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闻敏感的自我培养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新闻敏感的自我培养许青锋(作者单位:河南灵宝电视台)摘 要:著名新闻学者约斯特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其中,新闻敏感,是指一个新闻工作者的悟性,是及时发现和判断一件事情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是其政治水平和业务素质的综合体现。新闻记者应注意从以下途径中去培养新闻敏感能力:拥有高尚的人格品质、注意培养较强的注意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掌握一些特殊的思维方式。关键词:新闻敏感;新闻工作者;政治素养;逆向思维新闻敏感,是指一个新闻工作者的事实认真比较,从中鉴别出“成色最高基因食品”,心系人类健康……面对这悟性,是及时发现和判断一件事情是否的真金”进行特别处理。些著名记者,谁也不会否认他们具有高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是其政治水平和1.4 在对正在发生的事实调查分析度的新闻敏感,但谁也不会将他们的成业务素质的综合体现。一个新闻记者是的基础上,预测将会出现的重要新闻就仅仅归结到新闻敏感上,更重要的是否能在每天发生的众多的事实中,敏锐“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他们有追求真理的坚韧意志、高尚的职地分辨出有价值的事实并加以提炼形成头”,预测不是凭空想象,而是记者对业道德和健全的人格,他们的成功要归有价值的新闻报道,其最直接的着力点新闻事实的发展趋势和本质作出科学分结到崇高的人格上。就是新闻敏感。析时所表现出的一种素质,是一种见微2.2 要注意培养较强的注意力1 新闻敏感的体现知著的能力。新闻敏感的养成,是记者对各种有作为记者职业的一种“特异功能”,2 培养新闻敏感的途径关事物进行注意的结果。处处留心皆学新闻敏感并非虚无缥缈之物,而是有着新闻敏感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这不问,注意力素质较高的记者,在追逐新实在内容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这是靠长期从事新闻闻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就像渔翁散1.1 迅速判断新闻事实对当前工作工作打磨出来的本领。记者怎样才能拥有开大网一样,无鱼时一切如过眼烟云,的重大指导意义这样的本领呢?笔者认为应注意从以下途有鱼则网住不放。迅速判断新闻事实对当前工作的重径中去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能力。安徽阜阳电台的一名记者,去参加大指导意义,也就是我们说的政治敏感,2.1 要拥有高尚的人格品质一个表彰会,准备做正面宣传报道,但这是一个记者新闻敏感的最重要的表现。人格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根本性在采访中却发现了受表彰的村民拽掉大我们党的新闻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极强的的问题。对于新闻记者来说,它不仅直红花的细节,意识到其中肯定有问题,工作,“新闻记者不是单纯的‘写稿匠’,接影响新闻敏感程度的强弱,而且对其于是迅速调整思路,重新确定采访方向,他应该以一个政治家的眼光和态度去认所有的新闻素质都有制约作用。纵观中抓住问题,追踪采访,制作了《尴尬的识事物,并从中掘取能够解决社会矛盾、外记者,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新闻表彰会》这篇报道,并由此揭露了在阜促进社会进步的‘珍宝’”。敏感,但往往只有那些拥有高尚品格的阳市颍州区辖区内的一条臭水沟里发生1.2 及时判断某一新闻事实是否能记者才真正成为名记者,他们所选择的的震惊全国的特大环境污染事件。如果引起社会大众兴趣新闻事实、所写出的新闻报道,常常产记者没有注意到村民拽掉受表彰的大红新闻是做给人民看的,一则新闻用生振聋发聩的社会效果。花,或者说看见了但是没有问个为什么,哪种方式报道才能引起大众的兴趣,这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凭借自己那么就不会发现事实真相,写出来的报是一个新闻记者是否合格的标准。超人的新闻敏感写出了使中国沸腾、令道就是一篇失实的溢美之辞。1.3 在同一事件的众多事实中,迅世界震撼的爆炸新闻作品——《红星照记者锻炼的注意能力,必须培养观速鉴别出最有价值的一个或几个新闻事实耀中国》(《西行漫记》);范长江心察事物耐心、仔细的习惯。多看多听多想,几个具有相似性质并且都有一定价系祖国兴衰,后人用他的名字命名我国既有助于寻找线索,发现别人看不到的值的事实摆在面前,新闻敏感弱的记者,中青年优秀新闻工作者的最高奖;穆青东西,又可以积累素材,增加自己的知可能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或者胡子眉毛记录时代风云,他的每一篇报道几乎都识阅历。一把抓;新闻敏感强的记者,会将这些成为中国新闻界的范文;崔永元关注“转2.3 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177THE FRONT-LINE一线具备了抓住新闻的意识,还要具备把握新闻的素质,意识是前提,那么素质就是保证。新闻记者没有过硬的业务素质,新闻敏感也就成了一句空话。第一,要注意培养自己的政治素养,提高政治敏感性。新闻记者要反映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的新亮点、新问题,心中必须有把“尺子”,党和国家的政治立场、▲际问题的办法,被广大汽车司机称为“及时雨”,社会反映很好。这篇报道,就是笔者大脑中储备的知识起到了关键作用。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多,不拘一格。在处理日常工作中、文件材料中、参加会议中、朋友闲聊中都可以学到知识。久而久之,就会在新闻线索时机一到,敏锐捕捉,深入挖掘,做出好新闻。了豁然开朗的新天地。第三,要善于运用聚合思维。聚合思维是一种驾驭、吸收并凝聚各种信息的思维方式,使原先零碎、杂乱的信息,组成系统的、条理分明的材料。有次笔者去市交警队采访,想做一篇有关交通事故的综合新闻。交警队提供了一个充满各种数据的统计报表,笔者从密密麻麻的阿拉伯数政治主张和政治观点就是这把“尺子”。记者心中只有装上这把“尺子”,发现与判别新闻才有依据,才能敏锐,做出来的新闻才有价值。郑州市一报社记者看到当天的《人民日报》报道,中央五部委联合下文要求在民航、铁路、海运、餐饮等场所逐步禁止使用一次性泡沫塑料餐具。第二天他就赶到一家刚刚成立的环保餐具生产企业,采写了他们刚从国外引进、利用木浆生产的能够在自然界中分解的环保餐具,并即将投产的消息。这条报道在新华社电讯稿中被采用,全国有30多家媒体纷纷转载,使这家新成立的企业,还未投产就接到大量订单,获得巨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因为有了新政策、新精神而变得有意义起来,这就是政治敏感在起作用。因此,一个合格的新闻记者,要舍得花时间,主动地学习政治理论,要留心看电视、报纸、网络,找到判别新闻的那把“尺子”。久而久之,记者的新闻敏感,特别是政治敏感,就自然会增强。第二,要注意储备丰富的知识,提高知识素养。记者做出的新闻质量如何,效果怎样,这不仅仅是技巧的问题,关键还在于知识积累的多少。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当一个记者具有强烈的事业心的同时,又储备了大量的知识,外界一些细微的变化就有可能引发他的联想,新闻敏感自然而然会显现效果。几年前,笔者工作所在地河南省灵宝市开始推广机动车使用添加乙醇的汽油。有关新闻报道不少,但大都是简单地说说其对环境保护的意义,没什么新意。笔者记得之前在网上看到过有关乙醇汽油的知识,知道机动车在最初更换乙醇汽油后有可能出现油路堵塞等问题,于是就深入加油站、修车厂、出租车公司等部门,采写了一篇《汽车改喝乙醇,注意肠道通顺》的新闻,指出解决实1782.4 要掌握一些特殊的思维方式记者日常出去跑新闻,最理想的就是另辟蹊径,采写出“奇之极,新之极”的独家报道。要做到这一点,单凭常规的思维方法往往无法办到,而应该掌握一些与众不同的思考问题、观察问题的方式与方法,这样对记者发现新闻、培养自身的新闻敏感是有很大帮助的。第一,要适当运用逆向思维。所谓逆向思维,就是把事情倒过来想一想,从相反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从而发现别人所没有注意到的新鲜事物。例如,每到植树节前后,各大媒体总要发一些植树造林的相关新闻报道。大多数记者都在从正面报道当地的植树造林成果或者先进经验,新华社一个记者从另一个不同的角度,做了一篇题为《学习南京市绿化经验要注意三点不足之处》的报道。他没有遵循报道先进经验或典型个人这个“常规”,而是通过深入采访,敏锐地看到南京市这个绿化先进典型在植树造林过程中所显露出来的问题。这样的报道,对于正欲大力推广植树造林、绿化城市的地方是有启发意义的,因而反响极大,被评为全国好新闻作品。第二,要注意培养发散思维。所谓发散思维,就是以一件事为中心,把思路向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扩散,从而多方面寻找新闻线索的思维方法。发散思维可以帮助记者打开原本固化的思路,发现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例如,还是植树造林,该怎样报道呢?我们可以用发散性思维来打开思路:可以写种植树木净化环境、可以写植树与水土保持、可以写鸟儿迁回绿林等,还可以进一步围绕植树造林“升华开去”,从花草树木想到植树之人的坎坷历程、从风沙逼近城市想到全面组织规划、从我国的绿化面积想到与国外的横向比较……如此流畅地联想下去,报道起来是左右逢源,得心应手,我们的思维进入字中注意到,城区内车辆压死行人所造成的死亡率比前一年上升了16%,进一步查阅数据,发现多数死亡者是14岁以下的儿童。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笔者马上联想到在某年夏天,一个和自己住同一单元的孩子因晚上在街上玩耍,被汽车撞成重伤。笔者又仔细翻找与儿童死亡时间有关的记录,发现这些事故大多是在傍晚以后发生。笔者感到这里面似乎有规律可循:住在拥挤嘈杂的城市,城区的休闲娱乐场所又那么少,炎热的夏夜,孩子们能到哪儿玩呢?顺着这个思路,笔者进行了深入的采访,据此写出了一篇引起各方关注的新闻报道——《孩子们,不要在马路上玩耍》,呼吁在市区建设更多适合孩子们户外活动的公共设施。这实际上就是运用聚合思维思考问题的结果,这些数据、事实分散来看,都没有很大新闻价值,但一旦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判断,其新闻价值就显而易见了。3 结语新闻敏感的培养,没有捷径好走,要求新闻记者脚踏实地不断在在采访实践中磨练,不断学习、总结、提高。当代著名新闻记者穆青同志说:“记者的新闻敏感,归根结底……在于思想解放,多学习,更多地关心社会,关心人民,才能发掘很多新闻题材。当然这不是一两天就能做到的,要不断地努力”。世界著名报人普利策也说过:“敏感来自勤奋”“懒人当不了记者”,这些话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值得我们很好地借鉴。参考文献:[1]陈岳芬.新闻传播精品导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2]郝雨,杜友君.新闻学概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3]刘建明.现代新闻理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