案可行性较低。 (下转第20页) 第4期 郭忠华等:LTE网络中CQI质差优化分析思路 20 (3)把某地空港天纺二库站点时钟同步方式从相 5结束语 位同步改为频率同步进行验证,CQI均值略有改善, 从9.8提升到10.3。参数调整前后效果对比如图4所 示。 LTE作为移动通信技术的新标准,其蕴含的各种 新技术不仅给网络评估带来各种新的问题,同时也给 网络优化带来新的挑战。随着LTE商用进程提速,对 网络优化技术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需要在后续的实 践运用中不断摸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易睿得.LTE系统原理及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图4某地空港天纺二库站点参数调整前后指标对比 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LTE网络规划优化技术.2014. 3 刘思杨.LTE网络优化技术.通信管理与技术.201 1(2). (上接第9页) (6)增加保护间隔GP 5结束语 在无线信号的传播中,传播的距离越远,传播时 延越大。在一定的传输距离内,可以通过增加保护间 TD.LTE系统由于特殊的TDD特性,一定的GP 隔GP以规避干扰。 保护间隔无法完全避免长距离同频干扰。而河南东 目前TD.LTE部署的特殊子帧配置为9:3:2、GP 部、山东西部、江苏北部以及沿海的特定区域、时间、 符号数是3,可以将配置修改为3:9:2、GP符号数是9, 天气条件下容易形成大气波导现象,加剧了TD.LTE 增加保护间隔。 系统的远距离同频干扰,采取常规的网络结构调整很 根据GP覆盖距离的分析,需要对附近省、市区 难从根本消除。鉴于此,结合网络实际,通过算法优 域众多基站的特殊子帧全部进行修改,工作量较大, 化来进行干扰抑制,可以有效降低干扰带来的负面效 同时性能也会有所降低,所以此方案实施需综合考 应,从而提升用户感知。 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