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2010 VOL.21 NO.8 时珍国医国药2010年第21卷第8期 民间侗医药资源现状调查及分析 欧立军,曾汉元,周红灿,赵持云,佘朝文 (怀化学院・民族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与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湘西药用植物与民族植物学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湖南怀化418008) 摘要:目的侗医药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虽技术源远流长,理论体系独特,但一直是处于封闭和自给自足的境 地,面临失传的危险。通过对侗族主要聚居地一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民间侗医药资源现状进行调查与整理发现,侗族 用于药用的植物品种多,特别是珍稀频危药用植物资源多,具有较好的开发价值;同时具有收费便宜,多为水熬,兼顾食 疗,易于饮用等特点。但同时也存在侗医保守、年龄偏大、医术濒临失传,部分药方带有“迷信”色彩等不足。调查结果表 明,必须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挖掘、抢救和发扬光大侗族医药。 关键词:侗医药;调查;对策 D0I标识:doi:10.3969/i.issn.1008-0805.2010.08.093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805(2010)08.2047-0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对于天然药物、传统医药等现代 西南部,怀化市南端,东邻邵阳的绥宁城步,西边贵州黎平县,北 医学的替代疗法的认知度越来越高。侗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 靠本市靖州,南接广西的龙胜三江,处湘、黔、桂三省六县交界之 具有悠久历史的一个民族,总人口296万,主要分布在湘、黔、桂、 地,是湖南省南下两广的咽喉要道。通道处在侗族人口居住中 鄂四省(区)毗邻地方,全国现有通道、新晃、芷江、玉屏、三江5 心,为南北两个侗语方言部系的纽带位置,侗族人口达17.8万, 个侗族自治县。侗族医药源远流长、古朴实用、独具特色。近年 是全国第2个成立的侗族自治县。根据考古发现,在通道“大荒 来,许多医药人士对侗药单方和复方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相继出 遗址”、“安南遗址”、“所口遗址”等古文化遗址发掘出土的大量 版了《侗族医药》、《侗医吴定元/bJL推拿经验》等专著,目前已初 史前时代文物;根据文献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古通道就成为“西 步查明侗族药用植物有489种,涉及150科0 。侗药作为民族药 南要服之地”,素称“南楚极地、百越襟喉”。通道土著侗族吸纳 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国外同样具一定的影响,曾有许多新加坡、日 百家之长、融合中原文明,使通道侗族得以在历史上长期占据着 本、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药商多次到广西龙胜、柳州,湖南芷江、 侗族医药领域的主导位置。 靖州、通道,贵州黎平、榕江等侗族县采购侗药,如板蓝根、黄姜、 1.2调查方法采用文献研究、人物访谈、问卷调查、生态学调查 雷公藤、绞股蓝、艾叶等‘ 。民族药中藏、蒙、维、傣、苗药等因具 和标本采集等方法对通道县主要乡镇的侗族侗医药情况进行调 有较完备的理论体系、深厚的群众实践基础和广泛的社会影响而 查。 发展较快 J,而瑶、土家、侗等民族药发展相对较缓。特别是对 2调查结果 侗药的研究起步晚,侗族医药发掘整理工作滞后,具体表现为对 对10个主要乡镇的民间侗医和乡间诊所进行了走访、问卷 侗族医药理论和经验整理及文献整理研究比较零散、IEI头传承的 调查并上山采集得到如下主要结果。 医药文化发掘收集尚欠深入、侗族民间医药知识流失严重、侗族 2.1植物资源概况通道植物起源古老,区系成分复杂多样,种 药用植物资源破坏严重、开发利用混乱、知识产权保护不够,所以 类繁多。通过调查并上山实地考察,共整理通道侗族常用药用植 深入开展侗族药用资源及其利用研究,有着重要的社会经济意 物资源六百余种,找到了珍稀频危药用植物资源二十余种。如小 义。 檗科的八角莲,我国特有,3级保护,近年种群急剧减少,用于清 民族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与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位于侗族 热解毒,化痰散结,祛痰消肿等;陆生蕨类的金毛狗,2级保护,有 主要的聚居地一怀化,是以挖掘新的民族药用、食用植物资源和 止血、补肝肾、强腰、祛风湿等功效;蜘蛛抱蛋属的九龙盘,我国特 保护民族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为目标,运用生物学、生态学、民族 有,极危种,1级保护,有祛风解毒、散淤止痛功能;紫金牛科的走 学的方法系统调查湘西地区民族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 马胎,我国特有,1级保护,有祛风活血、强壮筋骨、散淤消肿功效 状,挖掘新的民族药用、食用植物资源;研究民族药用植物资源的 等。 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及其保护措施的实验室。实验室于 2.2侗医的基本情况本次调查走访和调查56位侗医,年龄都 2009—07—09组织人员对通道侗族自治县进行了侗医药文化的 偏大(图1一a),一般都在50岁以上,40岁以下的几乎没有。他 系统调查,旨在为侗药开发利用研究打下重要基础,同时为促进 侗药发展提供对策。 1调查地概况和调查方法 们的医术主要来自祖传,部分自学,甚至还有“阴传”(图1一b)。 所有侗医几乎没有专门的高等医学学习经历,仅有13.33%的有 过进修经历。由此侗医在行医的时候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迷信” 疗疳疾,白英全草加7粒新米熬水后治疗尿道炎等。 1.1调查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概况通道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 色彩,如六月雪切成7段后加7粒新米,用红布包裹挂于胸前治 收稿日期:2009-10—26;修订日期:2010-02-03 基金项目:湖南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No.2009FJ2008); 湖南省高校创新平台开放基金项目(No.09K106) 作者简介:欧立军(1976一),男(汉族),湖南长沙人,现任怀化学院讲师,博 侗医的收入在农村合作医疗的冲击下锐减,一般侗民选择合 作医疗医院治疗常见病,只有在医院难以诊断或花费过高的情况 下才寻求侗医的帮助,因此侗医的收入年平均不到万元,且学习 传统医术费时费力,由此导致了年轻人不愿意学习医术,加之侗 医天生保守,一般传子不传女,侗医医术处于失传的境地。在所 有调查的侗医中,只有1个侗医的孙子在学习祖传的医术,其他 ・士学位,主要从事药用植物发育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工作.一 通讯作者简介:余朝文(1964一),男(侗族),湖南怀化人,现任怀化学院 教授,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药用植物系统发育研究工作. 2047・ 时珍国医国药2010年第21卷第8期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tCA RESEARCH 2010 VOL.21 NO.8 于跌打损伤、肾虚和高血压等的治疗。而治疗结石,有的用车前 都无传人。 有的用淘金沙,另外马齿苋、金钱草、化石草和苦苓等也用于 2.3 药材采集与使用方法侗族医药不分家,行医的人既行医又 草,采药,所用药物多数是自采、自制、自用,而且所用药物多为鲜品。 此病的治疗;凤仙花、独头蒜、干姜、白芷、野养麦和三角草则都被 这是气候温和、药源丰富的侗族地区的特点。侗族居住地区的大 用来治疗蛇伤。 多数药物一年四季都可以采集;也有晒干或磨粉收藏备用。 侗医对药材的使用另一大特色是注重“以形补形”,如灯芯 侗医对药材使用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水熬法,通常是药用 草用来治疗结石;一母多胎草用于治疗不孕不育,淫羊藿和竹笋 部位熬水服用,这种方法占了使用方法的绝大部分;二是与食物 用于壮阳等。同用,主要是猪脚和鸡等,这样达到药食同补的目的(表1)。此 2.4侗医处方本次调查收集处方几百个,复方比例为95.68%, 外茶油也是常用的辅助材料,如芒萁(根)捣碎后加少量茶油涂 单方仅为4.32%;复方的药材数多为单数,一般有1—3味的主 抹于鼻下孔可治疳积、铁苋菜(叶子)磨粉加茶油外敷患处可治 药,其他用量甚微。 疗淋巴结核等。 2.5关于侗医医药的发展建议 2.5.1政府政策的支持侗族地区,特别是医药卫生部门、民族 工作部门的领导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关于大力扶持民族 日诅传 熬 1 54 医药发展的指示精神,将侗族医药的传承和发展真正落实到实 处,做到本地化、具体化和细致化。 2.5.2加强侗医药的调查和开发研究侗族聚居地所在高校和 医院专门设立侗族医药专业或专科,建立一些实验室专门从事该 b 图1侗医的年龄组成(a)及医术来源(b) 方面的开发研究,并就某些濒临灭绝的重要植物进行保护和异地 移栽等。如怀化学院已经建立的湘西药用植物与民族植物学湖 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等;并以此为经常举行侗医药短期培训班, 提高民间侗医的水平。 表1 部分药材与食物同用及治疗病症( ±s) 2.5.3打破侗医的思想“禁区”侗医医术一般来自祖传,几乎 不外传,但现在的年轻人几乎不愿意学习,所以侗医要打破思想 的“禁区”,整理出自己有特色的处方,与志同道合者合作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新的东西。 参考文献: [1] 贾敏如,李星炜.中国民族药志要[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 社,2005. 侗医对药材使用还存在“一草多用”和“多病一草”的现象。 [2] 龙文耀.侗药“驳骨膏”、“活骨汤”治疗四肢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 如,不同侗医对野养麦的使用,有的用来治疗蛇伤,有的用于咽喉 症的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1998,5:17. 肿痛的治疗,还有用于肺炎、痢疾和跌打损伤等方面;毛秀才可治 [3] 陈普,张超,左嫒嫒,等.浅析加强云南民族药开发关键技术研 疗腹泻、骨折、关节炎、风湿疼痛和血管神经性头痛等;杜仲则用 究的重要性[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8,10:50. 重庆市主要根茎类药材土壤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 邓才富,章文伟,谭秋生,罗 川,罗 舜 (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重庆408435) 摘要:目的对重庆市主要根茎类药材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的调查分析。方法应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进 行了评价,以便为中药材GAP基地的建设提供科学参考。结果土壤的各种污染物的污染指数均小于0.7。结论污染 水平远低于《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质量要求》(GB/T18407.1—2001)标准,符合绿色药材栽培的土壤环 境质量要求。 关键词:根茎药材; 土壤环境质量; 评价; 重庆市 DOI标识:doi:10.3969/j。issn.1008-0805.2010.08.094 中图分类号:S15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805(2010)08-2048-02 中药材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当前中药材生产中亟待解决的 重要问题,而土壤作为药材生长的主要载体,对药材质量起着至 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重庆市主要根茎类药材牡丹、白术、 白芷和玄参的主产区土壤环境质量的监测,并对监测区域内的土 收稿日期:2009-05 ̄8;修订日期:2009—12.31 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No.2006BAC01A15): 重庆市科委攻关项目:(No.[2002]21); 重庆市卫生局中医药科技项目(No.2003一B一48) 作者简介:邓才富(1971.),男(土家族),重庆石柱人,现任重庆市药物种 壤环境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检测,以《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 植研究所副研究员,学士学位,主要从事中药材生态环境与药材质量研究 害蔬菜产地环境质量要求》…(GB/T18407.1—2001)为标准,采 工作. ・用单因子指数法及Nemerow综合指数法 进行分析与评价,以 2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