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12.3《人体感知信息》教案(2)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人体感知信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眼球附属结构和功能,概述眼球的结构以及与视觉形成的关系。

(2)理解眼球的成像过程,描述视觉的形成过程。 (3)描述近视和远视的形成和矫正方法,举例说明用眼卫生对于健康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健康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2)近视和远视的形成和矫正方法。 难点:

(1)眼球的成像过程。 (2)探究近视形成的原因。

教学方法

(1) “小循环,多反馈”教学法 (2)探究法、游戏法、讨论归纳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小游戏:邀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将眼睛蒙起来,试一试能不能找到自己的座位?

学生观察思考:该同学不能准确的找到自己的座位的原因?人的眼睛有何作用?

反馈:眼是人体观察事物并获取外界信息的最重要的,有了明亮的双眼,才能欣赏到外界美丽的世界。

教师引入课题:那么,你想知道眼睛内部的结构以及它是怎么形成视觉的吗?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二、眼与视觉的形成 眼的结构

认识眼的附属结构

图片展示眼的附属结构,教师简要描述它们的特征和功能。

眼球的结构(多媒体演示)

瞳孔:光线进入眼球的通道,能随着光线的强弱调整大小。当光线变强时,瞳孔缩小;反之,当光线变弱时,瞳孔扩大。(动画演示)

晶状体:具有弹性的透明体,相当于凸透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多媒体演示晶状体的收缩和舒张的过程)

(二)视觉的形成

1、多媒体演示眼球成像的过程 学生观察,分组讨论:

(1)、在眼球的结构中,与视觉形成有关的主要结构有哪些?

(2)、物像最终落在什么结构上? 2、多媒体演示凸透镜成像实验 提示学生注意观察: (1)蜡烛和凸透镜的变化 (2)白纸版上出现的物像的特点

想一想:白纸板和凸透镜分别相当与眼球的什么结构? 【小结】视觉的形成

物体反射的光线折射成像于视膜,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并沿视神经传导大脑皮层视觉中枢,最终形成视觉。

想一想:在看近处的物体时,眼球是处于紧张状态还是放松状态?

知识反馈: 三、近视和远视 1、近视

(1)多媒体演示近视形成的过程

学生观看讨论:假性近视、真性近视的区别

教师讲述:当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使物体形成的物像落在视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

(2)近视眼的矫正:配戴凹透镜 (3)如何预防近视的产生

学生阅读课本P105页的内容,并做小结 2、远视

(1)多媒体演示远视形成的过程

教师讲述:当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的弹性变小,使物体形成的物像落在视膜的后方,因而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形成远视。

(2)远视眼的矫正:配戴凸透镜 四、课堂小结

邀请学生分组讨论,并归纳小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