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年第31卷第6期 ・ 949 ・ 早期功能锻炼对颈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金丽菊 庞少波 邓海涨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功能锻炼对颈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颈髓损伤患者4O例, 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将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对照组。其中早期功能锻炼组,采用Bobath法和 运动再学习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训练;对照组,仅进行一次性康复指导。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陷程度评 分、简式Fug1.Meyer运动评分(FMA)和改良巴氏指数(MBI)在锻炼前后进行康复评价。结果 临床 神经功能缺陷程度评分、上下肢FMA和MBI入选时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出院时两组均较入 选时明显改善(P<0.01),早期功能锻炼组较对照组改善程度更大。结论恢复,对颈髓损伤预后有良好影响。 【关键词】颈髓损伤 早期功能锻炼 功能恢复 早期功能锻炼可促进功能 颈髓损伤是一种致残率很高的疾病,近年来国内外均有 关于颈髓损伤早期功能锻炼的报道I ]。本文对4O例颈髓 损伤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研究,旨在探讨早期功能锻炼对 颈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断及CT或MRI检查诊断。采用人院自然随机分区的方法 分为早期功能锻炼组(简称期功能锻炼组)和对照组,每组2O 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病例性别、年龄、损伤程度、病程、手 术情况等均无显著性差异。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在患者接受常规的手术和非手术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5年10月~2009年12月在我院骨 治疗,早期期功能锻炼组的手术患者术后7 d,非手术患者人 院后7 d开始主管护师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采用 Bobath和运动再学习的内容相结合进行训练,包括早期床上 科住院治疗的颈髓损伤患者4O例,其中男27例,女13例;年 龄29~79岁,平均(63.43--4-10.28)岁。全部病例均经临床诊 作者单位: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湛江) 邮 编524001 收稿日期2O1O一02—11 体位处理、床上四肢关节主动和被动活动、床上翻身及移动、 从卧、坐、站一立位平衡、步态训练等,以上训练每周训练5 d, 每天1次,每次3O~45 min。对照组患者或陪护进行一次康 照顾者系统地讲解AD疾病知识、心理护理、家庭安全护理、 者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均P<0.01),说明患 康复训练等,采用简单化原则,秩序渐进,给予精神上的鼓励 和支持,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延缓记忆力衰退,改善 其社会功能和角色功能。 从表1结果显示,经过1年的家庭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 者接受家庭护理干预后能改善躯体和心理健康,促进社会功 能和角色功能的康复,明显降低家居安全问题的发生率,提高 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其病情的进展。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 (分,z±S)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1。 参 考 文 献 [1]盛树立.老年痴呆E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5 [2]林菊英.社区护理F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9—100 [3]战同霞,谢海,魏秀宏.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的影 响[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4):1—3 理研究,2008,22(2A):285 287 L6J 许军,胡敏燕.健康测量量表SF一36E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9,8(2):150 L7] 王文娟.sF一36量表在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测评中的应用EJ3. 中国临床康复,2002,6(7):932 E4] 管新丽.抑郁症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及护理干预EJ].护理研究, 2003,17(8A):902—903 L8] 饶顺曾,陈碧霞,周治荣,等.社区痴呆患者的家庭照顾者心理状 况研究EJ3.四川精神卫生杂志,2002,3(15):136—138 E53孙水英,曾惠,张群.老年人认知功能的研究进展及对策[J].护 ・95O・ Journal 0f Qiqihar Medical College,2010,Vo1.31,No.6 复指导,指导其在治疗间隙进行简单的床上体位处理及四肢 于损伤后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的重组和可塑性原理, 关节的主动和被动活动。两组均于入选时及出院前进行单盲 法功能评测,由经过规范培训的专人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 损程度采用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评分方 法评测 残损程度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法口I (Fugl—Meyer assessment,FMA),进行评测。运动总分 通过输入正常的运动模式,促进患者正常运动模式的形成,达 到最大的功能恢复_s】。功能锻炼越早介人,其功能预后越好。 本研究中,早期功能锻炼组在神经功能缺陷程度、上下肢 功能和ADI 等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由 于早期功能锻炼的介入,促进了脑的结构和功能的重组及重 建,从而促进功能的改善。因此颈髓损伤患者进行早期康复 治疗,可改善躯体运动功能及ADL,减轻残损和残疾的程度, (FMA)为100分,其中上肢运动(FMA上肢)的最高分值为 66分,下肢运动(FMA下肢)的最高分值为34分。日常生活 活动能力的评测采用修订的巴氏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 dex,MBI) 进行评测。正常为100分,0~2O分为极严重功 能缺陷,25 ̄45分为严重功能缺陷,5O~70分为中度功能缺 陷,75~95分为轻度功能缺陷。 1.3统计方法所有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 2结果 功能锻炼组和对照组在入选时的Il缶床神经功能缺陷程度 评分、FMA上肢、FMA下肢、MBI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早期功能锻炼组和对照组人选时和出院前临床神经 功能缺陷程度见表1;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见 表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评分情况见表3。康复组与对 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功能改变情况见表4。 裹1功能锻炼后晒床神经功能缺陷程度比较 { ±5) 功能锻炼组上肢 20.34士7.89 31.40±9.01 <O.05 下肢 13.58±6.97 21.9O±7.80 <0.O5 对照组 上肢 21.33±5.90 27.76q-_9.12 <0.05 下肢 14.56±11.01 19.95±l1.2l<0.05 裹4两组患者功能锻炼前后功能改变值及住院天数比较 { ±S J 分组 功能锻炼组 对照组 P值 临床神经功能缺陷程度 6.67±4.75 —4.39土3.72 <O.05 上肢FMA改变值 l1.O3±l1.34 6.35±9.81 <O.05 下肢FMA改变值 7.76±6.33 4.48±5.O2 <O.05 MBI值 24.66±19.26 16.94土14.78 <O.05 住院天数 56.1O±l1.70 58.16±9.76 >O.05 3讨论 颈髓损伤是致残率很高的外伤性疾病。研究发现,功能 锻炼的介入可降低致残率,改善生活质量。其功能恢复是基 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因此,主张在患者 生命体征稳定时,进行功能锻炼。由于此期患者一般处于骨 科治疗,故提倡在综合性医院的神经骨科开展早期功能锻炼, 以利于提高颈髓损伤脑的功能预后。 研究中还发现对照组在出院前其临床神经功能缺陷程度 减轻,上下肢FMA值和MBI改善,且有显著性差异(P<0. 01),这表明,颈髓损伤急性期患者有一个自然恢复的过程, 在骨科的治疗下,由于损伤区水肿消退、缺血改善,部分神经 元结构功能恢复,从而出现肢体功能的改善。另外,由于社会 发展和观念的转变,社会对功能锻炼的理解不断加深,患者及 家属通过不同渠道的健康教育,以及患者家属之间的互相交 流,了解到功能锻炼对颈髓损伤脊髓功能恢复的帮助,也自发 地对患者肢体进行活动,以及患者主动要求自己参与活动,但 常出现不当的做法[7-83。因此,对颈髓损伤患者应尽早进行 健康宣教,进行正规、专业的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 简单的活动,建立康复观念,促进功能恢复,以避免“误用”。 此外,患者在早期功能锻炼后其功能恢复及在实际生活中所 得到的生存质量的改变,即其远期疗效,需通过随访来进一步 确认。 参 考文 献 [1] 关骅.美国脊柱脊髓损伤医疗康复考察与借鉴O3.中国脊柱脊 髓杂志,1998,8(1):38—39 Fz]汪土松,施康能.脊髓损伤的康复流程及其应用O3.中国康复医 学杂志,1997,12(1):34—35 [3] Fugl—Meyer AR,Jaasklo L,Leyman I.The p0st—stroke:hemi— plegi patient I:a method for evaluatiorl of physical performance 口].Scand J Rehabl Med,1975,7.13—3l [4]缪鸿石,朱镛连.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和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 社,1996:141—144 [5]燕铁斌.日常生活活动评估及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 杂志,1993,8(5):235—236 [6]关骅.脊髓损伤残疾预防与早期康复[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1998,8(2):104 [7]沈宁江,王书成,郑树森.直流电场促进脊髓再生的实验研究 口].中华骨科杂志,1999,19(2):75 [8]高怀民,蓝宁.功能性电刺激在截瘫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脊柱 脊髓杂志,1995,5(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