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让比喻之美使文章锦上添花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l 6卷第4期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JIDURNAL 0F BⅡ 【'IIAN EDUCATK)NⅡ T兀I IE VO1.16 No.4 Aug.2006 2 006年第4期 让比喻之美使文章锦上添花 代秋丽 (奎屯市第一中学,新疆奎屯833200)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09—1548(2006)04—0071—02 比喻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类似的地方, 语皆情语”,作者是怀着爱春、赞春的心情来描写春 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也称“譬如”。俗称“打比 雨的,因而能够发现春雨的美,并且不吝笔墨连用三 方”。王易《修辞学通诠》说:“譬喻法者,在理想发展 个比喻来描绘春雨的美。“牛毛”“花针”“细丝”的共 时,附加同一情趣之新想念,以丰富其原情而使其意 性是“细”,但又各有侧重点:“牛毛”细而密,“花针” “细丝”细而柔。用这三个喻体反复作比,就 识结体之法也。”比喻的作用,一般人认为有三:描绘 细而亮,事物外在特征,突出事物部分形态;揭示事物内涵, 把春雨“细、密、亮、柔”的特点形象地描绘出来了,生 表现事物本质;将抽象、深奥的事理,具体化,浅显 动地展示了春雨的形态之美。人们眼前的春雨,像 绵绵不绝,在微风吹拂下,正在“密 化。据笔者在教学中深入探究.体会到比喻的作用, 轻柔闪亮的细丝,甚于此 从美学角度上看。优美的比喻如散落在文 密地斜织着”,一幅晶莹剔透的雨幕图,多美啊!看 中的朵朵奇葩。善于运用它。会使文章增强美感和艺 到这样的春雨,还“恼”什么呢?可见运用比喻,能充 术效果。现简略归纳如下,敬请各位同仁指教。 一、惟妙惟肖的形似美 分展示美,给人以美感享受。 这种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喻体从l不同的角度、 复喻或者博喻。它既兼有一般比喻的共同点,又具 三、散发多方面的辐射美 为了增强文章中比喻的美感,往往还套用排比 来设喻。这样既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旋律美,又 好的比喻,会将抽象、朦胧的本体形象化,让人 不同的侧面去阐明一个共同的本体的比喻形式,叫 们体会到一种惟妙惟肖的形似美。如: 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 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令仃的圆 规。 ——我……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 有一般比喻所不及的优越性。 (鲁迅《故乡》) 增强了多方辐射美。在谈论“友谊”时,人们常常这  这是以物喻人的手法,把杨二嫂的形体比作“细脚令 样说:友谊如珍珠,我们共同穿缀、联成一串串璀璨的 仃的圆规”,抓住了杨二嫂脸瘦如削、身瘦如棍、有骨 无肉的形体特征。这样的比喻.化平淡为神奇,以形 项链;友谊如彩绸,我们共同剪裁、缝制成一件件绚 友谊如花种,我们共同撒播、培育成一个 传神,将一位受封建制度压迫的小市民妇女形象,生 丽的衣衫;动地展示在读者眼前。人虽不美,可真实,惟妙惟 个五彩的花坛;友谊如油彩,我们共同调色、描绘出 肖! 一片片美妙的景色。 二、沁人心脾的图画美 将本体“友谊”多方设喻,散发开来,突出了“友谊”的 且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使人们深刻地认识 比喻用得好,除了形似美,还有沁人心脾的图画 重要性,到,“友谊”并非是单方面的追求,而应双方维护与增 美。如: 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 强,从而使宝贵的“友谊”牢不可破,天长地久。 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四、展示流动的过程美 (朱自清《春》) 有的比喻通过对本体发展过程的连续设喻,展 7l一  这是《春》中描写春雨的精彩之笔。正所谓“一切景 示了一种过程美。如:一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春天像刚落地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 体。“天上的明星”是一种空问景观,以‘‘无数的街 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 着我们上前去。 ——灯”相喻,“街灯”在地上。这条街便从人间升腾到遥 远的太空。这就使得天上的明星和地上的街灯浑然 一体,出现一个瑰丽灿烂的“灯街”的世界。这样的 七、化静为动的动态羹 要把静止的景物写活,可以通过确当的比喻,化 互喻形成了一种盘旋回响的氛围。 (朱自清《春》) 这是以人喻物的手法,三个比喻均以人为喻体,从三 个方面揭示了春天的新美、艳美、壮美三个特征。春 静为动。如: 的“新、美、力”由“生长着”到“笑着,走着”,再到“领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 着我们上前去”,春天的生命力正步步增强,给人带 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来希望,也带来了力量和信心。这样排比设喻。不仅 大大增强了语言的气势,显示出节奏美,而且将作者 对春天的赞美,对生命的歌颂,对朱来美好生活的向 往之情充分地表达出来.从而唤起了人们爱春的热 情。也显示了这种排喻的艺术魅力。 五、形象鲜明的对比羹 有的比喻本体和喻体之间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 比,无论是正面对比,还是反面对比,都给人留下鲜 明的印象。俗话说: 困难不是铁,困难不是钢,困难是弹簧,你强它 就弱.你弱它就强。 此句话中,把困难比作铁和钢以及弹簧。先用两个 否定“不是”,然后斩钉截铁地用一个肯定“是”,形成 一种鲜明的对比美。在突出了“强”与“弱”的同时, 又形象地揭示出困难并不可怕,应像对待“弹簧”那 样来对待困难,克服困难。 六、回响盘旋的浑然羹 互喻是指紧连的两个比喻,本体和喻体互换,形 成一种主体与喻体浑然一体的美。如: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天上的街市》主要是通过互喻描绘出来的一幅极美 而热闹的街景。“街灯”为本体,“明星”为喻体。“远 远的街灯”是平视。以“无数的明星”相喻,“明星”在 天上,这条街市.在人们的视觉中,便从浩渺的空宇 移到了地上。转而又以“明星”为本体。“街灯”为喻 一72一 ——(鲁迅《社戏》) 本来船在飞速前行,连山是静止的。而作者用了比 喻的手法,却把静止的连山比喻成“踊跃的铁的兽 脊”,好像静止的连山也跑得很快。这样就反衬出看 戏心情的急切,同时,又把静止的事物写活。展示了 动态美。 八、反向联想的深思羹 如果想曲折地反映事物的特征,且给人一种含 蓄深长、意味隽永的感觉,可以有意识地采用反喻。 这种比喻,有本体,但有正面的喻体,只有反面的喻 体,它是从喻体的反面来说明本体的正意的。当人 们谈到江山来之不易时,用这样的比喻:. 打江山不易,并不是别人做的一碗红烧内。等待 你坐下来狼吞虎咽。 不去正面描绘“打江山”中,需要无数人的艰苦奋斗、 流血牺牲的种种不易,却用吃红烧肉,而且是“别人 做的” “等待你坐下来狼吞虎咽”的,极其容易之事 作鲜明的对比。这样的反面设喻,须从喻体的反面 去找本体的喻体。这个反面喻体留给人多么深刻的 印象啊! 此外,还可以针对人物的特殊个性来设喻 称之 为性喻。如形容某个人内心不外露,说“他是属大白 菜的,心包在里面”;形容一个人憨厚,耿直,说“他是 属牛的,犟得很”;形容一个人狡滑,说“他是属泥鳅 的,滑得很”。这种比喻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场面出 现。会增添一种调侃诙谐的氛围,显示出幽默美。 总之。比喻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尤其 在文学创作中。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再善于运用独 到的、精美的比喻,确实是锦上添花。美不胜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