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帮我找美食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提升耐高酸醋酸菌发酵酸度的工艺研究

提升耐高酸醋酸菌发酵酸度的工艺研究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26安徽农学通报,AnhuiAgri,Sci,Bull,2020,26(06)

提升耐高酸醋酸菌发酵酸度的工艺研究

张晓辉

吴广泉

张庆宇

余兴文

覃华静

董蓉蓉

迟薇薇

崔鹏举

(广东美味鲜调味食品有限公司,广东中山

528400)

摘要:该试验对耐高酸醋酸菌发酵高酸度醋的工艺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逐步提升酸度法及发酵条件优

化,确定了耐高酸醋酸菌发酵高酸度醋生产工艺。关键词:高酸度醋;提升酸度;条件优化;生产工艺中图分类号TS26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31(2020)06-0026-02

StudyontheTechnologyofImprovingtheFermentationAcidityofHighAcidResistantAcetobacter

ZhangXiaohuietal.

(GuangdongMeiweixianFlavoringFoodsCo.,Ltd.,Zhongshan528400,China)

Abstract:ThearticleresearchesthefermentationtechnologyofhighacidityvinegarbyhighacidityresistantAceto⁃bacter.TheproductionprocessofhighacidityvinegarbyhighacidresistantAcetobacterwasdeterminedbygradual⁃lyincreasingtheacidityandoptimizingthefermentationconditions.

Keywords:Highacidityvinegar;Improvingacidity;Optimizationofconditions;Productionprocess近年来,我国食醋行业市场消费呈快速增长趋势,同时居民的消费水平、消费理念也在不断提升,市场对醋产品的品质和层次要求也越来越高。冰醋酸的使用逐渐受到限制,不仅食醋行业,其他行业如药品、保健品、化妆品也逐渐倾向于用发酵食醋替代冰醋酸,因此研发及产业化生产高酸度醋酸已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1]。如何提升食醋酸度,主要依托液体深层发酵工艺,国内外食醋液态深层发酵技术运用均较成熟,已普遍应用于生产酒精醋、果醋等产品。本研究基于液体深层发酵工艺,使用耐高酸醋酸菌,通过控制发酵的酸度和酒度,提升发酵液酸度,从而获得高酸度醋酸,并确定高酸度醋的发酵工艺[2]。

补料,逐步提升发酵醋酸度,设置补酒酒液浓度>最大耐酸浓度,补酒后控制酒度<最大耐酒浓度。1.3.3

酸度,结合残留酒度,可知最大耐受总浓度,根据最大耐连续发酵,分割方式根据最大耐受酒度进行测算,保证补料后酒度<最大耐受酒度。1.3.4

及最终产量的影响,先后开展不同营养盐添加量和通氧量试验,并确定最佳营养盐添加量和最适的通氧量。具体方案如下:

(1)不同营养盐添加量对发酵周期影响试验营养盐用量分别为1.5、1.8、2.0和2.5g/L。

(2)不同通氧量对发酵周期影响试验分别为3.7、4.0、5.0和6.0L/h·L;

设置通氧量

设置

发酵条件优化试验

根据各影响因素对发酵周期

分割补料连续发酵分析

酸度提升达到最大发酵

受总浓度,配制相应浓度的酒精溶液,进行后续分割补料

1

1.1

材料与方法

材料

耐高酸醋酸菌种:德国福林斯(Frings)耐高酸

醋酸菌种。营养盐:国产酒精醋发酵营养盐。其他材料包括95°食用酒精、食品级冰乙酸。1.21.31.3.1

主要设备试验方法

醋酸菌耐酒耐酸试验取发酵10°醋的福林斯耐高

200L自吸式醋酸发酵试验罐。

2

2.1

结果与分析

醋酸菌耐酒耐酸水平

经过5次补酒补酸,补料后不

同酒度相应发酵周期、发酵后酸度及平均转化率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升高补酒后的酒度,发酵酸度提升,发酵周期延迟长,平均转化率降低,其趋势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随着补料后酒度越大,发酵周期增加幅度越大,发酵平均转化率下降越明显,最后2者呈直线上升或下降趋势。结合表1数据,初步确定耐高酸醋酸菌最大可发酵酸度约为15.8%,最大发酵总浓度约为16.3%,最大耐酒精酒度约为5.0°。

收稿日期:2020-02-01

酸醋酸菌,待其正常发酵进料4h后,将发酵菌液置于试验

罐中,继续发酵2~3轮后,开展不同程度的补酒补酸试验,设置补酒后酒度分别控制为3.5%、4.0%、4.5%、5.0%和5.5%,同时计算补加乙酸量,使发酵溶液中酸度∶酒度=7∶3。观察发酵周期、发酵产酸浓度及转化率情况,分析醋酸菌耐酒耐酸水平。在试验罐正常进料约4h后补酒补酸。1.3.2

发酵醋酸度提升

根据最大耐酒耐酸浓度,分批

作者简介:张晓辉(1984—),男,安徽阜阳人,工程师,从事调味品研发及质量管理工作。

26卷06期张晓辉等

提升耐高酸醋酸菌发酵酸度的工艺研究

27

表1

补料后不同酒度发酵情况

试验次

99%乙95°酒精补料后补料后发酵发酵平均

酸添加添加量酒度总浓度周期酸度转化率量(L)(L)(°)(%)(h)(%)(%/h)试验11.50.518试验221

3.64.012.32211.80.18试验334.513.22612.70.16试验43214.115.20.15试验54.54

1.51.84.714.6试验6

52.224.915.75.016.316.948

15.8

0.130.08

注:a:发酵终点时残留酒度为0.5°;b:试验6补料完成后,产生较多泡沫,连续观察3d无明显产酸迹象。

发酵周期(h)

平均转化率(%/h)

60500.20

400.180.16300.140.12200.10100.080.0600.043.03.54.0酒精酒度4.5(°)

5.05.50.020.00图1

补料后不同酒度相应发酵情况变化趋势

2.2发酵醋酸度根据耐酒耐酸试验结果,设置补酒酒

度为30°,补酒后控制酒度小于5.0°,经过分批补料3次,发酵醋酸度提升情况及发酵周期、转化率情况如表2所示。根据试验结果,在保证补料后酒度低于5.0°的情况,逐步提升发酵酸度,最终可实现发酵醋酸度的提升,经过3平均转化率下降,次酸度提升,发酵醋酸度达到最后1次补酒平均转化率为15.81%。随着酸度提升,0.09%/h,与耐酒耐酸试验中酸度达到最大时转化率相近,表明此发酵的酸度已为最大酸度,再进行补酒将出现发酵异常的现象。

表2

发酵醋酸度提升结果补酒

发酵液

补酒补加酒补酒发酵后发酵平均

次数

体积

酒度液体积后酒酸度周期转化率(L)(°)(L)度(°)(%)(h)(%/h)第1次6030第2次69301194.7824第3次

803064.9812.523.0214.8215.81310.18270.140.09注:发酵后测定酸度时,酒精含量约为0.5°。

2.3分割补料连续发酵残留酒度为0.5°,可知发酵最

大总浓度约为16.3%,控制进料后酒度小于5.0°,则设置分割比例为30%,即80L发酵溶液体积,每次排料进料24L。连续发酵3批,发酵周期、发酵速率及产能情况如表3所示。采用30%比例分割发酵,发酵周期约为35h,平均转化率0.126%/h,发酵产能15.4L/d。相对于升酸发酵,转化率略有提升,这可能是因为菌种一直处于可适应的浓度条件,其发酵能力较为稳定。

表3

28%比例分割相应发酵情况

分割比发酵体排/进料进料后酒发酵周期(h)平均转化发酵产能

例积(L)量(L)度(°)速率(%/h)(L/d)30%80244.90350.12615.42.4不同营养添加量对发酵周期的影响由图2可知,提

升营养盐用量,可适当减少发酵周期时间,当营养盐用量控制在2.0g/L,可缩短发酵周期到33h。进一步提升营养盐用量,发酵周期无明显缩短,从企业投入成本角度出发,最佳营养盐添加量为2.0g/L。

3635

期(h)3433.4

周33

32.9

酵发3230

1.51.8

营养盐用量2.0

(g/L)

2.5

图2

不同营养盐用量度对发酵周期的影响

2.5不同通气量对发酵周期的影响由图3可知,通气量

增大,发酵周期没有明显缩短,但随着通气量增大,发酵溶液酒精的挥发将增大,影响发酵得率,进一步影响发酵成本。综合考虑,通气量为4.0L/h·L为此发酵罐最佳通气量。

33.5h)33

33

33

33

期(周32.8

酵发32.532

3.74.0通气量(L/h·L)

5.06.0图3

不同营养盐用量度对发酵周期的影响

3小结

本试验研究了耐高酸醋酸菌发酵高酸度醋工艺,通

过耐酒耐酸试验分析了耐高酸醋酸菌最大耐酒性和最大发酵酸度,设置了酸度提升方案,重点控制补酒后发酵溶液的酒度不得高于最大耐酒酒度,分批次逐步提升酸度到最大发酵酸度。并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最大化缩短发酵周期,提升发酵产能,优化发酵成本。参考文献

1]王亚利,洪厚胜,张继民,等.液态发酵高酸度醋的发展前景[J].

中国调味品,2007,345(11):16-20.

2]亓正良,杨海麟,张玲,等.高酸度醋发酵工艺研究[J].食品与生

物技术学报,2010,29(6):911-915.

(责编:张丽)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nwoyixi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00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