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化学用语的判断
(一)元素符号元素是具有不异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意义:宏观微观.
留意:如果在符号前面加上数字,只暗示微观,不暗示宏观.如:3 Fe.
(二)离子符号
书写: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电荷数及电性,数字前正负号后,“1”省略
如:铁离子三个镁离子硫酸根离子. (三)化合价
(1)书写: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正上方标注,正负号前数字后,“1”不成省略.
(2)默写化合价的罕见元素符号
1价2价.
345 2、32、4; 2、4、6都齐全
罕见原子团(化学反应中作为一个全体介入反应) .
(3)化合价规律
①在化合物里,氢元素通常为 价,氧元素通常为 价; ②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 价,非金属元素在跟金属或
氢元素化合时,通常显 价;
③在化合物里,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4)化合价的利用
①判断化学式的正误 ②求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 ③书写化学式 (四)化学式
(1)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①用元素符号暗示(原子构成的物资): 金属单质如铁 、固态非金属单质(碘除外)如碳 和罕见气体如氦.
②元素符号右下角加2(双原子分子): 气态非金属单质如氧气、氮气、氢气 、氯气 等. 其它:如:臭氧O3、C60等. (2)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
正价元素(原子团)写在 ,负价元素(原子团)写在 ,在元素符号右下角标注适当的数字使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
步调:一写顺序,二标价,三交叉,四化简 (3)化学式的意义(如:C2H5OH Cu) 宏观;宏观; 微观;微观;
(五)符号四周数字的含义 例1.以下化学用语准确的是()
A. 2H2O:2个水分子
B. SO4:硫酸根离子
C. N2:2个氮原子 D.
:镁离子
例2.以下化学用语暗示准确的是()
A.五
氧化二氮的化学式:O5N2 B. 氧
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钙离子:Ca+2 D.2个氮分子:2N2
1. 钛(Ti)和铁(Fe)都是具有广泛用处的金属,我国四川省攀枝花市产钛铁矿.钛铁矿中钛的化合价为+4价,铁为+2价,则钛铁矿的化学式为( )
A.FeTiO3B.FeTiO4C.Fe2TiO3D.FeTi2O4
2. 以下五种物资所含氮元素的化合价按必定顺序排列:①NH3、②N2、③NO、④X、⑤HNO3.根据这类排列规律,X可能是( )
A.NO2 B.N2OC.N2O5D.NaNO3 二、给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或原子结构示意图
考点:(1)求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中子数、绝对原子质量
(2)化学性质判断-易得到电子或易失去电子 (3)对应离子的表达方式及离子对应的核外电子数 考点突破:两个等式—— 原子与离子的关系——
例1. 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根据图中信息以下认识错误
的是()
A.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4 B.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1.锰(Mn)是保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微量元素,含锰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也被广泛利用.结合图中信息,以下论述准确的是( )
B. 图2暗示的锰离子,锰原子核外有23个电子
C. MnO2属于氧化物,在H2O2分解制O2的实验中做反应物 D. KMnO4为紫黑色固体,易溶于水构成紫红色溶液
2. 碘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有“智力元素”之称.下图为碘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干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据此判断以下说法准确的是()
三、给定某一具体化学式(常为无机物) 考点:(1)该物资的构成(由……元素构成)
(2)该物资的构成(由……分子够成,或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构成)
(3)构成该物资的元素的质量比、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学式的相干计算)
例1.乙烯(C2H4)气体可用于催熟喷鼻蕉,以下关于乙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C、H
元素的质量比为6:1 B一个乙烯分子由2个碳原子、
2个氢分子构成
C.属于无机物 D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可生成CO2和H2O
例2.以下说法准确的是()
A.乳酸(C3H6O3)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物资质量比是6:1:8
B.为了加快过滤速度,用玻璃棒搅拌漏斗内的液体
C.NaCl溶液中少量的NaNO3杂质,可用适量AgNO3溶液除去
D. 3%的NaCl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3:100 例3.丙氨酸是一种罕见的氨基酸,其化学式为C3HxO2N,绝对分子质量是89.以下说法准确的是()
A.丙氨酸属于无机化合物 B.丙氨酸中碳、氮元素的质量比为3:1 四、微观示意图
考点:(1)判断反应类型
(2)判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物资的品种及介入反应的分子(原子)个数
(3)判断某两特定反应物或生成物介入反应的量的关系
(4)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物资的区分; 方法:
(1)若反应前、后出现了同一物资,暗示未介入反应,第一时
间应当同时删去物资;
(2)写出化学方程式(无具体原子,用字母暗示,有具体原子,器具体的反应物暗示);
(3)根据反应方程式回答:反应前后分子总量变更情况; (4)根据配平情况推断某一物资的具体化学式;根据题目给出的物资质量变更,判断两物资介入反应对应的质量关系; 例1.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以下说法准确的是()
A.该反应说明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
B.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3:2 C.所有介入反应的物资都是化合物 D. D物资中氯元素的化合价+1
例2.以下各图中和分别暗示分歧元素的原子,以下说法中准确的是()
A暗示混合物 1. 已知某反映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以下说法准确的是() A、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介入反应的分子个数比是5:2
C、该反应中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D、该反应前后的分子品种改变
2.如图3是一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图,其中和暗示两种原子,甲、乙分别暗示反应前和反应后的物资,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应恪守质量守恒定律 B. 该反应可暗示为2H2O === 2H2↑ + O2↑
C. 甲中所有物资都是化合物 D.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3. 用“
”和“
”代表两种分歧的单质分子,它们在
高温 必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以下说法准确的是 (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介入反应的“ 分子的个数比是 2︰1
C.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 D.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 4.“催化转化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处理为无净化的气体,下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以下说法准确的是() C.甲、丁中同种元素化合价不异D.乙、丙中所含元素品种不异 5、下图暗示管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以下说法不准确的是( )
”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O2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介入反应的分子总数大于生成物的分子总数D.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质量比是7:11 五、实验操纵高频考点
(1)浓硫酸的浓缩()
(2)物资的称量(1、普通固体用 2、易吸水易腐蚀的物资用 3、精度)
(3)量筒的使用(只用于称量液体,绝不必于其他:浓缩或反应容器等,精度)
(4)试管装液体用量(不加热加热时) (5)滴管的使用()
(6)过滤安装(留意事项:一二三玻璃仪器:) (7)蒸馏安装()
(8)玻璃棒的感化(过滤时:溶解时:蒸发时:) (9)净水——净化程度由低到高及对应的净化后果: (10)可燃气体的验纯() (11)溶液的pH测量
例1.以下实验操纵基本准确的是()
.
.
.
.
例2.以下图示实验操纵中,准确的是() 例3. 以下说法中准确的是()
A.检验电解水的产品,可判断水的构成元素 B.将pH试纸用水湿润后,测定柠檬汁的pH C.凡是无色的、均一的液体必定是溶液
D.硫在O2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SO3
1、为了达到响应的实验目的,以下实验设计部合理的是() 2、以下有关“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的操纵错误的是()
A.在称量食盐的过程中,天平的指针向左偏转,此时应减少药品
B.称取氯化钠前,要在天平两端的托盘上分别放质量不异的纸片
C.挪动游码使其右边对齐3g的刻度线,然后将氯化钠加到天平的右盘上
D.取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 3、准确的操纵能包管实验顺利进行.以下实验操纵准确的是() A.配制稀硫酸时,将水沿量筒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其实不竭搅拌
B.测定溶液的pH,先用水润湿pH试纸,然后将试纸拔出待测液中
C.为了达到节约药品的目的,将实验后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 D.有腐蚀性的药品不克不及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重 4、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纵,留意实验平安.以下有关做法中错误的是()
A.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灭 B.稀酸飞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
小苏打溶液
C.点燃氢气前,必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D.浓缩浓硫酸时,必定要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其实不竭用玻璃棒搅拌
六、实验设计及探究(留意严酷控制变量) (1)燃烧条件的探究 (2)生锈条件的探究
(3)几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 (4)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探究
(5)是否存在某种离子的实验探究(得到的结论是否独一,是否存在其他离子的干扰) (6)物资的酸碱性实验探究
(7)气体的净化与干燥(洗气瓶-出息短出)
除杂(HCl——)(CO2-- )(H2O—)
(8)某物资是否蜕变的实验探究——即检验对应的蜕变后的产品是否存在.
(9)必定质量分数的溶液配制
a固体加水溶解型:配制100g 5%的NaCl b液体加水浓缩型:配制9.8%的硫酸 例1 以下说法准确的是() 例1 以下说法准确的是()
A. B.
铁钉很快生锈
能用来检测空气中O2的含量
C. 白磷能燃烧
D. 乙厂只排出Na2SO4
例2.根据以下实验安装图,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B,反应过程中可观察到b处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CO有毒,通常在c处将其点燃或用气囊收集以防止净化空气
1.以下说法中准确的是()
A. 检验电解水的产品,可判断水的构成元素 B. 将pH试纸用水湿润后,测定柠檬汁的pH C. 凡是无色的、均一的液体必定是溶液
D. 硫在O2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SO3
2. 以下实验设计或操纵,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①干燥氢气B.②检验氧气是否集满
C.③检验X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D.④验证Zn、Fe、Cu的活动性强弱
七、物资的除杂
1、经常使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资物理性质上的差别选择除杂的方法.有过滤、蒸发结晶、降温结晶、蒸馏、分馏、萃取、分液、渗析、升华等方法. 2、经常使用的化学方法
(1)接收法:经常使用于气体的净化和干燥,可根据被提纯气体中所含杂质气体的性质,选择适当的固体或溶液作为接收剂.经常使用安装是洗气瓶或干燥管(U形管).
(2)沉淀法:在被提纯的物资中加入适量试剂使其与杂质反应,生成沉淀过滤除去.如硝酸钾中含有的少量硝酸钡,可用适量的硫酸钾除去.
(3)气体法:根据物资中所含杂质的性质加入合适的试剂,让杂质转化为气体除去.如KCl中混有的少量K2CO3,可加适量盐酸除去.
(4)转化法:利用化学反应,加入适当的试剂或采取某种条件(如加热),使物资中的杂质转化为被提纯物资.
(5)溶解法:对于固体试剂可选择适当的物资将杂质溶解,然后过滤除去.
留意:除杂且不引新杂——原物资是什么形态要还原到本来的形态-气体的除杂不必另一气体. KCl(MnO2)---- MnO2(KCl)---- NaCl溶液(KNO3)---
KNO3溶液(NaCl)--- CO2(CO) CO(CO2) CaCO3(CaO) CaO(CaCO3)
留意加入的除杂试剂的量是过量还是适量 例1、以下除杂质的方法不准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物资(括号内为杂质) N2(O2) KCl(MnO2) CO2(水蒸气) CaO(CaCO3) 除杂方法 通过炽热的铜网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通过盛浓硫酸的洗气瓶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1、除去以下物资中所含少量杂质,所用除杂试剂和提纯方法准确的是()
物资 H2O 杂质 NaOH 除杂试剂 活性炭 盐酸 H2O O2 提纯方法 吸附、过滤 加入盐酸至不再发生气泡 溶解、过滤、蒸发 点燃 A B C D Na2SO4 Na2CO3 KCl CO2 MnO2 CO 2、你认为以下实验方案中,可行的是()
A.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纵顺序可以分离CaCl2、CaCO3的
混合物
B.向某未知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发生白色沉淀,证实溶液是盐酸
C.用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除去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
D.将pH试纸润湿后,用玻璃棒蘸取食用白醋滴到试纸上,测定其pH
八、物资的鉴别(加入某试剂后,根据发生的景象纷歧样而进行鉴别)
是否发生固体溶解、发生气泡、色彩变更、发生沉淀、热量变更等分歧的实验景象
1、区分以下各组物资.所用的两种方法都准确的是 ( ) 选项需区分的物资 A 硝酸铵与氯化钠 方法一 观察色彩 方法二 加水溶解并触摸容器外壁 滴加氢氧化钙溶液 观察色彩 闻气味 B 碳酸钾溶液与氢氧化钾溶液 滴加稀盐酸 C 羊毛与绦纶 D 氢气与氧气 点燃闻气味 用燃着的木条 2、以下鉴别物资的方法中,不成行的是()
A. 用酚酞试液鉴别稀硫酸和Na2SO4溶液B.用点燃的方法鉴别羊毛和涤纶
C. 用嗅气味的方法鉴别白酒和食醋 D. 用水鉴别NaCl和CaCO3固体
3、鉴别以下各组物资,选用试剂(括号内的物资)准确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稀盐酸) B.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五色酚酞)
C.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水)D.硬水与软水(食盐水)
九、质量守恒表格题
步调:1.先通过质量守恒算出未知数X;
2.根据各物资的质量变更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并写出表达式,从而判断反应类型;
3.对比量的变更关系,求出反应中各物资介入反应的质量比.
1.把必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资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必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资的质量如下,以下说法中准确的是( )
物资
a
b X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反应后的质量(g)
A. a和c是反应物B. d必定是催化剂 C. X=2.0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2.甲、乙、丙、丁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的变更如下表所示.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物资名称 反应前质量/g 反应后质量/g
甲 40 6
乙 10 M
丙 10 28
丁 0 16
A.甲是化合物 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 M=38 D.此反应基本类型为分解反应
3.物资A,B发生反应2A+2B═2C+D,探究进修小组在实验中得到数据,说法准确的( )
物资 反应前质量(g) 反应后质量(g)
A 0
B
C 0
D 0 a
C. B、D的绝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1D.该反应必定是复分解反应 十、溶解度曲线 常识点:
(1)曲线上的点——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即100g 水在该温度下最多可溶解的固体质量)
(2)曲线——暗示溶解度随温度变更的趋势,坡度越大,受影响程度越大
(3)面——曲线上面各点暗示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面各点暗示饱和溶液且有未溶物. 考点及方法突破:
(1)
求溶液的总质量或质量分数
解题方法:参照溶解度看溶解的固体量,总质量=溶剂+溶解的部分质量)
质量分数(溶解的部分质量/(溶剂+溶解的部分质量)*100%)
(2)某温度下某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100%
(3)结晶的方法、某一形态下(饱和或不饱和或某个定点)改变条件后的形态;
解题方法:直接在图上把形态点变成新形态点的路径描述出来,水平挪动—改变温度,竖直挪动-改变溶剂或溶质的含量. (4)质量分数的大小比较
解题方法:直接在图上标出形态点,纵坐标越高质量分数越大(但要留意,当形态点在曲线上方-暗示曾经有晶体析出时,对应形态点要改到曲线上-即为饱和溶液的形态,再做比较.) (5)了解特定物资曲线变更规律(NaCl-缓升型 KNO3——陡升型Ca(OH)2-降低型)
例题图中曲线a、b、c分别暗示a、b、c三种物资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
(1)
通过该曲线你发现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响的趋势有:
A:B:C:(2)t1℃时,a、b、c溶解度大小的顺序是,
增大a溶解度的方法是,增大b溶解度的方法是.
(3)m点暗示在t3℃时,a溶液是______溶液,b溶液是______溶液,c溶液是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4)n点暗示在t2℃时,______和______物资的______不异且为.
(5)在t3℃时,a、b、c分别在100g水里达到饱和,溶质质量分数大小为,冷却到t1℃,溶质质量分数大小为,其中abc(“降低”“升高”或“不变”)
(6)在t3℃时,将38克、40克、42克a物资分别放入50克水中搅拌构成溶液的质量分别为克,克,克;溶液饱和情况分别为,,.
(7)从a溶液中提取a最好的方法是;从c溶液中提取c最好采取的方法是.a中含有少量b,提纯方法是;b中含有少量a,提纯方法是
(8)为了使a物资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而为了使b物资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1、右图是固体物资M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中准确的是()
A.40℃时,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C.将40℃时M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0℃,有固体析出
D.将50℃时M的饱和溶液升温至80℃,溶液酿成不饱和 2、如图为M,N两种物资(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以下说法准确的是()
A. M的溶解度比N大
B. t1℃时,M接近饱和的溶液降低温度可以达到饱和 C. t2℃时,100g N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30g N物资 D. t2℃时,M,N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3、甲、乙两种物资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以下论述准确的是( )
A.将甲的溶液从t2℃降到t1℃,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必定减小
B.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各100 g,其溶质的质量必定相等 C.当温度高于0℃而低于t1℃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溶解度大 D.t2℃时,蒸发溶剂可使乙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变成不饱和溶液
4、如图是a,b,c三种物资的溶解度曲线,以下分析不准确的是( )
A.t2℃时,a,b,c三种物资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t2℃时,将50g a物资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a物资不含结晶水)
C.将t2℃时 a,b,c三种物资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质量分数关系b>a=c
D.将c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 5、如上图,向小试管平分别加入以下必定质量的物资,右边U形管中的液面a高于b,该物资是( )
A.氢氧化钠固体 B.生石灰C.硝酸铵晶体D.氯化钠晶体 7、NaCl、KNO3、Ca(OH)2三种物资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以下说法准确的是() 十、图形题
(1)金属与酸的反应——速率与量的关系,留意情境-谁过量!
等质量金属与过量酸反应——
与酸反应速率:金属活泼性越好,反应速率越快,对应直线
越陡;
发生氢气的量:a 铝镁铁锌
b 化合价不异的金属M、N,绝对原子质量越大,发生氢气越少.
(2)加入催化剂的反应
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不影响生成产品的量
(3)不饱和溶液中加入溶质或对溶液进行升温降温处理
(4)同一溶液含有多种溶质的情况下,加入某一物资时,涉及到
反应前后及气体生成沉淀生成的情况——先判断反应前后成绩
(5)同一反应中,耗费某一物资的质量时生成某一物资的质量 (6)酸碱中和中
PH值的变更情况
1.以下四个图像分别暗示四个化学爱好小组活动中的数据及处理情况,其中准确的是()
A.必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片 B.加热必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高温煅烧必定质量的石灰石 D.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2.以下四个图像分别暗示四个化学爱好小组活动中的数据及处理情况,其中错误的是
A.向必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固体
B.不异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到充足的等浓度的稀硫酸中 C.加热必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D.必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
入铁片
3.以下有关化学反应与反应时间对应的图像不准确的是 A.镁条点燃生成氧化镁的质量B.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剩余物的质量
C.必定质量的木炭与过量氧气在密闭容器内加热使其充分反应 D.过氧化氢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剩余物中水的质量
4.以下图像与对应实验符合合的是()
A. 图①暗示向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1的盐酸 B. 图②暗示将必定质量的不饱和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至有晶体析出
C. 图③是用必定量的木炭还原氧化铜,剩余固体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D .图④暗示向氢氧化钠与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5.某小组为了研讨露置氢氧化钠蜕变,小李和同学取了实验室中露置的NaOH样品在烧杯中配成溶液,并向其中逐滴滴加稀盐酸直至过量,以下图像能准确反映其中变更的是( )
6.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更图像,如图所示.以下说法准确的是( )
A.图中B.B
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由a点到b点的pH变更过程证实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7.以下图像与对应的论述符合合的是( )
A.图①是刚打磨过的等质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充足且质量分数不异的稀盐酸反应
B.图②是向H2SO4和Mg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C.图③是向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竭加水浓缩 D.图④是化学反应中,原子总数随时间的变更
8.以下四个坐标图分别暗示四个实验过程中某些量的变更,其中不准确的是( )
A.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
C.双氧水分解 D.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水浓缩
9.以下四个图像的变更趋势,能准确描述对应操纵的是( )
A.充足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反应
B.向必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C.向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 D.向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竭加入水 10.以下所示的图像能反映绝对应实验的是 A、向pH=12的Ca(OH)2溶液中不竭加水浓缩 B.向碳酸钙固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C.在40℃,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白色晶体析出
D.将等质量的金属镁片和锌片分别和充足的不异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混合
11.以下四个图像反映的变更趋势,分别对应四种操纵过程,其中准确的是
A.某温度下,向必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竭加入硝酸钾晶体
B. 向硫酸铜和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