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思想初探 郭静如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战略格局视角,提出了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新观点、新 思想、新论断。这些重要的论述不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规划了蓝图,也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路径与方向。 关键词:生态;环境;生产力;民生 一、关于生态文明的系列论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国内外重要会议、考察调研、访问交流 等各种场合,特别强调生态文明及其建设,极其重视生态安全。 关于生态环境的阐释,可以大致概括为: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双重 和谐观。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生态观。以人为本的生态观。 本目的就是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生态文明在文化建设方面的必要性 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既交叉又重叠。从整体的角度来看,生 态文明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建设必然涉及到处理人与 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同时文化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在人类文明发展史高度,总书记站深刻揭示了生态文明是人 并为其提供更大更广阔的空间。从内容上看,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 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目标方向。他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 必须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因此,二者有一 体学习讲话中指出,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实现人和 定程度上的重叠。各级地方政府必须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 自然和谐相处的时代要求,他为此提出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 进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生态文明建设,让生态文明理念,包括 文明衰”的生态文明理念。 其次,在我国生态现状的角度,习总书记解 绿色生产理念,绿色消费观念等,成为文化建设的推进向导。为了提高 读了生态文明建设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要清醒认识保护 生态环境危机意识,要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在文化建设方面的必要 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 性,并在尊重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以优化资源、能源供给,变革经济、 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实践方向。最后。习总 社会发展方式,改变不合理的物质主义的非理性消费模式等多样性的有 书记将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联系,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对和 效措施,实现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 谐社会构建的重要作用。 (三)生态文明在社会建设以及各方面的必要性 二、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创新 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当前,社 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不仅仅继承并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会建设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是保障民生,而保障民生的实质内涵当中,生 也对其理论进行了发展与创新。 态环境保护是一项最基本的要求,同样地,生态文明建设的依归恰恰是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 以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为最终目标的,因此,笔者认为,高 力。” 是总书记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生产力高度的深刻论述,它精到 水平的生态文明建设,能够保障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权益的较好实现。现 揭示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 阶段,社会建设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是:各级地方政府的公共产品供给和 历史经验表明,以经济发展为目标,置环境保护于不顾的发展模 日益增长的生态环境保护需求之间的矛盾冲突;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式,只能造成“高污染”、“高消费”、“高能耗”和“高浪费”,“竭泽 的愿望与有限的参与生态环境保护途径之间的矛盾冲突。因此,我们必 而渔”一味发展而没有保护,特别是失去对资源承载力这个发展前提基 须进一步强化各级地方政府责任,建立更科学的生态环境保护的约束性 础的保护,发展最终将无从立足。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要坚 指标,建立更强大的执法体制机制,同时,要大力推进公众参与渠道的 持保护“优先”,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创新,提高生态环境信息披露的程度和水平,探索建立与时俱进的生态 表面上看,生态与资源没有直接包括在诸要素之内,但自然条件也 环境保护协商机制,并形成高效的公众和政府之间良性互动机制,从而 就是自然生产力,它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奠定基础,它与整个社会的生 有效维护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产力水平息息相关。 生态文明建设为后世子孙留下一片蓝天。推动生态文明要求我们不 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以此促进人与自 仅考虑当代人的利益。而且要为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考虑。党的十八 然的和谐相处,通过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来提高生产 大报告正是站在这一立场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战略的高度。生态文 力发展水平,寻求绿色发展之路。坚持走环境保护和经济优化的双向路 明其实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为后人“乘凉”而 线,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存范式。 “种树”。(作者单位: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把环境保护作为稳增长转方式的重要抓手,把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 突出环境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只有改善生态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发展生 注解: 产力。 ① **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哲学意蕴,刘松涛;一《成都工业学院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学报》一2015—03—20 总体布局,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 ②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丁金光;欧斌;一《鄱阳湖学刊》 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有了更加准确的理解和高度把握,这是中国共 一2Ol5—01—30 产党在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创新。因此,在 ③主动适应生态文明建设和环保新常态,张永军;一《西部大开发》 “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视域下,把生态文明建设融 —.2014—.12—.15 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 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时代任务。 三、研究生态文明思想的意义 参考文献: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的把握,其实质就是理清生态文明建设与 [1] 王毅武.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研究(第二版)[M].海口:海南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 出版社.2011. (一)生态文明在经济建设方面的必要性 [2] 周生贤.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学习**同志关于生态文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在现实层面上的关系是生态环境保护与 明建设的重要论述[J].环境保护,2013,41(19):17—19. 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 [3] 秦光荣.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 一方面,二者之间有一定程度的对立关系。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在 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J].社会主义论坛, 一定时期,必然要或多或少地限制经济和社会发展。人类生存和发展必 2014,(2):4—5. 然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积累到一定程度,生态危机不可避免地爆 [4] 徐水华,陈璇.**生态思想的多维解读[J].求实,2014, 发。另一方面,二者从目的角度分析又是相一致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根 (11). 作者简介:郭静如(1992一),女,汉,山西省,研究生,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政治经济学。 Bus s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